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本页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中文域名: 古今中外.com       英文域名:www.1-123.com     大中小学语文作品及资料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哲士网 >> 作品 >> 国外 >> 地震中的父与子 >> 正文

 

 听《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后的一点想法

听《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后的一点想法   浙江省杭州市教研室 沈大安       大家都知道,《地震中的父与子》是一篇情感性很强的文章。今天卢雁红老师带着孩子走进文本,使孩子们情有所动,理有所悟,总体上说这是一节很好的课,在高年级语文教学上给我们做了一个榜样。我有两点感受想强调一下: 一、把握主线,聚焦形象,以点带面,细读文本   “聚焦形象”,我们在学文艺理论的时候,文艺理论课的老师都会讲到一句非常重要的话,就是“形象大于思想”。在文学作品阅读中,如果我们光是拎出几条筋,讲几个概念,得出几个观点,是不行的。文学作品教学中,对形象的感受应该重于对观点的领悟。卢老师今天处理得比较好的是聚焦形象,她把父亲“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直到衣衫破烂到处都是血迹”这个形象深深地留在孩子们心中,我觉得这比我们拎出几个观点更重要。高年级课文这么长,卢老师只抓住几个面辐射开去,引导学生细读文本。最近一些语文教育专家,包括大学中文系的一些教师,重新提出要细读文本。为什么呢?因为我们所有的感受、领悟都是从文本开始产生的。卢老师还给了我们一个启发,就是把一个“点”拿出来,在这个“点”上把朗读、感受、体验、想象、情感的升华结合起来,我觉得这是一个好办法。问题是能不能在一篇课文中找到这样几个形象丰满、情和理结合的“点”,能不能有所取舍,这就需要教师的学识和胆识了。
二、用综合性的语文练习促进学生的阅读,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我们现在的教材当中有一些小练笔,过去我们只是把小练笔看作读写结合的一种方法,从读学写。如果仅仅是从读学写,甚至走向学一句写一句,学一段写一段这样一种单纯模仿,我以为是不足取的。现在的小练笔,不是单纯学习课文的写法,而是具有多种功能。它不是一种单项训练,而是具有人文内涵的综合性训练。比如:在这节课中,“废墟”这个词老师没有简单地让学生去抄,但是好几个学生的小练笔里都用到了“废墟”这个词。这个小练笔不仅包含了字词句的练习,而且包含了人文因素。其次,做好小练笔可以促进学生理解课文,提升情感。这是单项训练做不到的。我觉得这节课比较精彩的地方,就是小练笔后学生的发言。为什么呢?通过练笔,慢慢想,慢慢准备,很多孩子都写得很好。   卢老师这两节课有没有遗憾?我想说一点想法。卢老师自己对文本的解读很深,但学生并没有这种感受,学生的生活经历和文本有很大的差距,学生的理解和教师的理解也有相当大的差距。我觉得今天这两节课主要的问题是,为了缩小这种差距,教师的话比较多,教师的问题比较琐碎,可以说这个设计是精致有余而大气不足。卢老师刚才自己说抓住一个“点”,“反复诵读,反复叩问,反复感悟”,这种想法很好。第一个反复很好──反复诵读,第三个反复也很好──反复感悟,我想问的是反复叩问是由教师来叩问,还是学生自己来叩问?我们看到卢老师课堂上有一些很细的问题,比如:一个人请求别人帮助而没有人帮助你会觉得怎样?当父亲挖呀挖,可能挖出一具小尸体时他会怎么想?……这些问题不是不好,教师是在努力地启发,但是毕竟学生体验不够,所以总觉得教师牵得太多,而学生还没有到这个程度。该怎么办?大致有这么一些办法:一是教师既要善于启发,又要善于等待。我们要适当地等待,让学生慢慢去读,慢慢去感悟。可能今天卢老师心里有点着急,学生跟不上来自己就多讲,就多提问。其实这堂课可以主要抓两个问题:   1、反复读这段话,你眼中看到了一位怎样的父亲?让孩子放开去说。   2、是什么力量支持他这样做?把这两个大问题抓住,尽量让学生自己来叩问,而不是教师问。二是教师对学生的理解,包括不到位的甚至是错误的理解,要有充分的宽容。今天这节课,教师自己的观念比较强烈。比如有个孩子说:“如果我爸爸活着,他一定会来救我;要是我爸爸死了,别人也会来救我的。”卢老师认为不行,认为在阿曼达心中爸爸一定还活着。其实这个孩子想得挺合理,也很有信心,我觉得教师应该给予充分的理解,不要硬拉到自己的想法上来。五年级的孩子毕竟是小学生,我们应该允许他们认识上有些模糊,允许他们似懂非懂,要留有余地,不要指望在一节课里一步到位
。你想让学生理解得跟老师一样是不可能的,因为老师的经历、阅历和学生存在差距,这种差距是不可克服的。我记得德国哲学家伽达默尔说过,我们和作者之间有一种时间间距,这种时间间距是不可克服的,也是不必克服的。我把这句话用在教学上,教师和学生对文本的认识是有距离的,我们通过师生对话可以缩小这种距离,但是要完全克服这种距离也是不可能的。我们要把握住文本的基本精神,在孩子心中留下一个个鲜明的印象,这些印象将在他们人生的道路上永远起着激励作用。        

