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起长大的玩具
|
大家想一想,歌女以卖唱为生,既然是卖唱,就要有听众,有点歌者。没有听众,歌女也无意唱这个曲子。 大家想一想,这些听众可能是哪些人?(在内忧外患的情形下,还有金钱、有时间、有心情听曲子应该是些豪门贵族) 这些豪门贵族明知是亡国之音,却偏要听,而且是在国难当前的情况下,可见他们是一群怎样的人?(沉湎酒色,寻欢作乐,过着醉生梦死,灯红酒绿的生活)作者面对这样的一番景象,这样的一群人,他的心情应该是怎样的?(感慨、鄙视、忧伤、悲愤) 所以“商女不知亡国恨”,表面是说卖唱的女子不懂亡国之恨,实际上是借题发挥,批评豪门贵族,表现了诗人对他们这种醉生梦死生活的鄙视。陈后主醉生梦死,亡了国,这些豪门贵族不以为鉴,一样会步陈后主的后尘,除了忧伤、悲愤、鄙视外,从作者对历史兴亡的感慨中,我们还可感受到作者那颗忧国忧民的心。 板书: 借题发挥 商女 豪门贵族 主题:对醉生梦死生活的鄙视和对历史兴亡的感慨。 五、齐读并背诵全诗。要求:读出忧伤、悲愤。 六、积累:
第二课时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南宋光宗绍熙三年(1192)农历十一月四日深夜山阴(今浙江绍兴)骤起一场风雨,震响了僵卧孤村的六十八岁诗人的心弦。在此前二年他以“嘲弄风月”的罪名被弹劾罢官,归隐于山阴三山故居,但老骥伏枥而志在千里,此刻诗的灵感又随风雨同至。诗中强烈的报国感情、豪迈的诗风,使人读之足可“发扬矜奋,起痿兴痹”(姚范《援醇堂笔记》)!
当时诗人境遇不佳,罢官时两袖清风,归居后祠禄亦时有中断,故曾有《薪米偶不继戏书》诗;经济上捉襟见肘之外,尚心力交瘁,时常卧病。当他“穷且志坚,不坠青云之志”(王勃《滕王阁序》语),仍发出高亢之音。“卧”而“僵”,形体可谓衰朽;“村”而“孤”,处境亦沉湎于一己之否泰荣辱而顾影自怜,他仍“杜门忧国复忧民”(《春晚即事》);其二,“老病虽惫甚,壮气复有余”(《夜读兵书》),诗人“不自哀”是对复国大业仍充满胜利信心。“不自哀”以“僵卧孤村”来反衬,更显得其志坚定不移。
教学后记:
16、你一定会听见的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积累词语,掌握“顷刻、面颊、喷嚏、激荡、嘈杂、过滤”等词的读音、字形、词义,掌握“唠唠叨叨、充耳不闻、视而不见”的词义并学会运用。 2.了解我们生活的奇妙无穷的声音世界,用心感受其丰富多彩;认识声音对我们成长的意义,学会倾听声音。 能力目标 1.整体感知文意,把握内容要点,学习筛选和概括主要信息。 2.欣赏本文别具一格的写作风格,初步培养对美文的解读和鉴赏能力。 3.通过课堂游戏,听想结合,听写结合,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 德育目标 通过对声音和生活关系的探讨,激发学生关注声音世界,用心倾听,从而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努力把自己培养成为感官灵敏、感受丰富的人,让自己生活得更健康、更快乐、更充实。 教学重点 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感受课文优美的语言、丰富的内蕴。 教学难点 1.探究为什么写声音从“无声”写起。 2.通过仿写句子和课堂游戏,学习运用本文的语言技巧,激发学生联想和想像,用“耳朵”细致地体味生活。 教学方法 1.朗读教学法。本文语言活泼风趣、优美形象、巧用辞格、善用整句,很适合十几岁的少年朗读。采用多种形式的朗读,激发同学的学习兴趣,在朗读中理解课文含义,感受其语言的精美,为全方位的品评鉴赏奠定基础。 2.美点寻踪法。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人,阅读的主体,结合自己的阅读体验,品评文章的美点,并用自己的语言说出其独特的美,语言表达能力、品评鉴赏能力、思维能力同步提高。 教具准备 多媒体、录音机、教学磁带、音乐带 课时安排 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文意;理清文章思路,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美点追寻,赏析课文的美;课堂游戏,引导学生用心倾听。 教学步骤 一、导语设计 设计(一) 多媒体显示冬雪纷飞的图景。 同学们,你听过雪花的声音吗?