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本页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中文域名: 古今中外.com       英文域名:www.1-123.com     大中小学语文作品及资料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哲士网 >> 作品 >> 现代 >> R >>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 正文

 

语文电子教材——一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训练重点
一.理解新闻消息的特点
二语言要准确、简明
预习提示
本文是毛泽东同志为新华社写的一篇新闻稿。
1949年初,淮海、辽沈、平津三大战役结束,我人民解放军在全国取得胜利已成定局。但国民党反动政府依然负隅顽抗,在对长江防线经过三个半月的苦心经营之后,于《月20日
悍然拒绝签订国内和平协定。4月21日,毛泽东主席和朱德』总司令立即发布了《向全国进军的命令》,我人民解放军于该日凌晨发起了渡江战役。22日 2时,新华社播发了毛泽东同志撰写的消息《我三十万大军胜利渡过长江》,报道了中路军万船齐发、突破敌阵、占领南岸广大地区的战况。22日夜,毛泽东同志又撰写了这一则全面报道前线最新战况的新闻稿。
这则消息500余字,及时展示了震惊中外的渡江战役概貌。文章结构严密,语言准确简洁,感情色彩鲜明,思想深刻,气势雄浑。
注意读准下列加点字的音:
荻港获得锐不可当当真
溃退歼灭阡陌纤维
要塞阻塞堵塞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从1000余华里的战线上,冲破敌阵,横渡长江。西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20日夜起,长江北岸人民解放军中路军首先突破安庆、芜湖线,渡至繁昌铜陵、青阳、获港、鲁港地区,24小时内即已渡过30万人。21日下午五时起,我西路军开始渡江,地点在九江、安庆段。至发电时止,该路35万人民解放军已渡过2/3,余部23日可渡完。这一路现已占领贵池、殷家汇、东流、至得力德、彭泽之线的广大南岸阵地,正向南扩展中。和中路军所遇敌情一样,我西路军当面之敌亦纷纷溃退,毫无斗志,我军所遇之抵抗,甚为微弱。此种情况,一方面由于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锐不可当;另一方面,这和国民党反动派拒绝和平协定,有很大关系。国民党的广大官一致希望和平,不想再打了,听见南京拒绝和平,都很泄气。战犯汤恩伯21日到芜湖督战,不起丝毫作用。汤恩伯认为南京江阴段防线是很巩固的,弱点只存在于南京九江一线。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东面防线又被我军突破了。我东路35万大军与西路同日同时发起渡江作战。所有预定计划,都已实现。至发电时止,我东路各军已大部渡过南岸,余部23日可以渡完。此处敌军抵抗较为顽强,然在21日下午至22日下午的整天激战中,我已歼灭及击溃一切抵抗之敌,占领扬中、镇江、江阴诸县的广大地区,并控制江阴要塞,封锁长江。我军前锋,业已切断镇江无锡段铁路线。

