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本页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中文域名: 古今中外.com       英文域名:www.1-123.com     教师学生公务员学习进修工作资料大全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哲士网 >> 资料 >> 初中 >> 九年级第一学期 >> 作品分析教案 >> 正文

 

《芦花荡》教学设计教案

人物描写的方法有哪些?(外貌、语言、动作、神态、心理活动描写) 我们班有四个大组,我想请大家分别从外貌、语言、动作、心理活动四个方面来寻找相应的描写,并加以分析,看看这些描写表现了老头子什么特点? 15 我给每个探究小组组长一张卡片,要求你们用一个字写出对老头子这一方面的评价。 五分钟之后,四个学习小组的组长选派三名同学上台汇报,也就是由四名同学组成汇报小组。其中,有一人进行相应句子或文段的朗读;一人对所读句子进行分析,看看这些描写表现了老头子什么特点;一人回答老师提问的问题,对于老师提出的问题,本组座位上的其他同学可以补充。最后,由组长阐述你们所概括出来的一个字,并说说为什么你们选用这个字。 还有一个要求,等会上来汇报的同学必须男女搭配,不能全是男同学,也不能全是女同学。 外貌(瘦)(奇) 朗读:老头子浑身没有多少肉,干瘦得像老了的鱼鹰。可是那晒得干黑的脸,短短的花白胡子却特别精神,那一对深陷的眼睛却特别明亮。很少见到这样尖利明亮的眼睛,除非是在白洋淀上。 提问:文中用一个比喻来形容老头子,是什么?为什么把老头子比作鱼鹰? 语言(奇)(信) 朗读:“你什么也靠给我,我什么也靠给谁上的能耐,一切保险。” “不怕,洗一洗吧,多么俊的一个孩子呀!” “不怕,小火轮上的探照灯,他找不见我们。” “他们打伤了你,留了这么多学,等明天我叫他们十个人流血!” “你们不信我的话,我也不和你们说。谁叫我丢人现眼,打牙跌嘴呢!可是,等到天明,你们看吧!” 提问:在老头子的话语中,你能感觉在整个过程中,他的内心发生了一些什么样的变化? 动作(力)(高)(勇) 朗读:老头子叫了一声“趴下”,一抽身就跳进水里去,踏着水用两手推着小船前进。 老头子无力地坐下来,船停在那里。 老头子把船一撑来到他们的身边,举起篙来砸着鬼子们的脑袋,像敲打顽固的老玉米一样。 提问:文中有一句话“鬼子们拍着水打过去,老头子张皇失措。。。。。。” 明明是老头子引诱鬼子上钩,为什么还要张皇失措,你从中可以看出什么? 心理(悔)(奇) 大江大河过了多少,为什么这一次的任务,偏偏没有完成?自己没儿没女,这两个孩子多么叫人喜爱,自己平日夸下口,这一次带着挂花的人进去,怎么张嘴说话? 这老脸呀! 提问:为什么在老头子在听到大凌痛苦的呻吟之后,想到的不是赶快送他们去部队,而是考虑自己的面子问题? 4.每组同学归纳出来的一个字,我想用一个字来统帅,大家想想:可以用一个什么字? 3 奇 文中的老英雄充满了传奇色彩,我说他“奇”,“奇”在他手无寸铁,却神通广大。 请大家,用这个句式进行接龙,我说他“奇”在,“奇”在 。。。。。。。。。。。。。。。。。。。。 “奇”在他干瘦得像老了的鱼鹰,花白胡子却特别精神,深陷的眼睛却特别明亮。 “奇”在他一支枪没有,却让几十个鬼子子送了命。 “奇”在他将近六十岁“, 却像个孩子似的“爱逞能”,大鬼子还要二凌跟着来看热闹。 “奇”在他那么“爱面子”,工作稍有疏忽,就觉得“没脸见人” 。。。。。 小结:老头子的奇就其在他神通广大的本领,“奇”在他自信而自尊的性格,“奇”在他悠闲而有乐观的情绪。 5.在这个具有传奇色彩的老英雄身上我们看到了一种怎样的精神品质和个性特征? 他爱憎分明,对日寇满怀仇恨,对同胞充满深情;他智勇双全,老当益壮。他过于自信与自尊。 6。才我们从各个角度全面深入分析了主要人物老头子的形象,通过感受老头子的英雄形象,对于抗战、对于英雄有了哪些认识?2 让我们感受到抗战队伍不畏艰险、豪迈乐观的性格和昂扬斗志。 让我们感受到敌后抗日根据地,男女老少人人皆兵。 让我们感受到中国人民是英雄的人民,是不可征服,不可战胜的。 四。拓展延伸,讲述英雄的故事 5 今年是纪念抗战胜利六十周年,在半个多世纪前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正是有了英勇抗战的八路军战士、有了像老头子这样的老百姓,我们的抗战才得以胜利。他们是正义的象征、是和平的缔造者。同学们一定看过不少表现战争的文学作品和影视作品,其中的英雄形象惊天地、泣鬼神,让我们来讲讲“英雄的故事”,用这种形式表达我们的敬仰与追思。 五。布置作业:写出心中英雄的故事,注意抓住个性特征来描写人物。 
 

