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向沙漠进军
|
教师提出:文章的第三部分紧扣题目,用富于鼓舞性的语言说明人类征服沙漠的光辉前
景。
四、小结。
我们给文章划分结构,必须依据文章的内容。内容上的联系就是结构上的关系。本文就
是以为什么向沙漠进军,怎样向沙漠进军,向沙漠进军会有什么前景这三个问题构成了文章
的内容,那么也就成了文章三个部分的结构关系。第二部分在分析沙漠的三个特点的基础上,
以防御、进攻、利用为内容主线构成了它的结构关系。
上面说的是文章大的结构关系。另外,还要注意小的结构关系,如比较关系、层进关系
等。比如,文章第一部分,前面已经分析,第2、3自然段在说明“沙漠是人类最顽强的自
然敌人之一”时,从自然和人为两方面印证的,并且用“摇篮”与“荒漠”这种演变上的比
较和时间上的比较,用词上的比较来说明问题,使人们认识上逐步深入。文章第二部分,御、
进攻、利用是层进关系,说明人类对沙漠认识上的提高和治理上逐步科学化。
五、布置作业
1.文章用哪些说明方法?我们学过哪几种?从文中找出例子加以说明。
2.从文中找出主要的句子,分析一下文章是怎样解释。说明这些句子的。
第二课时
教学重点
1.在进一步熟悉内容的基础上,复习举事例、列数据、作比较三种说明方法,学习打
比方、作诠释两种说明方法,掌握这两种说明方法的作用。
2.了解什么是中心句、支撑句及其相互关系,并懂得它们在说明文中的作用。
3.了解限制性词语加强说明的准确性和严密性方面的作用。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前面我们分析了文章的内容和结构。现在我们复习上下。
学生划分层次并概括内容。
教师提问:这是一篇阐释事理的说明文。说明文要用说明方法。这篇文章中运用了哪些
我们学过的说明方法?
学生举例回答。
1.举事例。文章前两部分几乎每一自然段都举出了实例说明问题。举实例不但使文章
内容非常具体,而且丰富了文章的内容,具有很强的说服力,使读者印象很深。
2.列数据。比如,文章在说到培植防护林可以有效地防御风沙的“游击战”时,说“风
遇到防护林,速度就减小百分之七十到八十”。运用数据可以使说明具有高度准确性和科学
性。
3.作比较。文章举国外事例作说明时,就用“摇篮”对:“荒漠”作比较,对比鲜明,
说明沙漠的肆虐程度。
二、内容分析,学习新知识。
教师提示:文章还用了作诠释和打比方两种说明方法。诠释的意思就是解释、说明。有
的时候,作者提出一个看法,读者并不明白,这就需要对这种看法作必要的解释、说明,使
读者清楚这种看法的含义、提出的根据等。打比方就是运用比喻的修辞方式,打比方可以使
事物或事理具体化、形象化,使读者易于理解。
1.作诠释。文章第1自然段提出:“沙漠是人类最顽强的自然敌人之一”的看法。读者
对这个看法会感到新鲜、陌生。因此下面两句便对此作诠释。“有史以来,人类就同沙漠不
断地斗争。”一句,从时间之长说明这个看法的根据。“但是从古代的传说和史书的记载看来,
过去人类没有能征服沙漠,若干住人的地区反而为沙漠所并吞。”一句,从斗争的结果说明
这个看法的根据。
教师指导学生从课本中找出诠释的例子并加以说明。
2.打比方。例如:把沙漠比喻成“敌人”,把沙漠的进攻手段比喻成“武器”,把沙漠
进攻的方式比喻成“游击战”、“阵地战”等,都是打比方。打比方有两个特点:一个是用来
比喻的事物是人们都熟悉的事物,二是带有强烈的感情色彩。上面举的例子就是这样的。人
们把危害人类生存的沙漠比喻成“敌人”,把它危害人类的种种方式用“游击战”、“阵地战”
作比,都反映了人类对沙漠的厌恶和憎恨的感情。由此可见打比方不但可以使事物或事理形
象化、具体化,还直接表达了人们对事物的态度和感情,使文章更具感染力。
文章以诠释和举事例为主综合运用说明方法,是为了全面、深入地阐释事理,使读者易
于理解和把握文章内容。
教师提问:在第1自然段中哪个句子最重要?其他两句与这个句子是什么关系?
学生思考、回答:第一句最重要。因为它是这一段的中心,它表达了该段的中心意思。
这叫中心句。其他两句对这句话起支持的作用,表现为对该句句意做出必要的解释。这样的
句子叫支撑句。运用中心句,使全段的每句话围绕中心句展开,内容更显得集中,结构也更
严密,同时在这两方面还给读者以提示。支撑句的运用是为了帮助读者理解中心句,把握全
段的内容。
要注意的是,中心句的位置可以在句首,也可以在句中或句尾,有时还需要读者去归纳
概括。但有一点,是不是中心句,应看它是不是集中表达了全段的中心意思。
教师指导学生举例说明中心句和支撑句及其作用。
教师提示:说明文是科学地说明事物或事理。要加强文章的科学性,在用词上就必须十
分注意。比如:
1.“沙漠是人类最顽强的自然敌人之一”。为什么要加上“之一”?能不能去掉?回答
是:不能。因为它反映了一种客观实际,即人类的自然敌人很多,沙漠只是其中一个。
2.“古代埃及,巴比伦和希腊的文明都是在这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为什么要用“产
生和发展”这样一个动词性的并列短语?用一个动词行不行?不行。因为文明的发展有一个
过程,这个并列短语正反映了这种过程。没有“产生”就没有“发展”,没有“发展”,“产
生”也没有多大价值。
文章中用了大量限制性的词语,它们在加强文章的科学性、准确性方面起了很大的作用。
比如:
1.“沙漠是人类最顽强的自然敌人之一。有史以来,人类就同沙漠不断地斗争。”这两
句话加点的词都是限制性的。“最顽强”不但点明了沙漠这个“自然敌人”的性质,而且把
沙漠归入最难于战胜的“自然敌人”的范围之内。正因为它“最顽强”,才有下一句的“不
断”,“不断”也就是同“沙漠”必须作长期斗争。
2“沙漠地区地势平坦,风力很强”。“很”限制说明“强”的程度。有了“很”字,下
面才能谈到利用的问题。
教师指导学生从文章中再找一些例子进行练习,以加深印象、巩固知识。
三、小结。
本文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而以诠释和举事例为主,并把二者结合起来使用。目的是
让读者易于把握和理解。不同的说明内容用不同的说明方法,使文章生动有趣,丰富多彩。
内容的组织和表述也就更严密,更科学。
中心句和支撑句的运用,是为了使内容表达集中而明确,结构条理而清晰。我们抓住了
中心句,并分析中心句与支撑句的关系,便可以迅速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和结构层次。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
来源:中国哲士网
学校教育教学 教学设计和实录教师备课考试,试卷试题 公务员考试,大学生就业
各类 向沙漠进军,教学资料
|
上一篇文章: 初中语文第三册第一单元教学说明 |
下一篇文章: 从甲骨文到缩微图书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