来源:中国哲士网

中小学语文教学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案,教学设计 参考资料,课文

作品 听《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后的一点想法原文赏析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相关文章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案
    《地震中的父与子》课堂实录
    语文教案 地震中的父与子
    《地震中的父子》教学
    读《地震中的父与子》有感
    《地震中的父子》教学设计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2
    感悟父子真情,学会品析人物──《地…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一
    [教学]《地震中的父与子》课堂实录
    地震中的父与: 教学预案
    《地震中的父与子》说课稿
    地震中的父与子(第一课时)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案例与课例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
    优秀教案 地震中的父与子
    习题精选 地震中的父与子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
    语文 地震中的父与子
    地震中的父与子说课稿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案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案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3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案3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案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案4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案设计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案5
    《地震中的父与子》说课稿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案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
    《地震中的父与子》说课稿2
    为什么会发生地震
    地震中的父与子说课稿2
    《地震中的父与子》说课稿
    《地震中的父与子》说课稿3
    《地震中的父与子》说课稿4
    《地震中的父与子》说课稿
    地震中的父与子说课稿3
    《地震中的父与子》说课稿6
    《地震中的父与子》说课材料
    《地震中的父与子》课文题解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
    蒋军晶《地震中的父与子》课堂实录
    《地震中的父与子》课堂实录2
    分享:《地震中的父与子》课堂实录1
    分享:《地震中的父与子》课堂实录2
    深圳赵志祥老师执教《地震中的父与子…
    《地震中的父与子》课堂教学实录
    解构主义的阅读教学:《地震中的父与…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
    感悟父子真情,学会品析人物──《地…
    《地震中的父与子》参考图片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
    地震中的父与子课堂实录(名师)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
    《地震中的父与子》电子课本
    《地震中的父与子》课文简说
    《地震中的父与子》词句解析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建议
    《地震中的父与子》学习目标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法建议
    《地震中的父与子》重点难点
    《地震中的父与子》相关链接
    《地震中的父与子》难句解析
    河北唐山大地震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杂谈
    震源、震中和地震波
    《地震中的父与子》多音字同音字形近…
    《地震中的父与子》近义词反义词
    《地震中的父与子》词语解释
    《地震中的父与子》好词好句好段
    《地震中的父与子》句段学习指导
    《地震中的父与子》点拨难句
    地震中的父与子原文
    <地震中的父与子>课堂实录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
    读《地震中的父与子》有感
    《地震中的父与子》学法提示
    《地震中的父与子》写法提示
    《地震中的父与子》写作特点
    《地震中的父与子》中心思想
    《地震中的父与子》课文结构
    《地震中的父与子》读后感
    读《地震中的父与子》有感
    读《地震中的父与子》有感
    读《地震中的父与子》有感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
    读《地震中的父与子》有感
    读《地震中的父与子》有感
    读《地震中的父与子》有感
    读《地震中的父与子》有感
    父爱的颂歌──《地震中的父与子》有…
    爱,震撼人心──读《地震中的父与子…
    爱,会创造了奇迹──读《地震中的父…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案2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
    父亲,您真伟大──读了《地震中的父…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
    《地震中的父与子》内容分析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反思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
    《地震中的父与子》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地震中的父与子》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地震中的父与子》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地震中的父与子》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案学案设计
    《地震中的父与子》说课设计
    解构:阅读教学新视点──《地震中的…
    《地震中的父与子》第二课时教学实录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
    《地震中的父与子》说课设计
    《地震中的父与子》快乐练习:语文练…
    《地震中的父与子》快乐练习:同步练…
    《地震中的父与子》快乐练习:同步训…
    《地震中的父与子》快乐练习:达标训…
    《地震中的父与子》快乐练习:课堂达…
    《地震中的父与子》快乐练习:课堂达…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片断及反思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案例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反思
    心灵对话,品中体验──《地震中的父…
    信念,创造爱的奇迹──《地震中的父…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实录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实录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实录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实录
    《地震中的父与子》课堂实录
    《地震中的父与子》说课设计
    《地震中的父与子》第二课时课堂实录…
    《地震中的父与子》第一课时教学实录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后感与点评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反思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反思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反思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反思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反思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反思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反思
    《地震中的父与子》重难点精析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反思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
    《地震中的父与子》第二课时教学反思
    邂逅美丽的生命感动──《地震中的父…
    评《地震中的父与子》
    评《地震中的父与子》
    和风细雨──《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
    语文课上的失望──《地震中的父与子…
    鼓励学生别出心裁──《地震中的父与…
    这样的课堂教学真精彩──评李小东执…
    《地震中的父与子》说课设计

    2004-2010  中国哲士网版权所有 引用本站内容请指明来源  给本站投稿   备案序号 蜀ICP备050092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