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外国诗二首(《送娘曲》,《我独自漫游,犹如一朵云)》教案3
|
查询作品教学案例的详细结果
|
[预设目标] 一、知识目标: 能借助图书馆和多媒体网络资源,了解歌德在德国文学史和世界文坛上的地位,了解他的创作成就,记住其代表作品。 二、能力目标: 1能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理解诗歌,领会诗歌的内涵。 2能体会出诗歌采用复沓叠唱(重章叠句)结构形式的妙处,掌握这种写法。 三、审美目标: 能通过诵读,体会出诗歌所表达的炽烈的对父亲的爱、对家乡的思念和追求美好世界的感情,受到真挚、深沉、哀婉、含蓄的美感教育。 [学习重点] 品读诗歌,领会诗歌的内涵,体会诗歌蕴涵的思想感情。 [学习难点] 一、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对诗歌所表达思想感情的体会。 二、体会诗歌采用复沓叠唱结构形式的妙处。 [学法使用及对学习目标的实现] 学习这首诗可采用朗诵涵咏、点拨引路、品赏探究相结合的方法达成目标。 [学习总体思路] 遵照“新课标”,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领者、帮助者、促进者的精神,教学本诗的教学思想是指导学生学会鉴赏诗歌,总体教学思路是“扶——引——放”,即教师做出鉴赏示范,对学生“扶上马鞍走一程”,引导学生学会鉴赏——“牵着缰绳送一程”,然后放手让学生自己独立鉴赏,学会迁移延展——“放开手脚任驰骋”,以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 [学时安排] 拟用1学时。 [学习程序]课前准备: 请在网上搜寻阅读或图书馆借阅歌德自传体长篇小说《威廉·麦斯特》。 请在网上下载或图书馆查找摘录诗人歌德的相关资料,对歌德及其创作有所了解。 一、欣赏音乐,蓄积学习情绪 师:同学们喜欢听音乐吗?那好,我给大家放一支曲子,请同学们闭上眼睛静静地欣赏,听完后看谁能最先说出这支曲子的作者和它所表达的感情。 多媒体播放舒伯特谱写的《迷娘曲》。 师:哪位同学知道这支曲子的作者是谁?哪位同学说说,你从曲子里听出了什么感情?(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情况作出适时而激勉的评价) 二、导入引题,激发学习热情 师:在人类艺术发展史上,诗歌、音乐和舞蹈最早是合而为一的,即所谓的“歌之咏之舞之蹈之”。这“歌”就是歌唱,这“咏”就是朗诵,这“舞”“蹈”就是欢跳或跳舞。随着人们对艺术作用认识的越来越深刻,这种一体化的艺术就慢慢地分成了各自独立的文学(诗歌)艺术、音乐艺术、舞蹈艺术。我们刚才听到的这支音乐,是世界著名的作曲家舒伯特为德国大诗人歌德的著名诗歌《迷娘曲》而谱写的曲子。《迷娘曲》创作于1783年11月以前,后收入德国伟大诗人歌德创作的自传体长篇小说《威廉·麦斯特)的第一部《威廉·麦斯特的学习时代》中,作为小说人物迷娘歌唱的插曲。《迷娘曲》是歌德迷娘歌曲中最脍炙人口的一首,贝多芬、舒伯特、舒曼、柴科夫斯基等世界著名作曲家为这首诗歌谱曲达百次以上,其中以我们刚刚所听的这首舒伯特的曲子最为有名。同学们一定会想,歌德的这首诗歌究竟写什么内容,好在哪里,竟然使这么多大作曲家为之谱曲?是啊,音乐是穿透人心灵,震撼人心灵的听得见而摸不着的最强烈的东西,而作为语言艺术的诗歌为什么竟然比音乐更能打动人的心灵?那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诗歌,走进诗人的内心世界去欣赏、去体悟其艺术魅力吧。 三、走近诗歌,整体感知 1范诵诗歌,整体感受 师:下面请同学们倾听我朗诵诗歌,感知诗歌所写的内容。(配乐诗朗诵:播放舒伯特《迷娘曲》,教师范诵诗歌。) 2感知内容,对话交流 师:谁来说说自己感知出的诗歌内容?(不管感知出的是什么,教师都给予鼓励。) 师:这首诗歌究竟写什么,从同学们的初步感知看出,我们还得进一步地加深理解和研究。要真正理解诗歌,准确把握诗歌所表达的思想内容和思想感情,首要的方法是知人论诗,了解诗人的写作背景。