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本页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中文域名: 古今中外.com       英文域名:www.1-123.com     教师学生公务员学习进修工作资料大全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哲士网 >> 资料 >> 高中 >> 三年级第一学期 >> 课文教学分析 >> 正文

 

初三年上册第四--六单元教案


 20、香菱学诗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本文,加深对《红楼梦》艺术成就的了解,不断提高学生的文学修养。 
2.讨论分析香菱这一人物形象,学习小说塑造人物的高超手法。 
3.体会作者的赞美之情,从而深入理解《红楼梦》的主题思想。 
教学重点难点:
这个单元集中学习鸿篇巨制《红楼梦》中的片断,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客观评析小说的思想成就、人物形象和艺术特色,尤其是注意学习它简洁明快、准确生动、质朴自然、耐人寻味的叙述语言和个性化的人物语言,不断增加自己的文化积淀。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二、整体感知 
1、学生自读全文,识记生字生词和相关的文学常识。 
2、本文的主要人物是谁?重要的人物还有几个?注意在文中出能表现人物性格的语句。 
三、研读赏析 
1、学生讨论:香菱有着怎样的身世和处境? 
明确:香菱是一个从官宦小姐沦为奴婢的悲剧人物。她有着不幸的命运:从小遭受灾难,被拐卖,又被呆霸王薛蟠生拖死拽弄到家里,终于沦为侍妾,受尽凌辱和折磨。薛蟠遭打外出后,香菱住进了大观园,有机会接触大观园内这许多富于才情的少女们,特别是像林黛玉这样的才女,萌发了强烈的精神追求,本文就是从香菱刻苦学诗写起的。 
2、结合作品内容,讨论:香菱是一个怎样的人?从哪里可以看出来?明确:精华灵秀,悟性极强。学诗时“挖心搜胆,耳不旁听,目不别视”,已到了“呆”“疯”“魔”的程度。 
原来香菱是一个极富文学气质的人,她早就想学诗了,但苦于没有机会,只好自己弄本旧诗,偷空看两首。进入大观园后,深藏在内心的精神饥渴一下子勃发起来,进园的当晚就来找黛玉,希望向黛玉学诗。黛玉热情指导,列举名作让香菱阅读。香菱拿了诗回来“诸事不顾,只向灯下一首一首地读起来。宝钗连催他数次睡觉,他也不睡。宝钗见他这般苦心,只得随他去了”。 
精神食粮的大量摄入,使香菱的内心充实丰富起来,她悟出了一些道理,她说:“诗的好处,有口里说不出来的意思,想去却是逼真的。有似乎无理的,想去竟是有理有情的。”她举了《塞上》一首为例说:“‘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想来烟如何直?日自然是圆的:这‘直’字似无理,圆字似太俗。合上书一想,倒像见了这景的。”香菱的艺术感受力很高,她读诗眼前就能出现诗歌中那动人的形象。香菱所体会到的,正是今天已众所周知的艺术辩证规律。 
