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岳》赏析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唐开元二十三年(735),杜甫于东都洛阳应举落第,漫游齐赵,途经泰山,望泰山而做此诗,是现存杜诗中,年代最早的一首。
孟子说:“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孟子·尽心上》)意思是说:登上东山,鲁国很小,登上泰山,便得天下也很小。《望岳》即以此为机杼,表达青年诗人不因挫折而气馁的蓬勃向上的心胸意气和豪情壮志。
诗题为《望岳》,“望”字贯穿全诗。
首联为远望:第一句设问,是诗人初见泰山时又惊又喜,情急之中一时竟然找不到恰当的语言来形容,自然免不了心口相商地推敲沉吟起来。第二句写泰山给予远望中的诗人的突出印象不是象“崔崒刺云天”(谢灵运《泰山吟》)之类简单的形容,“齐鲁青未了”五个字可谓别出心裁:那清翠的山色连绵起伏,没有尽头。由鲁地到齐地,囊括无遗。这是何等气象!
颔联为近望:走近泰山抬头仰望时所见所感。一句写山之壮美,仿佛大自然把一切神奇秀美都汇集在泰山之上。一个“钟”字将上句写泰山广阔的背景,拉回到泰山本身的千仞峻深上来,赋予泰山拔地而起的动感。一句写山之高峻,仿佛一把利剑劈开了阴阳两个天地,阴暗分明。这里的一个“割”字,表现泰山之雄险奇崛,化静为动,极具匠心。使本来静止的山峰变得灵动起来,充满了活力和气势。
颈联为细望:诗人的目光集中到“层云”和“归鸟”上,山峰间那飘飞的层云,让人心胸开阔;飞翔的归鸟,消失在极目远望的心头。如果说颔联写的是静景的话,那么颈联写的则是动景:层云任飘荡,宿鸟归飞疾,画面灵动,一派生机。在这出神的追望中引出尾联,由所感到所想。
最后的尾联是诗人想象之词,表达的是诗人尽快登上泰山极顶的渴望。尽管此时诗人没有登上山巅,但他相信总会有一天登上顶峰,将天下群山尽收眼底!“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表现了诗人心情之急切、飞步攀登的决心和豪迈的气慨。
诗人写望岳而无一“望”字,但句句是望岳,由远及近,由宽广而奇崛,并想将来的登岳。清代杜诗学家浦起龙称“心胸气魄,于斯可观。取为压卷,屹然作镇”!确不为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