漂亮的围巾——一个数乘分数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6~9页。
教学目标:
1.通过例题的直观操作,理解分数与分数相乘的意义,初步掌握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
2.在探究活动中,运用已有知识和经验,主动进行分析、观察、猜想验证、比较、归纳的过程,进一步发展初步的演绎推理和合情推理能力。
3.通过学习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感受数学知识和方法的应用价值,提高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难点:理解分数与分数相乘的意义,掌握一个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师:(课件出示一条手织围巾)同学们,天气渐渐凉了,老师想织一条围巾。老师每小时只能织 米。根据这个信息,你们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学生根据条件可能提出整数、分数的不同问题……)
师:同学们刚才提了这么多问提。那么老师两小时能织多少米呢?
生: ×2
这个算式表示什么?你是怎样想的?为什么用乘法计算?
引导学生说出整数乘法的意义和数量关系 :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
二、提出问题、探索新知
1.引出课题
师: 小时织多少米?谁能列算式解决这个数学问题?
生列式: ×
引导学生从前面分析过的数量关系的角度加以理解这个乘法算式。(板书课题“一个数乘分数”)
2.研究意义
(1)初步感知
师:你认为 × ,这个算式应该表什么呢?
对于学生比较贴切的回答教师要给予充分的肯定。
师:看来同学们对这个算式都有自己独特的见解。那这个算式到底表示什么呢?
请同学们拿出课前准备好的纸条,小组合作利用这张纸条表示出 ×
(小组讨论时教师要巡视,并适当予以指导。)
以小组为单位展示自己的方法,说一说哪一部分表示的是 ×
让折法不同的学生都来展示交流,加深学生印象,帮助学生理解。
教师根据学生的方法以课件演示(动态图示P6图),再次让学生加深印象,虽然折纸的方法有许多,但每一次折的都是 的 。
师:那你们现在明白 × 表示什么了吗?
生: 的 是多少。
师小结: 小时织的米数就是1小时所织米数的 ,也就是 米的 。所以 × 表示求的是多少。
(2)加强理解
师:谁来说一下 × 这个算式的意义是什么?
生: 的 是多少?
师:你们能用自己的方式验证以下吗?(画线段图、折纸、图色等等 )
学生验证后教师小结。
小时织的米数就是1小时所织米数的 ,也就是 米的 。所以 × 表示求 的 是多少。
(3)拓展延伸
师: × 表示什么?并让学生不用动手,想象一下,怎样用直观图表示。
(4)归纳总结
引导学生总结,分数乘分数的意义:一个数和分数相乘,可以看作是求这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3、探究计算方法
(1)探究几分之一乘几分之一的算法
师:我们明白了 × 的意义,你们能计算出老师 小时到底能织多长的围巾吗?
学生猜测结果。
师:他们猜测的结果到底对不对呢?你能想个办法来验证一下吗?
学生进行操作验证。全班交流。学生可能出现的方法
方法一:用分数的意义解释。
单位1平均分成4,取其中的1份,再把这1份又平均分成2份,也就是把“1”平均分成了2×4=8份,取了1份,所以是 。
重点请学生讲讲8是怎么得到的?
方法二:化小数验证。
如: × =0.5×0.25=0.125= 。
方法三:画图或折纸。
小结:从大家的思考交流中我们可以看出: 是把单位“1”平均分成4,取其中的1份,再把这1份又平均分成2份,也就是把“1”平均分成了2×4=8份,取了1份,所以是 (边说边板书)。
再观察这个等式左右两边分子、分母有什么关系?你能想到什么?
(在引导学生观察等式,研究等式从左边到右边的变化中,发现右边积的分母是左边两个因数分母的乘积,积的分子是两个因数中分子的积。让学生初步猜想:感受这可能是计算分数除法的策略和方法。)
然后教师总结:从这个例子推想出来的结论,是否适用于所有的例子呢?这时可称之为猜想。想证明猜想是否正确,我们要再做几道验证一下。
(2)探究一个数乘几分之几的计算方法
× 等于多少呢?
这一步以 × 的活动经验为基础,要求学生独立进行操作。在计算 × 时,把“1”平均分成4等分。表示出 ,通过画图(P7图)又把这一份平均分成三份,也就是(4×3)=12份。取其两份,也就是 ,也就是 。并写出等式。观察等式左右两边分子、分母的规律。
(3)确定方法
根据 × 的猜想尝试计算。发现算的结果与我们画图的结果相同。表示等式成立。从而总结出分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即:把两个因数分子相乘的积做积的分子,把两个因数分母相乘的积做积的分母(当一个因数是整数时,可以把整数看成是分母是1的分数,也适用这一方法;计算时能约分的要约分,结果要化成最简分数。)
最后,运用发现的计算方法再次计算×和× ,并告之学生计算时可以先约分再乘,这样比较简便。
(设计意图 :通过观察、操作、比较等多个不同层次的论证,使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在学生头脑中逐渐明晰。学生通过两个例题的比较自然的归纳出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做好图示是教学的关键。)
三、练习巩固
1.教材中绿点标示的问题:王芳 小时能织多少米?
(这一问是对前面所学知识的运用和巩固,可以放手让学生独立完成。交流时,并要关注学生是否进行约分及约分的书写格式。)
2.自主练习
2.火眼金睛辩对错。
四、实际应用
我国古代著名哲学著作《庄子·天下》中有这样一段话:“一尺之陲,日取其半,万世不竭。”意思是说:“一尺长的木棍,每天截一半,永远也截不完。”
师:你能用今天学习的知识来解释这句话吗?
