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本页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中文域名: 古今中外.com       英文域名:www.1-123.com     教师学生公务员学习进修工作资料大全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哲士网 >> 资料 >> 高中 >> 语文高中一年级第一学期 >> 教学资料实录 >> 正文

 

秋声赋教案(苏教版高一必修)

赋》和苏轼的《赤壁赋》。结合这样的理解,思考一下,文章哪些自然段是描写秋声的。
……
第1、2两段。
三.朗读第1段,结合有关资料翻译第一段。
……
欧阳先生我夜里正在读书,(忽然)听到有声音从西南方向传来,心里不禁悚然一听,惊道:“奇怪啊!”这声音初听时像淅淅沥沥的雨声夹杂着萧萧飒飒的风声,忽然变得汹涌澎湃,像是江河夜间波涛突起,风雨骤然而至,碰到物体上发出铿锵之声,好像金属相互撞击。再(仔细)听,又像奔赴战场的军队正衔枚疾进,听不到到任何号令声,只有人马行进的声音。于是对童子说:“这是什么声音?你出去看看。”童子回答说:“月色皎皎,星光灿烂,浩瀚银河,高悬中天。四下里没有人声,那声音是从树林间传来的。”
1.注意下面几个实词的意思
方:正
夜读书:在夜里读书。夜,在夜里,名词作状语。
悚然:惊恐的样子。
淅沥、萧飒:细雨声、风声。
砰湃:同“澎湃”,波涛汹涌的声音。
兵:军队。
但:只。
明河:银河。
2.注意下面几个虚词的作用。
悚然而听之:表修饰,地。
忽奔腾而砰湃:表并列,又
初淅沥以萧飒:表并列,而。
3.注意下面几个句子。
闻有声自西南来者:听见有从西南方向来的声音。定语后置。
此何声也:这是什么声音。判断句、疑问句。
4.齐读第一段,思考,第一段文字是怎样描写秋声的。
……
明确:比喻。
     (1)淅沥以萧飒:比喻成细雨声
     (2)忽奔腾而砰湃:比喻成波涛声
     (3)其触于物也,铮铮,金铁皆鸣:比喻成金属撞击声
     (4)又如赴敌之兵,衔枚疾走,不闻号令,但闻人马之行声:比喻成军队行走声。
5.作者对秋声的摹写,是用一连串的比喻来完成的。思考: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
明确:通过这些恰当的比喻把难以捉摸的东西变得具体可感。
6.除了比喻之外,作者还巧妙运用自己的感觉来写秋声:悚然!突出了秋声的使人惊悚,为下文做了铺垫。
7.集体朗读第1段。
归纳:课文第一段直接描写了秋声,突出了秋声的苍凉、悲伤,为下文做了铺垫。
四.朗读第2段,翻译。
……
我恍然大悟,叹道:“唉,可悲啊!这就是秋声呀,它为什么而来呢(它怎么突然就来了呢)?秋天的情景是:它的色调凄凄惨淡,烟霭飘散,云气密集;它的形貌爽朗清新,天空高远,日色晶明;它的气候清冷萧瑟,悲风凛冽,刺人肌骨;它的意境冷落苍凉,川流寂静,山林空旷。所以它发出的声音时而凄凄切切,时而呼啸激昂。秋风未起时,绿草彼此争盛,丰美繁茂;树木葱茏青翠,令人心旷神怡。然而一旦秋风吹过,拂过草地,草就要变色,掠过森林,树就要落叶。它用来摧败花使树木凋零的,便是一种肃杀之气的余烈。秋天是刑官执法的季节,它在时令上属阴;秋天又象征着用兵,它在五行中属金。这就是常说的天地之义气,它常常以肃杀为意志。自然对于万物,是要它们在春天生长,在秋天结实。所以秋天在音乐的五声中又属商声,商声是西方之声,夷则是七月的曲律之名。商,也就是‘伤’的意思,万物衰老了,都会悲伤。夷,是杀戮的意思,凡万物过了繁盛期,都会走向衰败。
1.这一段描写了秋声的情状,请同学们找出来,是哪几句话。
……
其色……;其容……;其气……;其意……
2.秋是一个肃杀的季节。作者借用对比来形象的表达了秋的这种特点。请找出来。
……
丰草绿缛而争茂,佳木葱茏而可悦。拂之而色变,木遭之而叶脱。
前两句写出了草木在夏季繁茂,生机勃勃的景象;后两句写木因秋而凋谢枯败。前后对比,突出了秋的肃杀。
3.除了描写秋苍凉、肃杀之外,这节文字还写了什么?
……
探索了秋声“悲凉、肃杀”的原因:其所以摧败零落者,乃其一气之余烈。
然后列举了一系列跟秋肃杀有关的例子。请找出来。
……
明确:(1)“夫秋,刑官也,于时为阴”
(2)“又兵象也,于行用金”
(3)在乐声上属于“商声”“夷则”,而“商声”“夷则”又是音乐中属悲的。
作者运用铺排手法,句式上又运用骈偶句,极力铺张,突出秋对万物的强大摧残力量。
这是作者对宇宙生成的哲学思考,对人类思想的思考,写出了秋声中永恒的悲伤。
4.再一起把第二段朗读一遍。
 五.归纳:课文第1、2两节在“赋”的写法上属于“铺采离文”,是铺垫,文章直接描写了秋声,抓住了秋声的凄凉、悲伤,并从哲理和心理的角度探索了秋声悲凉的原因。为下文的抒情议论“体物写志”做好了铺垫。

