设本页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中文域名: 古今中外.com       英文域名:www.1-123.com     大中小学语文作品及资料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哲士网 >> 作品 >> 古代 >> S >> 石壕吏 >> 正文

 

《石壕吏》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本诗的创作背景,以及诗中所体现出来的战乱年代人民的悲惨遭遇。

2.理解古代诗歌“藏问于答”的手法,并应用于平时作文当中。

3、理解杜甫矛盾心理,揭露官吏的横暴,同情人民的苦难,忧国忧民的情怀。

教学重点:重点分析老妇人的话对表达中心的作用。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方法:引导教授  设计问题情景

教学过程

一.导入及文学常识接受:大家都知道“安史之乱”吧?公元758年郭子仪、李光弼等九位节度使率二十万大军围攻邺城。但由于内部矛盾重重,唐军始终不能攻下邺城。到了第二年3月,反而被史思明援军击败,全军溃退,郭子仪退守洛阳,洛阳一带告急。唐王朝为了挽回败局,便在洛阳至潼关,特别在临近前线的石壕、新安一带,不择手段地大量拉夫,不管男女老少,都被抓去服兵役。这时候,杜甫正在回华州任所途中,亲眼看见了战乱给人民带来的灾难。通过前一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杜甫是个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见到这种情景,他十分的忧虑和愤慨,于是创造了两组组诗,这两组组诗是“三吏”、“三别”:

《三吏》:《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

《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

其中,我们今天所要学习的《石壕吏》,因为构思巧妙,情节生动而流传最广。

 

二、下面请同学们集体朗诵一遍。

 

三、整体感知:(在学生朗诵期间完成)

1、本诗是一首叙事诗,体裁为五言古诗(插问:五言古诗是几个字一句?五言就是五个字)

2、题目解析:

关于“石壕吏”这个“吏”字,做一点补充。我们常说“官吏、官吏”,好像就是指当官的人,但是在中国古代,作官的制度等级森严,“官”和“吏”其实是两个级别的人。他们的不同点在于:

由国家直接任免的叫“官”,官职和级别较高。比如说“县官”,一个州的“州官”,柳宗元到我们永州上任,他就是一个官。

而地方上的公职人员叫“吏”,官职和级别较低。比如我们经常看到电视里面县官升堂的时候站在两旁的差役,就可以叫做“吏”。

一般而言,“官”到一个地方去上任,他有一定的任期,四年或者五年的样

子,时间一到,他又要听皇帝的调遣,派到其他的地方去做官;而“吏”呢,一般由土生土长的本地人担任,没有规定的任期,但可以长期干下去。

结合本文,我们知道石壕村的这个“吏”,他是专门管抓人去充军的,所以他是石壕村的一个“捕吏”,具体到我们这篇课文,也可以理解为“捉人的差役”。

 

四、引读(下面由老师老朗读一遍,请同学们对照自己刚才的朗诵,仔细体会。)

 

五、理通全文。

(采取引导学生通译全文的方式,在翻译过程中讲解本文的重点字词,以教科书为准,适当自由发挥,排除学生通读全文的障碍。)

——结尾,这首诗,我们就这样翻译了,如果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可以下课后问老师,好吗?

 

六、巩固和提高:

《石壕吏》这首诗中,老妇人的“致词”是全诗的主体,它对揭示主题有重要的作用。

凭我们的直觉,差役跑来捉人肯定是要问话的,不可能就要老太太一个人说下去,但是作者杜甫却巧妙地将问话的部分隐去了。我们把官吏的问话补充完整,大概的故事情节就是这样的,请同学注意听,等下我会要一个同学来演示一下。

  

等老妇出门看的时候,差役早扑了进来,四处搜索,却找不到一个男人。于是怒吼:“你家的男人到哪里去了?快交出来!”老妇哭诉起来,说:“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不料差役仍然大发雷霆:“难道你家里再也没有别人了?快交出来!”老妇说:“室中更无人!”家里再没人了。

而在这个时候,屋内抱在儿媳妇怀里的小孙子,受到了怒吼的惊吓,哭了起来,捂住嘴也不顶用。于是县吏抓到了把柄,威逼道:“你竟敢撒谎!不是有个孩子哭吗?”老妇不得已,这才说:“惟有乳下孙!”只有个孙子呢!还在吃奶,小得很。