歌德是一位怎样的诗人,谁来给大家介绍一下? 四、走近诗人,了解创作背景和诗人的代表作 1走近诗人,了解诗人创作及其作品 (多媒体屏幕打出歌德头像) 师:屏幕上映出的是歌德的头像。据你了解,歌德是一位怎样的诗人?谁来给大家介绍一下?(学生介绍) 根据学生介绍,教师作适当补充:歌德全名约翰·沃尔夫冈·歌德(1749—1832),德国伟大诗人,伟大的剧作家、思想家和自然科学家。恩格斯称为“最伟大的德国人”,也是世界称得上最伟大的少数几个文学家之一。歌德生活的时代,正是西方思想史上巨人云集的时代,卢梭、康德、黑格尔等都是他的同时代人。歌德前期是狂飙突进运动的代表性作家,他的作品充满了狂飙突进运动的反叛精神。晚年之后,他把主要精力用于对整人人类发展的思索方面,使得他的创作超越了自己的时代,具有了永恒的价值。代表性作品有中篇小说《少年维特的烦恼》、长篇诗剧《浮士德》、自传体作品《诗与真》、长篇小说《亲和力》、抒情诗集《西方和东方的合集》等。歌德一生创作了两千五百多首诗,其中有很多珠玉之作,不仅是德国诗歌的瑰宝,在世界文坛上也是一笔最宝贵的文学财富。歌德是德国最伟大的文学家,他的创作把德国民族主义文学提高到了欧洲乃至世界的先进水平,并对欧洲和世界文学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歌德不仅属于德国,也属于世界。今天我们学习歌德的诗歌,不仅在学习和继承世界优秀文化遗产,而且可提升我们的文化素养。 2走进诗歌,了解背景内容 《迷娘曲》是歌德创作的自传体长篇小说《威廉·麦斯特》的第一部《威廉·麦斯特的学习时代》中的人物迷娘歌唱的一首插曲。迷娘是马戏团里一个走钢丝的演员,后来被主人公威廉·麦斯特赎买,收留在身边,是小说中最动人的人物。她是一位性格内向、身体瘦弱的少女,却有着迷一样的性格魅力。她出生于意大利,是一个贵族与自己的妹妹私通生下的孩子。她很小的时候就被人诱拐到德国,过着饥寒交迫、颠沛流离的生活。他的父亲后来流落街头,以弹琴卖艺为生,后来也被威廉·麦斯特收留。迷娘自从遇到麦斯特,便过上了最美好最幸福的日子,并且强烈地爱上了麦斯特。可是由于疾病,她不久就去世了。《迷娘曲》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的一首委婉优美的诗歌。 下面就让我们走进诗歌,走进诗人的心灵世界去学习品赏这首伟大的诗作。 五、欣赏品味诗歌,深刻领会思想内容,准确把握思想感情,掌握艺术技巧 1诵读领会,把握内容和感情 齐读诗歌,看诗歌究竟写了什么内容,表达了什么感情,在艺术上有什么特色。注意朗读时的节奏和感情。 师:这一次,你从诗歌中又读出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 师:哪位同学再来给大家朗诵一边? 2搀扶式鉴赏,教给学生鉴赏诗歌的方法 师:诗歌是最精粹的语言艺术。诗歌的最大特点是抒情性、音乐性、想像性、简洁性、象征性。诗歌都是通过具体感人的意象来抒发诗人的思想感情的。因此,我们鉴赏诗歌,首先要学会抓意象,通过意象来体会诗人寄予其上的思想感情。我们以这首诗的第一节为例来学习诗歌鉴赏方法。这首诗共三节,每一节都由正歌和副歌组成。正歌表现“那地方”——故国意大利的优美景物,这些景物的优美主要是通过柠檬花儿、蓝天、和煦的风、悄然无语的桃金娘(桃金娘象征着爱情,为维纳斯的神树)、高耸的月桂(月桂为阿波罗的神树)来体现的。这些意象的选择具有意大利景物的典型性特征,诗人在这里融进人物对故乡的浓郁的思念之情,使这些景物都成了人物故国之思的寄托物,再加上诗歌运用音乐的反复艺术——“你可知道那地方”的反复咏唱,就把那对故乡的思念之情表达得更加深沉绵长而又强烈难抑。副歌“走呵!走啊!”又是催促又是呼唤,把这种无法自抑的感情推向极致。叫谁走?“亲爱的人,我愿和你同去。”这“亲爱的人”既可以是恋人,也可以是朋友,还可以是亲人。“我愿[1] [2] [3] [4] 下一页
|
来源:中国哲士网
教师学生家长 作品教学案例资料 备课考试教学
教育资料 外国诗二首(《送娘曲》,《我独自漫游,犹如一朵云)》教案3 文章
|
上一篇文章: 评《泰坦尼克号》教案 |
下一篇文章: 读《鲁滨逊漂流记》教案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