第二课时
主要内容:
了解作者欧阳修;朗读全文,翻译第三.四段,掌握部分重点词语,理解作者就“秋声”而生发的感悟。
一.复习回顾。
昨天我们又学习了一篇文赋,大家回顾一下题目和作者:
……
《秋声赋》 欧阳修
1.了解作者。
说起欧阳修,我们已经不陌生了,我们在初中时学过他著名的散文——《醉翁亭记》,下面请几个同学来介绍一下欧阳修
……
欧阳修,北宋文学家,字永叔,号醉翁,晚年号六一居士,北宋古文运动的领袖。散文说理畅达,抒情委婉,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风与其散文近似,语言流畅自然。其词婉丽,承袭南唐余风。著有《欧阳文忠公集》。
2.介绍背景。
《秋声赋》被公认为是写秋的经典。文章都是作者心灵的再现,其实,欧阳修写《秋声赋》也是由原因的。本文写于作者53岁时。作者晚年虽身居高位,但回首往事,屡次遭贬内心隐痛难消,面对朝廷内外的污浊、黑暗,眼见国家日益衰弱,改革又无望,不免产生郁闷心情。对政治和社会时局心情郁结,对人生短暂、大化无情感伤于怀,让作者此时处于不知如何作为的苦闷时期,又加上这一年的秋天又如期而至。所以他对秋天的季节感受特别敏感,《秋声赋》就是在这种背景下产生的。
文章第一段描写秋声,第二段探索了悲秋的原因。
3.齐读全文。
二.这是一篇文赋,1、2两段属于“铺采离文”,这种手法最先源自《诗经》,现铺陈外物,成为文章的发端,然后引发作者的情感。今天我们主要学习课文第三、四段,看看作者在大量铺陈之后又如何引出自己的感慨,排遣自己的情感的。
1.先请一位同学朗读第三段。其他同学准备翻译。
……
2.翻译第三段。
“唉,草木是无情之物,尚有衰败零落之时。人为动物,在万物中又最有灵性。无穷无尽的忧虑煎熬他的心绪,无数琐碎烦恼的事来劳累他的身体;费心劳神,必然会损耗精力。更何况常常思考自己的力量所做不到的事情,忧虑自己的智慧所不能解决的问题,自然会使他鲜红滋润的肤色变得苍老枯槁,乌黑光亮的须发变得花白斑驳。(人非金石)为什么却要以并非金石的肌体去像木那样争一时的荣盛呢?应当仔细考虑究竟是谁给自己带来了这么多磨难,又何必去怨恨这秋声呢?”
3.面对着萧条肃杀的秋景,作者有何感叹?
……
明确:(1)人类像木一样遭受社会“百忧”,人生“万事”的困扰,所以“必摇其精”。
(2)人类还要“思其力之所不及”,“忧其智之所不能”,因此少年变白发。
4.仔细分析“奈何以非金石之质,欲与木而争荣?念谁为之戕贼,亦何恨于秋声!”,面对自然百态,社会万象对人身心的伤害,作者又是怎样想的?
……
否定“思其力之所不及,忧其智之所不能”,表达出一种“自足自安”的人生态度。
归纳:只要结合欧阳修的坎坷人生,我们就不难理解作者在这里发出这样的感叹。欧阳修为人刚正,敢于直言,但他的一生历尽艰辛,宦海升沉20多年,29岁因支持范仲淹的政治改革主张被贬夷陵;39岁再度因参与“庆历新政”被贬滁州;48岁那一年,又被宦官诬陷,几乎出知同州。他本来体弱多病,40岁就白发萧疏了。虽然自至和元年开始结束贬谪外放的生活,重新获得朝廷重用,官职也一路升迁,但长年的政治斗争使他感到心力交瘁,所以在这篇53岁时写成的《秋声赋》流露出了这种希望与世无争,修身养性的思想。同时,作者以“无形”的秋声作为描写和议论的对象,采用赋的形式抒写秋感,极尽渲染铺陈之能事,实际上融人了作者对宦海沉浮、人生苦短深沉的感慨。
6.再看结尾,短短一句话,我们看作者是怎样加重这种苦闷和感叹的。
……
童子垂头而睡,童子是不理解作者的这种感叹的。
四壁惟有虫声唧唧,而虫声也是不了解作者的这种感叹的。
作者借助对这两个与自己无法共鸣的人和物的叙写,反衬自己心中有的是无法派遣的苦闷,这种苦闷岂是仅仅“秋声”所能他体现的!
三.小结
1.清•金圣叹《天下才子必读书》:赋每伤于俳俪。如此又简峭,又精练,又径直,又波折,真是后学作文之点金神丹也。
2.写作借鉴:(1)无形——有形       (2)自然——人生(生活、社会)
四.朗读全文。
五.作业。
 

