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探索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1.独立计算。
谈话:尝试计算 ×6,你觉得怎样算好就怎样算,不仅要会算,还要把道理说清楚。
学生活动,教师巡视指导,了解信息,并相机让学生把几种典型做法板书在小黑板上。
2.小组内说想法。
3.算法交流,分析比较:黑板上有序板贴学生的不同做法:
① ×6=0.5×6=3(米)
② ×6= + + + + + = =3(米)
③ ×6= = =3(米)
④ ×6= = = (米)
⑤ ×6= = (米)
谈话:请同学们认真观察黑板上几种不同的做法,只看结果,判断哪些是对的?哪些是错的?
明确:第④和第⑤种做法是错误的,因为结合实际情况,所需6根布条总长度不能小于或等于一根布条的长度。
(1)请学生当小老师讲解每种算法的计算道理,鼓励学生互相质疑、答疑。老师针对一些重点问题进行提问:
×6=0.5×6=3(米)怎么会想到用这种方法解决问题的?(引导学生体会转化的数学思想与方法。)
×6和 + + + + + 这两部分相等吗?为什么? 是怎样得来的?
在方法③中,为什么分母2不变,单单只把分子1和6相乘呢?
(2)课件演示方法③的计算道理。
(3)再回顾 ×6= = 和 ×6= = 两种做法,指出错误原因。
二、沟通优化,促进发展
(一)独立计算 ×9。
(二)组间交流:说说计算的道理。
(三)全班交流:
1.请1位学生说计算过程,课件板演。
2.说计算道理。
3.质疑:
为什么不用第①和第②种方法计算?(引导学生体会第①和第②种方法或有局限性,或者麻烦,所以用第③种方法较普遍,适用于任何一道分数乘整数题。)
4.学生小结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三、探索计算中的简便方法
1.独立计算10× ,之后请一位同学说计算过程。
2.独立计算 ×36。
①质疑:怎么这次的做题速度明显落后了,你们遇到什么问题?(使学生产生探究简便方法的心理需求)
②讨论:能不能在原有方法的基础上,想办法使计算再变得简单一些?
③课件出示简便算法:先约分再计算。
3.独立计算 ×21,再次感受简便算法。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