一个宁静的冬夜,一朵小小的雪花,从天上轻轻地、轻轻地飘下,飘啊飘,飘落在路边一盏孤灯的面颊上,微微地一阵暖意,小雪花满足而温柔地融化了……你一定听见过,用心听,你一定会听见的,今天,我们学习《你一定会听见的》这篇课文,走进那神奇美妙的声音世界。 设计(二) 一个三岁的小女孩学拉小提琴,孩子年幼,精力不易集中。老师教育她“用心听”,孩子满脸狐疑,稚气地问道:“老师,人是用耳朵听声音的,用心听怎么能听得见呢?”老师意味深长地说:“孩子,用心听,你一定会听见的!”今天,就让我们用心倾听奇妙万千的声音。 设计(三) 眼睛,给了我们色彩,把我们领进绚丽多姿的大千世界;耳朵,给了我们声音,让我们聆听大千世界的奇妙交响和神秘诉说。可是,你善于用你的耳朵吗?你用心听了吗?今天,我们一起学习桂文亚的《你一定会听见的》。 二、朗读课文,整体把握文意 1.教师播放示范朗读磁带或教师配乐朗读课文,让学生在悠扬动听的乐声中感觉课文的美。 教师强调一些需要积累的词语。 多媒体显示:
2.学生齐读课文,初步感知文意。 3.学生自读课文,划分段落层次,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4.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讨论交流。要求人人发言,积极参与。 5.各小组选代言人,代表本组发言,全班交流。 明确:课文描述了丰富多彩的声音世界,对声音与我们生活的关系作了可贵的探讨,强调声音对我们的意义,促使我们关注声音世界,用心倾听。 全文可分成三部分。 第一部分(1~8段):作者向我们展示了丰富多彩、奇妙无穷的声音世界。 第二部分(9~13段):探讨声音与我们生活的关系,声音伴随着我们成长,声音构成了丰富奇妙的世界(9~10段);然后从正反两方面论声音对我们的意义:声音充实人的生活,使人得到很多乐趣,并增长知识(11~12段)。13段用一连串发问,促使我们关注声音世界。 第三部分(14~20段):以游戏的方式引领我们进入奇妙无穷的声音世界,再次印证了文章的主题。
第二课时
三、美点追寻,赏析课文的美 1.学生齐读课文 2.提问:结合自己的阅读体验,谈谈本文最吸引你的是什么? 学生明确: 文章的语言特别美,就像一首诗…… 文章的想象丰富、细微,把“声音”写得富有诗情画意…… 文章的内容很别致,聚焦无所不在的声音世界,引领我们去感受声音的奇妙无穷,读文章,仿佛沐浴在作者智慧的光辉中…… 文章的结构特别美,开头和结尾很有特色,开头列举6种声音,结尾又巧设5种游戏,新颖独特…… 文章的标题很有特点,设置悬念,诱人猜想…… 3.教师分类归纳总结,引导学生深入品评课文的美点。 教师总结:这篇课文的美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即语言美、意蕴美、结构美。 (1)赏析课文的语言美。 提问:课文的语言美,美在哪里? 学生明确:美在活泼风趣、优美形象; 美在排比句的运用; 美在多种多样的问句; 美在人称的选用; …… ①揣摩文中活泼风趣、优美形象的语句。 选朗读水平较好的同学读1、2、3段,其余同学听读,体味文句的诗情画意。 ②品读文中的排比句,排比段,体味其表达效果。 女同学齐读1、2、3段,用心品味细微的难以觉察的声音,并展开联想和想像,再现画面。 男同学齐读5、6、7段,感觉声音世界的丰富多彩,体味排比句富有节奏和气势的表达效果。 教师要求学生模仿5、6、7段,仿写三个段落,以生活中习以为常,不被留意的声音为描写对象,三个段落应呈排比段,每段基本上均由排比句构成。 选三位同学交流,其余同学评价。 ③找出文中各具特色的问句,体会其表达效果。 学生明确:文中的问句形式多样,有提问、设问、反问等多种问句。如“你听过……的声音吗?”“如果你问,这都是想像的声音吧?我怎么听不出来呢?那么我再说清楚一点……”“你总听过……的声音吧?……你总听到些什么吧?”“你怎么会听不见呢?”“你善于用你的耳朵吗?你听见了世界的声音吗?你用心听了吗?你听见了什么?”…… 这些问句,不断引起读音的注意,激活读者的生活体验,引发读者思考。 ④提问:全文用第二人称“你”来叙述,改为第一人称“我们”好不好?
<< 上一页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 下一页 >>
|
来源:中国哲士网
学校教育教学 课文教学分析教师备课考试,试卷试题 公务员考试,大学生就业
各类 一起长大的玩具,教学资料
|
上一篇文章: 蔚蓝的王国 |
下一篇文章: 七颗钻石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