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本页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中文域名: 古今中外.com       英文域名:www.1-123.com     丰富实用的教育教学资料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哲士网 >> 教育教学 >> 化学 >> 九年级上学期 >> 化学九年级上学期复习试卷 >> 正文

 

课外阅读──化学故事

查询化九年上复习的详细结果

千分位误差引出的重大发现

瑞利勋爵

  瑞利原名斯特拉特,因为他祖父被英国皇室封为瑞利勋爵,他是第三世,故称瑞利勋爵第三。其父辈在科学上都没有什么声望,到瑞利勋爵第三,成了科学巨人。科学史习惯上不称他为斯特拉特,而简称瑞利。

  18421112日,瑞利生于伦敦附近的埃塞克斯。他自幼体弱多病,学习时常因病中断。1861年,他进入剑大学的三一学院攻读数学。开始他的学业平平,但不久他以突出的才能超过了班上学习最好的同学。1865年他以优等成绩毕业。当时剑的主试人指出:瑞利的毕业论文极好,不用修改就可以直接付印。

  1866年,瑞利开始在剑任教,直到1871年。这一年,他结了婚,妻子是后来的首席国务大臣的妹妹。1872年,他因严重的风湿病不得不去埃及和希腊过冬,同时开始写作两卷本的《声学原理》。这部物理学上不朽的名著一直写了六年,直到1877年第一卷才初次出版。

  1879年,著名的物理学教授麦克斯韦去世,空缺的剑大学卡文迪许实验室主任职位由瑞利继任。瑞利对科研事业热情极高,投入了全部身心。他担任卡文迪许实验室主任之后,扩大了招生人数,把原只有六、七个学生的小组发展为拥有七十多位实验物理学家的先进学派,其中包括女性,反映了瑞利男女平等的观念。瑞利要求学生都要通过实验来学习物理、研究物理。由他开创的这种培养学生的方法从此在欧美的大学流传开来。瑞利还带头捐出500英镑,同时还向友人募集了1500英镑,为实验室添置了大批的新仪器,使实验室的科学研究设备得到充实。后来,该实验室培养了多位诺贝尔奖得主。1884年接替瑞利任实验室主任的汤姆生,在这里发现了电子,荣获1906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汤姆生的学生卢瑟福,发现了放射性衰变规律,提出了半衰期的概念。他接替汤姆生任卡文迪许实验室主任后,还是在这里,利用a-射线发现了原子的行星式有核结构,第一次打开了原子的大门,于1908年荣获诺贝尔化学奖。卢瑟福培养了很多的学生,其中有成功解释了氢原子光谱的丹麦物理学家玻尔,发现了原子序数与它的X-射线波长间关系的莫斯莱。还培养了中国人霍秉权,霍老于1934年在卡文迪许实验室学习,回国后任郑州大学物理系教授。下图是卡文迪许实验室一角——配有实验仪器的教室。  

  瑞利在卡文迪许实验室最初的研究工作主要是光学和振动系统的数学,后来的研究几乎涉及物理学的各个方面。他用精密的实验建立了电阻、电流和电动势的标准。考虑到建立基本单位准确性的重要意义,瑞利建议英国政府成立国家物理实验室。这个实验室自1900年建立以来,一直是国际上重要的标准化机构。

  瑞利是注重严格定量研究的物理学家。例如他测量气体密度时,想到玻璃容器受大气压的影响,在充满气体和抽成真空时体积是不一样的,因而所受空气的浮力也是不一样的。他将这微小的差别计算在内,可见他的实验作风极为严谨,对研究结果要求极为精确。由他测定的气体密度值,经过了一百多年,有些还在使用。这种追求至真的作风使得他在测定氮气密度时发现并抓住了千分位的误差,从而与拉姆塞共同发现了氩。这一成就使瑞利荣获了1904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1905年,瑞利当选为英国皇家学会主席。从1908年直到1919年去世,他是剑大学的名誉校长。

千分位误差

  瑞利对气体密度的测定花费了他二十多年的时间,目的是为了验证普劳特假说。什么是普劳特假说呢?

