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五人墓碑记
|
二十二、五人墓碑记 2006年11月19日星期日 一、 教学目标 1.学习记叙、议论和抒情相结合的写法以及对比论述的方法。 2.了解本文跌宕多姿而又组织严密的特点。 3.认识五位义士“激昂大义,蹈死不顾”的斗争精神,理解作者关于生死价值的阐述。 二.教学重点 1.夹叙夹议,运用对比方式进行议论,同时兼用抒情的写法。 2.在熟读的基础上,掌握本文涉及到的实词及文言句式,进一步巩固词类活用,以增强语感,提高文言文的阅读能力。 三.教学难点: 1.本文叙述和议论之间的转承结合。 2.运用注释,系统了解有关历史背景,并由此领会五人牺牲的价值和意义。 四.授课安排: 授课三课时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 导入新课: 在“鸿门宴”上,项羽因为害怕担当“不义”之名,终于让刘邦得以脱逃,纵虎归山,铸成大错。其实项羽真正注重的不过是一个“名”,他企图“名正言顺”的爬上帝王的宝座。其人虽不可一概抹杀,其“义”却不足为训。 在我国历史上,另有一大批志士仁人,他们舍生取义,前仆后继,或藐视权贵,或为国为民,不务虚名,不图私利,他们跟项羽有着很大不同!现在我们来学习张博的《五人墓碑记》,文中记述了颜佩韦等五人的“蹈死不顾”,会帮助我们“明死生之大”,加深对“义”的认识与理解。 二.时代背景 明朝万历年间,用政治暴力兼并民田的情况愈演愈烈,江南是全国首富之区,情况更加恶劣。明神宗朱翊钧连年发动对外战争,大事营建宫殿,为搜括财物,他大兴矿税,通都大邑,都设税监,税监又滥用群小,布满城乡,竭力榨取、掠夺。一时间农商交困,民怨鼎沸,因而爆发多次大规模群众性的抗税、反税、惩治税监的斗争。 当时江南地主阶级中一部分知识分子为了政治清明,减少社会矛盾,挽救江河日下的局面,常常在一起议论朝政。因为他们的领袖顾宪成等在江苏无锡东林书院讲学,所以这些知识分子就被称为东林党。对于当时反矿税、反税监的斗争,他们不仅同情,而且积极支持并参加。(关于东林党:明神宗万历二十二年(1594)顾宪成革职还乡,于无锡东林书院讲学,议论朝政,得一部分士大夫支持,形成改革派的政治集团,世称“东林党”。) 天启元年(公元1621年),明熹宗朱由校即位,魏忠贤受命为司礼秉笔太监,执掌要职;后来他又兼掌特务机关东厂,加紧镇压人民和官员中的反对派,实行阉党专政。熹宗初年,东林党人在朝任职的人还较多,他们一再上疏熹宗,反对魏忠贤,反对横征暴敛,反对专制统治,要求任用贤能,关心民生,允许知识分子公开讲学,议论朝政。这些主张是符合广大人民的愿望和要求的,但是由于熹宗的包庇,东林党人的斗争都遭到失败。在朝的东林党主要人物,有的被革职、贬谪,有的被逮捕酷刑致死。 江南广大人民深受阉党之害,同情并支持东林党人。因此,当阉党在天启六年以莫须有的罪名,逮捕东林党人周顺昌时,一场广大人民群众反抗阉党的暴动就爆发了。 三.周顺昌简介 周顺昌(1584一1626),字景文,号蓼洲,苏州吴县人。万历四十一年中进士,任福州推官(掌管州中刑狱的官)。后来进入吏部,任文选司员外郎(掌管官吏任免、考核、升降、调动等事),他虽掌管人事大权,但仍极清廉正直。后来离京回南方时,只有“行李一肩,都门叹为稀有”。 他为人正直、清廉,关注民间疾苦。像他这样的人,人民欢迎,阉党不容,被魏忠贤列名《东林点将录》(阉党捕人的黑名单)。 天启五年(公元1625年),被迫害的“六君子”之一魏大中被捕路过苏州,当时请假家居的周顺昌激于大义,竟与魏“周旋累日”,还把女儿许配魏的孙子。在谈话中,切齿痛骂阉党。这事被缇骑报告魏忠贤,周顺昌终于被革职。周顺昌被罢官后,阉党仍不罢手,必欲置之死地而后快。原江苏巡抚周起元被罢官时,周顺昌曾为文送他,其中有赞美周起元,斥责阉党的话。魏忠贤获悉此事后,指使东厂特务罗织罪名,借机陷害。天启六年三月周顺昌被逮到北京,在狱中被拷打得体无完肤,仍痛骂魏忠贤如故。同年六月十七日被拷死狱中,年四十三岁。到崇侦元年才得到昭雪,谥忠介。 四.五义士简介 周顺昌被捕时,群众万余人尾随。一向好打不平的商人子弟颜佩韦,高举着香火,沿途呼喊:“有愿替周吏部说话的,跟我来!”他情愿自己去代周顺昌吃官司。市民马杰也一路敲梆子,号召群众。当阉党爪牙缇骑威胁群众时,马杰破口大骂魏忠贤,杨念如、沈扬也上前仗义陈词,不许东厂缇骑逮捕周顺昌。缇骑恼羞成怒,拔出利剑,扬言要割掉马杰的舌头,聚观的市民鼓噪起来,堤骑更加凶横,首先举剑扑击沈扬、杨念如。这时周顺昌的轿夫周文元也怒不可遏,夺取了缇骑的武器,同堤骑扭打起来,结果额头受伤。聚观的市民一见缇骑动武伤人,就一起鼓噪围攻,吓得缇骑们东逃西窜,有的爬上树顶,有的躲到厕所里,有的逃上屋顶。其中两个缇骑被群众打死。 颜佩韦等五人过去互不相识,而且除周文元外,其他四人同周顺昌也毫无交往,完全是激于义愤才自发参加斗争的。 五人被捕后,对自己的作为,理直气壮,毫不隐讳。七月中,苏州城里布满警卫,戒备森严,就在阊门外吊桥上,五位壮士大骂魏忠贤及其亲信毛一鹭,从容就义。