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巫史不分,史的职务起初也是宗教性的。随着商周之际鬼神地位的下降,人事受到重视,史官发展了人事方面的职能,并从原始宗教中脱离出来,成为新兴文化的代表。春秋时期,史官的文化活动达到了一个高潮。
二、贵族文学的兴起
西周时期,学在官府,只有贵族才有受教育的权利,文化为贵族所垄断。官学逐渐演变为私人传授,即父子代代相传。贵族成了西周、春秋时文学的主要创作者。
三、士阶层的出现及其文学活动
春秋战国之际,在贵族和庶人之间兴起了一个士阶层,士的人数迅速增加,他们的社会作用也日益重要。到战国时期,讲学成为时尚,士阶层迅速扩大。士由于掌握了文化知识,而为统治者所重视。当时诸子并起,代表不同阶级、集团的利益,他们议论时政,阐述哲理,形成了“百家争鸣”的盛况。
第四节 先秦文化与先秦文学发展的轨迹
一、原始文化与夏商文学
夏商文化以巫文化最有代表性,而夏商文学是与此时的原始宗教紧密联系的。传说南音起于涂山氏所咏《候人歌》,东音起于夏孔甲的《破斧歌》。可以相信,夏商时代已有较为完整的诗歌出现。
巫史文化的昌盛,同时也促进了散文的发展。《尚书》所录《禹贡》和《甘誓》两篇,据说是夏代的遗文。
二、礼乐文化与西周春秋文学
自西周开始中国进入了以礼乐为标志的理性文明阶段。“礼乐”的精神实质是对社会秩序自觉地认同。周代敬礼重德的理性精神,使人类社会和人本身的地位得到了肯定,各种神灵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怀疑和否定。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