3、结合作品内容,讨论:课文中的林黛玉有怎样的性格特征?如何理解? 
明确:在《红楼梦》这部作品中,多愁善感、羸弱多病、孤傲尖刻是林黛玉主要的性格,但在本文中我们却看到了一位诗人气质的林姑娘,哪里还有什么小性儿,她热情指导香菱,不厌其烦,不顾劳累,显现出了光风霁月般的襟怀。从她给香菱所开的书目来看,她的学识积累又是何等的深厚呵! 
富于才情的林黛玉精神生活的一部分主要内容就是读诗、作诗。文学这片广袤的土地可供她这位寄人篱下、冰清玉洁的孤女自由地翱翔。联想个人的身世,林黛玉对香菱这无父无母的孤儿富有同情,也很有好感。所以当香菱求教于她时,她饶有兴致地承担起老师的责任。她说:“既要作诗,你就拜我作师。我虽不通,大略也还教得起你。”她简单明确地提出了作诗的要领,使香菱打消了不少顾虑,很快缩短了教与学之间的距离。 
4、体会作者塑造人物的高超方法。 
明确:曹雪芹是横绝千古的天才,他善于运用细腻准确的语言塑造人物。《红楼梦》中四百多个栩栩如生的人物,个个音容笑貌有别、性格鲜明独特。无论是正面的,还是反面的;无论是主子,还是奴仆,都给予了分寸恰当的描写,浓淡相宜,恰到好处,给人一种强烈的艺术美的享受。《红楼梦》里人物的出场入场,一颦一笑,来龙去脉,口角眉梢,心头话尾,舌尖牙缝,歌哭笑骂,正经,胡调……没有一处不是活灵活现的。 
例如,描写香菱刻苦构思诗歌就非常传神。在黛玉的诱导下,香菱的视野不断扩大,当她进入创作冲动状态时,形象光彩夺目:“连房也不入,只在池边树下,或坐在山石上出神,或蹲在地下抠土,来往的人都诧异”;写第三稿时“挖心搜胆,耳不旁听,目不别视”,甚至梦中喊出:“可是有了,难道这一首还不好?”对这个一心扑在诗歌创作中的人物,作者准确地描绘出她的一言一行和神情变化,联系香菱的这份苦心学诗、精血诚聚与她的悲惨身世,我们怎能不感叹造物者的不公! 
这种通过人物语言和动作神态表现心理的艺术手法,是中国古典小说的优秀传统,而《红楼梦》则把它发展到极致。它与作家通过自己的叙述,从旁静止地分析人物心理相比,更显得跳脱生姿而又富于内涵,同时也更符合生活实际。 
四、拓宽延伸
1.通过塑造香菱这一形象,寄予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明确:在本文中,作者以饱蘸深情的笔,讴歌了香菱这个精华灵秀所钟的薄命女子。香菱这样的人竟然和薛蟠生活在一起!而且受他的凌辱作践。那薛蟠只会胡扯“女儿愁,洞房里撺出了大马猴”之类,是极端粗陋鄙俗之人。香菱的境遇又那么值得同情惋惜!封建社会如此扼杀人才!不公平到这等地步!这正是需要读者明白的道理,也正是作者美学观点之体现。 
2.有人说,“《红楼梦》既是女性的悲歌,又是女性的赞歌”,试作分析。 