第二课时
1.用图表示下列算式的意义。
× ×
学生自主完成,汇报交流。
2.计算下列各题。
×6 × 26× ×
3.列式计算。
1)60的 是多少? 2)7个 是多少?
3)4吨的 是多少? 4)60千克的4倍是多少?
5)15米的 是多少? 6) 的 是多少?
4.自主练习第4题 。
分析数量关系,正确列出算式。
5.自主练习第5题。
师:理解题意,分析数量关系并列出算式解答
指名回答,共同订正。
6.自主练习第7题。
这是一道是较复杂的解决实际问题的题目。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可以从多个角度去思考。
可以比较 与 的大小,比较哪个月吃的多;
也可以计算出一月吃了多少千克,二月吃了多少千克,再来比较。
8.小游戏。
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设计几组类似上面的题目,并进行抢答。以便更好的理解其中的道理。
9.自主练习第9题。
[教学内容]
教科书P39——40,练一练,练习八6——11
[教材简析]
在三年级下册,学生已经学习了根据分数的意义,用整数乘、除法解决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实际问题。这里再次安排教学,一是让学生理解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可以直接用乘法计算,从而扩展对分数乘法意义的理解,二是通过沟通两种方法之间的联系,促使学生加深对相关数量的理解,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结合具体情境,学习用分数乘法解决“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实际问题,完善对分数乘法意义的理解,提高正确计算相关分数乘法式题的能力。
2. 丰富对用分数表示的数量关系的认识,使学生经历解决实际问题的探索过程,进一步培养观察、比较、分析、推理的能力。
3.使学生通过学习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感受数学知识和方法的应用价值,提高数学学习的信心。
[教学重、难点]
掌握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可以用乘法计算。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情,导入新课
谈话:昨天我们已经学习了求几个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实际问题,掌握了分数与整数相乘的计算方法。今天,我们将继续学习有关整数与分数的计算方法,以及相关的简单的实际问题。
[设计意图:开门见山,让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是上节课的延续,使学生在明确的学习目的指引下,迅速投入到新知识的学习中。]
二、合作探索,获取新知
(一)小黑板出示P40,练一练第1题的图
提出要求:涂色表示“12的”、“20的”,涂完后说说你是怎么想的?怎么列式计算?在小组内交流后组织全班交流。
在交流中使学生明确:涂色“12的”,就是把12个○看作单位“1”,平均分成3份,涂色表示出这样的1份,列式:12÷3=4;涂色 “20的”,就是把20个□看作单位“1”,平均分成5份,涂色这样的4份,列式20÷5×4=16
[设计意图:把练一练第一题提前作为学习新知的铺垫 ,旨在帮助学生唤醒已学过的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一般方法和分数乘法的意义。为学生学习新知识作好心理和知识上的准备。]
(二)例题教学,探索新知
谈话:刚才我们用之前学过的分数意义的知识,用整数的乘、除法解决了这两个问题,那么,像这样的有关分数的实际问题,是否有更简单的方法来解决呢?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研究:
1.出示例题及图,交流题目中告诉了我们哪些条件?
引导学生看图描述题中两个分数的具体含义。
(估计学生能够说明:把10朵绸花作为单位“1”,红花的朵数是10朵的,绿花的朵数是10朵的。)
[设计意图:看图说题意,可以帮助学生理清题目中相关数量之间的内在联系,有利于学生学习新的知识。]
2.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
问题⑴:红花有多少朵?
①通过前面的铺垫估计学生能很快列式10÷2=5(朵);
②教师说明:像这样求10朵的是多少的问题,还可以直接用乘法计算。列式10×= ( )
③引导学生比较这两种计算方法,有什么想法?
引导学生在比较中认识到:10朵的,就是把10朵花平均分成2份,求每份是多少;而计算10×,要先约分,也就是用10除以2,得出一份是多少。体会两种计算方法思路的一致性。
得出结论并板书: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可以用乘法计算。
问题⑵:绿花有多少朵?
师:你能用求红花朵数的方法,求出绿花的朵数吗?
(有了求红花朵数的经历,估计学生能很快地列式:
①10÷5×2=4(朵)②10×=4(朵)。)
进一步引导学生比较这两种方法,体会它们之间内在的联系。
(估计学生通过问题⑴的比较,能够认识到绿花的朵数是10朵的,也就是把10朵花平均分成5份,绿花是其中的2份;计算10×,也要先约分,也就是先把10÷5,求出1份是多少,再乘2求出2份是多少。)
通过比较,再一次得出结论: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可以用乘法计算。
[设计意图:这部分的教学是本课的重难点,求红花和绿花的朵数,每个问题都用了两种方法解决,通过这两种方法的列式、计算与比较,得出“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可以用乘法计算。”的知识点,使学生的数学思维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分析、推理能力]
二、组织练习,巩固新知
1.完成P40,练一练
第1题:在导入时,学生已经通过涂色理解了题目的意义并用以前学过的方法解决了这一问题,此时再看这题,旨在用今天所学的知识解决这一问题,列式:12×、20×,并和同桌说说这样列式的理由。
第2题,通过填空,引导学生理解:求根(或根)长多少米,就是求这根钢管的(或)是多少,进一步得出结论: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可以用乘法计算。
[1] [2]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