 

教学目标:
   1、识记字词,感知人物形象。
   2、展开想象,体验人物心理。
   3、体味景物描写的作用,提高描写的能力。
   4、认识到英雄的中国人民是不可战胜的,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感。
  教学重点:目标1、2
  教学难点:目标3
  教学方法:探究,体验
  教学媒体:投影仪
  教学时数:二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导入:铁道游击队的故事相信大家都很熟悉,它发生在齐鲁大地上,充满了传奇色彩。其实,在抗日战争时期,类似的传奇故事数也数不清。比如,在冀中平原,在美丽的白洋淀上,就有这么一个老头子,年龄将近六十岁了,可他仍像年轻人一样,毅然投入到抗日战争的洪流中去。并且以他的勇敢和智慧,狠很地教训了敌人。今天,我们来学习著名作家孙犁的一篇小说——《芦花荡》。
    结合注释简介作家作品。
  二、整体感知:
   (一)明确学习目标
   (二)检查预习生字词情况。
   (三)默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投影显示)
    1、本文体裁?这种体裁的三要素是什么?
    2、本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试用几句话进行概括。
    3、本文的主人公是谁?作者是用什么方法刻人物的?试各举一例。
    4、故事主要表现老头子的什么性格?哪些内容表现出来的?
    5、你认为本文的主题是什么?
   四人小组讨论,完成上述题目。
   提问,教师总结明确:
    1、小说。三要素:生动的人物形象,完整的故事情节,人物活动的具体环境。
    2、抗日战争时期,我军队伍驻扎在苇塘里,里外交通全靠一个将近六十岁的老头子,他非常自信。一次,他护送两个女孩进苇塘,被鬼子发现,其中一个女孩受了伤,他发誓要为女孩报仇。他引诱鬼子进入他的埋伏圈,用锋利的钩子把鬼子钩住,用竹篙痛打鬼子。(大意正确即可)
    3、主人公:老头子。刻手法:外貌,语言,行动,心理,神态。举例见课文。
    4、(1)老头子的英雄性格首先表现在他爱国抗日的热情,老当益壮的气概上,年龄将近六十岁了,可是他像青壮年一样,充满了活力,无所畏惧,为苇塘里的部队输送粮食等。(2)还表现在他具有爱憎分明的强烈感情上,他对同胞姐妹充满了挚爱,对日本鬼子满怀仇恨,大菱受了伤,他说:“等明天我叫他们十个人流血。”并且付诸实际行动。(3)还表现在他的过于自信自尊上,他对苇塘里的负责同志说:“你什么也靠给我,我什么也靠给水上的能耐,一切保险。”他送两个女孩子进苇塘,在过封锁线时,认为万无一失,女孩子受了伤,他觉得丢人现眼,没脸见人。这些都体现了他的过于自信和自尊。(插入解决“这一性格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答:这是老英雄性格的核心。这句话既有非常自信自尊的意思,又有自信过分,自尊过分的意思。全文情节,老英雄的全部功过,都是由这一点生发出来的。)(4)还表现在智勇双全的英雄行为。他为了给大菱报仇,预先在水中设好埋伏。然后在船头放一大捆新鲜的莲蓬,引诱鬼子上当,把他们引入埋伏圈,然后痛打鬼子。
    5、主题:中国人民是不可征服的,中国人民是英雄的人民。
  三、总结:
    这篇小说主要写了一个老英雄——老头子。他有鲜明、倔强的个性,智勇双全,决不认输,决不退缩。他的身上展示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性格,他的行为证明了中国人民是不可战胜的。作者用了强烈的反差来渲染老英雄的传奇色彩。一方面写条件:敌人封锁严密,老英雄年近六十,身体干瘦,不带枪;另一方面,写老英雄的精神与业绩。精神自信,业绩突出。两个方面巨大的反差,是老英雄显得非常了不起,富有传奇色彩。这种写法在同学们的作文中也可应用。
  四、布置作业:
    1、识记字词。
    2、思考课后练习三。
  五、课后记:

