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牡丹亭游园
|
则诚的《琵琶记》奠定了明清传奇的基本格局,我们应为此感到骄傲,也更应此去接触并学好中国古典戏曲。明清传奇特指用南曲写成的长篇戏曲剧本,是南戏的进一步发展,它荟萃了南戏和元杂剧的精华,成为明清时期重要的戏剧体裁之一。今天我们要学习明清传奇中的精品《牡丹亭》, 三.介绍汤显祖及《牡丹亭》 [教师通过简单介绍作者和作品来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尽量帮助学生扫清阅读障碍。] 1.关于作者 汤显祖(1550~1616),字义仍 ,号海若、若士、清远道人,江西临川人,明代戏曲作家。与莎士比亚同时代,一在东方,一在西方,遥相呼应,都是剧坛泰斗。他的剧作"临川四梦"(《紫钗记》《牡丹亭》《邯郸记》《南柯记》)中《牡丹亭》影响最大。汤显祖曾说"一生四梦,得益处惟在牡丹"。 他是明代著名思想家,与被封建正统派视为洪水猛兽的进步思想家李贽zhì、与以禅宗来反对程朱理学的达观禅师交往密切,追求个性解放,提出以情反理,"情有者理必无,理有者情必无"的进步主张。戏剧创作上他反对拘于律声,提倡灵性,是明代浪漫主义文艺思潮的旗手之一。 2.关于作品《牡丹亭》 《牡丹亭》,原名《牡丹亭还魂记》,是汤显祖的代表作,共五十五出。这个故事既曲折离奇又充满了浪漫色彩: 南安郡太守之女杜丽娘,长年禁锢在闺楼。一天,与丫环春香游览花园,为妩媚春色所陶醉。归来伏案小睡的梦境中,遇少年柳梦梅。从此相思缠绵,伤情而逝。三年后,柳梦梅临安赴考,途经南安,得见丽娘画像,见画生情,丽娘灵魂显现。次日,梦梅掘墓,丽娘还魂。有情人终成伴侣。 《牡丹亭》艺术上的最大特色是浪漫主义。首先通过"梦而死"、"死而生"的幻想情节表现了理想和现实的矛盾。杜丽娘所追求的理想在当时的现实环境里几乎是不可能实现的;可是在梦想、幻游的境界里,她终于摆脱了礼教的束缚,实现了梦寐以求的愿望。其次采取抒情诗的手法,倾泻出人物的内心感情。 3.《游园》在整部作品中的地位。《牡丹亭》全剧共五十五出(场),《游园》是第十出《惊梦》中的前半部分,由六支曲子组成,主要是刻画杜丽娘的内心世界。在她走出深闺之前,她不知道“春色如许”,当她来到园中,领略了“姹紫嫣红”的春色,也就象征着她的青春的觉醒。 四、整体感知文本 1.简介常识 了解其组成:曲词:是剧中人物的唱词。各种角色都可以唱,可独唱、对唱、轮唱和合唱; 宾白:是剧中人物的说白。分对白、独白、旁白、带白(插在曲词中的说白) 科介:是剧本中关于动作、表情、和音响效果的舞台提示。 人物:旦 贴 字体变化:词牌名-----宋体五号外加黑括号 曲词------宋体五号 宾白------宋体小五 介--------仿宋小五外加小括号 传奇中重要人物上场时先唱引子,如【商调引子】,继以一段定场白,如【乌夜啼】,每出戏有下场诗。课文节选的《游园》是第十出的前半部分,故没有下场诗。
2.自读 学生结合课文有关注释自学,正音,有疑难处提出,先由学生互相解决。教师巡视,并主持质疑活动。[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正音:炷zhù 恁nèn 髻jì 晌shǎng 钿diàn 揣chuǎi 迤tuō 茜qiàn 簪zān 颤chàn 颓tuí 垣yuán 乐lè 轩xuān 忒tuī/tēi 韶sháo 荼tú 縻mí 眄miǎn 缱qiǎn 补充注释: (1)旦:与下文中的“贴”均是剧中女角。本剧旦扮演女主人公杜丽娘,贴是贴旦的省称,扮演次要的女角,本剧饰丫环春香。 (2)梦回:梦中醒来。乱煞:撩乱。年光:春光。两句意谓:春天的莺声惊醒迷梦,到处是撩乱人心的春光。 (3)恁(nèn):怎么。似:胜似,过。三句意谓:时光在沉香燃尽中流逝,把没做完的刺绣活丢在一边,怎么今年春光触动自己的情感胜似去年呢? (4)晴丝:游丝、飞丝,虫类所吐的丝缕,常在空中飘游。