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背景分析
《分数的乘法》是五年级第一学期《分数的运算》一节的内容之一,是在学习分数的加减法之后,分数的除法之前的一节内容。它既与整数的乘法有着内在的联系,也是后期进一步学习分数乘法的基础。但在学习这节内容前,教材中没有对“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这一内容作过详细介绍,所以我在教学设计中,增加了“一个数乘以分数的意义就是求这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内容,以便为本节课的教学做好铺垫。再通过学生自我探索、观察、归纳得出分数乘法的意义和法则。
二、过程描述
<一>复习旧知
1、计算下列各题并说出计算方法
1/10×5 5/8×1 3/7×2
上面各题都是分数乘整数,你能说一说分数乘以整数的意义吗?
2、说出下面各个量之间的关系
工作量 工作时间 工作效率
速度 时间 路程
<二>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师:我们学校暑假期间粉刷了部分教室(出示粉刷墙壁的画面),提出问题:装修工人每小时粉刷这面墙的1/5,4小时可以这面墙的几分之几?
2.学生列式解答:1/5×4=4/5 问:为什么用乘法计算?
3.刚才我们解决了4小时粉刷多少的问题,那么1/4小时可以粉刷这面墙的几分之几?
怎样列式?(学生根据公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列出算式)
4.揭示课题:1/5×1/4如何计算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分数乘分数”。(板书课题)
<三>动手操作,探究算理
1.师:下面我们一起来探讨分数乘分数怎样计算。拿出准备好的长方形纸,用它表示这面墙,先涂出1小时粉刷的面积,涂出这张纸的几分之几?
学生动手操作,交流是怎样涂的。
2.师:求1/4小时粉刷这面墙的几分之几,就是求1/5的1/4是多少。小组讨论一下,1/5的1/4应该怎样涂?
小组汇报:把涂出的1/5部分再平均分成4份,涂出其中的1份。
3.师:从纸上可以看到,1/5的1/4占这张纸的几分之几?(1/20)
我们可以得到1/5×1/4=1/20。根据涂色的过程,你能说说是怎样得到的吗?
4.学生讨论,交流汇报,教师小结:我们先把这张纸平均分成5份,1份是这张纸的1/5,再把这1/5平均分成4份,也就是把这张纸平均分成了5×4=20份,1份就是这张纸的1/20。所以,1/5×1/4=1×1/5×4=1/20(板书)。
课件演示,加深学生的印象
<四>迁移延伸,归纳法则
1.提出问题:3/4小时粉刷这面墙的几分之几?
师:怎样列式?1/5×3/4表示什么?(表示1/5的3/4是多少)你能涂色表示1/5的3/4吗?
2.学生动手操作,交流计算方法和思路:有前面一样,也是把这张纸分成5×4=20份,不同的是取其中的3份,可以得到1/5×3/4=1×3/5×4=3/20(板书)。
3.想一想:分数乘分数怎样计算?
学生归纳的出:分数乘分数,应该分子乘分子,分母乘分母。
4、学习例4
(1)引导学生分析题意,根据“速度×时间=路程”的数量关系列出算式。
(2)先让学生独立计算,再交流计算的方法,明确分数乘分数也可以先约分再乘。通过展示学生的计算过程,进一步明确约分的书写格式。
(3)学生独立解答“5分钟飞行多少千米?”,讲评中介绍分数乘整数的另一种格式。
<五>巩固练习,深化提高
1、出示:一台饲料粉碎机,每小时粉碎饲料1/2吨,3/4小时粉碎饲料多少吨?(4/7小时呢?)
提问:怎样列式?依据什么列式?然后让学生独立计算,再反馈计算过程,强调能约分的要先约分再乘,这样可以使计算简便。重点说明约分的书写格式。
2、解决问题
<六>学习反思
你在学习中有什么收获?还有疑问吗?
三、自我反思
《分数乘法》一课教学,学生能够全身心投入学习,主动探究、积极合作、乐于发现和创造,其成功做法有三:
1、满足学生需要,不同学生得到不同发展
教学中,教师尊重学生的个性特征,允许学生从不同角度认识问题,鼓励学生发表与众不同的见解,让每个学生能根据自己的认知水平和学习能力选择适合自己的认知方式与思维策略进行估算。这样教学既满足了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要,又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
2、给学生充足的探索空间,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课堂上,让学生主动地进行数学学习,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改变以例题、示范、讲解为主的教学方式,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积极思考,主动观察,大胆交流,不但对分数乘法的意义有了清晰的认识,对分数乘法中的计算法则也有了较深刻的理解,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学习能力。
[1] [2] [3]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