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尾联借用君平典故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资料链接
一、《新唐书·李白传》(节选)
李白,字太白,兴圣皇帝九世孙。其先隋末以罪徙西域,神龙初,遁还,客巴西。白之生,母梦长庚星,因以命之。十岁通诗书,既长,隐岷山。州举有道,不应。苏颋为益州长史,见白异之,曰:“是子天才英特,少益以学,可比相如。”然喜纵横术,击剑,为任侠,轻财重施。
天宝初,南入会稽,与吴筠善,筠被召,故白亦至长安。往见贺知章,知章见其文,叹曰:“子,谪仙人也!”言于玄宗,召见金銮殿,论当世事,奏颂一篇。帝赐食,亲为调羹,有诏供奉翰林。白犹与饮徒醉于市。帝坐沈香亭子,意有所感,欲得白为乐章;召入,而白已醉,左右以水面,稍解,援笔成文,婉丽精切无留思。帝爱其才,数宴见。白尝侍帝,醉,使高力士脱靴。力士素贵,耻之,擿其诗以激杨贵妃,帝欲官白,妃辄沮止。白自知不为亲近所容,益骜放不自修。恳求还山,帝赐金放还,浮游四方。
安禄山反,转侧宿松、匡庐间,永王璘辟为府僚佐。璘起兵,逃还彭泽,璘败,当诛。初,白游并州,见郭子仪,奇之。子仪尝犯法,白为救免。至是子仪请解官以赎,有诏长流夜郎。会赦,还寻阳,坐事下狱。时宋若思将吴兵三千赴河南,道寻阳,释囚辟为参谋,未几辞职。李阳冰为当涂令,白依之。代宗立,以左拾遗召,而白已卒,年六十余。
二、《蜀道难》的写作背景
对《蜀道难》的写作背景,从唐代开始人们就多有猜测,主要有四种说法:甲、此诗系为房琯、杜甫二人担忧,希望他们早日离开四川,免遭剑南节度使严武的毒手;乙、此诗是为躲避安史之乱逃亡至蜀的唐玄宗李隆基而作,劝喻他归返长安,以免受四川地方军阀挟制,丙、此诗旨在讽刺当时蜀地长官章仇兼琼想凭险割据,不听朝廷节制:丁,此诗纯粹歌咏山水风光,并无寓意。
这首诗最早见录于唐人殷璠所编的《河岳英灵集》,该书编成于唐玄宗天宝十二年(753年),由此可知李白这首诗的写作年代最迟也应该在《河岳英灵集》编成之前。而那时,安史之乱尚未发生,唐玄宗安居长安,房(琯)、杜甫也都还未入川,所以,甲、乙两说显然错误。至于讽刺章仇兼琼的说法,从一些史书的有关记载来看,也缺乏依据。章仇兼琼镇蜀时,虽然盘剥欺压百姓,却不敢反叛朝廷,相反一味巴结朝中权贵,以求到长安去做京官。相对而言,还是最后一种说法比较客观,接近于作品实际。
现在一般认为,这首诗很可能是李白于天宝一年至天宝三年身在长安时为送友人王炎入蜀而写的,目的是规劝王炎不要羁留蜀地,早日回归长安。
川藏路上的游客,总能在川菜中得到最大的满足
川菜馆子诱人的菜牌
李白说“蜀道难,难于上青天”。为什么比登天还难的事,古人非顶风上不可呢?既然难,咱知难而退或者绕路走行不行?在川藏线上,我从上到下的骨头节都被颠酥了,头被车顶撞得发晕,脑子里总盘旋着长征组歌“横断山,路难行”这段旋律。但只要向窗外一看,我的痛苦就瞬间消失了:“菜兔头”、“背夫大排”、“椒麻鸡”、“麻香巴巴菜”、“资江鱼王”这些让人看一眼就流口水的菜牌,悬挂在刀劈斧砍的高山峡谷之间。
到了这里,人就明白了为什么危险吓不住挺进蜀山的人。在蜿蜒险峻之间,塌方地震的恐慌之中,展现出来的是如登仙境般的美景,住着的是超级热爱生活的人。
现在全国人民都知道四川人喜欢安逸,好吃爱玩。我觉得这很不公平。爱玩是没办法,人家的出生地到处都是美景,要不怎么有家旅行杂志的封面文章就叫《上帝为什么造四川》。只要出门就是在玩儿,走哪儿都是浮生之乐,四川人命好,嫉妒也没用啊。爱吃呢,是因为四川的路难走。横断山脉大概是中国褶皱最多的山了,金沙江、澜沧江和怒江像激光锯,将成片的高原深度切割成弯弯曲曲好几条。几十公里路开车要走好几天,郁闷都郁闷死了,你再吃不到棒棒鸡、巴巴菜,生活质量多差呀。赶路需要目标,每翻过一座山就有一道完全不同的好菜,人在多艰苦的路上都会激情四溢。这也是为什么四川人性格爽朗的原因吧?
四川美食丝毫没有贵族气,不那么追求色香味俱全,而是将通感发展到了极致。有些人很不喜欢川菜里的花椒,不小心嚼上一颗浑身难受。但这一颗可是零的突破。从此以后,只要在川菜馆门口看到麻辣、麻香这些词,浑身都跟过电一样,嘴里的哈喇子哗哗奔涌。有种思念不是从脑子里传出来的,而是在肌肉和血管中沸腾的,它唤醒你的食欲,推着人去追寻。
花椒是这种思念的药引子。花椒更是开路先锋。无论你吃得多撑,只要闻到那种特殊的味道,胃口就会大开。而且人无论多么累,心中都有一股劲,很轻松也很快乐。它是川厨手中的杀手锏。
在西藏海拔近4000米的波密,曾碰到一个四川邛崃来的厨师,50多岁。早晨5点多在厨房里慢悠悠地煮鸡蛋,我随手抄了一个,是柴鸡蛋。敲开,蛋白嫩嫩的,像婴儿的皮肤;捏捏,很有韧性,颤巍巍的。咬一口,立刻评为我吃过的最好的煮鸡蛋。我知道鸡蛋不好煮,时间长点儿呢就老了,不性感了,时间短了,太嫩,溏了,很多人又吃不惯。这四川大师傅立刻把我引为知己,死活不要我的钱,再送我一个鸡蛋。
在四川邛崃时,人家是挺优秀的厨师。结果来了高原傻眼了,70摄氏度水就开了,炒菜的火候,过去的经验都成了老黄历。光是煮鸡蛋,人家就在厨房里默默下了很长时间的工夫,更别说大菜了。川菜无法爆炒,还有什么味道呢?花椒必须在高温下,才能飘出诱人的味道。
邛崃师傅送给我的煮鸡蛋我一直没舍得吃,握在手里,似乎能感受到中间的颤动,温暖着我冰凉的手指。我感知到了四川人对吃的虔诚,对厨艺的敬礼。
“有幸走一回川藏线,这一路上我没少受苦,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