理解·分析
一标题、导语和主体是一则消息通常所不可少的三部
分。导语一般是对事件或事件中心的概述。找出本文
中的导语,具体说说它在文中起了怎样的作用。
二本文主体部分结构十分严密。分析一下:
1.它分哪几个层次?
2.这几个层次是怎样紧密衔接的?
3.这几层意思为什么按这样的顺序来安排?为什么
不先说西路军、后说中路军?
揣摩·运用
三新闻主要是“用事实讲话”,但也可插入简要的议论。
本文议论了敌人毫无斗志的原因,指出一方面是由
于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另一方面和国民党反动派
拒绝签订和平协定有很大关系。这两方面议论为什
么一略一详?两方面的顺序颠倒一下好不好?为什
么?
四本文语言准确鲜明,应深入体会。下列四组句子中,
第②句是原文。试分别对照每组两句中加点部分的
异同,说说第②句为什么胜过第①句。
1.提示:注意从词语含义的差异上体会不同的表达
作用。
①20日夜起,长江北岸人民解放军中路军首先越
过安庆、芜湖线,到达繁昌、铜陵、青阳、获
港、鲁港地区,共渡过了30万人。
②20日夜起,长江北岸人民解放军中路军首先突
破安庆、芜湖线,渡至繁昌、铜陵、青阳、荻
港、鲁港地区,24小时内即已渡过30万人。
2. 提示:注意怎样便于读者准确理解;斟酌词语
的不同色彩。
①现在,该路35万人民解放军已渡过2/3,剩
下的23日可渡完。
②至家电中止,该路35万人民解放军已渡过
2/3,余部23日可渡完。
3.提示:具体比较语句的感情色彩。
①结果就在 21日那一天 ,东面防线又被我军突
破了。
②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东面防线
又被我军突破了。
4.提示:体会简略笼统和确凿具体说法的不同表达
效果。
①此处敌军抵抗较为顽强,然在21日下午至22
日下午,东路军已战胜一切抵抗之敌,占领扬
中、镇江、江阴诸县,封锁长江。
②此处敌军抵抗较为顽强,然在21下午至22
日下午和整天激战中,我已歼灭及击溃一切抵
抗之敌,占领扬中、镇江、江阴诸县的广大地
区,并控制江阴要塞,封锁长江。
积累·联想
五下边的《我军横渡长江情景》,是当时的前线记者阎
、吾所写的。阎吾参加了渡江战役,目睹了那一历史大
进军的雄伟场面,刚刚把这则消息写了一半,便跳上
一条突击船,冒着枪林弹雨驶向南岸,冲过敌人阵
地,从敌人尸体上找到~截蜡烛头,趴在地上,写完
了消息的后一半。同样报道渡江战役,试比较这则消
息和课文在内容和写法上有哪些异同。
我军横渡长江情景
新华社长江前线 1949年4月 23日电前线记
者阐吾报道人民解放军在安庆、芜湖间某地敌前强
渡长江时的情景称:21日黄昏,江北某地解放军的阵
地上空,突然升起银光四射的发光弹,顷刻,整个北
岸阵地发出了震天动地的雷鸣,从解放军的炮兵阵
地上,无数道火线飞向南岸,接着整个南岸国民党军
的阵地就完全陷于一片火海中。炽烈的炮火映红了
江面和天空。接着.从各个港口涌出了无数只大小船
只。”它们立即散布江面,像箭似地向南飞驶而去。北
岸的江边,站满当地的居民、民工和解放军的指战
员,大家都屏息凝视着火光掩映的江面,等候着。忽
然,在南岸飞起了登陆的信号,枪炮声、喊杀声连续
不断。北岸所有的人们立时进发出一片欢呼:“过去
了!”“过去了!”无数船只继续从各港口涌出来,加
速向对岸驶去。对岸的解放军则开始不断发出前进
的信号,和响起前后各部队间联络的号音。在宽阔的
江面上,解放军的指挥灯不断闪耀着。渐渐的枪炮
声、喊杀声越来越远了。工兵们紧张地搭起许多码
头,无数民工忙着把无数的弹药、器材、粮食、蔬菜
送到船上,随着大军运过江去。这时,在大江南岸,
布满着无数匆匆登岸的解放军,到处可以听到船工
们和解放军战士们兴奋而亲热的告别声:“同志们,
再见了!”“老乡们,辛苦了!南京再见!”
(原载1949年4月25日《东北日报》)
六写一则新闻,报道学校或班上某人、某事或某项活
动。要求:1.拟出恰当的标题。2.注意导语的概括
性和准确性。3.要简明,以300字左右为好。(本题
可参照作文训练一并完成。)
七如有条件,可观看电影《风雨下钟山》或《开国大
典》。”


 

