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文病理矫正与快速升格演练
|
作文病理矫正与快速升格演练
作文题一 人生难免会有许多遗憾,一个单位,一个社会,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也是如此。请你以“遗憾”为题,写一篇800字左右的文章,除诗歌外,体裁不限。 [病理之一] 穿靴戴帽,扣题不紧 [例文一] 遗憾 海外侨胞王先生上周回到了故乡屯村。村子里沸腾起来,村委会还专门召开大会,欢迎王老先生。老先生十分感动,向大家透露了此次回乡的心愿,想把失散多年的儿子带到美国去。村子里一片哗然,都想好运降临自己身上。村长仔细询问了王老先生儿子的情况,动员大家提供线索。 不几天,李老头带着一个40多岁的中年男子,来到王老先生的住处,激动地告诉王老先生:“王先生,他一定是你儿子,你看这项圈和玉珮是不是您留下的?”王老先生一看,项圈和玉珮的确是他走前留给才几个月大的儿子的,当时他母亲已去世,孩子寄养在亲戚家。王老先生又询问了几个问题,这中年人都答上了,并且还告诉王先生:“我10岁那年,伯父、伯母去世,是李伯伯收养了我。”王老先生听后,老泪纵横,握着李老头的手久久不放,感谢他对儿子的养育之恩。就这样王先生和他失散多年的儿子相认了,皆大欢喜,村中人都夸这中年男子有福气,有这么好的父亲。 王老先生为了感谢大家的帮助,在村礼堂大摆宴席,全村人都去祝贺,大家脸上都洋溢着喜悦,只有村长满脸疑惑,他在想什么,大家不得而知。 大约又过了一个星期,王老先生提出要带这中年男子离开大屯村去美国,这中年男子满口答应,因为他无妻室,一直住李老头家。这天一大早,全村人都为王老先生父子送行,一直到村口。父子俩刚准备上车,却被村长叫住了,村长当着大伙的面说:“他不是王老先生的儿子。”一句话如晴天霹雳,炸得王老先生头昏眼花,那中年人直冒汗,不敢抬头。这时公安局的人把李老头带来了,在大家的追问下,李老头交待了事情真相。原来,这中年人真不是王老先生的儿子,他是李老头的一个远房亲戚。李老头平常就有点贪小便宜,家中小有积蓄,这次见王老先生回来找儿子,灵机一动,悄悄召来他的远房亲戚,想趁机发一笔财。至于项圈和玉珮,那的确是王老先生的,是灾荒时他儿子为了换回一些米活命当给了李老头。李老头和中年男子被公安局的人带走了,王老先生沉默了,心中充满了遗憾。 村长告诉王老先生,他儿子20多年前就离开了大屯村,是被他养父养母带走的,据说是为了逃荒。这些信息都是村长这些天到处搜集的。他因为不太信任李老头的为人,才这么做的。王老先生非常感激他。 几天后,王老先生走了,带着深深的遗憾走了。大屯村也恢复了往日的平静。 [病理剖析] 这是一篇初读叫好,细读叫苦的文章。故事编得很生动:王老先生回国找儿子,于是就有人给他找来了儿子,而正当他和“儿子”准备上车走时,却被村长告知是个骗局。交待事情真相时,有关项圈、玉珮以及他亲生儿子下落的一些细节,都写得滴水不露,前后呼应,毫无破绽。 遗憾的是,文章虽然在王老先生得知是个骗局后,说他“心中充满了遗憾”,结尾一段也说王老先生“带着深深的遗憾走了”,但是,全文情节并不是围绕“遗憾”来写的,文章的中心情节是写王老先生回乡找儿子但没有找到,主题也只能说是反映了当今社会上有些人见利忘义的思想,而且批判也缺乏力度。可见本文有移花接木之嫌,即挪用其他文章的中心情节,然后在结尾点一下题。 切记:写考场作文首要问题就是要扣题,而不能患“穿靴戴帽”之病。 [病理之二]褒贬不明,主题存疑 [例文二] 遗憾 肖芳和陈丽是同村的,相约在年末南下打工。两人从小一块玩,一起长大,是好姐妹。肖芳个子大,力气比一般女孩子也要大,于是找了个力气活。而陈丽娇小,人也长得甜美,于是找了个轻松活。 自从她们出外打工后,信件一封封地寄到家里,家里的生活也慢慢地得到了改善,日益富裕起来。 一年后,她们又一起回到了村里。肖芳干的是力气活,钱是凭双手一分一分挣来的,于是肖芳一家人走路昂首挺胸,讲话的声音都提高了许多。而陈丽一家人则终日不敢出门,即使走路,也是低着头,任村中的男女老少指指点点。面对昔日好姐妹的不理不睬,村人的指,责、轻视,陈丽只能暗自落泪,过完年就匆匆走了。 过了几个月,肖芳因公发生意外事故,导致右手骨折,落下了残疾,从此不能再干重活了,带着厂里打发的几千元无奈地回来了。别无他法,肖芳的父母千方百计地托媒人帮忙,把她嫁给了很远的村子里的一个年过40的光棍。于是,村子里又议论得沸沸扬扬。 陈丽回家了,给村子里带来了投资,带来了捐款。为村子里修建了一所学校,一所食堂,使村中的孩子们能更好地学习,以便长大后能更好地建设村子。她又从城里买来了一批批新设施、新机器,为村里办起了工厂。 那些瞧不起阿丽的人仿佛忘记了以前是怎么对她指手画脚的。一个个都当面说她好,说南下打工是对的。 于是,一段时间内,村里又流传着这么一种说法:“阿丽出外打工真是明智的选择,否则真会留下一生的遗憾哪。” 第二年,住在她家隔壁的蓉蓉也要南下打工了。临上车前,妈妈告诉她说:“出门在外,要放灵活点,千万别学那个傻阿芳,吃力不讨好,免得落下终身遗憾。” [病例剖析] 本文在照应题意上与前篇一样,主要情节扣题不太紧,有结尾“穿靴”之嫌。最主要的问题是,作者的倾向性不明,文章主题令人疑惑: 1.对阿芳与阿丽两人,作者褒扬了哪一个?阿丽的“打工”行为虽未点明,但已暗示出属于违背传统道德的行为;“肖芳干的是力气活,钱是凭双手一分一分挣采的。于是肖芳一家人走路昂首挺胸,讲话的声音都提高了许多。”而阿丽仅凭打工是不能获取巨资为村子里建工厂的。从阿丽为村子捐款的行为看,作者似乎是褒扬阿丽的,但实际上阿丽的行为是不能为村子里的“蓉蓉”们效仿的。 2.即使现实生活中有这样的事,也不能以“褒丽贬芳”的态度来反映这种现实。如果作者想通过对阿芳阿丽的态度的前后变化来讽刺村里人的“市侩气”,也不是不可以的,但是从情节来看,文章的着力点主要是写两个女子的不同命运,对村里人的讽刺力度并不大。 [病例矫治] 基本情节不变,加大对村里人的讽刺力度: 1.将一至三段浓缩为一段: 肖芳和陈丽是同村的,两人南下打工。肖芳个子大,找了个力气活,而陈丽娇小,人也长得甜美,于是找了个轻松活。自从她们出外打工后,家里的生活日益富裕起来。肖芳干的是力气活,钱是凭双手一分一分挣来的,于是肖芳一家人走路昂首挺胸,讲话的声音都提高了许多。而陈丽一家人则终日不敢出门,即使走路,也是低着头,村中的男女老少总是对她家里人指指点点:“太遗憾了!养个漂亮闺女,给家里人丢丑。” 2.写阿芳受伤后及村里人议论的两段不变。 3.写阿丽回乡后给村里人投资的一段,改为给村里人小恩小惠: 陈丽回家了。她抹着口红,穿着高跟鞋,走东家,串西家,给张家小孩送玩具,给李家老人送点心。全村人差不多都多少得了她一些好。 4、后面几段不变。 [病理之三]编筐织篓,不会收口 [例文三] 遗憾 (一) 窗外骄阳似火,但青内心十分平静。虽然高考分数估得很高,但她还是郑重地把想了很久的大学校名写在第一志愿上。 “你肯定想好了吗?