  早在1815年,曾积极宣扬原子论的苏格兰化学家汤姆逊,在他主编的《哲学年鉴》上发表了英国化学家普劳特的文章,指出各种气体的密度精确地是氢气密度的整数倍。由此他推测氢原子可能是各种元素的元粒子。这就是普劳特关于元素的氢母质假说。

  汤姆逊认为该假说是非常站得住脚的。他为使原子量的数值符合这一概念积极奋斗了几年之久。他总试图让实验结果去符合他预先想好了的结论,这种治学作风曾受到贝采里乌斯的严厉批评。贝采里乌斯在1826年发表的原子量与汤姆逊基于普劳特假说的臆断值有明显的差别。当时欧洲大陆接受贝采里乌斯的原子量,而英国的化学家则接受汤姆逊的数值。

  1859年,曾反对贝采里乌斯电化二元论的杜马发表文章支持普劳特假说。他说元素的原子量是氢原子量四分之一的整数倍。这就是说,氢原子是四个氢元粒子的牢固结合体,在化学反应中这些氢元粒子总是不分开。其它元素的原子也是氢元粒子的牢固结合体,其数目多数是4的整数倍,即普劳特所说的氢的整数倍。比利时化学家斯达广泛使用当时已经发展起来的各种制备纯物质的方法,用二十五年时间精确测定的原子量否定了杜马的结论。但普劳特假说依然引起人们的兴趣。兴趣归兴趣,当时谁也想不到,大约半个世纪后科学家发现了同位素,普劳特假说重新焕发了异彩,人们似乎再度发现了元粒子”——氕原子核(质子)。由此我们看到科学与伪科学相伴而生,在比较与斗争中看到了真理的曙光。

  瑞利在验证普劳特假说的过程中,是怎样有所发现的呢?让我们看看他的自述吧。 “20多年来,我一大部分精力从事气体密度这个题目的研究,这些正是普劳特假说所涉及的问题。当时列尼奥宣称氧气的密度是氢气密度的15.96倍。这个数值与16相比,看来是在实验误差范围以内。

  我的工作同库克同时进行的工作一样,沿用了列尼奥的方法,使用的球形容器和一个外形体积相同的样品容器(密封的)保持平衡。在这样的条件下,实验就不受空气密度起伏的影响。这个考虑非常重要,因为在用黄铜和白金做砝码的常规称量中,气压的高低要比球形容器内是真空或装有一个大气压的氢气造成更大的表观误差。库克最初宣布的结果是和列尼奥的结果相同的,但在他们俩的计算中都忽略了一个修正值。他们都假设球形容器内不论是真空还是装有一个大气压的气体,其外部体积都是相同的。其实在充满气体的情况下体积应比较大。做了修正后,库克的实验结果成为和我同时宣布的数值一致,即15.882。这样,此数值与普劳特假说的差异增大了,重新测定差异也未必减小。

  我的注意力开始转向氮气。我使用一种处理方法作了一组测试。这个方法是哈库特首先发明的,后由拉姆塞介绍给我的:空气先通过液态氨,再通过一个管子,管中放有炽热的铜。空气中的氧在管中被氨中的氢吸收生成了水,