来源:中国哲士网

中小学语文教学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毛泽东教案,教学设计 参考资料,课文

作品语文电子教材——一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原文赏析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相关文章
    说课稿:《沁园春长沙》说课稿
    毛泽东词二首说课稿教案
    《沁园春•长沙》优秀说课稿
    《采桑子·重阳》教案
    毛泽东词二首《沁园春·长沙》《采桑…
    毛泽东《沁园春·长沙》写作时间、情…
    毛主席词《采桑子.重阳》欣赏
    《沁园春.长沙》赏析
    《沁园春·长沙》教学设计
    毛泽东诗词及书法赏析——《沁园春-…
    沁园春·长沙【赏析】
    毛泽东
    《采桑子•重阳》教案
    毛泽东词二首:采桑子重阳、沁园春长…
    毛泽东词二首---沁园春.长沙
    赏析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毛泽东诗词赏析:沁园春·长沙
    沁园春 长沙 1925
    毛主席诗词注音
    品读毛泽东<沁园春 . 长沙>
    《沁园春•长沙》教案(人教版高…
    《采桑子·重阳》
    毛泽东词二首《沁园春•长沙》《…
    《采桑子·重阳》教案
    毛主席 采桑子 重阳
    鹤山浮云的课堂实录《采桑子重阳》(
    鉴赏《采桑子·重阳》
    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的德文翻译
    毛泽东诗词之沁园春  长沙(英文版…
    毛泽东《沁园春.雪》发表引轰动 蒋…
    【原文】沁园春·长沙
    《沁园春·长沙》课堂实录
    我是这样读毛泽东的《沁园春 雪》
    《沁园春·长沙》教学设计
    中原我军解放南阳全文
    《沁园春·长沙》文白对照
    《沁园春 雪》说课稿
    沁园春·雪课堂教学实录及反思
    《沁园春·雪》朗读指导
    “我的课堂我做主”──《沁园春·雪…
    《沁园春·雪》教学实录
    《沁园春·雪》教学反思
    毛泽东发表《沁园春·雪》
    毛泽东简介
    《沁园春·长沙》新教材新学案
    《沁园春·长沙》中心思想
    《沁园春·长沙》问题研究
    诗人毛泽东--《沁园春 雪》课堂实录
    《沁园春·长沙》关于练习
    独领风骚:毛泽东《沁园春·雪》
    多元视角解读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沁园春·长沙》教学建议
    《沁园春·长沙》有关资料
    《沁园春·长沙》教学建议
    新闻两则《中原我军解放南阳》原文阅…
    《沁园春·长沙》电子教材
    中原我军解放南阳片断记录
    《沁园春·长沙》整体把握
    诗歌的趣闻——毛泽东一首《沁园春·…
    毛泽东《沁园春·雪》公开发表始末
    新闻两篇-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课堂…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教学…
    课堂活动的深层含义——《人民解放军…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课文…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课堂教学…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教案…
    课件《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教案…
    中原我军解放南阳分几层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教案2
    《沁园春•雪》抒写了伟人毛泽东…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教学…
    新闻两则: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教学回顾…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阅读…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教学…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原文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教学
    语文《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语文课件《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
    语文课件《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
    沁园春 雪课文研讨
    《新闻二则》(中原我军解放南阳,人民…
    中原我军解放南阳教学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教学…
    《中原我军解放南阳》的学习
    人教版八年级上《新闻两则》同步练习
    党的生日忆毛泽东并全韵和毛泽东《沁…
    沁园春 雪
    《沁园春·雪》【赏析】
    《沁园春 雪》没有反映毛泽东的帝王思…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的赏析
    毛泽东《沁园春·雪》发表引轰动 蒋介…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教案
    沁园春 雪说课
    大气磅礴,千古绝唱——毛泽东诗词《…
    毛泽东的《沁园春·雪》
    毛泽东的词《沁园春.雪》欣赏
    毛泽东谈判期间才震山城 《沁园春.雪…
    毛泽东《沁园春•雪》创作于山西…
    春风化雨,点石成金——浅说毛泽东《…
    轰动雾都的人民颂歌——纪念毛泽东《…
    《沁园春·雪》的故事——诗之毛泽东…
    《沁园春·长沙》教法提示
    沁园春 雪——毛泽东
    毛泽东的《卜算子·咏梅》和陆游的《…
    《沁园春·长沙》注释二考
    《沁园春·长沙》课文点评
    《沁园春·长沙》课堂实录──特级教…
    《沁园春·长沙》课堂实录
    《沁园春·长沙》课堂实录
    《沁园春·长沙》课堂实录
    《沁园春·长沙》教学杂谈
    《沁园春·长沙》教学设计
    《沁园春·长沙》教学设计
    《沁园春·长沙》教学三换
    我教《沁园春·长沙》
    诗人·领袖
    秋词
    观沧海
    山居秋暝
    七律·长征
    清平乐·六盘山
    沁园春·长沙
    沁园春·雪
    《沁园春·长沙》赏析2
    《沁园春·长沙》教学案例
    《沁园春·长沙》教学设计
    教师只讲十五分钟──特级教师罗易执…
    《沁园春·长沙》教学设计
    《沁园春·长沙》教学设计
    《沁园春·长沙》教学设计
    《沁园春·长沙》教学设计
    《沁园春·长沙》教学设计
    《沁园春·长沙》教学设计
    《沁园春·长沙》教学设计
    《沁园春·长沙》教学案例
    《沁园春·长沙》教学设计
    从三个层面解读《沁园春·长沙》
    《沁园春·长沙》教学设计
    《沁园春·长沙》教学设计
    《沁园春·长沙》赏析
    意象壮美意境高远--毛泽东《沁园春…
    笑傲江湖--《沁园春·长沙》赏析
    《沁园春 雪》课堂实录
    《沁园春·长沙》教学反思
    《沁园春·长沙》写作背景
    发现毛泽东──《沁园春·长沙》教学…
    《沁园春·长沙》教学设计
    《沁园春·雪》说课稿2
    《沁园春·长沙》学法引导
    《沁园春·长沙》重点难点导析
    《沁园春·长沙》特殊句式
    《沁园春·长沙》教学设计
    毛泽东诗词名句汇编
    《沁园春·长沙》内容大意
    描写秋天的诗句
    《沁园春·长沙》诵读提示
    《沁园春·长沙》教学设计
    《沁园春 雪》说课稿
    《沁园春·长沙》教学设计
    沁园春《雪》毛泽东诗词选
    《沁园春▪雪》课堂实录
    《沁园春·长沙》知识全解
    初中语文《沁园春.雪》说课稿
    《沁园春 雪》说课稿
    《沁园春·雪》说课稿
    毛泽东《沁园春 雪》的背景分析
    《沁园春·长沙》词牌与标题
    《沁园春·长沙》知识延伸
    《沁园春·长沙》写作特点
    意象壮美 意境高远──毛泽东《沁园…
    格高调远景,豪迈激荡情──对《沁园…
    抒尽襟怀一“独”字──读《沁园春·…
    关于《沁园春·长沙》的主题
    大境界·高格调·重手笔──毛泽东《…
    娄山关·忆秦娥
    《沁园春·长沙》课文导读
    《沁园春·长沙》教学设计
    《沁园春·长沙》问题探究
    《沁园春·长沙》教学设计
    《沁园春·长沙》鉴赏要点分析
    《沁园春·长沙》教学设计
    《沁园春·长沙》重点概述
    《沁园春·长沙》教学设计
    《沁园春·长沙》结构图表

    2004-2010  中国哲士网版权所有 引用本站内容请指明来源  给本站投稿   备案序号 蜀ICP备050092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