                 第二课时
  教学步骤:
  一、检查字词
  二、品味赏析:(完成课后练习三)
    景物描写:
    《芦花荡》写的是残酷的战争环境里的人和事,但是我们读后并没有感到非常的凄惨,没有让人感到压抑,而是感到写得非常优美,给人一种积极向上的力量。其中一个原因,是得宜于作者对白洋淀美丽风光的描绘。请同学们找出文章中关于环境描写的句子,揣摩这些景物描写的句子的作用。
    1、出文中景物描写的句子。四人一组讨论,明确答案。(答案见教参)
    2、体味这些景物描写的句子。教师示例:讲解第一处景物描写的句子——文中第一自然段。
      体味:“敌人”“炮楼”,点明了环境气氛。“天空的星星也像浸在水里,而且要滴落下来的样子”写出了淀水的晶莹清澈和白洋淀自然环境的优美。可是,在这美丽的周围,敌人的炮楼林立,封锁和监视着这片革命根据地。白天,这里一片死寂,连水鸟也“紧紧藏到窝里躲避炮火去了”,只有到了深夜,才能听到它们“飞动和唱歌的声音”。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的爱和憎。“苇子还是那么狠狠地往上钻”,把白洋淀人民在残酷的战争环境里顽强的生存姿态烘托了出来。
    3、学生根据老师的讲解,四人一组,讨论分析,分析合理即可。
    4、景物描写的作用:渲染气氛、烘托人物精神境界、加强抒情韵味的作用。
    5、动笔仿写几句,写写你家乡的景物。
  三、重点研读文章的1——54段,问题如下:
   1、“到这样的深夜,苇塘里才有水鸟飞动和唱歌的声音,白天它们是紧紧藏到窝里躲避炮火里去了。”从这句话里,你能感受到当时芦花荡处于一种什么环境中?
   2、“苇子还是那么狠狠的往上钻,目标好像就是天上。”请你结合上下文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并说说“狠狠”一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来源:中国哲士网