3O2 + 4NH3 = 6H2O + 2N2

  剩余的氨再用硫酸吸收。在这个实验中,铜仅仅起了增加接触面和指示器的作用。只要铜还发亮,我们就可肯定氨在起作用。

  我对这样处理过的气体进行了一组测试,结果都一致。起初我打算就此结束对氮气的实验,但后来我仔细考虑,这次所用的方法不是列尼奥的方法,而后者无论如何是值得一用的方法。因此我又回到比较正统的实验程序,不用氨而使空气直接通过炽热的铜。按照此想法又进行了一组实验,其结果又一次完全一致。但是使我惊奇不解的是,两种方法得出的密度值相差千分之一。这个差值虽小,但完全超出了实验误差范围。氨法给出的密度值较小,于是产生一个问题:差值是否由某些已知条件引起的?经过一段时间的研究,对此做出了否定的回答。我很困惑,不知道该怎样继续研究。实验中有一条好规矩:当差值一开始就存在时,我们总是要设法放大这个差值,而不是凭感情放弃它。两种氮气到底有什么差别?一种氮气全部来自空气,另一种氮气约有五分之一来自氨。在氨法中用氧气代替空气是放大这个差值的最有希望的办法,因为这样一来,实验中的全部氮气都应来自氨。这个实验立刻获得了成功。来自氨的氮气比来自空气中的氮气轻约千分之五。这个差值比较大,可以进行满意的分析。一种可能的解释是:空气中有一种比氮气重的气体;另一种可能的解释(这种见解最初相当受化学界朋友的支持)是:经过液态氨处理的气体中存在一种游离状态的氮。由于这种游离氮应当是不稳定的,因此我作了一次实验,将样品保存了八个月,但结果发现密度没有改变。这就是许多史料都提及的一段实验经过。瑞利用电解水、加热氯酸钾和高锰酸钾等三种不同的方法制取的氧气,密度完全相等。经过十年的努力,他测得氧气和氢气的密度比是15.882:1 ,削弱了普劳特假说的影响。而他用不同的方法制取的氮气,密度则有微小的差异。由氨制得的氮气密度是1.2508g/L,由空气制得的氮气密度是1.2572g/L,前者要小千分之五左右。对此,他自己反复验证了多次。尽管差别很小,但是瑞利发现,这个误差总是表现为由空气除去氧、二氧化碳、水以后获得的氮气,比由氨和其它氮的化合物获得的氮气密度大;误差虽小,但是不对称。瑞利起初认为,之所以由空气制得的氮气密度大一些,可能有四种解释:

1)由大气所得的氮气,可能还含有少量的氧气。

2)由氨制得的氮气,可能混杂了微量的氢气。

3)由大气制得的氮气,或许有类似臭氧O3N3分子存在。

4)由氨制得的氮气,可能有若干分子已经分解,游离的N原子把氮气的密度降低了。

  第一个假设是不可能的,因为氧气和氮气的密度相差不大,必须杂有大量的氧,才有可能出现千分之五的差异。与此同时,瑞利又用实验证明:他由氨制得的氮气,其中不含氢气。第三个解释也不足置信,因为他采用无声放电使可能混杂N3的氮气发生变化,并没发现氮气的密度有所变化,即不存在N3。第四种假设经过八个月的实验也排除了。

  瑞利感到困惑不解。1892年,他将这一实验结果发表在英国的《自然》周刊上,寻求读者的解答,但他一直没有收到答复。

共同发现氩

  1894419日,瑞利在英国皇家学会宣读了他的实验报告。随即苏格兰化学家、伦敦大学教授拉姆塞提出愿与瑞利合作研究。他说两年前就看到瑞利发表在《自然》周刊上的实验结果,今天听了报告更感到空气中可能还含有未知的密度更大的成份。瑞利听出了这话的分量。

  另外有人向瑞利提起了一百多年前卡文迪许所作的实验,他放电使氧气与氮气化合。正是这位与拉瓦锡同时代的卡文迪许,英国的贵族科学家,以科学实验为乐,身后留下了大量的实验记录和大笔的财产。他的亲属(他自己没有后代)1871年捐款给剑大学建立了著名的卡文迪许实验室。瑞利曾任实验室主任,当然很容易就找到了当年卡文迪许的实验记录。

  卡文迪许将电火花引入空气时产生了红棕色硝酸气(NO2)。为了深入研究,他用两只酒杯装满水银,又把U型管倒立在两个酒杯上,使水银密封U型管内的空气。在这之前他在水银面上放少量苛性钾,以吸收硝酸气(NO2)。然后通过水银插入导线,在U型管内放电,使气体不断减少。