差役又吼起来,“总有个母亲吧!还不把她交出来!”并且就要往屋内冲,老妇只得硬着头皮解释:“孙儿是有个母亲,因为要给孩子喂奶,还没有离开这个家,可怜她衣服破破烂烂,怎么见人呀!还是放过她吧!”但县吏不肯罢手。 

老妇生怕儿媳妇被抓,饿死孙子,只好牺牲自己,对差役说:“我这老太婆虽然已经年老力衰,但请让我连夜跟你们回去,赶紧去河阳的话,也许还来得及为将士们做早饭。”

 

——大家看,在原文中,差役的问题一个也没有出现,但是我们可以从老妇人的回答中,大致推断出差役问了那些问题;这种把问的内容巧妙的隐含在回答中的表现手法,就是“藏问于答”。它的使用能够使内容更加的集中,精炼,并且跳出俗套,“石壕吏”之所以情节生动巧妙,它也就体现在这里。

 

再举个例子,同学们写作文的时候喜欢用很多的对话,比如:

小红早上遇到我,问我:你吃了早餐吗?

我说:我吃了两个包子,两个馒头,一杯豆奶。

小红说:那你胃口很好。

我说:不是我胃口很好,而是我真的很饿。

小红问:吃完早餐准备去那儿?

我说:昨天我去图书馆迟了,今天想早点去借《杜甫诗集》。

 

这样记流水账,显得很啰嗦,同学们再听听老师按照“藏问于答”手法改写后的内容,仔细比较一下:

——改写:

早上,我告诉小红,早餐我吃了两个包子,两个馒头,一杯豆奶;不是我胃口很好,而是我真的很饿;吃完早餐呢,我想去图书馆借《杜甫诗集》,因为,昨天我去晚了,没有借到。

   

    这样写是不是通顺多了?以后大家也可以试试。

好了,现在请人上台来演示一下。我来演差役,上台的同学演老妇人,用自己的话回答,其他在下面的同学演杜甫,在一旁静静的听着。如果上台来的这个同学进行不下去了,就帮帮忙,好吧?!

(叫人)

七、(假如还剩余时间则要学生背诵该文。)

 

 

第二课时:

一、巩固提高:

昨天我告诉大家,《石壕吏》是首叙事诗,按照叙事诗的结构,应该将本文分为三大部分:

 

二、结构分析

第一部分(1):

(交待了什么内容?)

明确:交代了时间、地点、人物、以及事件的开端。

时间:深夜     地点:石壕村     人物:老妇、老翁、捕吏     事件开端:吏夜捉人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有两个字值得大家深入探讨:“暮”字、 “捉”字。

1、前一节课解释到“暮”字,回想一下“暮”是什么意思?

明确:暮——是时间名词做状语,“在傍晚”。

这个“幕”字,很有深意。在封建社会由于社会秩序混乱和旅途荒凉等原因,旅客们都是天还没黑就已经借宿落脚了。因此“暮”字表明诗人到傍晚的时候才匆匆找到石壕村借宿,大家有没有想过这是为什么呢?

联系当时的社会背景,我们可以试着猜想一下,当时正是唐朝的军队和安史叛军相互较量进入白热化的阶段。

第一种可能,大路毫无疑问地被这些军队占领了,根本不能通行,因此诗人只能走小路,当然,古代的交通没有今天这么发达,他们没有汽车,也不可能有摩托,所以诗人走小路费了很多时间;

第二种可能,当时从新安到石壕村,再到潼关一带是唐朝军队和安史叛军对垒的前线,战争对当地造成了极大的破坏,诗人一路上走来,十室九空,在天黑之间即使想投宿,但也找不到合适的落脚点,所以诗人才在天黑之前匆匆找到石豪村投宿。

 

2、作者刚刚写到他投宿石豪村,立即直接点出吏捉人,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这些捕吏捉人是为了补充唐朝军队的兵力,那么为什么不写征兵、点兵,而要用“捉”字呢?(提问:有同学能回答这个问题吗?)

