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中的父与子 说课稿
台州市黄岩区西城樊川小学 何伟君 尊敬的领导,亲爱的老师们: 上午好! 首先感谢教育集团为我们创设这个教研机会,感谢老师们忙中抽空来听课,感谢学生们用心来参与课堂。 一、说教材 《地震中的父与子》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语文第九册第六组第一篇精读课文。课文讲述的是1994年美国洛杉机大地震中,一位父亲不顾自己的生死,经过三十八小时的挖掘,终于在废墟中救出了儿子和同学的故事,谱写了一首父子情深的颂歌。 本组教材以“父母之爱”为专题,训练重点是“引导学生在读中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体会作者是怎样通过人物外貌、语言、动作和心理描写,表现父母之爱的。” 选编本课的意图:一是引导学生通过对人物外貌、语言和动作的描写,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提高阅读能力;二是让学生感受父爱的伟大力量,受到父子情深的感染。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课标要求,结合课文特点和学生的认知水平,拟定如下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学习生字新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描写人物的好词佳句。 2、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感受父受及儿子从父亲身上汲取的力量。在品读文本中,领悟作者刻画人物形象的表达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感受父爱的伟大力量,受到爱的教育。 三、说教学重点与难点 本课教学的重点是:引导学生从具体语言环境中感受父爱的伟大力量。 难点是:理解“这对了不起的父与子,无比幸福地紧紧拥抱在一起。”的含义。 四、说设计理念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与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本设计力图创设良好的对话氛围,引导学生走进文本,与文本、作者进行心灵对话,在品读中,珍视学生独特体验,感受信任的力量,父爱的伟大,让课堂充盈着人性的光辉,流溢着生命的色彩。 五、说教法和学法 教法:1、采用抓住描写人物外貌、语言、动作的句子,一边读,一边想的方法,体会人物的内心情感。 2、通过收集资料,对比阅读,想象情境,个性朗读等方法,围绕重点内容自主探究,体会父爱的伟大。 六、说本课时教学设计若干想法 1、让学生感动。让学生感动,于是有了学生为可怜的《小珊迪》掬一把同情的泪;让学生感动,于是有了《十里长街送总理》时的情深谊长;让学生感动,于是有了学生为用生命去救朝鲜儿童的《罗盛教》而荡气回肠。语文学习假如没有情感的碰撞,人文的熏陶,文化的积淀,语文课将苍白无力。上《地震中的父与子》这篇课文,我首先考虑的是,如何使学生得到形象的感悟、情境的感染,心灵的感动,从而使语文的熏陶感染得到充分发挥。在教学设计的各个环节,都以感动学生的心为主。导课时让学生欣赏洛杉矶地震的视频片断,让学生真实地感受当时灾难的巨大;再让学生揭示课文的结局,一开始就让学生为这个结局,为这对父子庆幸和感动。在感悟父亲的了不起过程中,紧紧抓住父亲的信念“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和你在一起”和挖掘的动作以及外貌,让学生品读,让学生联想,让学生感悟。声情并茂地朗读,深入细致地感悟,让学生为深沉强烈的父爱而感动。圆满的结局也少不了儿子,通过对儿子的语言的细细品味,让学生为儿子的镇定、勇敢和坚定而感动。接着创设情景,让学生分角色想像废墟上的父亲和废墟下的儿子心灵对话,让学生为他们父子有着共同的坚定的信念而感动。最后再把课内的感动延伸到生活,让学生细细回忆父亲让自己最感动的事,体会身边的父爱也很伟大。当学生倾诉父爱后,再以一曲深情地《父亲》升华感情,让学生的心灵深深地震动。
2、让学生清楚自己为什么而感动。当我自己第一次读这个故事后,我的脑海就为这对父子庆幸和感动,庆幸他们成功相见,感动他们的坚定信念。要是父子有一方不坚守信念或者现场出现什么意外,就没有了这个圆满的结局。学生会有这么想吗?假如事情没有这么圆满,这位父亲不顾其他人的劝阻,坚持在地震后的废墟徒手挖掘38小时后,最终找到的只是儿子血肉模糊的尸体,甚至引起爆炸葬送了自己和孩子们的性命,学生还会觉得这位父亲了不起吗?还会吗?我觉得有责任让学生思考甚至选择,自己是为事情的结局感动,还是在事情的过程中感动。因此我想办法让学生从各种定势中解放出来,有意识地凭借自己对文本的深入理解,以一种“解构”的方式引领学生以多元视角对文本进行多维思考。因此,我在课堂中呈现两个结局以及引导学生推测其他结局,促使学生对课文中的父亲进行多元解读。第一个结局是课文结局,让学生轻松地表述自己的感动;第二个结局是进行残酷的改变,这个改变并不是空旋来风的,而是紧密结合课文内容的。当这个残酷的结局呈现在学生面前,对学生的感情是一种冲击,但在这种冲击中,让学生坚定自己是为什么而感动。
3、让学生的感动尽情宣泄。课堂是短暂的,情感是无尽的。这篇课文内容浅显,但内涵却很深刻。通过课堂的引领,学生心里会产生更多的感受,更多的感动。课文里的父亲那深沉的父爱,会使学生联想起身边的父爱,让他们尽情地把父亲对自己的爱倾诉出来,我想这意味更深长!
板书设计:板书是一篇文章的精髓,它反映了文章的主要内容和中心。既简明扼要,又凝聚着强烈的感情,渗透着深刻的理性。再加上学生的情感,让整堂课真正成为和谐互动、学习的乐园。本课的板书就渗透的文章所有的内涵,这个板书里我们可以读出:地震中的父与子,了不起的父与子,;地震中的父爱,了不起的父爱,
“人无完人,课无完课”,敬请大家多多指正!谢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