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数乘法教学反思
分数乘整数、分数乘整数这两堂课,我都注重从生活引入,并通过直观的线段图、折纸等方式让学生理解算理。课中,我能改变以例题、示范、讲解为主的教学方式,改变以记忆法则、机械训练为主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投入到探索与交流的学习活动之中,让学生变被动为主动,参与到算理的探讨、运算规律的归纳中来。
对于计算课,我不想应用传统的讲授法来告诉学生,整数乘法的运算同样适用分数,然后按部就班的教学例题,强制性地要求学生按照老师的教法来解题。我认为这样的教学剥夺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自主性。因而这堂课我设计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放手给学生,鼓励学生大胆猜想,再利用四人学习小组相互探讨,利用实例进行验证,最后在班级这个大氛围内最后验证。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完全是学习的主人,而教师只是辅助性的引导,包括后面例题的教学都充分体现了这一理念。因此,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自信都充分地得到了激发。
人的最大的能动性表现在人可以反思自我,超越自我。只有通过课后的不断反思与提炼,课堂教学才可以逐步地接近完美,走向成熟。回顾本节教学,我感到既有成功的喜悦也有不足,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充分重视学生“说”的训练。在以前应用题的教学中,对“说”的训练重视的不够,表现为学生只会做题不会说,这个片断,我不仅关心学生是否会解答问题,更关注解决问题是采用了什么方法,以及方法是怎样想出来的。引导学生把思考过程有条理的说出来,为了深化学生的思维,避免死记硬背、机械是模仿,解题后要求说出算式的依据,要说中及时得到反馈,进行矫正、补充,这种“说”的训练,不仅能帮助学生正确分析数量关系,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还能促进语言与思维的协调发展。
二是很好地解决了“大部分学生会,怎么教“的问题。因为学生已经掌握了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在此基础上学生本节内容并不难,为此我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培养他们学习应用题的兴趣。在以往的教学中,往往要求学生死记数量关系,找出谁是单位“1”,谁是分率,知道要求是分率对应的题用乘法计算等,学生只会用一种方法,长此以往,对灵活解题是不利的,在这个片断中,问题开放,采用四人小组合作,引导学生探索、相互研究,大胆发表不同的见解,让学生在“说”中学到知识,增长本领。
三是尊重学生的创新思维。教学中,有些学生的问题、答案、设想等与课前预设的目标不相符,对教学效果也有一定的影响,但这种生成是学生智慧火花的闪现,我对这些稍纵即逝的“火花”,用满腔的热情去呵护,并用激励性的语言启发学生动脑,敢于发表个人意见,从而创设良好的课堂氛围,很好地培养了学生质疑问难的勇气和习惯。
四是重视三维目标的整合。数学课堂不仅仅是传授知识,培养技能,同时也要渗透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在这一片断的开始,先给学生提供“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野生丹顶鹤,2001年全世界约有2000只”信息,让学生自由发表看法,同时对学生进行“保护野生动植物”的教育。
思考:
重视学生“说”的训练,优生“吃好”了,学困生能否“吃饱”呢?本节课,花了较多的时间让学生说不同的思考方法、思考过程,对于哪些学困生来说是不是有必要,因为他们只能听懂其中的某一些解法,在别人“说”的时候,他们在一定的时间段里成了“观众”和“听众”,如何更好地面向每一位学生是以后努力
分数乘法(三)教学反思
分数乘法(三)通过对具体问题的解决,在分数乘法(一)、分数乘法(二)的基础上进一步巩固“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乘法意义,并探索和理解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法则。这一节是本单元的难点。因此在 教学中,给每个孩子都提供了动手的机会,留足了操作的时间,在折纸过程中,学生们不但体会到分数乘分数的意义,更感受到计算分数乘分数时为什么是“分子乘分子,分母乘分母”的道理。这个过程对学生来说是很重要的,也直观形象的展示了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主要分一下三步。
一、引导学生通过折一折、涂一途表示“一尺之捶,日取其半,万世不竭”的意义,再用乘法算式表示这个过程,初步感受分数乘分数的意义和计算方法。深化“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分数乘法意义。
二、以3/4×1/4为例,让学生先解释算式的意义,再鼓励学生亲自动手折一折,并在折的过程中说说如何表示3/4(或1/4),如何表示出3/4的1/4。然后借助“讨论”的问题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算式与图形之间的关系。这样做的目的是通过“以形论数”和“以数表形”的过程是学生巩固分数乘法的意义,体会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
三、学生根据自己探索的方法独立完成教材中的试一试,进一步加深对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的理解。
《分数乘法应用题》教学反思
“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应用题是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的实际应用。它是分数应用题中最基本的、最基础的,不仅分数除法一步应用题以它为基础,很多复合的分数应用题都是在它的基础上扩展的。因此,学生掌握这种应用题的解答方法具有重要的意义。在教学中,我注重抓住关键句,即含分率的句子引导学生分析。首先弄清哪个量是单位“1”,找到另一个相比较的量,再根据分数的意义解答。在教学中,为了帮助学生深刻理解,我从以下几点着手:⑴强化分率与数量的一一对应关系.并根据关键句说出数量关系。⑵用画图的策略强化理解一个分数的几分之几用乘法计算.⑶帮助学生理解“一个数的几分之几”与“一个数的几倍”的联系与区别。
对稍复杂的分数乘法应用题,我通过分析关键句与线段图,为后面的新授作铺垫,并提高学生分析题意、理解数量关系的能力。通过沟通练习题与例题,利用学生解决稍复杂的应用题,并从中理解新旧应用题的不同结构。
教学中也显露出一些问题。主要存在于:
1.个别练习题,如分数连乘应用题,应作为例题进行分析讲解。在一道题的不同解法中,要注重多重比较,比较得到的结论还应站在更高的角度去归纳,还应更深更全面的概括。
2.在学生表达解题思路时,要多注重学生个体表达,不必一定按照课本的固定模式,应允许学生用自己的方式、用自己的语言来分析问题。这样才能及时发现问题,及时查漏补差。
3.对于学困生要加强确定单位“1”的训练,并加强根据关键句说出数量关系的训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