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中的父与子 尚 佳 【教学目标】 1.认识4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正确读写理解“昔日、废墟、疾步、绝望、颤抖、破烂不堪”等词语。 2.理解课文内容,进行情感体验,体会父与子之间的真爱,理解信念和父爱的力量是伟大的,在最艰难的时候,它能激励人面对困难,并战胜困难。 3.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语,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 4.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1.理解课文内容,进行情感体验,体会父与子之间的真爱,理解信念和父爱的力量是伟大的,在最艰难的时候,它能激励人面对困难,并战胜困难。 2.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语,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
【教学课时】 两课时 第二课时 一. 谈话导入 1.同学们,不知道你们有没有听说过发生在1976年7月28日的唐山大地震,每当人们回首想起那场灾难时,不,简直可以说是场浩劫,每个人的心都会非常沉痛。地球这位慈祥的母亲给我们开了个天大的玩笑,顷刻间,一座城市被移为平地,数以万计的生灵变成了冤魂。 2.请学生观看有关地震的灾难片。 3.谁能说说,看完之后,你有什么感受? 4.在1989年,美国洛杉矶也发生了一场地震,这次地震造成了很多人伤亡,。面临这样的大灾难,人类是如此的渺小,可就是在这样的一场灾难中,有一对父子创造了神话般的奇迹。今天我们就来认识这对地震中的父与子。(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等会请同学说说这篇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2.谁能说说这是一对怎样的父子呢?为什么?(板书:了不起) 三.品读感悟,深入情境 1.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画出令你感动的句子来,多读读,想想这些句子为什么令你感动,可以在旁边用笔作出批注,也可以与同桌交流一下。 2.谁愿意把感受最深的地方和同学们交流一下。 3.学生畅所欲言,教师随机出示句子进行指导 (一)(课件出示)“十二小时、二十四小时、三十六小时……他不停地挖着,没人再来阻止他。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浑身上下的衣服破烂不堪,到处是血迹。到第三十八小时,他突然听见底下传出孩子的声音:“爸爸,是你吗?” (1)三十六小时是多长时间?省略号表示什么呢?爸爸为什么要不停地挖? (2)此时的爸爸是什么样的?书上仅用了短短几句话来介绍,你能不能发挥想象,具体描述一下父亲当时的样子,这样可以给人留下更深的印象,请写在纸上。 (3)同桌交流,全班交流。 (4)他已经挖了这么长时间,甚至已是筋疲力尽了,为什么没有人去阻拦他?其他人是怎么做的?找出相关语句,好好读读,再体会体会。 (5)是啊,此时人们眼中的这位父亲,已经是一个精神失常的人了,所有的人都失去了信心,认为孩子已经死了,而且有很多人因为绝望而离开了这片废墟,但是父亲依然不停地挖着,这是为什么呢?(相机板书:你总会和我在一起) (6)父亲这样挖有结果吗?从哪看出来的? (7)这段话该怎么读呢?(低沉,缓慢) (8)指名朗读,全班齐读 (二) 课件出示“我告诉同学们不要害怕,说只要我爸爸活着,就一定会来救我,也能救大家。因为你说过,不论发生什么,你总会和我在一起!” (1)从这句话中你读出了什么? (2)从哪个词看出了儿子对父亲的信任? (3)(课件播放一片废墟的景象)看完这些画面,同学们试着想象一下,孩子们在那一片黑暗中会经历着什么呢? (4)阿曼达是个怎样的孩子? (5)指名读,其余学生评价。 (6)男女生分读。 (三)课件出示“不!爸爸。先让别的同学出去吧!我知道你会跟我在一起的,我不怕。不论发生什么,我知道你总会 跟我在一起的。” (1)谁能读读这句话,你想用怎样的语气来读,为什么? (2)你想对阿曼达说些什么呢? 四.情感升华 总结课文 1.在这黑暗的废墟中,阿曼达和他的同学们足足被压了三十八小时,那么是什么力量支撑着这只有七岁的儿子呢? 2.再次回味这个故事的感人至深的一幕幕,父与子的形象一定在我们脑海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同学们,此时此刻你们想对他们说些什么呢? 3.从这感人至深的故事中,你学到了什么呢? 4.是啊,我们平时总说母爱是伟大的,但父爱也是我们生命中另一份伟大的爱。文中的这对父与子令我们感动,他们之所以了不起,不仅仅是因为他们之间深深的感情,更是因为是因为他们有一种精神,有一种力量,有一颗金子般的心。老师建议你们回家把这个故事深情的讲给你的父母听,好吗? 板书设计 地震中的父与子 了不起 父 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和你在一起 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