O2 + N2 = 2NO , 2NO + O2 = 2NO2 , 2KOH + NO + NO2 = 2KNO2 + H2O

  当管内的氧气消耗殆尽时,再通入一些氧气,继续放电。如此反复,卡文迪许率领着他的仆人们,利用摩擦起电,一直摇了三个星期的起电盘。最后管内残留少量不再反应的气体时,卡文迪许用他的硫肝液吸收掉剩余的氧气,结果发现还有一个小气泡,说不清是什么气体。他在实验记录中写道:U型管里剩下的小气泡是由于某种原因而不与脱燃素气(氧气)化合的浊气,但它又不象普通的浊气(氮气),因为什么电火花都不能使它与脱燃素气(氧气)化合。空气中的浊气(氮气)不是单一的物质,还有一种不与脱燃素气(氧气)化合的浊气,其总量不超过全部空气的一百二十分之一。

  瑞利利用他比卡文迪许先进得多的仪器,重复了当年卡文迪许的实验,得到了曾被称作浊气的那种气体。而同时,拉姆塞分别用炽热的铜和苛性钠除去了空气中的氧气、二氧化碳和水蒸气,最后用炽热的镁粉吸收了氮气, 3Mg + N2 = Mg3N2

  也剩下一点气体。这期间他们互相通信、密切合作。还是看看瑞利的自述吧:

  假如来自空气的氮比化学氮重是由于空气中存在一种未知的成分,那么,下一步就应通过吸收氮来分离这种成份。这是一项很艰巨的任务。拉姆赛和我起初是分别进行工作,后来则是合作从事了这项工作。有两种方法是可行的:第一种方法是在电火花作用下使氮气与氧气化合并用碱吸收酸性化合物。卡文迪许最早就是用此方法验证了大气的主要成份和硝石中的氮是同一种东西。第二种方法是完全用炽热的镁来吸收氮气。用这两种方法都分离出了同一种气体,数量约占空气体积的百分之一,密度约为氮气的1.5倍。

  从气体的处理方式就可看出,它不被氧化,也不被炽热的镁所吸收,进一步设法使它化合也没有任何结果。不要认为这种气体是很稀少的,一个大厅中它的重量,一个人是搬不动的。

  拉姆塞将这种气体充入气体放电管中,发现了原来未曾见过的红色和绿色等各种谱线。再经光谱学家克鲁克斯分析,剩余气体的谱线多达200余条。通过光谱分析可以判断这是一种新的气体元素。 在合作了四个月后的1894813日,瑞利和拉姆塞以共同的名义宣布了一种惰性气体元素的发现。英国科学协会主席马丹提议把这种气体命名为Argon(氩),即懒惰迟钝的意思。

  在这之后,他们又想:氩会不会是放电或氮气与镁剧烈反应的产物呢?为了排除这种可能性,瑞利和拉姆塞又作了大量的物理实验,希望结果不受化学反应的影响。他们采用了气体扩散速度比的实验法,即将空气通过多孔性的长管,分子量较小的氮气和氧气就会较多地通过管壁扩散到管外去,最后排出的气体就会含有较重的气体,其密度也会随之增加。管道越长分离得越彻底。这样,他们用物理方法也得到了氩。瑞利于1919年病故,比他的精诚合作者拉姆塞晚逝3年,享年77岁。据拉姆塞的学生特拉弗斯说,瑞利与拉姆塞之间往返信件极多,彼此关系十分融洽,共同为科学而努力,毫无名利之争。瑞利逝世后,他的实验室曾供科学界参观,凡是来访问的科学家,对瑞利使简便的仪器发挥出巨大的作用莫不惊异。瑞利实验室中的一切重要设备虽外形粗糙,但关键部位都制造得十分精细。瑞利用这些仪器做了极为出色的定量分析。后人经常记起这位伟大科学家的名言:一切科学上的最伟大的发现,几乎都来自精确的量度。