明确:《红楼梦》在描写人物时,女性无疑是最重要的,所以才有人评价说“《红楼梦》既是女性的悲歌,又是女性的赞歌”。曹雪芹以其精细的雕塑力,创造出许多个性鲜明、优美动人的女性形象。他不仅对袅娜风流的林黛玉,对有着炭火一般热情而被生生扑灭了的晴雯,而且对那个不惜用生命来证明自己清白的尤三姐都充满了强烈的同情和赞美。和封建社会蔑视女子、虐待女子的腐朽思想相反,曹雪芹提出了尊重女性,提高女性地位的新思想,并且歌颂了女子的多才多艺,赞扬了女子反迫害反虐待的斗争精神。他曾这样写到:“凡山川日月之精秀,只钟于女子,须眉男子不过是些渣滓浊沫而已。”把女子提高到比男子更高的地位。推崇女子,鄙弃男子,这就把几千年来“男尊女卑”不正当的地位颠倒过来,这样的思想认识对封建统治阶级宣扬的“男尊女卑”“夫为妻纲”的伦理纲常是一个猛烈的冲击,充分体现出曹雪芹反对封建礼教的超人勇气和远见卓识。 
3、通过林黛玉指导香菱学诗,体现了曹雪芹怎样的诗歌创作思想?这对我们学习语文有何作用? 
提示:林黛玉收香菱作学生,提出做诗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 
首先,要多读。黛玉让香菱诵读王维的五言律诗一百首,杜甫的七言律诗一二百首,李白的七言绝句一二百首。“读诗百遍,其义自见”,诵读这种方法对于我们学写诗也是非常正确而必要的。随着诵读篇目数量的增加,你对诗歌的语言感知能力就会越来越强,诗歌的阅读水平也就会越来越高。这好比盖房子,先要打好地基,地基越牢固,房子也就可以盖得越高大。诵读就是学好诗歌的根基,这是提高鉴赏能力的根本途径。 
其次,黛玉认为,要学诗就要学一流的。王维的五言律诗是最好的,除了杜甫,没有人能赶得上他;七言律诗,杜甫的诗要是打一百分的话,恐怕要再找出一个八十分的都不可能,后来一个李商隐也还可以;七言绝句,那是不会有人写得过李白的了。这三个人,李白是“诗仙”,杜甫是“诗圣”,王维人称“诗佛”,唐朝的诗歌,成就最高的就是他们三位了,以前一直是这样评价的。后来白居易取代了王维的位置,因为他的诗里面有一些反映劳动阶级的生活、思想等等,还有他的长篇,如《长恨歌》《琵琶行》都不错,但是以前一直是以李白、杜甫、王维三个人为首的。林黛玉这个看法也是很对的。要学就学一流的,学不到一流还可以成为二流,要是一开始就学二流的,那只能学成三四流了。我们在阅读时,也要挑选文质兼美的作品,这对于陶冶情操,培养纯正的文学趣味是非常有益的。 
第三,要大胆创作,要敢于想像。香菱学诗,第一首,通篇就是说了“月亮很亮”这么一个意思。所以黛玉就说,初学者看的诗少,措辞不雅,要放开胆子去做,要有想像力才行。这也是很对的。恩格斯在评论德国诗人普拉顿的时候曾强调说:“写诗必须有大胆的想像。”可以说,没有想像就没有形象思维,也就没有诗。形象思维的过程自始至终都贯穿着丰富的艺术想像,大胆的想像可以使极平常的生活景象焕发出奇特的美感、美质,令人耳目一新。 
《红楼梦》中的这些文艺创作理论对我们都有很大的启示作用  
21、陈涉世家

