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本页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中文域名: 古今中外.com       英文域名:www.1-123.com     大中小学语文作品及资料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哲士网 >> 作品 >> 古代 >> W >> 望岳 >> 正文

 

望岳原文

 望岳
  唐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译文
  (1)
  1. 泰山是什么样的面貌?青翠的峰峦,齐鲁大地都能看到。
  2.大自然将神奇和秀丽集中于泰山,南北两坡一面昏暗,一面明亮,截然不同。
  3.山间层云升腾令人襟怀激荡,双目圆睁凝视着入巢的归鸟。
  4.一定要登上泰山的最高峰,才能遍看群山的矮小。
  (2)
  1.五岳之首的泰山啊,怎么样?泰山的青色在齐鲁广大区域内都能望见。
  2.天地间的神奇峻秀啊,都在这一山凝结聚绕,那山北山南一边暗一边明,判若黄昏和晨晓。
  3.看峰峦层云迭起,胸中一阵阵荡涤波涛,睁裂双眼目送那渐入山林的点点归鸟。
  4.啊,将来我一定要登上的峰巅站得高高,俯首一览,啊众山匍伏在山脚下是那么渺小。
  (3)
  1.泰山的面貌怎么样?绵延不绝的青色在齐鲁也看得见。
  2.大自然在这里聚集了英灵之气,在同一时间,山南山北判若早晨与晚上。
  3.层出不穷的云雾使人心胸荡漾,我睁大眼睛极力看见想要归巢的飞鸟。
  4.应当要登上泰山的最高峰,在上面俯视的话,众山都会显得矮小。
  (4)
  1.泰山到底怎么样呢?苍翠的山峦,在齐鲁大地上连绵不断,望不到尽头。
  2.大自然聚集成神奇秀丽的景色,山的南北两面,一面明亮一面昏暗,截然不同。
  3.层云叠起,不禁心胸摇荡,目送归鸟入巢,眼角几乎都要睁裂了。
  4.终要登上泰山的顶峰)四周的山峦,看起来都会显得矮小了。
  (5)
  1.泰山有何等威仪?从齐地到鲁地青翠连绵,一望无际。
  2.大自然将天地间的神奇秀丽都赋予了你,山峰接天遮日。
  3.但见山中云气层出不穷,我胸中也为之荡漾。
  4.极目尽望,有一天我一定要登上这高绝的峰巅,把你脚下的群山尽收眼底。
注释
  岳:此指东岳泰山,泰山为五岳之首,其余四岳为西岳:华山;北岳:恒山;南岳:衡山;中岳:嵩山。
  岱宗:泰山亦名岱山,在今山东省泰安市城北。古代以泰山为五岳之首,诸山所宗,故又称"岱宗"。历代帝王凡举行封禅大典,皆在此山。
  齐、鲁:古代齐鲁两国以泰山为界,齐国在泰山北,鲁国在泰山南。即山东地区。
  青:山色。未了:不尽。青未了:指郁郁苍苍的山色无边无际,浩茫浑涵,难以尽言。
  造化:大自然。钟:聚集。神秀:指山色的奇丽。
  阴阳:阴指山北(水南),阳指山南(水北)。割:划分。此句是说泰山很高,在同一时间,山南山北判若早晨和晚上。
  荡胸:心胸摇荡。
  决眦:决:裂开。眦:眼角。决眦:极力张大眼睛。
  入归鸟;目光追随归鸟。入:受到眼里,即看到。
  会当:定要。
  凌:登上。
  小:渺小。
作者简介
  杜甫(公元712--770),汉族,字子美,祖籍襄阳(今湖北襄樊市),后迁居巩县(今河南巩县),世称杜工部、杜拾遗,自号少陵野老,是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诗圣,世界文化名人,与李白并称“李杜”。而李商隐杜牧并称为“小李杜”。杜甫的远祖为晋代功名显赫的杜预,乃祖为初唐诗人杜审言,杜甫本人出生于河南巩县(今郑州巩义)。杜甫曾任左拾遗、检校工部员外郎,因此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其诗多涉笔社会动荡、政治黑暗、人民疾苦,被誉为“诗史”。杜甫忧国忧民,人格高尚,诗艺精湛,被后世尊为“诗圣”。杜甫一生写诗一千四百多首,其中很多是传颂千古的名篇,比如“三吏”和“三别”,并有《杜工部集》传世;其中“三吏”为《石壕吏》《新安吏》和《潼关吏》,“三别”为《新婚别》《无家别》和《垂老别》。杜甫的诗对后世影响深远。
