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情表》的动人之处就在于它陈孝情情真意切。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十七八岁的年纪始终关注的永远是友情,深深憧憬的往往是爱情,最易忽略的却常常是亲情、孝情。希望李密对祖母的乌鸟深情能让我们有所感悟,有所行动,为亲人捧上自己哪怕微薄但却真诚的回报。 附:板书 陈 情 表 李 密 陈情于事 动之以情 寓理于情 晓之以理
宋代谢枋得在《文章轨范》中说:“读诸葛亮《出师表》,不堕泪者必不忠;读李密《陈情表》,不堕泪者必不孝;读韩愈《祭十二郎文》,不堕泪者必不慈。”的确,李密的《陈情表》以“孝”作为武器,感情真挚,催人泪下,深深地打动了晋武帝,使他看了表章后说:“士之有名,不虚然哉!”于是停诏,允其不仕,而且还“赐奴婢二人,使郡县供祖母奉膳”。 李密的《陈情表》其感人魅力还在于它是人性的表白。 “臣以险衅,夙遭闵凶。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臣侍汤药,未曾废离。” 本段中作者将浓郁的感情融于叙事,将自己的不幸和与祖母相依为命的情感表达了出来,突出了与祖母的特殊感情,读后催人泪下,怎不使提倡“以孝治天下”的晋武帝有了恻隐之心?“臣密今年四十有四,祖母今年九十有六;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养刘之日短也。乌鸟私情,愿乞终养。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皇天后土实所共鉴。……” 在这一段中,作者交代了全文的写作目的,即“愿乞终养”。同时,作者用了两个年龄数字作对比,强调了“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刘之日短”,表明了“孝”比“忠”的重要。这也符合“圣朝以孝治天下”的宗旨,给人以震撼的力量,使每一个人都会感动。 《古文观止》赞扬李密的《陈情表》为:“历叙情事,俱从天真(自然真切)写出。无一字虚言假饰。”“至性之言,自尔悲恻动人。”《陈情表》的确不愧为一篇感情真挚的散文,它文情并茂,字字发自肺腑,扣人心弦,赢得了后人的赞誉。 上一页 [1] [2] [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