学校教育教学 作品分析教案教师备课考试,试卷试题 公务员考试,大学生就业

各类 《芦花荡》教学设计教案,教学资料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相关文章
    《赤壁赋》教案10
    江南的冬景教案3
    《前方》教案2
    《前方》教案4
    《前方》教案3
    《前方》教案5
    《前方》教案7
    《前方》教案6
    《前方》教案8
    赤壁赋》教学设计19
    《前方》教案11
    《向青春举杯》专题教学设计6
    《前方》教案12
    获得教养的途径教案7
    《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教案2
    《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教案3
    《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教案5
    《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教案4
    《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教案5
    《赤壁赋》教案5
    《赤壁赋》6
    《前方》教案9
    《赤壁赋》教案20
    获得教养的途径教案6
    《赤壁赋》简案11
    《赤壁赋》12
    赤壁赋14
    赤壁赋13
    赤壁赋15
    《赤壁赋》16
    《赤壁赋》教学设计17
    《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教案1
    〈赤壁赋》9
    《沁园春•长沙》5
    赤壁赋8
    《前赤壁赋》教学设计22
    第一板块--向青春举杯05(小结)教案
    第一板块--向青春举杯05(小结)
    《获得教养的途径》教案1
    第一专题“向青春举杯”小结
    《获得教养的途径》教案2
    《获得教养的途径》教案3
    获得教养的途径教案4
    赤壁赋18
    江南的冬景教案2
    获得教养的途径教案8
    获得教养的途径教案10
    获得教养的途径教案9
    《获得教养的途径》教案11
    《获得教养的途径》教案12
    《获得教养的途径》教案13
    《获得教养的途径》教案14
    《获得教养的途径》教案15
    赤壁赋7
    《最后的常春藤叶》
    《向青春举杯》第一板块教案试卷
    朝抵抗力最大的路径走
    江南的冬景教案5
    江南的冬景教案7
    江南的冬景教案6
    江南的冬景教案8
    江南的冬景教案8
    祝福
    《最后的常春藤叶》
    《前方》教案1
    《江南的冬景》教案1
    《相信未来》1
    《谈骨气》《想和做》《哨子》
    沙田山居
    我的母亲
    雨霖铃
    拣麦穗
    苏教版高中语文课本“向青春举杯”专…
    《沁园春.长沙》4
    (苏教版)高一必修一《向青春举杯》…
    《沁园春.长沙》4
    江南的冬景教案4
    获得教养的途径教案5
    沁园春•长沙
    《我与地坛》的风格
    《相信未来》3
    相信未来(2)
    《相信未来》4
    想北平
    《相信未来》5
    始得西山宴游记
    《相信未来》6
    《前方》教案10
    毛泽东《沁园春•长沙》教学设计
    《走进小说天地》教学设计
    《第一次真好》教学设计
    梦游天姥吟留别
    始得西山宴游记
    醉翁亭记
    満井游记
    峡江寺飞泉亭记
    孟子二章
    岳阳楼记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与《南园》
    <<蜡烛
    京口北固亭怀古
    六国论
    《赤壁赋》教案1
    赤壁赋2
    《赤壁赋》教案3
    赤壁赋2
    综合学习:举办中外戏剧知识竞赛
    <<宴子使楚
    综合性学习:主题探究学习:神话
    赤壁赋21
    越巫
    综合性学习:老年人生活状况调查
    苏教版第一板块——向青春举杯(吟诵…
    北大是我美丽羞涩的梦
    《老王》说课稿
    最后一课
    《鲁迅自传》
    梦游天姥吟留别
    西方文学的两大源头:《圣经》与《希…
    《希腊神话》
    古希腊戏剧
    《扁鹊见蔡桓公》教学设计
    萌  芽
    《六月我们看海去》
    安妮日记(节选)
    边城
    《呱……呱》
    《最后的常春藤叶》
    荷塘月色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练习
    金岳霖先生
    怀疑与学问
    周庄水韵
    我与地坛
    《向青春举杯》专题教学设计5
    盲人看
    念奴娇.赤壁怀古
    《鸟啼》
    图片两组
    《听听那冷雨》
    图片两组
    《听听那冷雨》
    综合性学习:自己给自己“出”一本书
    《鱼我所欲也》简案
    《行道树》教学设计
    《流浪人,你若到斯巴》
    我与地坛(教学案•学生版)
    我与地坛
    我与地坛(教学案•学生版)
    我与地坛(教学案•学生版)
    威尼斯商人
    爱莲说
    黎明的通知
    《阿房宫赋》
    亡人逸事
    《白杨礼赞》简案
    林黛玉进贾府
    甜甜的泥土
    《隆中对》简案
    《出师表》简案
    《墨池记》简案
    上枢密韩太尉书
    曹刿论战
    《送东阳马生序》简案
    《陌上桑》简案
    我与地坛
    麦琪的礼物
    麦琪的礼物
    发问的精神
    论求知
    散步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
    短文两篇
    《枫桥夜泊》新解质疑
    “病从口入”与“食物相克”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课堂教学实…
    我与地坛
    菜园小记

    2004-2010  中国哲士网版权所有 引用本站内容请指明来源  给本站投稿   备案序号 蜀ICP备050092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