  杜甫善于运用古典诗歌的许多体制,并加以创造性地发展。他是新乐府诗体的开路人。他的乐府诗,促成了中唐时期新乐府运动的发展。他的五七古长篇,亦诗亦史,展开铺叙,而又着力于全篇的回旋往复,标志着我国诗歌艺术的高度成就。杜甫在五七律上也表现出显著的创造性,积累了关于声律、对仗、炼字炼句等完整的艺术经验,使这一体裁达到完全成熟的阶段。
  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他热爱生活,热爱人民,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他嫉恶如仇,对朝廷的腐败、社会生活中的黑暗现象都给予批评和揭露。他同情人民,甚至幻想着为解救人民的苦难甘愿做自我牺牲。所以他的诗歌创作,始终贯穿着忧国忧民这条主线,以最普通的老百姓为主角,由此可见杜甫的伟大。他的诗具有丰富的社会内容、强烈的时代色彩和鲜明的政治倾向,真实深刻地反映了安史之乱前后一个历史时代政治时事和广阔的社会生活面,因而被称为一代“诗史”。杜诗风格,基本上是“沉郁顿挫”,语言和篇章结构又富于变化,讲求炼字炼句。同时,其诗兼备众体,除五古、七古、五律、七律外,还写了不少排律,拗体。艺术手法也多种多样,是唐诗思想艺术的集大成者。杜甫还继承了汉魏乐府“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的精神,摆脱乐府古题的束缚,创作了不少“即事名篇,无复依傍”的新题乐府,如著名的“三吏”、“三别”等。死后受到樊晃、韩愈元稹白居易等人的大力揄扬。杜诗对元白的“新乐府运动”的文艺思想及李商隐的近体讽喻时事诗影响甚深。但杜诗受到广泛重视,是在宋以后。王禹、王安石苏轼、黄庭坚、陆游等人对杜甫推崇备至,文天祥则更以杜诗为坚守民族气节的精神力量。杜诗的影响,从古到今,早已超出文艺的范围。生平详见《旧唐书》卷一九○。
  “三吏”、“三别”是杜甫现实主义诗歌的杰作。它真实地描写了特定环境下的县吏、关吏、老妇、老翁、新娘、征夫等人的思想、感情、行动、语言,生动地反映了那个时期的社会现实和广大劳动人民深重的灾难和痛苦,展示给人们一幕幕凄惨的人生悲剧。在这些人生苦难的描述中,一方面,诗人对饱受苦难的人民寄予深深的同情,对官吏给于人民的奴役和迫害深恶痛绝;另一方面,他又拥护王朝的平乱战争,希望人民忍受苦难,与王朝合作平定叛乱。这种复杂、矛盾的思想是符合诗人忧国忧民的思想面貌的。
写作背景
  这首诗是杜甫的早期作品。唐玄宗开元二十四年(736),年轻的诗人离开了长安,到兖州去省亲——其父杜闲当时任兖州司马。此后大约三四年内,他一直在山东、河北一带漫游,结交了不少朋友,这首诗就是这期间写的。
赏析
  全诗没有一个“望”字,但句句写向岳而望。距离是自远而近,时间是从朝至暮,并由望岳暮,并由望岳悬想将来的登岳。
  首句“岱宗夫如何?”写乍一望见泰山时,高兴得不知怎样形容才好的那种揣摩劲和惊叹仰慕之情,非常传神。岱是泰山的别名,因居五岳之首,故尊为岱宗。“夫如何”,就是到底怎么样呢?“夫”字在古文中通常是用于句首的虚字,这里把它融入诗句中,是个新创,很别致。这个“夫”字,虽无实在意义,却少它不得,所谓“传神写照,正在阿堵中”。
