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中的父与子>课堂实录
一、导入:1994年美国洛杉矶发生一场举世震惊的大地震,请看——观看录象(请关注自己的内心变化)今天我们就走进这场灾难,去认识一对地震中的父与子。——读题
二、读文
1、自由朗读课文,整体把握文章的重要内容,并随即理解部分词语的意思,感受到这是一场怎样的大地震。
2、交流:此时浮现在你眼前的是一位怎样的父亲呢?(伟大、勇敢……)
三、品读父亲的了不起
静下心,用心默读课文的3至21小节,想想哪些句子让你感受到父亲的伟大坚毅?并在这样的句子旁写写批注。
2、聚焦“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
(1)先读,浅层次谈:从哪些字词感受到父亲的伟大呢?指导朗读(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满脸灰尘、布满血丝、破烂不堪、到处)
A 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越读越轻,为什么?越读越慢,为什么?)
B 仅凭一双手,在钢筋水泥的残垣断壁下挖了30过小时,同学们,30小时……
C 烈日当空,他在挖;夕阳西下,他还在挖;当星星布满天空,他仍然在挖;当晨曦微露,这个城市又迎来新的一天时,他仍然不知疲倦地挖着——读!
(2)同学们,你能联系当时的环境谈谈父亲的伟大刚毅了不起吗?
(3)出示词语,想想站在废墟中的父亲可能会面临怎样的危险?(房屋突然倒塌,煤气突然爆炸……)
3、就是在这样危险的环境中,就是在这样的一片废墟之中,这位父亲——“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
4、同学们,此时孩子就在这一片废墟之下,在你们看来这个孩子还有生还的希望吗?文章中哪些人也是与你们想的一样呢?同学们,你能联系周围的人谈谈父亲的伟大吗?
(1)导读:在这漫长得6小时里,有其他孩子的父亲来帮忙吗?——没有,他们只是绝望地说“太晚了,没有希望了。”
(2)有消防队员来帮忙吗?——没有,他们拦住他说“太危险了,随时可能发生大爆炸,请你离开。”
(3)有警察来帮忙吗?——没有,他们走过来说“你很难过,我能理解,可这样做,对你自己、对他人都有危险,马上回家吧。”
(4)是呀,几乎在所有人眼里,这位父亲因为失去孩子过于悲痛,精神已经失常了!——板书“失常”
5、就在旁人看来毫无希望的情况下,这位父亲却仍然执着地坚守内心的信念——再读“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
6、同学们,请闭上眼睛,你仿佛看到了一位怎样的父亲?(教师范读)——指导学生读出来!(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
7、学生写话:就这样挖着,挖着,他挖了整整30多个小时,同学们,在这漫长的30多小时里,他想起了什么呢?
8、交流:(在交流两个学生之后,引导:曾经与自己的孩子是多么幸福地享受着天伦之乐,但现在儿子却被埋在这片废墟之中,你能体会父亲此时的那种心情吗?)
四、体会“超常”
1、你们觉得这位父亲真的失常了吗?那是什么支撑着他战胜内心的恐惧,战胜饥饿疲劳,战胜来自别人的怀疑漠视,——聚焦“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
(在他心里只有一个念头,那就是“儿子在等着我!”,因为他曾答应儿子——读句子,板书:正常)
2、同学们,书读到现在你觉得这位父亲仅仅是一位“正常、普通”的父亲吗?——板书:超常。
3、但大家可能都不知道支撑着他战胜恐惧,战胜饥寒,战胜疲倦的却是那一句对儿子许下的承诺——“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
4、想想,父亲许下的仅仅是一句承诺吗?他许下的是一份(责任、爱)
五、总结:是爱让这位父亲的精神变得如此超常,是责任让这位父亲的形象变得如此超常。但课题是“地震中的父与子”,下节课我们将走进这位儿子,感受地震中的儿子带给我们的那份感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