拉姆塞爵士

  拉姆塞1852102日生于英国的格拉斯哥。他的父母结婚时,都已年近四十,自虑已没有生育子女的希望,没想到第二年就生下小拉姆塞。拉姆塞的父母都是善良聪明的苏格兰人,家庭幸福美满,他们努力使拉姆塞受到良好的教育。

  拉姆塞从小喜欢大自然,极善音律,爱读书也爱收藏书,而且很喜欢学习外语。他幼年时的许多行为,使成年人都感到吃惊。他小时经常坐在格拉斯哥自由圣马太教堂里,寂寞地好像是听卡尔文教徒讲道,大人们不明白这位活泼好动的孩子,为什么能安静地坐着。人们总看见他在阅读圣经,走近一看才明白,原来小拉姆塞看的不是英文版的圣经,而是看的法文版,有时又看德文版。他是在用这种方法学习法文和德文。拉姆塞去教堂的另一目的是看教堂的窗子,因为那窗上镶嵌着许多几何图形,他通过那些图形验证学校学的几何定理。拉姆塞14岁时,被格拉斯哥大学文学院破格录取为大学生。他极肯钻研,他的同班同学菲夫回忆拉姆塞刚上大学时的情形说:拉姆塞刚入大学时,我们没学化学,但他一直在家中做各种实验。他的卧室四处都放着药瓶,瓶里装着酸类、盐类、汞等等。那时我们才刚刚认识,他买化学药品和化学仪器很内行对我印象很深。下午,我们常在他家会面,一起做实验,如制取氢、氧,由糖制酸等。我们还自制了许多玻璃用具,自制了本生灯,拉姆塞是制造玻璃仪器的专家。我相信,学生时代的训练,对他的一生大有好处,除了烧瓶和曲颈瓶以外,所有的仪器,都是我们自制的。” 1870年,拉姆塞大学毕业后,去德国海德堡大学拜本生为师继续学习。一年以后,由本生推荐到蒂宾根大学继续深造,他在那里获博士学位。18721880年间,拉姆塞在格拉斯哥学院任教。1880年他28岁的时候,由于教学和研究方面都有了较出色的成绩,被伦敦大学聘为化学教授。1888年他被选为英国皇家学会主席,1895年因发现惰性气体元素族而荣获戴维奖章。同年他还被选为法国科学院院士,1911年担任英国科学促进会主席。1902年,英国政府授予他爵士的荣誉称号。下面是拉姆塞爵士的照片。

  拉姆塞学问很渊博,也是科学界中最优秀的语言学家。1913年,他在化学学会国际会议上担任主席时,使全世界各地代表大为惊奇和愉快的是,他先讲英语,后讲法语,再讲德语,间或也用意大利语,无不流畅自如,从容清晰。这主要得益于他自小的刻苦练习。

太阳元素

  1890年,美国地质调查所的地球化学家西尔布兰德观察到,当把沥青铀矿粉放到硫酸中加热时,就会放出一种气体,经实验这种气体也是惰性的。1895年,对惰性两字十分敏感的拉姆塞和特拉弗斯读到报告后立即重复了这项实验。他们把放出的气体充入放电管中进行光谱分析,原以为要出现氩的光谱,但却出现了黄色的辉光,在分光镜中出现了很亮的黄色谱线——这不是27年前发现的太阳元素么?他们又将这种气体标本寄给权威的光谱专家克鲁克斯。克鲁克斯证实这确是太阳元素氦。