明确:“捉”字暗示当时的百姓不愿意去当兵,但是官吏不顾及百姓们的意愿,采取“捉”的方式,强迫别人当兵。因此“捉”,刻了官吏们的凶残和霸道,在如实描绘之中,体现了作者对官吏们残暴手段的揭露和批判。

 

“有吏夜捉人”的意思,上一节课我们已经讲了,(提问:有同学知道这句话事什么意思吗?——有官吏夜里来抓人)

再请大家想一想,官吏为什么要晚上来捉人,而不是白天来捉人呢?

深夜来捉人这件事:真实的反映了当时官吏捉人的事时常发生,人们都被捉怕了,白天或者躲藏起来,或者采取反抗的措施,使官吏无法捉到人。再就是反应了官吏捉人手段的狠毒、狡猾,在人们都已经入睡的黑夜,来了个突然袭击,使人防不胜防。

因此“夜捉人”这件事表明当时社会的黑暗和官府征兵的无度。

下面一句“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真实的再现了官吏来捉人时,老夫妻两的娴熟配合,一个立即翻过围墙逃走,另一个则出来应付官吏,为老伴争取逃跑时间。这同样表明了官吏捉人的事,经常发生,所以老夫妻俩才能在多次重复操练后,配合这样默契。

 

 

第二部分(2、3):

第二部分是故事的高潮,老妪叙述家中的不幸。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这两句极其概括而形象地写出了吏和妇的尖锐矛盾。

(提问:有那位同学知道两句中哪些词形成鲜明的对照?)

明确:呼——啼,怒——苦,形成强烈的对照;

希望大家注意一下,这个句子中,两个状语“一何”起了加重感情色彩的作用。有力地渲染出县吏如狼似虎的蛮横气势,并为老妇以下的诉说酝酿出了悲痛的气氛。我们完全可以这样说“妇啼一何苦”完全是“吏呼一何怒”逼出来的。

 

下面的是老妇的“致词”,可以分为三层:

第一层:写战争对老妇家造成了巨大灾难

(提问:用原文的句子回答是那几句写明了战争给老妇家造成了巨大灾难?)

(提示:老妇不是说她有三个儿子都在戍守邺城吗,那个时候唐朝军队和安史叛军正打得难解难分,他们现在的命运是怎么样的,你想过没有?)三个儿子两个已经战死了,另一个也生死未卜。原文就是: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第二层:表明老妇家家境贫寒

“出入无完裙”——死去了丈夫的媳妇衣不蔽体,家里的贫困大家就可想而知了。这里随便告诉大家一个额外的知识,我们中国古代呢,是一个封建的农耕社会,它完全可以依靠一家人的自由劳动自给自足。像这个课文中说的一样,这一家人有三个儿子,也就是说有三个可以劳动的人。我们可以大致推想一下,如果不是战争的话,他们完全可以凭借自己的劳动过上丰足的生活。用一句很现代的话说呢,就是过上了小康生活;因此呢,“出入无完裙”也表明战争对社会生产造成了严重的破坏。

 

第三层:老妇被逼服役(最后四句)

我们想一想就知道了,年纪大的人,比如同学们的爷爷奶奶,他们都比较惦念自己的家,一般是不愿意很长时间呆在别的地方。本文中的老妇呢,当然也不愿意离开自己的家。但是差役们很凶恶,他们抓不到人是不会罢手的。

可家里呢,老头子跑了,除了老妇人自己,就只剩下自己的媳妇和小孙子。如果差役们把媳妇抓走了,小孙子没有奶吃,肯定要饿坏的,对吧?!所以老妇人不得不被差役们逼着去服役,虽然她很无奈,但是也没有办法。

 

第三部分(4):交代故事的结局——老妇人被抓走了。

(问:那句诗表明老妇人被抓走了?明确: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请注意, “夜久”两个字,它表明老妇一再哭诉,县吏百般威逼的漫长过程。当然了,诗人之所以能写出来,表明他通夜没有入睡。

“如闻”二字一方面表现了儿媳妇因丈夫战死、婆婆被捉而泣不成声,另一方面也显示出诗人以关切心情倾耳细听,即使是很低微的声音都被他听到了。

 

三、总结:好了,全诗的讲解,就到这里为止,同学们如果有什么疑问,下课之后呢,可以来找我。接下来,我们对全文做几点总结。

1、我们一起仔细阅读了全文,有同学能告诉大家,这首诗讲叙怎样的一个事件?主要人物又是谁?