在春天晴朗的日子最易看见。 (5)“停半晌”五句意谓:暂停片刻对镜梳妆时,不料镜子偷看了自己半面,羞得我把头发也弄偏了。 (6)艳晶晶:光灿灿。爱好:爱美。“翠生生”三句意谓:你看我穿戴、打扮这么漂亮夺目,可知我的天性就是爱美的。 (7)“沉鱼落雁”两句:这是以鱼、鸟的惊动,花、月的羞惭烘托丽娘的美丽。 (8)泥:沾污,这里作动词用。 (9)姹紫嫣红:形容花的艳丽多彩。断井颓垣(yuán):断了的井栏,倒了的短墙。这里是形容庭院的破旧冷落。 (10)忒(tui/tēi):太。“锦屏人”句意谓:深闺中的女子太不珍惜这美好的春光。这是杜丽娘感叹自己平时得不到领略春色的机会,有负于大好春光。 (11)“牡丹”句:牡丹花更好,但它开于春末,怎能占位于春花之先呢?这里借花喻己,有叹息青春蹉跎之意。 (12)凝眄(miǎn), (13)剪:剪刀声。 (14)观之不足:看不厌。 (15)过遣:打发日子。
3.朗读 a学生齐读 b学生分角色朗读: 旦、 贴、 介 三、赏读曲词 .学生品读 (1)师:我想此时每位同学的脑海里,一定会浮现出一幅美丽的少女游园图。哪位同学愿意用语言与大家一起分享你构思的美景? 请一生描述。 (六支曲子构成了一幅美丽迷人的图画,断井颓垣、晴丝摇漾、莺啼燕舞、春花开遍、姹紫嫣红,还有多情而又年轻美貌的少女) (2)师:这六支曲子都很美,不仅富有诗情画意,而且在借景抒情中刻画了人物形象。有许多地方值得细细品味,挑你喜欢的一支来品品、读读?并请在品好之后有感情地诵读曲词,读出杜丽娘当时的心情。 参考句式:我觉得(曲名) 中的“ ”这句(段)写得好,好 在 。 备用提问: 【绕池游】这支曲子揭开了游园的序幕,为整个游园奠定了感情的基调。 1“梦回莺啭,乱煞年光遍”这句是什么意思?是写景吗?(鸟的歌声,把我从梦中唤醒。啊,到处都是撩乱人心的春光!不止是写景,从“乱煞”这个词可看出 。) 2“乱煞”这个词有何妙用?(不仅写了景——春光的热闹,还写了人——从中隐隐流露出杜丽娘心绪的烦乱) 3你觉得杜丽娘游园前的生活是怎样的?从哪些语句和字词可看出来?(禁锢在深闺内院,生活单调乏味,厌烦无聊。“小庭深院”,说明她是被禁锢在深闺内院,天地极其狭窄。“炷尽沉烟,抛残绣线”是说,沉水香已经燃尽熄灭了,针线活没做完就被抛在一边。这里概括地描写了杜丽娘生活的典型环境,说明她的生活单调乏味:除了绣花就是闷睡。“炷尽沉烟,抛残绣线”一个“尽”,一个“抛”,一个“残”,就把她对针线的厌烦以及长睡后慵懒无聊的心情表露无遗。) 4为什么“今春关情”还“似去年”?(不只是关心春天,更是因为她有一颗压抑不住的青春的心在隐隐跳动。) 5能品出“莺啭”、 “乱煞”的另一种味道吗?(景中有情。“莺啭”不但惊醒了她的春梦,也唤醒了她的春情;“乱煞”不但写出春光热闹,也含有春意撩乱、春情难遣的味道了。) 【步步娇】是写杜丽娘游园前精心梳妆准备的情状,这支曲子写得极其新颖别致,把杜丽娘细腻复杂的内心活动,描绘得具体入微,淋漓尽致。 1写春光、春意,作者为什么选取这不被人注意的晴丝,而不选桃红柳绿、蝶舞蜂喧?(可谓别出心裁,恰到好处。a晴丝只有春天天朗气清时才能见到,这就自然交代出春光明媚的背景。b晴丝袅袅,极细极微,只有象杜丽娘这样细心闲适的闺房小姐才会发现,也只有对春天十分“关情”的人才会专注地观察它。这从侧面反映了杜丽娘的身份和性格。而且,在这幽深寂寞的小院里,只能吹进象晴丝这样一点点可怜的春光,也说明深闺少女的寂寞可悲。c晴丝”同“情思”是谐语双关。“摇漾春如线”这“春”字,既是指春光,也可喻春情;既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
来源:中国哲士网
学校教育教学 教育资料教案教师备课考试,试卷试题 公务员考试,大学生就业
各类 牡丹亭游园,教学资料
|
上一篇文章: 高三语文复习教案一(字词) |
下一篇文章: 综合性学习:科海泛舟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