  “齐鲁青未了”了是经过一番揣摩后得出的答案,真是惊人之句。它既不是抽象地说泰山高,也不是像谢灵运《泰山吟》那样用“刺云天”这类一般化的语言来形容,而是别出心裁地写出自己的体验──在古代齐鲁两大国的国境外还能望见远远横亘在那里的泰山,以距离之远来烘托出泰山之高。泰山之南为鲁,泰山之北为齐,所以这一句描写地理特点,写其他山岳时不能挪用。明代莫如忠《登东郡望岳楼》诗说:“齐鲁到今青未了,题诗谁继杜陵人?”他特别提出这句诗,并认为无人能继,是有道理的。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两句,写近望中所见泰山的神奇秀丽和巍峨高大 的形象,是上句“青未了”的注脚。“钟”字,将大自然写得有情,而诗人或许也钟情于泰山。山前向日的一面为“阳”,山后背日的一面为“阴”,由于山高,天色一昏一晓判割于山的阴、阳面,所以说“割昏晓”。“割”本是个普通字,但用在这里,确是“奇险”。由此可见,诗人杜甫那种“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创作作风,在他的青年时期就已养成。“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两句,是写细望。见山中云气层出不穷,故心胸亦为之荡漾;因长时间目不转眼地望着,故感到眼眶有似决裂。“归鸟”是投林还巢的鸟,这也从侧面体现了泰山的深远,巍峨。而时已薄暮,诗人还在望。不言而喻,其中蕴藏着诗人对祖国河山的热爱。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这最后两句,写由望岳而产生的登岳的意愿。“会当”是唐人口语,意即“一定要”。如王勃《春思赋》:“会当一举绝风尘,翠盖朱轩临一春。”有时单用一个“会”字,如孙光宪《北梦琐言》:“他日会杀此竖子!”即杜诗中亦往往有单用者,如“此生那老蜀,不死会归秦!”(《奉送严公入朝》)如果把“会当”解作“应当”,便欠准确,神气索然。从这两句富有启发性和象征意义的诗中,可以看到诗人杜甫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这正是杜甫能够成为一个伟大诗人的关键所在,也是一切有所作为的人们所不可缺少的。这就是为什么这两句诗千百年来一直为人们所传诵,而至今仍能引起我们强烈共鸣的原因。清代浦起龙认为杜诗“当以是为首”,并说“杜子心胸气魄,于斯可观。取为压卷,屹然作镇。”(《读杜心解》)也正是从这两句诗的象征意义着眼的。这和杜甫在政治上“自比稷与契”,在创作上“气靡屈贾垒,目短曹刘墙”,正是一致的。此诗被后人誉为“绝唱”,并刻石为碑,立在山麓。无疑,它将与泰山同垂不朽。也写出了诗人的伟大抱负和雄心壮志。
  (2)此诗描述眺望泰山的景色。前四句写它横跨古齐、鲁两国之地和两地山色光暗不同,表现了它的绵延广大。第五、六句,写眺望时的主观感受:层云荡胸,激荡着浩然正气;归鸟入目,顿觉眼界开阔。末两句,表现他望之不足,还要登上绝顶,俯望群山。这个结语,进一层从反面表现了泰山的雄伟高耸,也表现了作者的雄豪抱负。也就是孟子所说的孔子“登泰山而小天下”的意思。此诗系作者早期作品,当时他考进士不中,漫游山东,心中还充满着雄心壮志
句解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泰山究竟如何?走遍齐鲁大地,只见一片青绿苍翠,一望无际。“岱”,泰山别名,旧谓泰山居五岳之首,为诸山所宗,故称岱宗。“齐鲁”,原是春秋时两个国名,在今山东省境内;齐国在泰山之北,鲁国在泰山之南,后以“齐鲁”作为这一地区的代称。因为是远望,诗人看不到太多的细节,只见到一片青绿苍翠,望不到边,故说“未了”。它生动地展现了泰山山脉连绵不断的形象,同时也有看不尽、道不完的意思。
  起始两句以设问提起,既包含着酝酿已久的神往之情,更写出泰山雄拔于齐鲁大地的雄姿,可谓意出高远。清代沈德潜《唐诗别裁集》评论这后五个字“已尽泰山”,施补华《岘佣说诗》说,这五个字“囊括数千里,可谓雄阔”。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大自然似乎对泰山情有独钟,把神奇和秀美集中在它身上。高高的山峰,把泰山南北分割成一边亮,一边暗,就好像一边是黄昏,一边是晨晓。钟神秀”写泰山的神奇秀丽;“割昏晓”写泰山的雄伟阔大。“钟”字使大自然染上了感情色彩,传达出诗人对泰山的钟爱、赞美之情。