主要事件:官吏深夜抓人,老妇被逼服役。

主要人物:吏

 

2、上一节课,老师已经告诉大家,这是首叙事诗,既然是叙事诗,它就有一定的写作顺序,同学们知道这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吗,请从文中找出对应的字词?

明确:按时间变化顺序来写的。第一段“暮”、“夜”;最后一段“天明”。

 

3、通过以上的分析,作者写这首诗的思想主旨应该很明显了吧?有同学能告诉我吗?

中心思想:表现了作者对安史之乱中遭受战争苦难的人民的深切同情,揭露了官吏的凶残,表达了作者忧国忧民的崇高感情。

 

4、作者杜甫在第一段第一句写道“暮投石壕村”,通过上面的学习,大家认为他是投宿在谁的家里?

   明确:第一段最后一句“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这样生动的动作细节,如果不是作者杜甫当时在场的话,是不可能描写的这样准确的。所以诗人是借宿在老妇家里。

 

5、接上一个问题,老妇人一家在兵荒马乱的年代收留杜甫,对他有恩,为什么杜甫对老妇的遭遇,一言未发,最后走时也没对老翁表示安慰,大家是如何理解诗人的沉默?

明确:这首诗反映了作者当时思想上的矛盾:他歌颂老妇勇于承担苦难的精神,表明他支持唐王朝进行的这场平叛的战争,希望能够取得最后的胜利;但他又写出了老妇一家的悲惨遭遇,这又表明他为战争给人民带来了巨大灾难而深感悲痛。这一矛盾也反映在《三吏》、《三别》其他五首诗中,同学们有空就去看一看。

 

《石壕吏》练习(假如还有时间,本练习可用)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的意思

   一何    前致词    新战死    长已矣    无完裙    逾墙走   语声绝    泣幽咽    登前途 

 

2、《石壕吏》是一首_______(叙事、抒情)诗,体裁是_______ 古诗,杜甫的组诗“三吏”中除《石壕吏》外,还有_______、_______两首诗。

3、“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的意思是什么?说明了什么?

                                                                      

4、怎样理解“有吏夜捉人”这一行径?

                                                                     

5、本文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1.叙事 五言 《潼关吏》 《新安吏》

2.因为有孙子,他的母亲没有离去,但出入没有一件完整的衣服可穿。

3.表现了官府“捉人”之事经常发生,百姓白天躲藏起来,狠毒的官府只好趁百姓入睡的黑夜来突然袭击。表明当时社会的黑暗和官府征兵的无度。

4.表现了作者对安史之乱中遭受苦难的人民的深切同情,表达了作者忧国忧民的崇高感情。


 