复习目标:
1、 写出“砰湃”通假字的用法和意义
2、 写出“兵”“清明”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来源:中国哲士网

学校教育教学 教学资料实录教师备课考试,试卷试题 公务员考试,大学生就业

各类 秋声赋教案(苏教版高一必修),教学资料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相关文章
    盘湾中学2006届高三语文教学案
    《曹刿论战》讲学稿(苏教版必修)
    这个世界的音乐(粤教版高一必修)
    《这个世界的音乐》课堂实录(粤教版高…
    《中国人失去自信力了吗》教学设计(人…
    《师说》教案(人教版高一必修)
    《盲孩子和他的影子》教案(人教版七年…
    第三册第五、六单元复习教案(人教版必…
    松树金龟子(苏教版必修)
    致空气(语文版选修)
    《岳阳楼记》(人教版必修)
    《广告多棱镜》讲学稿(苏教版必修)
    《孔乙己》(必修)
    诗词五首(语文版必修)
    话题作文:宽容(苏教版必修)
    醉翁亭记(语文版选修)
    《晋祠》教案(必修)
    登高(人教版)
    桂枝香金陵怀古(人教版必修)
    喂——出来(人教版选修)
    《成功》讲学稿(苏教版必修)
    《华南虎》教学设计(人教版必修)
    《愚公移山》讲学稿(苏教版必修)
    《雨霖铃》《声声慢》教案(苏教版高一…
    《小石潭记》(人教版必修)
    盐城一中高一作文辅导材料(一)(苏教…
    《小石潭记》(人教版必修)
    《汉魏晋五言诗三首》教案(人教版高二…
    《小说家谈小说》讲学稿(苏教版必修)
    蜀道难教案(苏教版必修)
    《麦当劳中的中国文化表达》(苏教版必…
    学习、鉴赏杜甫《登高》《蜀相》(人教…
    《苏州园林》(语文版七年级必修)
    2007年高考考点讲义全集:名句默写(人…
    《大雁归来》(人教版选修)
    《学问和智慧》教案
    做文化家园的守望者》(苏教版选修)
    孔雀东南飞说课教案(人教版必修)
    侍坐说课(人教版必修)
    《登高》教案(苏教版必修)
    烛之武退秦师(人教版必修)
    想北平(苏教版必修)
    江南的冬景(苏教版必修)
    《小狗包弟》教案(人教版必修)
    女歌手教案(苏教版高二选修)
    北方教案(苏教版必修)
    作文指导课一(人教版必修)
    《花儿为什么这样红》(七年级选修)
    皇帝的新装(人教版七年级必修)
    蝶恋花教案(苏教版高一必修)
    最后一课(人教版七年级必修)
    《新青年》时代的鲁迅(语文版高一必修…
    《一滴眼泪换一滴水》教案(苏教版高一…
    阿房宫赋教案(粤教版高二必修)
    登高教案(苏教版高一必修)
    2007年高考考点讲义全集:现代文阅读…
    《范进中举》(人教版必修)
    芦花荡(人教版八年级必修)
    中国石拱桥(人教版八年级必修)
    金色花教案(人教版七年级必修)
    林黛玉进贾府(人教版高二必修)
    金色花教案(人教版七年级必修)
    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教案(人教…
    拟写议论文作文提纲教案(粤教版)
    神奇的极光(人教版必修)
    声声慢公开课教案(人教版高一必修)
    2007年高考考点讲义全集:写作指导(人…
    爸爸的花儿落了(人教版必修)
    《边城》教案
    我的叔叔于勒(粤教版九年级必修)
    《俗世奇人——泥人张》教学设计(人教…
    十八岁出门远行(语文版高一)
    《进学解》教案(苏教版高二选修)
    教案设计(人教版必修)
    初中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活动教学案例《…
    《天净沙·秋思》教案(语文版七年级)
    《综合性学习――走进小说天地》教案…
    2007年高考考点讲义全集:语文知识(…
    《如何拟写议论文提纲》说课稿(粤教版…
    《子刘子自传》教案(粤教版高二选修)
    2007年高考考点讲义全集:文言文阅读…
    《子刘子自传》教案(二)(粤教版高二…
    《装在套子里的人》(高一必修)
    滕王阁序qz(苏教版高一必修)
    2007年高考考点讲义全集:作文指导(人…
    安塞腰鼓(人教版七年级必修)
    对对子(鲁人版七年级选修)
    教案设计(人教版必修)
    最后一片叶子讲学稿(人教版高一必修)
    总结的写法(高一必修)
    《黄鹂》教案(人教版高二必修)
