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本页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中文域名: 古今中外.com       英文域名:www.1-123.com     教师学生公务员学习进修工作资料大全

 

《核舟记》教学设计

 

2、利用课文的“留空”,设计探究性学习训练。

留空是一个文学审美概念,它指的是作品向读者提示或暗示的东西,也就是给读者留下的联想和再创造的空间。读者可以透过感觉到的部分去想象去思考,从而获得对作品更深的理解和把握。利用课文中这些言有尽而意无穷的艺术空间,能有效地组织起学生的探究性学习活动。

【案例3苏教版初中语文课本七(上)《为你打开一扇门

师:阅读课文“探究·练习”一《致文学》的节选,用简要的语言概括文学的功能?除此以外,文学还有哪些功能,请根据你平时的阅读体会和经验,模仿课文的写法,写一段200字左右的文字。

 “致文学”节选的两段文字,用形象的语言阐述了文学反映自然、反映人生的两大功能,同时也给读者留下了足够的想象空间。教师利用这个“留白”,组织学生以扩写的形式开展探究性学习活动,既加深了文本的理解,又发展了学生的想象能力。

3、开发课堂教学中的生成性资源,组织探究性学习活动。

【案例4苏教版初中语文课本八(上)《记承天寺夜游

师:这篇课文我们已经学完了,大家还有什么疑问吗?

1:文中“解衣欲睡”的“睡”,与 “怀民亦未寝”中的“寝”有没有区别?

师:是同义词,没有区别,都是“睡觉”的意思。

1:那两者之间能不能互换呢?

师:(思考片刻)不好意思,我没考虑过这个问题,哪位同学能回答?

(学生默然。师及时组织学生以小组合作形式探究。5分钟后,组织学生发言)

2:前面用“睡”,后面用“寝”,避免了字面上的重复。

3:不能换。“睡”带有口语色彩,“寝”是书面语。对自己用口语,随意自然;对他人用书面语,显示尊重。

4:“睡”,去声;“寝”上声。读起来韵律和谐,富有音乐美。

在此案例中,教师把学生的疑问作为一种生成性的资源,并及时组织了学生的探究活动,激活了学生的思维;但由于知识的欠缺,学生的学习行为只是一种自然状态下的习得行为的交流,不具备真正的探究意义。如教师能适时为学生补充有关知识,指出只要“闭眼”就是“睡”,而“寝”则必须“上床”,然后再请学生运用知识去分析和探究;那么,学生很可能会得出截然相反的结论:

可以换,而且换了更贴切。因为,干什么要“解衣”啊?当然是想上床睡觉啊。所以,“解衣欲寝”就比“解衣欲睡”更准确。对张怀民而言,如改为“亦未睡”,就说明张怀民不但没上床,连打盹都没有,说不定满腹心事的他还在屋里踯躅徘徊呢。那么邀张怀民“步于中庭”共同赏月,岂不是更合时宜吗?

探究性学习能达到这样的境界,是多么令人向往啊。

(二)以几篇课文或一个(几个)单元为单位,组织专题学习。

 组织学生开展专题性的研究学习活动,是培养和发展学生探究性学习能力的有效途径和方法。苏教版初中语文课本,共有9个“专题”,可供教学时直接使用。除此以外,更多的时候,可以利用教材以生活为主题组织单元的编写体例,以几篇课文或一个甚至几个单元为单位,组织专题探究活动。

【案例5】苏教版初中语文课本八(下)第四单元《孔乙己》《范进中举

探究专题:科举制度对读书人的影响

[学习过程]
课前学习:搜集科举制度的有关资料,思考:范进是不是科举制度的牺牲品?

课堂学习:交流、对话、评价

课后学习:写一篇科举制度对读书人影响的评析文章。

    如果能打破对这两篇文章传统分析的桎梏,就会发现孔乙己与丁举人、张乡绅之间,范进中举的前后,其人生的遭遇和社会地位是大不一样的,通过进一步的因果探究,学生也就不难做出自己的判断了。

 

倡导“探究性学习”,其核心价值是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运用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除了充分利用课本,转变课堂教学的方式外,应进一步加深和拓展探究性学习的内涵与外延,完全可以以生活为资源,以社会为课堂,大胆地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相整合,组织学生开展可行的课题研究活动。

 

    源自社会和生活中“课题研究”的内容和形式是十分丰富,按课题研究内容的类型分,有专题研究和随机研究;按课题研究的形式分,有独立研究和合作研究。开展课题研究有一定的操作流程,其一般流程是:确定专题或问题——制定研究计划——分析问题(搜集资料、分析资料)——得出结论——发表交流——评价。下面结合具体案例加以说明。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来源:中国哲士网

