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代文学更加关注历史、关注社会、关注人生。因此,周代的历史意识空前发展起来,史官原来的宗教职责迅速淡化,他们以自己的历史知识和职业信念自觉地肩负着对现实的责任,所谓“史官文化” 也因此而成熟。春秋时期各国都有史书,而以鲁国之《春秋》为代表。其他还有《左传》、《国语》。
除了历史著作外,春秋时期一些杰出的文化巨匠还将目光直接投向现实社会和人生,构建出种种不同的社会理想。说理散文因此得到长足的发展,出现了《论语》、《墨子》和韵散结合的《老子》。
三、百家争鸣与战国文学
战国时期,礼乐制度颓然崩溃,各个学派的代表人物,出于对社会的责任感和对人生的关怀,著书立说,批评时弊,阐述政见,互相论辩,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他们立足于现实,着眼于现实,很少提及春秋时流行的“天命”等思想。他们不再盲目认同某种既定的秩序,他们的自觉创作精神大为增强。虽然他们所努力的方向不同,但他们都突破了春秋时温文尔雅的风尚,时常表现出强烈的个性和激情。
四、楚地文化与楚辞
楚国屈原在楚文化的基础之上,以其天纵之才,创作楚辞。屈赋以参差错落的句式,奇伟瑰丽的词藻,丰富奔放的想象,表现了屈原美好的政治理想和高尚的人格情操,是《诗经》之后的又一个诗歌高峰。
第一章 上古神话
[教学目标]通过学习,了解神话的概念和起源、中国神话的现存记录及发展演化特点;掌握中国神话及其蕴涵的民族精神和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