    五柳先生传教案(人教版九年级必修)
    《真正的英雄》说课稿(人教版七年级必…
    话题作文教学设计“发现生活”(人教版…
    岳阳楼记教案(人教版九年级必修)
    横渠四句教案(苏教版高一必修)
    阿Q正传教案(苏教版高一必修)
    兰亭集序(人教版高一必修)
    小石潭记(为“有效教学课题”设计)…
    《阿房宫赋》教案(高一必修)
    《苏武传》教案(语文版高一必修)
    蜀道难(苏教版高一必修)
    观察人物外貌特点,写出人物个性(苏教…
    马(人教版七年级选修)
    论语十则(人教版七年级必修)
    夸父逐日和两小儿辩日(人教版七年级必…
    皱忌讽齐王纳谏(语文版八年级必修)
    大师的学生
    《与朱元思书》(人教版必修)
    计划的写作(高一必修)
    《宝玉挨打》第二课时(粤教版高一必修…
    语言的连贯(人教版高三必修)
    小狗包弟(人教版高一必修)
    屈原列传(苏教版高二选修)
    《窦娥冤》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二必修)
    《紫藤萝瀑布》教学设计(人教版七年级…
    《皇帝的新装》教学设计(人教版七年级…
    秋声赋(苏教版高一必修)
    一滴眼泪换一滴水教案(苏教版高一必修…
    《智取生辰纲》学案
    秋声赋教案
    《雨霖铃》教案(人教版高一必修)
    乡土情结》教案(苏教版高二必修)
    一夜的工作 说课设计(苏教版七年级必…
    《定风波》教学实录(人教版高一必修)
    藤野先生(鲁人版八年级必修)
    .《雨巷》课堂教学实录(苏教版高一必…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教案(苏教版高一必…
    岳阳楼记教学实录(人教版八年级必修)
    说“木叶”(人教版高二必修)
    道士塔 管仲列传(苏教版高二选修)
    不自由,毋宁死(苏教版高一必修)
    2007年高考考点讲义全集:古诗鉴赏(人…
    《爸爸的花儿落了》教学设计(人教版七…
    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陈涉世家》教案…
    《论读书》(人教版九年级必修)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人教版九年级必修…
    《空城计》教案(苏教版九年级必修)
    高一第一学期起始课(苏教版高一必修)
    《阿长与〈山海经〉》教学设计(人教版…
    晏子使楚(苏教版八年级必修)
    2007年高考考点讲义全集:语文知识(…
    《到民间采风去》教学设计(人教版八年…
    《黄花岗烈士事略》序(苏教版高一必修…
    《曹刿论战》说课稿(人教版九年级必修…
    神的一滴(苏教版高一必修)
    学会整体阅读(苏教版高一必修)
    《岳阳楼记》《小石潭记》《醉翁亭记…
    《中秋咏月诗词三首》教案设计(人教版…
    鸿门宴(人教版高一必修)
    故都的秋(人教版高二必修)
    高中语文第四册《林黛玉进贾府》教案…
    茶馆教案(人教版高二必修)
    2007年高考考点讲义全集:语文知识(…
    咬文嚼字教案(人教版高一必修)
    综合性学习:黄河,母亲河教案(人教版…
    《三颗枸杞豆》教学设计(苏教版七年级…
    《龟虽寿》讲学稿(苏教版八年级选修)
    《藤野先生》教案(苏教版九年级必修)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讲学稿(苏教版八…
    《故乡的榕树》教案(粤教版高一必修)
    金岳霖先生(人教版高一必修)
    小狗包弟(人教版高一必修)
    我为少男少女们歌唱(语文版七年级选修…
    《走一步,再走一步》教学设计(人教版…
    宝玉挨打(人教版高三必修)
    渔父(苏教版高二必修)
    阿q正传(苏教版高三必修)
    学习写得有点文采(人教版高一必修)
    滕王阁序(苏教版高一必修)
    《城南旧事》教案(粤教版高二必修)
    《阿Q正传》(苏教版高二必修)
    《锤炼思想——学习写得有文采》课堂…
    透视千古名句,走进王勃的精神境界—…
    王勃:滕王阁序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人教版高一必…

    2004-2010  中国哲士网版权所有 引用本站内容请指明来源  给本站投稿   备案序号 蜀ICP备050092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