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正确地朗读课文 较完整地复述故事情节,做到条理清楚,详略合适。 2、能力目标:结合语境理解重点词、句的深刻含义。逐步分化困难的能力 3、德育目标:培育相互帮助,体谅他人的美德。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复述故事情节,掌握文章的中心思想。 难点:探究性、多角度理解故事所蕴含的生活哲理。 三、教学方法 提问法、训练法、讲解法、复述法 四、课时 十分钟 五、教具 多媒体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不知道大家以前有没有爬过山的经历,如果你被困在山上下不来怎么办?今天,我们学习《走一步,再走一步》,从课文中这个孩子的脱险经历中寻求启示吧。 (二)学习字词 ①指导学生快速阅读课文,划出不认识的字、不理解的词 ②投影出示练习。 请三位同学分别做a、b、 c 题。 a.给加点字注音。 啜( )泣 头晕目眩( ) 小心翼翼( ) b.按拼音填空。 瘦骨( ) lín xún 连攀带( ) bā níng ()成 c.结合语境解释词义。 训诫: 嶙峋: 纳罕 ③讲解答案,带学生朗读 (三)指导学生整体感知故事情节 ①指导学生朗读课文并思考问题。 [要求]朗读时姿势端正,双手拿书,声音洪亮,读音准确,停顿合理,较恰当地语气。 (投影出示以下问题组) 其他学生边听读边思考,在书上标记。 a.课文主要记叙了什么事情?(可以概括回答) b.这件事情发生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发生的原因是什么? c.“我”为什么“一时拿不定主意”?后来又为什么跟着伙伴们去爬山了呢? d.“我”在爬山途中都遇到了哪些困难?当时“我”是怎么想的? e.后来“我”又是怎样脱险的?脱险以后“我”有什么感觉? ②组织学生讨论以上问题组,帮助学生掌握记叙要素,理清故事情节。注意引 导学生看书,不要脱离课本,要抓住课文中的一些关键词、句。 (四)在理清以上内容的基础上让学生复述课文 要求: ①跳读课文,抓住以上讨论要点。 ②重点细节,尤其是脱险部分,尽量用课文原句。 ③口齿清楚,能正确表达感情。 ④找两位学生复述,其他同学听后评析复述情节。以上环节主要为了帮助学生 熟悉本文故事情节,为下一步探究性阅读、多角度阅读打基础。 (五)讨论:读了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感想 要求:教师引导学生理解文章主旨,学生只要能扣住课文说出自己的主要感受即可,不必面面俱到。如有争议的地方,可课后思考,留待下节课继续探究。 (六)布置作业 ①写生字。 ②朗读课文
③思考题目与文章中心思想的关系。
(七) 板书:走一步再走一步(粉笔字) 学习字词 a.给加点字注音。 啜( )泣 头晕目眩( ) 小心翼翼( ) b.按拼音填空。 瘦骨( ) lín xún 连攀带( ) bā níng ()成 c.结合语境解释词义。 训诫: 嶙峋: 纳罕 复述课文 a.课文主要记叙了什么事情?(可以概括回答) b.这件事情发生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发生的原因是什么? c.“我”为什么“一时拿不定主意”?后来又为什么跟着伙伴们去爬山了呢? d.“我”在爬山途中都遇到了哪些困难?当时“我”是怎么想的? e.后来“我”又是怎样脱险的?脱险以后“我”有什么感觉? ( 多媒体) 七、教学后记
1、积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踊跃参与其中,课堂气氛活跃。
2、教师善于引导学生回答问题,体现新课标以学生为主体,老师为主导的原则。
3、使用多媒体教学,节省时间,方便快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