“割”字用的新奇有力,仿佛“昏”和“晓”是泰山割开来的,写出了泰山的雄伟高峻的气势。这一联虚实结合,化静为动,使静止的山峰充满活力。 “钟”,聚集或集中之意,形容泰山凝聚了所有山峦应具的“神秀”。“阴阳”,山北背日为阴,山南向日为阳。“割”字用在这里,恰当地描绘了泰山的奇险,形象地衬托出遮天蔽日、高峻峭拔的山峰。清代仇兆鳌《杜诗详注》说:“岱宗如何,意中遥想之词,自齐至鲁,其青未了,言岳之高远,拔地而起,神秀之所特钟,矗天而峙,昏晓于此判割,二语奇峭。”这两句诗已经体现出杜甫造语炼字精雕细刻、语不惊人誓不休的特点。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细望泰山,山间云气生发,层层叠叠,令人心胸激荡起伏。诗人睁大了眼睛,极尽舒展目力,追羡那飞入山间的归鸟。刘勰谓“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诗人目睹泰山的壮美而情怀满腔。前一句显出诗人襟怀的浩荡,后一句显出眼界的空阔。“决眦”,裂开眼角,形容极目远望的样子。写出作者由望岳而产生登岳的强烈愿望。诗人之所以如此,是山高鸟小,远望所致?还是诗人的神思随那鸟儿一起飞翔?这两句在写景之中,有诗人的不尽之意及神往之情。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由望山而联想到登山。由久慕其名,到远望近观,再到决意登山,全诗虽无一个“望”字,但诗人分明不仅是用眼在望,更是用心在“望”。他想象总有一天,一定会登上泰山绝顶,放眼四望,脚下群山是那样的渺小!《孟子·尽心上》称“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杜甫大概此时也是这样的心境吧。结句不但令全诗有含蓄不尽之味,更可看成是杜甫的自我期许,展示了一个青年诗人的雄心和气概。
评解
  这是一首酷似五律的五言古体诗,尽管全诗为五言八句四十字,而且中间两联对仗,但句中平仄声调未按规定顺序演排,各句之间也不粘缀,所以历代选本都归入“五言古诗”。这首诗的结构,清代仇兆鳌《杜诗详注》卷一分析得极好:“诗用四层写意。首联远望之色,次联近望之势,三联细望之景,末联极望之情。上六实叙,下二虚摹。”
  本诗所写的虽是泰山,却也是作者借歌颂泰山之雄伟,兼写自己的胸怀,表现了一种积极用世的思想,眼下虽然未得志,但作者自信终能有所成就,攀越顶峰。全诗风格遒劲峻洁,气魄雄放,不愧是怀有大志者的诗作,所以《唐宋诗醇》卷九评价说:“四十字气势,欲与岱岳争雄。”明代莫如忠《登东郡望岳楼》诗则感叹:“齐鲁到今青未了,题诗谁继杜陵人?”
中心思想
  诗篇通过描绘泰山雄伟磅礴的气象,热情地赞美了泰山高大巍峨的气势和神奇秀丽的景色,流露出了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最后一句是直抒胸臆,表达了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顶峰,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以及卓然独立,兼济天下的豪情壮志。
英文版
  Taishan
  What shall I say of the Great Peak?--The ancient dukedoms are everywhere green.
  Inspired and stirred by the breath of creation, whit the Twin Forces balancing day and night.
  ...I bare my breast toward opening clouds, I strain my sight after birds flying home.
  When shall I reach the top and hold All mountains in a single glance?