要知道你报的志愿几乎都是西部的一般本科。希望你将来不要留下遗憾。” 青毫不犹豫地点了点头。班主任手一挥,青离开了办公室。 老师们议论开了: “这么优秀的学生完全可以上一流的大学嘛。” “真是遗憾哪,她这是图什么呢?” 班主任缓缓地吸着烟,然后又缓缓地将烟灰磕在烟灰缸里:“我看也未必遗憾……” (二) “明天是最后一次考试了,我已经没有退路也没有机会了。”丽又想起了去年那个黑色的七月,七月后的那个地狱般的暑假,以及这一年她为一生中第二个七月所付出的努力。 三天之后,丽带着笑脸走出了考场。 发榜了,丽平静地站在人群中,她已经没有去年的紧张与失落了,虽然今年的红榜上依旧没有她的名字。 三年后,该市一家名为“美丽书屋”的连锁店开业,“美丽书屋”已经成为该市读者都知道的名书店了。 当记者问该店的经营者丽面.对今天事业有成有何感想时,丽沉默少顷:“我相信付出。别人面对失败总是在遗憾中度日,而我相信付出能改变令人遗憾的现实。” 采访结束,丽流下了她高考失败后的第一滴泪。 (三) 军推开小屋阴暗的门。他已经记不清这是第几次来到这里了,自从他知道这位孤寡老人后。 军说:“奶奶,我给您送东西来了。”老人拖着孱弱的身体从床上坐了起来。 “您别起来,我来给您放好。对了,上次给您的药您吃了吗?”“娃儿,以后别来了,我一个老妈子把你拖累成这个样子。”“您说些什么呀,您看我给您带了绿豆糕,今天是端午节。” 一直到深夜,老人入睡,军才离去。 电话铃响起,老人病危。军赶快赶到小屋。当他进屋时,众人都望着他,没人言语。老人已经带着微笑离去了。 “她不肯去医院,说死也要死在她的小屋。”“她说她没有什么遗憾,只是没有见你一面,后来她又说这不叫遗憾。真是弄不懂。” 军料理完老人的后事,在小屋里坐了很久很久。 每年清明军依旧去看望老奶奶。 [病理剖析] 本文写了三个故事。第一个故事写成绩优秀的青报考西部本科,别人认为太遗憾,而她却并不觉得遗憾;第二个故事写丽高考落榜后奋发图强开办书屋,以付出来改变遗憾的现实;第三个故事写军照料孤寡老人,使老人生前没留下遗憾。这三个故事都是写的有关“遗憾”的故事,但是各自表现了什么样的主旨呢?颇费思索。这三个故事合起来又表现了什么样的主旨呢?也需要作者点明。 按照写作常规,凡文中用了几个材料,或分了几个章节,都应该在开头或结尾用几句话总揽全文。“编筐织篓,全在收口”,筐与篓的“口”收得不好,很容易散架。文章缺少总领全文的主旨,就会结构松散,令读者弄不清作者的意图。 [病例矫治] 本文可以在最后加上一段话: 因为放弃名校坚持事业而使别人感到遗憾的人是有理想的人;能发奋图强改变令人遗憾的现实的人是勤奋的人;活在世上能使别人尽量少一点遗憾的人则是高尚的人。
作文题二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世界上的许多东西正越变越大,建筑物的高度已达到510米,游艇上的活动面积有3个足球场大,飞机客舱能安置650个座位…… 于是引起了人们对“大”的思考和议论--“越大就意味着越好吗?”“大,又有什么不好呢?” 要求:①根据自己所写的内容,选[1] [2] 下一页
|
来源:中国哲士网
学校教育教学 课文教学分析教师备课考试,试卷试题 公务员考试,大学生就业
各类 作文病理矫正与快速升格演练,教学资料
|
上一篇文章: 清滞化淤奔腾不息 |
下一篇文章: 120个文言实词详解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