学校教育教学 八年级第二学期实例设计教师备课考试,试卷试题 公务员考试,大学生就业

各类 《核舟记》教学设计,教学资料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相关文章
    七年级语文上册《羚羊木雕》教学设计…
    七年级语文上册《月亮上的足迹》教案…
    七年级语文上册《看云识天气》教案和…
    七年级语文上册《绿色蝈蝈》教案和实…
    七年级语文上册《综合性学习:感受自…
    七年级语文上册《化石吟》教案和实例…
    第二十一课  人类面临挑战
    第10课  第三框  共享经济繁荣成果
    第12课第二框 艰苦奋斗 走向成功
    第12课 第三框 世界因我而精彩
    七年级语文上册《风筝》教案和实例设…
    七年级语文下:《狼》教学设计及反思
    三年科学:《马铃薯在水中是沉还是浮…
    三年科学:《迎接蚕宝宝的诞生》教案…
    三年科学:《蚕宝宝变了新模样》教案…
    《老师教育我成长》教学实录及反思
    综合实践活动课 —快乐的节日
    《科技快车》实践活动设计
    小学四年级综合实践活动课《垃圾》教…
    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教科书实验本…
    天生我材必有用
    乘法公式与因式分解单元教学设计
    第一章 地球和地图
    八年级物理第二学期期中考试试卷
    2010-2011学年度第二学期六年级数学…
    苏教版八年级政治上册第9课《承诺的分…
    人教版初中语文新教材的练习设计
    八年级语文上《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
    八年级语文上《亲爱的爸爸妈妈》课堂…
    八年级语文上《蜡烛》教学设计及反思
    八年级语文上《芦花荡》教学设计及反…
    第五课 第二框 克服逆反心理
    七年级语文上册《综合性学习:探索月…
    七年级语文上册《散步》教案和实例设…
    三年科学:《造一艘小船》教案和实录…
    第二章
    第二章
    第一章    地球和地图
    第一章    地球和地图
    第一章    地球和地图
    第一章    地球和地图
    第五课 第一框 跨越代沟
    七年级语文上册《论语》十则教案和实…
    七年级语文上册《女娲造人》教案和实…
    八年级上《新闻两则》教学设计及反思
    [人教版6年级]Unit4 Pass me an egg,…
    第四课 第二框 天下父母心
    第十课 第三框 做一个负责任的公民
    第十课 第三框 做一个负责任的公民
    第十课 第二框 勇敢地承担责任
    第三课 优良的意志品质
    第三课 第三框 磨砺坚强意志
    第三课 第二框 意志的力量
    三年级科学:《温度和温度计》教案和…
    第四课 第一框 父母赋予我们生命
    第十一课 第二框 抓住机遇 迎接挑战
    七年级语文上册《盘古开天辟地》教学…
    第10课 走共同富裕的道路 第2课时 多…
    第十课 第一框 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
    第二十课  走出冷战时代
    [人教版6年级]Unit 6 Revision(34-36…
    [人教版6年级]上学期 Revision & exa…
    [人教版6年级]Unit 6 Revision (Less…
    [人教版6年级]Unit 7 Is she at home…
    [人教版6年级]Unit 5 Can I help you…
    教学设计----《出师表》
    [人教版6年级]Unit4 Pass me an egg,…
    初中语文教材教法测试题
    [人教版6年级]Unit3 How many days a…
    [人教版6年级]Unit3 How many days a…
    七年级语文上册《为学》教学设计及反…
    七年级语文上册《我儿子一家》教学设…
    七年级语文上册《宋定伯捉鬼》教学设…
    七年级语文上册《诗两首》教案和实例…
    七年级语文上册《诗词五首》教学设计…
    七年级语文上册《我儿子一家》教学设…
    第五课 第三框 有话好好说
    第四课 第三框 孝敬父母长辈
    [人教版6年级]Unit 5 Can I help you…
    第一框  走向世界的中国
    苏州园林教学设计
    核舟记教学设计
    囚绿记初中语文课例设计
    《忆读书》教学设计
    (春)初中语文教案
    《理想》教案设计
    《桥之美》
    雨的诉说
    第11课 第三框 心忧天下 向往和平
    七年级语文上册《木兰诗》教学设计及…

    2004-2010  中国哲士网版权所有 引用本站内容请指明来源  给本站投稿   备案序号 蜀ICP备050092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