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中的父与子》说课稿 竹溪县实验小学 肖春华 一、教材编排的特点 《地震中的父与子》是九年制义务教育小学语文(人教版)第九册第三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课文记叙了1994年,在美国洛杉机大地震中,一位年轻的父亲为了救自己的儿子,而坚持不懈地挖掘了38个多小时后,成功救出14个小孩的故事。赞扬了“了不起”的父子俩,歌颂了伟大,无私的父爱,教育学生无论遇到什么困难,都要有坚定的信念,这样才能战胜困难,获得成功。 这单元紧紧围绕“人间自有真情在”这一主题,讲述了人们对总理的爱戴,怀念之情;志愿军和朝鲜人民恋恋不舍.依依惜别之情;还有对那高尚.圣洁.无私的母爱的怀念之情。因此,本文对父爱的歌颂,学生应该很容易理解。但要去体会文中感人的人格力量,却是一个难点。前面我们已经初步掌握了体会句子的方法,本课也是这一方法的进一步理解和运用。因此,在教学设计中我本着“以读为本,关注人文”的理念,确立了以下教学目标。 二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通过自读,认识本课生字.生词。 2、运用“从内容体会思想”的阅读方法,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读.说”这两种简单的方法,让学生深刻理解父与子的了不起。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伟大的父爱,儿子与父亲之间的相互信任,体会人间自有真情在。 三 教学重点.难点 1、了解父亲不顾一切抢救儿子的经过,感受父亲的伟大. 2、让学生明白这对父子为什么了不起?
四 教法与学法 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了以读代讲和品析词句的方法,让孩子们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研讨合作,从中领悟文中的感情。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学习习惯的养成和学习方法的指导,是学生语文素质培养的关键。在本文的教学中,我力求让学生学会朗读。即通过读,让学生抓住重点词句;通过读,让学生理解内容,体会出感情来,;这样不仅让学生知道了“读”是学懂本文的关键,也是学习一切文章的主要方法。 五、教学过程设计 谈话导入,揭示课题:教师深情诉说:是啊,地震是多么地残酷,它使多少人失去了亲人,流离失所。1989年,当巨大地震地危害侵袭美国洛杉机时,有一对父子演绎了一段令人深受感动地故事。大家知道这个故事的名字吗?一起说出来。今天就让我们来学习第十一课——《地震中地父与子》[板书课题] 范读课文,初步感知 :要求学生结合课文中的句子认识本课地生字和新词,思考讲了一件什么事?(在一次大地震中,一对父子靠着相互信任的坚定地信念,父亲终于救出了儿子和儿子的14个同学的事情) 巧妙过渡,大胆设疑:请生观察课文插图,请生用文章中的语言说出图意。请生针对故事的结尾,提出自己的疑问。(为什么说这对父子了不起 自主阅读,深入感悟:学生自渎课文,从父亲和儿子的表现中找出使你深受感动的内容。 赏析词句,品读父子:细读课文,(理解“这对了不起的父与子”包含了几层意思?一是父亲了不起,再是儿子了不起。)2.画出文章当中能够表现父子了不起的词句(描写父子语言的句子和描写父亲外貌和动作的句子),细细品读,写下感受,看看他们了不起在什么地方。3.指名读自己画出的句子或段落,说出理由,然后有感情的去朗读它。4、结合自己的感悟,相互交流,解释疑问。(父 :不放弃、 责任感;儿子:对父亲的信任 对同伴的责任。)
联系实际,拓展延伸:结合我们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父亲与你之间所演绎的真情故事。 (七)布置家庭作业:把我们与父母之间发生的真情故事记录下来读给父母听,让语文教学中的读写结合起来。 六 板书设计 11、地震中的父与子 父 :不放弃 责任感 了不起 伟大的父爱
儿子:对父亲的信任 对同伴的责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