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岳》 作者: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注解】: 1、岱宗:泰山别名岱,居五岳之首,故又名岱宗。 2、钟:赋予、集中。 3、决:裂开。 4、凌:跃上。
【韵译】: 泰山呵,你究竟有多么宏伟壮丽?你既挺拔苍翠,又横跨齐鲁两地。 造物者给你,集中了瑰丽和神奇,你高峻的山峰,把南北分成晨夕。 望层层云气升腾,令人胸怀荡涤,看归鸟回旋入山,使人眼眶欲碎。 有朝一日,我总要登上你的绝顶,把周围矮小的群山们,一览无遗! 【评析】: 杜甫“望岳”诗共三首,这一首是写望东岳泰山的。诗以“望”入题,赞叹东岳,讴歌造化。希望凌顶而小天小,以抒雄心壮志。 开首两句,写泰山的高峻伟大,先写对它的仰慕,再写它横跨齐鲁两地的壮伟。三、四句写近望,所见泰山的神奇秀丽和能分割日夜的巍峨形象。五、六句写遥望,见山中云气层出不穷,心胸为之荡涤。最后两句写望岳而生登临峰顶之意愿。表达了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之雄心,显示出他坚韧不拔的性格和远大的政治抱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千百年来为人们传诵。
唐代大诗人杜甫三岁时母亲便去世了,寄养在洛阳的二姑母家里。二姑母非常爱他。有一次
他生病,得到二姑母日夜照顾,病很快好了,但她的儿子却由于照顾不周而病死了。
二姑母的和姑夫认真严格地教杜甫读书,使他刚七岁就能做一篇《凤凰》诗。这天,当他正一遍遍朗读时,二姑母在屋外问:“侄儿,今天你在读什么书呢?”杜甫高兴地说:“二姑母,我在读自己的诗!”
二姑母走进屋把诗稿看了,也高声朗诵起来,夸奖说“好诗!我们家又要出大诗人啦!诗题叫《凤凰》,它是百鸟之王,歌声最动听了,‘凤凰和鸣’嘛!你将来要做诗国中的凤凰,比任何诗人唱得都好听!”杜甫受到鼓励,读啊写啊更加起劲了。十四五岁时,二姑父把他介绍给在洛阳很有文名的崔尚和魏启心,经常互相来信谈诗论文。这两位年纪比杜甫大二三十岁,又都做过地方长官,但十分欣赏杜甫的才华,所以很乐意跟他结成忘年交,称赞他将来定会有汉代文学家班固、杨雄那样的成就。
当时文坛领袖李邕是著名诗人,有一次他到洛阳,读了杜甫的诗赋,以为他是一位已有成就的老诗人。后来李邕与他见了面,看他竟是一个大孩子,不禁大大夸奖了他,鼓励他努力写作,精益求精,将来超过他祖父杜审言(初唐诗人)。
杜甫并不自满,继续刻苦学习,他知道,“读书破万卷”,才能“下笔如有神”。他也决心像前代著名文学家、史学家司马迁那样,行万里路去开阔眼界,增长见识,提高艺术修养。从二十岁起,他便在现今浙江、山东、河北、河南一带漫游。
在山东,他游览泰山,刚到山下就被泰山雄伟壮阔、神奇秀丽的景色深深吸引,写了一首生气勃勃的《望岳》(遥望东岳泰山)诗: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泰山别名岱,是五岳之首,所以尊称为岱宗。杜甫刚一见泰山,既惊奇又仰慕,赞叹道:泰山呵,你到底怎么样呢?接着,杜甫用一句十分阔大的景象来作答:泰山突立在郁郁葱葱、莽莽苍苍、一眼望不到头的齐鲁大地上,这样来烘托泰山的高峻。
然后,三四句说,大自然(造化)也对泰山钟情,因为它神奇秀丽;它山峰巍峨,又把山北山南(阴阳)的傍晚和早晨(昏晓)的景色分割了开来。这样远望近望以后,杜甫又注目观景,只见山中云气迷漫,层出不穷,看了觉得胸襟也为之激荡开阔;久久凝望后眼酸似裂(决眦),杜甫也顾不得了,一直观赏到傍晚归鸟入林宿息,还舍不得离开。既然如此,杜甫下了决心:明天一定要登上泰山绝顶。实际上这也表示他有雄心壮志,敢于意气风发地攀登诗坛绝顶。
这首诗被后人刻在碑石上,立在泰山山麓,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人们,去不断勇攀高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