来源:中国哲士网

中小学语文教学 石壕吏,杜甫教案,教学设计 参考资料,课文

作品《石壕吏》教学设计原文赏析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相关文章
    杜甫《蜀相》赏析
    唐诗名篇《蜀相》
    【赏析】蜀相
    网络歌曲《蜀相》
    蜀相
    蜀相 (唐)杜甫
    咏怀古迹(其二)·赏析
    古诗文翻译赏析 阁夜 杜甫
    唐诗鉴赏指导——杜甫《阁夜》诗歌鉴…
    【注解】阁夜
    《阁夜》教学设计
    阁夜
    杜甫《阁夜》赏析
    《咏怀古迹①》(其三)
    《阁夜》课堂练习
    周舒浩:《咏怀古迹其一》赏析
    阁夜(人教版选修)
    《咏怀古迹》教案
    尹文涛:《咏怀古迹》其三赏析
    《阁夜》赏析
    <<咏怀古迹(其三)>>教学设计
    《阁夜》教学反思
    对《阁夜》《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
    杜甫《阁夜》赏析练习
    唐诗鉴赏指导——杜甫《登岳阳楼》诗…
    《登岳阳楼》教学实录
    登岳阳楼电子课本
    诗歌赏析登岳阳楼
    登岳阳楼 (其一) 陈与义(简案)
    《登岳阳楼》教学设计
    登岳阳楼
    《阁夜》教案
    杜甫《客至》赏析
    【简析】客至
    登岳阳楼题解
    杜甫《咏怀古迹》(其二)赏析【作者…
    客至
    杜甫《客至》赏析
    杜甫《客至》《宾至》对比赏析
    杜甫《客至》原文、译文
    【英译】客至
    诗词赏析:《客至》杜甫
    唐诗鉴赏指导——杜甫《客至》诗歌鉴…
    杜甫诗三首课堂实录
    杜甫《客至》原文和译文
    旅夜书怀赏析
    旅夜书怀
    客至题解
    翻译杜甫的"客至"
    兵 车 行、客 至、旅 夜 书 怀 杜甫诗
    《客至》设计
    杜甫《旅夜书怀》教学设计
    旅夜书怀 课堂实录
    《客至》教学实录2
    咏怀古迹
    旅夜书怀(人教版高二选修)
    杜甫《旅夜书怀》语文教案
    杜甫《旅夜书怀》教学设计2
    《客至》教学实录
    《石壕吏》说课稿
    深沉蕴藉—杜甫《春望》赏析
    《石壕吏》教学设计3
    石壕吏 原文/翻译/注释
    如何改写石壕吏
    《石壕吏》教学设计4
    《石壕吏》教学实录
    《杜甫诗三首》教案
    改写石壕吏
    杜甫《春望》诗歌鉴赏
    《春望》赏析2
    《春望》赏析5
    吴同和:《春望》赏析
    杜甫《春望》赏析
    《春望》赏析4
    《石壕吏》教学设计2
    《石壕吏》介绍
    杜甫 《春望》赏析
    【简析】春望
    《春望》赏析
    语文 -- 石壕吏 教学设计
    吴同和:《望岳》赏析
    春望说课稿
    石壕吏介绍(拓展)
    《石壕吏》教学设计5
    《杜甫诗三首》说课稿
    (课本剧)石壕吏
    原  诗   《石壕吏》
    《杜甫诗三首》教学设计3
    《石壕吏》鉴赏2
    《石壕吏》(教学设计)
    《石壕吏》 教学设计
    诗词五首 《龟虽寿》《石壕吏》等
    课文杜甫诗三首研讨
    《石壕吏》教学设计6
    《石壕吏》教学设计
    《杜甫诗三首》教学设计
    石壕吏课本剧『剧本』
    《石壕吏》鉴赏
    对《石壕吏》的另类解读
    《杜甫诗三首》教学设计2
    《望岳》赏析2
    杜甫的《望岳》诗及其赏析
    杜甫诗《望岳》赏析
    杜甫《望岳》赏析
    望岳原文
    语文教案   望岳
    教学反思之十五——《望岳》赏析
    《望岳》赏析4
    特级教师孙双金  《春望》教学实录
    杜甫《望岳》赏析2
    杜甫《望岳》赏析3
    《望岳》教学反思
    《望岳》赏析
    [讲解]望岳
    杜甫《望岳》原文、译文、鉴赏
    课题 望岳
    语文教案望岳
    学习杜甫的《望岳》
    主题:[古诗欣赏] 望岳
    诗圣杜甫望岳
    杜甫《望岳》赏析
    《咏柳》《春望》古诗欣赏课堂实录
    《望岳》赏析3
    《春望》课堂教学实录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春望》阅读欣…
    杜甫《春望》赏析3
    杜甫诗三首(望岳 春望 石壕吏)
    《春望》赏析练习
    春望教案
    《古诗四首》课堂教学实录
    《春望》教学设计
    《春望》诗注释的探疑
    杜甫诗三首《望岳》 《春望》 《石壕…
    《诗词五首》有关资料:《望岳》赏析
    杜甫诗三首《望岳》 《春望》 《石壕…
    《春望》的诗意赏析
    杜甫《春望》的英译和赏析
    春望翻译
    杜甫的“春望”德文翻译
    《春望》教案设计
    《望岳》《春望》教案示例

    2004-2010  中国哲士网版权所有 引用本站内容请指明来源  给本站投稿   备案序号 蜀ICP备050092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