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本中删去》,引发网友激烈争论。丁启阵教授力挺了民意测验中,中学生不喜欢《背影》的主要理由――文中的父亲违反交通规则。《背影》中的父亲跳下月台横穿铁道去买橘子,成为感人的事迹,就是不理性和实用主义的一个表现。(6月30日《法制晚报》)
易中天说曹操是“可爱的奸雄”,鲍鹏山说武松“一点不懂得尊重女人”,孔庆东说“当时中国文化的整体”杀死了祥林嫂等等,即所谓用现代的人性、理性与价值观来解读名著里的人物。到底谁是谁非,恐无定论,听个热闹就行。应了鲁迅先生评说《红楼梦》那段话:“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
然而,向学生们讲授名著名篇不能“歪批三国”、“戏说水浒”,“大话西游”甚至是“恶搞红楼”。鲁迅的小说、杂文,“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以至于朱自清的“背影”是否从课本里删除是教材审定者考虑的事,当下紧要的是,如何帮助学生来读懂名著名篇。
人类一路走来,历史发展久远,智慧和思想就是人类披荆斩棘不断前行的“精神马达”。文学巨匠们为我们带来永久的力量和源源不断的人文宝藏,都蕴藏在了他们的传世经典名著中。名著在不同国家、不同时代寄予了人类不同的智慧结晶和文明成果,也孕育了深刻的思想内涵和巨大的艺术魅力。固然,每一个人的解读都会有不一样的感受与滋味,我们不排斥以批判的目光审视前人对名著名篇的诠释,但坚决反对以炒作心态,诸如“白毛女应该嫁给黄世仁”、“父亲跳下月台买橘子违反交通规则”等所谓全新视角的解读,以追求“语不惊人誓不休”的哗众取宠之效。显然,这对于价值观未完全确立的青少年来说,是极不负责任的。
因此,无论是教育者,还是其他人,都应该帮助青少年从名著名篇领悟真正的真善美、假恶丑,让他们在得到心灵鸡汤的同时,也升华灵魂。这是开展素质教育和激发开拓性思维的基本要求,也是社会责任感的一种体现。 上一页 [1] [2] [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