来源:中国哲士网

中小学语文教学 望岳,杜甫教案,教学设计 参考资料,课文

作品望岳原文原文赏析

  • 上一篇文章: 没有了
  • 下一篇文章:
  •  

     

    相关文章
    杜甫《蜀相》赏析
    唐诗名篇《蜀相》
    【赏析】蜀相
    网络歌曲《蜀相》
    蜀相
    蜀相 (唐)杜甫
    咏怀古迹(其二)·赏析
    古诗文翻译赏析 阁夜 杜甫
    唐诗鉴赏指导——杜甫《阁夜》诗歌鉴…
    【注解】阁夜
    《阁夜》教学设计
    阁夜
    杜甫《阁夜》赏析
    《咏怀古迹①》(其三)
    《阁夜》课堂练习
    周舒浩:《咏怀古迹其一》赏析
    阁夜(人教版选修)
    《咏怀古迹》教案
    尹文涛:《咏怀古迹》其三赏析
    《阁夜》赏析
    <<咏怀古迹(其三)>>教学设计
    《阁夜》教学反思
    对《阁夜》《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
    杜甫《阁夜》赏析练习
    唐诗鉴赏指导——杜甫《登岳阳楼》诗…
    《登岳阳楼》教学实录
    登岳阳楼电子课本
    诗歌赏析登岳阳楼
    登岳阳楼 (其一) 陈与义(简案)
    《登岳阳楼》教学设计
    登岳阳楼
    《阁夜》教案
    杜甫《客至》赏析
    【简析】客至
    登岳阳楼题解
    杜甫《咏怀古迹》(其二)赏析【作者…
    客至
    杜甫《客至》赏析
    杜甫《客至》《宾至》对比赏析
    杜甫《客至》原文、译文
    【英译】客至
    诗词赏析:《客至》杜甫
    唐诗鉴赏指导——杜甫《客至》诗歌鉴…
    杜甫诗三首课堂实录
    杜甫《客至》原文和译文
    旅夜书怀赏析
    旅夜书怀
    客至题解
    翻译杜甫的"客至"
    兵 车 行、客 至、旅 夜 书 怀 杜甫诗
    《客至》设计
    杜甫《旅夜书怀》教学设计
    旅夜书怀 课堂实录
    《客至》教学实录2
    咏怀古迹
    旅夜书怀(人教版高二选修)
    杜甫《旅夜书怀》语文教案
    杜甫《旅夜书怀》教学设计2
    《客至》教学实录
    《石壕吏》教学设计2
    杜甫《春望》赏析
    《石壕吏》教学设计
    《石壕吏》说课稿
    《石壕吏》教学设计4
    《杜甫诗三首》教案
    《石壕吏》教学设计3
    如何改写石壕吏
    改写石壕吏
    石壕吏 原文/翻译/注释
    《春望》赏析4
    《春望》赏析2
    吴同和:《春望》赏析
    《春望》赏析
    杜甫 《春望》赏析
    对《石壕吏》的另类解读
    石壕吏介绍(拓展)
    《春望》赏析5
    【简析】春望
    深沉蕴藉—杜甫《春望》赏析
    《石壕吏》教学设计5
    教学反思之十五——《望岳》赏析
    杜甫的“春望”德文翻译
    《杜甫诗三首》说课稿
    《杜甫诗三首》教学设计3
    原  诗   《石壕吏》
    《杜甫诗三首》教学设计2
    《石壕吏》介绍
    《石壕吏》教学设计
    《石壕吏》鉴赏2
    《石壕吏》教学设计6
    《石壕吏》鉴赏
    语文 -- 石壕吏 教学设计
    诗词五首 《龟虽寿》《石壕吏》等
    课文杜甫诗三首研讨
    《石壕吏》(教学设计)
    《石壕吏》 教学设计
    《杜甫诗三首》教学设计
    石壕吏课本剧『剧本』
    《石壕吏》教学实录
    (课本剧)石壕吏
    《望岳》赏析2
    语文教案   望岳
    《望岳》教学反思
    杜甫诗《望岳》赏析
    杜甫《望岳》赏析
    杜甫《望岳》赏析2
    《诗词五首》有关资料:《望岳》赏析
    《望岳》赏析4
    《古诗四首》课堂教学实录
    杜甫《望岳》赏析3
    春望说课稿
    杜甫的《望岳》诗及其赏析
    《望岳》赏析
    [讲解]望岳
    杜甫《望岳》原文、译文、鉴赏
    课题 望岳
    语文教案望岳
    学习杜甫的《望岳》
    主题:[古诗欣赏] 望岳
    诗圣杜甫望岳
    杜甫《望岳》赏析
    《春望》课堂教学实录
    《望岳》赏析3
    特级教师孙双金  《春望》教学实录
    《咏柳》《春望》古诗欣赏课堂实录
    《春望》诗注释的探疑
    杜甫《春望》赏析3
    杜甫诗三首(望岳 春望 石壕吏)
    杜甫《春望》诗歌鉴赏
    春望教案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春望》阅读欣…
    杜甫诗三首《望岳》 《春望》 《石壕…
    《春望》教学设计
    吴同和:《望岳》赏析
    《春望》赏析练习
    《春望》的诗意赏析
    杜甫《春望》的英译和赏析
    春望翻译
    《春望》教案设计
    《望岳》《春望》教案示例
    杜甫诗三首《望岳》 《春望》 《石壕…

    2004-2010  中国哲士网版权所有 引用本站内容请指明来源  给本站投稿   备案序号 蜀ICP备050092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