教学目的  
1.了解陈胜、吴广领导的农民起义的经过及其

[1] [2] [3] [4] [5] [6] [7] 下一页

来源:中国哲士网

学校教育教学 课文教学分析教师备课考试,试卷试题 公务员考试,大学生就业

各类 初三年上册第四--六单元教案,教学资料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相关文章
    我的叔叔于勒
    《指南录》后序赏析
    醉翁亭记
    《黑人谈河流》教学设计
    方山子传
    外国诗两首《祖国》《黑人谈河流》教…
    《祖国》和《黑人谈河流》教学设计
    《外国诗两首·祖国·黑人谈河流》教…
    高职校应用文写作教学初探
    方山子传
    《天论》教学设计
    短歌行
    《黔之驴》案例设计与教学反思
    归园田居
    综合性学生:追寻人类起源 教案
    珍珠鸟
    论毅力
    鲁提辖拳达镇关西
    珍珠鸟
    《我爱这土地》说课稿
    《俗世奇人》教案
    乘着音乐的翅膀
    小石城山记
    大自然的启示
    念奴娇 赤壁怀古
    涉江采芙蓉
    《诗经两首》教学设计
    材料作文审题示例及训练教案
    高中文言文特殊句式专题讲座
    综合性学习:初识诸子百家(语文版九年…
    《诗词五首》(《行路难》《凉州词》…
    《给我的孩子们(节选)》教案设计
    古诗趣味教学法例谈
    《追寻人类起源》教案
    羚羊木雕
    古诗趣味教学法例谈
    《我爱这土地》说课稿
    《陈情表》教案(三种
    声声慢
    夏天也是好天气
    《陈太丘与友期》教案
    女娲造人
    《女娲造人》教案
    《咏雪》教案
    女娲造人
    六一居士传
    《在山的那边》课例分析
    《皇帝的新装》
    病梅馆记
    诗歌鉴赏总论
    泪珠与珍珠
    《道士塔》
    《病梅馆记》
    《登泰山记》
    《锦瑟》
    《离骚》
    《泪珠与珍珠》
    《落日》教学设计
    《芦花荡》说课稿
    咏雪
    《永久的悔》案例设计与教学反思
    《祖逖北伐》简案
    鲁提辖拳打镇关西
    高考漫画作文审图立意的教学设计
    教学实录个性化作文教学
    散步
    猎狐
    九年级语文上册古文古诗助考解析
    四知
    蔚蓝的王国
    《你是你的船长——寄语十五岁》教案
    七颗钻石
    说家乡___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口语练习
    《风筝》教案
    《黔之驴》教学设计
    《无题》教学设计
    木兰诗
    《鲁提辖拳打镇关西》(第三课时)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
    《说“屏”》教学设计
    《你一定会听见的》教学设计
    放下你的鞭子
    纪念白求恩
    山中与裴秀才迪书(王维)
    苏词《念奴娇赤壁怀古》与辛词《永遇…
    一起长大的玩具
    “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教案
    方山子传
    心理在调适中保鲜 思想在碰撞中活跃
    清滞化淤奔腾不息
    作文病理矫正与快速升格演练
    120个文言实词详解
    触发感悟型话题作文快速破题演练导引
    考纲要求的重点文言实词详解
    纪念白求恩
    初三年上册第四单元教案
    《声声慢》教案
    <<散步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讲学稿
    《水调歌头》
    《三峡》课堂实录
    往事依依
    说“屏”
    高考漫画作文的审图立意教学设计
    初三年上册第一单元教案
    《孔雀东南飞》教学设计
    桂枝香金陵怀古
    毛泽东《采桑子·重阳》英译
    《三峡》
    《关雎》、《蒹葭》两篇比较阅读教学…
    《梦溪笔谈》两则
    女娲造人 课堂实录
    专题•狼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论语
    梦溪笔谈
    宇宙里有些什么
    初三年上册第二单元教案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登泰山记
    《兰亭集序》教案
    五人墓碑记
    五人墓碑记
    给儿子的一封信
    周公诫子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女娲造人
    离骚
    《长征组歌》两首

    江南的冬景
    涉江采芙蓉
    卜算子咏梅陆游
    乡愁
    《春夜宴诸从弟桃李园序》
    《广告语多棱镜》创新教学设计
    鉴赏古代诗歌的语言
    河中石兽
    山坡羊·潼关怀古
    《再别康桥》创新课设计
    文言文实词练习
    敕勒歌
    《我的四季》教学设计
    木兰诗
    错误
    八年级语文
    辨析并修改病句
    记承天寺夜游
    声声慢
    记念刘和珍君
    我有一个梦想
    《<孟子〉二章》之《得道多助,失道寡…
    第三册名句练习
    话题作文与材料作文的区别
    蓝蓝的威尼斯(说课稿)
    永久的悔
    草原散章
    小石潭记
    岳阳楼记
    双桅船
    痛与不痛的秘密
    发明与发现的国家
    山民
    高考仿写训练课堂实录
    黑八月
    七律长征
    捕捉诗意的灵光
    听颖师弹琴
    《九歌•湘夫人》鉴赏教案
    听颖师弹琴
    我的黑洞之行——《黑洞旅行》的教学…
    淮阴候列传
    一个人的遭遇
    一个人的遭遇
    说家乡___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口语练习
    花未眠
    初三年上册第三单元教案
    我与地坛
    我一无所求
    致女儿的一封信
    第三册第一单元知识与技能归纳
    第三册复习教案
    第三册第三单元知识与技能归纳
    第三册第四单元知识与技能归纳
    第五单元知识与技能归纳
    第六单元知识与技能归纳
    采桑子•重阳
    毛泽东词两首《沁园春长沙》《采桑子…

    2004-2010  中国哲士网版权所有 引用本站内容请指明来源  给本站投稿   备案序号 蜀ICP备050092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