  1895317日,拉姆塞把他研究太阳元素氦的情况,写信给布卡南说:那种沥青铀矿经无机酸处理以后,放出的惰性气体,克鲁克斯认为它的光谱有些是新的。我从处理方法上来看,我敢确定它不是氩。现在我们正忙于继续制取,数日以后,我希望能制得足量的做密度测定,我想,也许就是我们寻求已久的氦吧。不到一周,拉姆塞就证明了这种物质是氦。他非常高兴,在324日给他的夫人的信中这样写道:先讲一个最新的消息吧,我把新气体先封入一个真空管,这样装好以后,就在分光镜上看到它的光谱,同时也看到氩的光谱,这种气体是含有氩的,但是忽又见到一种深黄色的明线,光辉灿烂,和钠的光线虽不重合,可也相差不远,我惶惑了,开始觉得可疑。我把这事告诉了克鲁克斯,直到星期六早晨,克鲁克斯拍来电报。电文如下:从铀矿中分离出的气体,为氩和氦两种气体的混和物。

还有一族

  元素氦、氩发现以后,拉姆塞在他开拓的领域继续深入研究。当时的元素周期表还没有氦和氩的位置。这两种元素不与任何元素化合,即化合价为零,理应另列一纵行作为零族放在第一主族碱金属的左边。氦的原子量为4,排在锂的左边十分合适;但氩的原子量为39.88,而钾的原子量为39.1,这样就出现了原子量大的排在前面的情况。是氩不纯净还是氩的原子量测定有问题?为了确证氩的原子量,拉姆塞又作了大量的实验,结果依然。他是元素周期律的坚信者,这个先进的理论是他做出杰出发现的一个思想基础。他想,应尊重实验结果,不能随意改动氩的原子量。在元素周期表中更应看重的是化合价等元素的性质。这样,他相信氩就应该排在钾的左边。既然是一族,性质类似的元素就应该不止这两种。由此拉姆塞预言还有原子量分别为2082130的三种未发现的惰性元素,并对其性质作了推测,如惰性、有美丽的光谱等。

  1894524日,拉姆塞给瑞利的信中写道:您可曾想到,在周期表最末的地方,还有空位留给气体元素这一事实吗?

  紧随着坚定的信心,是艰巨的劳动。拉姆塞继续的实验多亏得到特拉弗斯的帮助,这位学生兼助手有着十分高超的实验技能和充沛的精力。他们设法取得了一升的液态空气,然后小心地分步蒸发,在大部分气体沸腾而去之后,遗下的残余部分,氧和氮仍占主要部分。他们进一步用红热的铟和镁吸收残余部分的氧和氮,最后剩下25毫升气体。他们把这25毫升气体封入玻璃管中,来观察其光谱,看到了一条黄色明线,比氦线略带绿色,有一条明亮的绿色谱线,这些谱线,绝对不和已知元素的谱线重合!我亲爱的读者,这意味着什么?

  拉姆塞和特拉弗斯在1898530日,把他们新发现的气体命名为Krypton(氪),意即隐藏的意思。他们当晚测定了这种气体的密度、原子量,同时发现,这种惰性气体应排在溴和铷两元素之间。这正是拉姆塞预言过的。为此,他们一直工作到深夜,特拉弗斯竟把第二天他自己要举行的博士论文答辩都忘得一干二净。

  但是他们更希望找到的是位于氦和氩之间的惰性元素。由于它原子量较小,所以一定会先挥发出来。拉姆塞和特拉弗斯就用减压法分馏残留空气,收集了从氩气中首先挥发出的部分。他们发现,这种轻的部分,具有极壮丽的光谱,带着许多条红线,许多淡绿线,还有几条紫线,黄线非常明显,在高度真空下,依旧显著,而且呈现着磷光。他们深信,又发现了一种新的气体,特拉弗斯说:由管中发出的深红色强光,已叙述了它自己的身世,凡看过这种景象的人,永远也不会忘记,过去两年的努力,以及将来在全部研究完成以前所必须克服的一切困难,都不算什么。这种未经前人发现的新气体,是以喜剧般的形式出现的,至于这种气体的实际光谱如何,目前尚无关紧要,因为我们就要看到,世界上没有别的东西,能比它发出更强烈的光来。