临刑时,几万市民含泪同五人诀别。 事后,为了抗议杀害五人,苏州市民曾倡议拒用天启钱达十个月之久。群众斗争的威力,惊得气焰嚣张的魏忠贤“逡巡畏义”,从此“不敢复有株治”。十一个月后,熹宗死了,魏忠贤失了靠山,畏罪自杀。苏州人民倡议公葬五位义士,一夜之间,把毛一鹭为向魏忠贤献媚而监造的魏忠贤生祠拆为平地,在它的废基上修建了五义士的墓。 五.作者简介 张溥(1602—1641)字天如,号西铭,明末太仓(现在江苏省太仓县)人。晚明政治活动家和文学家。张溥自幼勤学,所读书必手抄六七遍,因此他命名自己的书房为“七录斋”。溥青年时候正是魏忠贤阉党专政,东林党人受到残酷镇压的时代。他怀着救国救民的强烈愿望,以继承东林为己任,结纳社会上有节气,有操守,有学识的士大夫知识分子,重视发现和推举有操守的学者,组织了爱国社团复社,成为复社的领袖。 在文学上,针对当时士大夫空疏不学的弊病,他提出“兴复古学”的主张,同时强调“居今之世”,必须“为今之言”,“各为有用”。他写过不少抨击时政的文章,内容充实,风格朴质。曾编辑《汉魏六朝百三名家集》。著有《七录斋集》等。 六.熟悉课文: 听录音朗读 七.作业: 1.熟读课文 2.根据课下注解翻译课文 第二课时 一.讲解字、词、句 (一)古今异义: 1.至于今(至于:古义,到;今义,另提一事) 2.去今之墓而葬焉(去:距离;今义,往) 3.吾社之行为士先者(行为:古义,行,品行名词,为,成为,动词;今义,举动) 4.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是:古义,此,这;今义,常用判断词。私人:古义,党羽;今义,指与公家相对的个人) 5.按诛五人(按:古义,考查,查究;今义,压住,依靠) 6.不敢复有株治(复:古义,再,又;今义,往复,重复) 7.非常之谋难于猝发(非常:古义,非,不是,否定副词,常,一般,平常,形容词;今义,十分,很,极) 8.视五人之死(视:比较;今义,看) 9.有贤士大夫发五十金(金:银子;今义,黄金) 10.令五人者保其首领以老于户牖之下(首领:古义,头颅,脑袋;今义,常指领导者) 11.断头置城上,颜色不少变(颜色:古义,脸色;今义,色彩) 12.吴之民方痛心焉(痛心:古义,痛恨;今义,色彩) (二)通假字: 1.其为时止十有一月耳(“有”通“又”)(“止”通“只”,仅仅,不过) 夫十有一月之中(同上) 2.敛赀财以送其行(“赀”通“资”。) 3.亦曷故哉(“曷”通“何”,疑问代词:什么) (三)词类活用 1.人皆得以隶使之(隶:名词作状语,当作奴隶一样) 2.以旌其所为(旌:名词作动词,表彰) 3.去今之墓而葬焉(墓:名词作动词,修墓) 4.其疾病而死(疾病:名词作动词,生病) 5.为之声义(声:名词作动词,伸张) 6.缇骑按剑而前(前:名词作动词,上前) 7.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抚:名词作动词,出任巡抚) 8.然五人之当刑也(刑:名词作动词,受斩刑) 9.买五人之脰而函之(函:名词作动词,用匣子装起) 10.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而为之记(记:名词作动词,作记) 11.既而以吴民之乱请于朝(乱:名词作动词,作乱) 12.令五人者保其首领以老于户牖之下(老:形容词作动词,老死) 13.亦以明死生之大(明:形容词作动词,说明;大:形容词作名词,重大意义) 14.抶而仆之(仆:动词使动用法,使……倒下) 15.安能屈豪杰之流(屈:动词使动用法,使……屈身) 16.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而为之记(哀: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哀,哀惜) 17.缇骑按剑而前(骑:动词作名词,马队) 18.不复敢有株治(株:动词作名词,株连治罪的事情) 19.亦已众矣(已:甚,太,程度副词) 20.不能容于远近(远近:形容词作名词,远近的百姓) 21.斯固百世之遇也(遇:动词作名词,际遇) (四)一词多义: 当: (1)盖当蓼洲周公之被逮(在……时候,介词) (2)郡之贤士大夫请于当道(掌管,主持,动词) (3)然五人之当刑也(判罪,动词) 义: (1)激于义而死焉者也(义愤,形容词) (2)为之声义(合宜的道德、行为或道理,正义,名词) 道: (1)郡之贤士大夫请于当道(政权,与“当”连用,指当权的人,名词) (2)死而湮没不足道者(说,动词) (3)待圣人之出而投缳道路(路,名词) 为:
[1] [2] [3] [4] 下一页
|
来源:中国哲士网
学校教育教学 课文教学分析教师备课考试,试卷试题 公务员考试,大学生就业
各类 五人墓碑记,教学资料
|
上一篇文章: 五人墓碑记 |
下一篇文章: 给儿子的一封信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