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教 陈嵩 教学要求: (1)自学生字新词,理解课文内容,想像父亲抢救儿子的场面。 (2)运用“从内容中体会思想”的阅读方法,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感受父爱的伟大。 (3)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了解父亲不顾一切抢救儿子的经过,感受父爱的伟大。 教学难点:让学生明白这对父子为什么了不起。 设 计 意 图 一、谈话导人 揭示课题
运用回顾前文的方法导入新课,将学生引入情境 1.同学们,上一篇课文学习了《秋天的怀念》,从课文中体会到了母爱的无私和伟大。而父母是你最亲的人,他们对子女的爱是任何情感都无法衡量和比拟的。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体现父爱的《地震中的父与子》这篇课文。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 初步感知 自读要求: 1.按要求自由读课文,边读边动笔画出生字新词及不理解的地方。 2.按“预习”要求检查自读情况,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1)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读后你有些什么想法? 三、抓住重点 合作研究 在初读全文的基础上,帮助学生把握文章的重点内容,为品读作准备。 1.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2.对于这对父子,你想怎样评价他们?(了不起、伟大)(板书:了不起) 3.“了不起”什么意思?那为什么说这对父子是“了不起”的呢?以小组为单位,展开讨论和研究,运用“从内容中体会思想”的阅读方法,看看这对父子“了不起”在哪里,你认为哪里写出了他们的“了不起”,你就读一读、想一想。 学生可能会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谈: (1)“在混乱中,一位年轻的父亲安顿好受伤的妻子,冲向他7岁的儿子的学校。”这个句子中的“冲”体现了这位父亲速度非常快,希望孩子能够平安。 (2)当看到教学楼已成为一片废墟时“他顿时感到眼前一片漆黑,大喊:‘阿曼达,我的儿子!”从中可以知道这位父亲认为儿子已经死了,他感到很痛心,心爱的儿子不在了,他失声地喊着儿子的名字,体现他的悲痛。 那这句撕心裂肺的喊声,应该怎样读呢? 课文中的词句无处不凝结着作者的情感因素,在细读课文中教师引导学生运用学过的读书方法:画、读、想使自己感动的语句。通过理解这些重点句子,读懂课文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使学生深入到课文所蕴含的情境之中。 (3)“跪在地上大哭了一阵后,他猛地想起自己常对儿子说的一句话:‘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可以知道父亲看到了希望,那就是他相信他的儿子会记住他说的话的。父亲的了不起就在于他有了这个坚定的信念,所以他——坚定地站起身,向那片废墟走去。而且是“疾步”可见他的心情是着急,想快些救出儿子。
该怎样读父亲说的这段话呢?(要用坚定的语气读,相信儿子会等他来的)强调“不论”、“总”、“在一起”。自由练读、个人读、全班读。 (4)有些父母看到废墟后就绝望地走了,有些人说没有希望了,救火队长和警察说有危险的情况下,父亲不停地挖着,而且是“埋头”挖。他多次求人帮助,却被人认为是精神失常。然而这位年轻的父亲不管人们怎么说,他心中只有一个念头,那就是“儿子在等我!”他必须去救他。 同学们想想,父亲请求别人帮助时,他的语气应该是怎样的?(乞求,盼望的语气) 救火队和警察劝阻他时是什么语气呢?(替这位父亲着急,怕他有危险。) 读到他的念头的时候又该怎么读呢?(坚定) 再练习读。然后分角色朗读。 (5)这位父亲“挖了8小时、24小时、36小时”仍没有。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浑身衣服破烂不堪,到处是血迹。” 是什么使他这么没完没了地挖呢?(是儿子在等他的坚定念头支持着他,不停地挖。) 此时读的速度要慢些,体现他的艰难。 (6)儿子看到爸爸来救他,很自信地告诉爸爸他曾经对同学们说的话:“只要我爸爸活着就一定会来救我的,也能救大家。因为他说过,不论发生什么,他总会和我在一起!”儿子对父亲是信任的,即使在最危险,最艰险的时刻,儿子的信念都没动摇过爹他坚信父亲说到做到。在死亡面前,儿子表现的自信、勇敢、坚强、无私,而这些都缘于父亲给予他的信念。 是呀,终于父子团圆了。那种激动人心的场面是通过对话表达出来的。这段对话中父子分别应该用怎样的语气呢?(惊喜、自信) (7)儿子的了不起还在于他的无私,在父亲救他的时候,他却让同学们先出去,要求父亲先救其他同学,而这些又都是因为父亲那富有力量的话。 是的,父亲和儿子都是了不起的,父亲对儿子的爱让我们感动,儿子对父亲的信任更让我们感动。一句平实的话语,却连接着两颗心。因此,在救出阿曼达的时候,这对——(引读)了不起的父与子无比幸福地紧紧拥抱在一起。 分角色朗读,读出不同人物的不同语气,不仅是体会课文思想感情的有效方法,也有助于升华学生的情感。让学生不知不觉的融入课文的情境,感受体味人间这种亲情的力量,这种父爱的伟大。 四、朗读体会 加深体验
1.自由读课文,想读谁说的话就读谁说的话,想读哪段就读哪段。 2.按照你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分角色朗读,读出不同的语气和心情。 五、总结课文 发散思维 学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感受,想对父母说些什么,或者是你还知道哪些有关父母与孩子之间的故事,或者是你打算怎么做,都可以记在你的日记本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