  拉姆塞有个13岁的儿子名叫威利,他曾向父亲说:这种新气体您打算怎么称呼它,我倒喜欢用novum这个词。拉姆塞赞成他儿子的提议,但他认为不如改用同义的词neon(氖),这样读起来更好听。这样, 18986月,新发现的气体氖就确定了名称,它含有新奇的意思。以后氖成了霓虹灯的重要材料。

  1898712日,由于他们有了自己的空气液化机,从而制备了大量的氪和氖,把氪反复分次萃取,又分离出一种气体,命名为xenon(氙),含有陌生人的意思。它的光谱是美丽的蓝色强光。

  从液态空气中连续分离出了氖、氩、氪、氙四种惰性气体元素,拉姆塞更加相信空气中也含有氦,他要从空气中再次发现氦。氦的原子量小,又是单原子气体——现在我们知道在所有气体中它的沸点最低,怎样液化它呢?当时已知液态氢的沸点最低,他们就将从液态空气中最先挥发出的氖压缩到一只管子里,再将管中的高压气体放入液态氢中强冷。氖在这种低温下竟成了固体,而氦仍是气体。氦终于从空气中分离出来了!这个太阳元素”1868年在日珥的光谱中首次出现时,是那样的遥远和辉煌!27年后它从地球上的沥青铀矿中挥发了出来。到了1898年,拉姆塞又证实它就存在于我们每时每刻呼吸的空气中。

  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拉姆塞师徒俩艰辛地处理了120吨的液态空气,找到了预言的三种惰性气体元素,使零族元素发展为五种,进一步完善了元素周期表。这在化学史上写下了极为光辉的一页。1904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瑞利,同时诺贝尔化学奖授予拉姆塞。同年的两项诺贝尔奖纪念同一项伟大的发现,可见发现惰性气体元素的意义。

  拉姆塞晚年,从事放射学的研究,他在这方面的贡献也很大。他还最早提出化合价的电子理论。他一生著作很多,如《近代理论与系统化学》、《大气中的气体》、《现代化学》、《元素与电子》、《传记与化学论文集》等。

  1916723日拉姆塞病逝,享年64岁。著名科学家威廉·汤姆生在评述拉姆塞的伟大发现时指出:大部分学者认为科学的想象力更胜于精确的量度。其实,瑞利和拉姆塞的工作证明:一切科学上的伟大发现,几乎完全来自精确的量度和从大量伪数字中明察秋毫。拉姆塞的理论思维能力与动手能力都很强,他把发现的氦、氖、氩、氪和氙等气体,作为一族,完整地插入了化学元素周期表中,使化学元素周期表更加完善,他的这一工作,比每一个单独元素的发现都更为重要。

  拉姆塞的名言是:多看、多学、多试验,如取得成果,绝不炫耀。学习和研究中

来源:中国哲士网

教师学生家长 化九年上复习资料 备课考试教学

教育资料 课外阅读──化学故事 文章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相关文章
    中考化学试卷
    初三二调化学试题
    九年级化学下册单元试题(十二)(第…
    九年级化学下册单元试题(十一)(第…
    九年级化学下册单元试题(十)(第十…
    初三化学第一学期期中试卷
    九年级化学下册单元试题(八)(第八…
    常州市北环中学初三化学月考试题
    九年级化学上册期末测试二
    九年级化学上册单元试题(七)(第七…
    九年级化学上册单元试题(六)(第六…
    九年级化学上册单元试题(五)(第五…
    九年级化学上册单元试题(四)(第四…
    九年级化学上册单元试题(三)(第三…
    初中化学竞赛试题选萃
    九年级化学上册单元试题(一)
    初三化学第一学期期中试卷
    九年级化学系列练习卷(一)上海教育…
    第一学期初三年级第一次考试
    《分子和原子》测试题
    “化学与生活、生产、环境、科学”专…
    九年级化学下册单元试题(九)(第九…
    乐山市2010年高中阶段教育学校招生统…
    九年级化学上册单元试题(九)期末测…
    初三化学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鲁教版
    九年级化学下期月考试题(10--11单元…
    初三化学一轮复习一次月考试题
    初三级化学期中测试题
    中考化学模拟试题
    初中化学基础知识总结和常用口诀
    《元素化合物》的专题练习 浙教版
    全国初中化学复赛试题
    乐山市2005年初中会考化学试题
    沐川县九年级阶段性教学质量检测
    沐川县九年级阶段性教育质量检测
    初三一调化学试题
    初三二调化学试题4
    初中化学知识记忆方法
    初三二调化学试题2
    中考化学计算题专题训练
    全国初中学生化学素质和实验能力竞赛
    全国初中学生化学素质和实验能力竞赛…
    全国初中学生化学素质和实验能力竞赛…
    全国初中化学素质和实验能力竞赛
    乐山市高中招生化学试题高中阶段教育…
    乐山市高中招生化学试题
    初三二调化学试题3
    乐山市2006年初中会考化学试题
    《绪言1》当堂训练
    九年级化学上册期末测试
    全国初中化学素质和实验能力竞赛
    全国初中学生化学素质和实验能力竞赛…
    全国初中学生化学素质和实验能力竞赛
    九年级化学上册单元试题(二)第二单…
    初中化学竞赛试题选萃
    初三化学上期半期试题
    浅议化学教学语言
    四川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区毕业学…
    化学故事
    化学故事2
    化学故事3
    化学故事4
    全国初中学生化学素质和实验能力竞赛…
    中考化学模拟试卷
    中考化学模拟试卷(一)
    中考化学试卷(新课程卷)
    中考化学模拟题
    中考化学生活信息题大收集
    中考化学模拟试题
    中考化学模拟题(二)
    中考化学试题分类汇编
    中考试化学试题3
    中考化学试题
    中考化学模拟题
    中考化学样卷
    中考化学模拟考试集锦
    中考化学试卷
    九年级化学上期期中检测题
    中考化学模拟测试
    溶液奥秘 湘教版
    中考化学试卷(课改实验区使用)
    中考模拟试题化学试卷
    中考文化考试化学试卷(模拟三)
    中考化学试题
    中考模拟考试化学试卷
    九年级化学上册知识点复习
    中考化学的开放性试题
    初三第一次月考试化学试卷
    中考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总复习
    下期化学月考试卷
    中考中等学校招生考试化学试卷
    《酸、碱、盐》知识点归纳 上海科技出…
    上学期九年级化学期末模拟考试试卷
    《酸 碱 盐》测试题
    中考科研测试化学试题
    《空气》当堂训练
    上海教育出版社1-2章阶段性测试
    《第一节 溶液的酸碱性》 上海教育版
    《第二节 常见的酸和碱》 上海教育版
    《氧气性质》当堂训练
    《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测试题
    中考化学全真模拟试题
    中考化学全真模拟试题
    初三化学上学期期末复习题鲁教版
    中考化学全真模拟试题(二)
    中考二模考试化学试题
    中考化学全真模拟试题
    中考初三化学模拟试题
    中考化学全真模拟试题(四)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物质的组成和结构
    第一学期期中九年级化学试卷
    第一学期初三化学第一次月考试卷[] 上…
    初三化学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
    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试卷
    宣城六中九年级化学第三章单元测试题
    九年级化学第三章单元测试题 上海教育…
    中考化学统一招生考试试卷
    上学期期末调考九年级化学试题
    《水、氢》单元测试
    中考化学命题热点试题
    第一学期期中质量检查试题 上海教育版
    初三毕业班化学模拟试卷(附答案)
    第一学期九年级化学第一、第二章教学…
    化学故事
    花儿为什么这样“红”
    九年化学上册期中评价试题 上海教育出…

    2004-2010  中国哲士网版权所有 引用本站内容请指明来源  给本站投稿   备案序号 蜀ICP备050092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