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远生
雪情怀——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胸怀远大、壮阔,有容乃大。雪人格——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人格纯洁、高尚、勇敢、壮烈,与天奋斗其乐无穷。雪心愿——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心愿震古烁今、超众拔群,创造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人民大业。一、毛泽东的雪情怀毛泽东曾对美国记者斯诺回忆到平生中看到的第一场北方的雪景,那是1918年他第一次到北京时的事:“在公园里和故宫广场上,我却看到了北方的早春。当北海仍然结着冰的时候,我看到白梅花盛开,我看到北海的垂柳,枝头悬挂着晶莹的冰柱,因而想起唐朝诗人岑参咏雪后披上冬装的树木的诗句,千树万树梨花开。北京数不尽的树木,引起了我的惊叹和赞美。”北方的雪,使毛泽东不仅发思古之幽情,而且在他革命人生起步阶段留下了难得的印痕。1920年冬,一向少雪的长沙下起了雪,天气十分寒冷。27岁的毛泽东和19岁的杨开慧在船山学社举办了一个简单的婚礼仪式,从此,他们成为一对革命伴侣。雪天里,他们新事新办,没有嫁妆,没有花轿,也没有豪华的婚礼,只请毛泽民的爱人、陈昌的爱人等几个朋友吃了一顿饭,花了6元钱。用他们自己的话说,叫作“不作俗人之举”,彻底实行恋爱和婚姻自主自由。1921年1月21日,隆冬的长沙城大雪初融,仍然寒气逼人。毛泽东在城南潮宗街文化书社的宿舍里炉火并不大,但自元旦新民学会新年大会后这些天来,他心里却一直有一种难以平静的激情,促使他坐在书桌前,给远在大洋彼岸法国勤工俭学的挚友蔡和森复信,交换自已的建党观点。蔡和森详细阐述了建立共产党的极端重要性和必要性,主张“明目张胆正式成立一个中国共产党组织”。这与毛泽东的想法是不谋而合的,而且毛泽东也有过深入思考。大雪无垠,万人空巷,使毛泽东能够反复地研究思考,结果是他对于蔡和森的建党主张“表示深切的赞同”,给蔡和森回信明确指出:“唯物史观是吾党哲学的根据。”红军时期,战事不断,毛泽东的诗兴大发,写下了一首首脍炙人口的战争诗、战场诗。漫天皆白,雪里行军情更迫。诗人斗志昂扬,自问自答:今日向何方,直指武夷山下。山下山下,风展红旗如画。此行何去?赣江风雪迷漫处。命令昨颁,十万工农下吉安。虽然赣江风雪迷漫,但是诗人仍要率十万工农下吉安,用长缨缚苍龙。四渡赤水期间,中央红军干部团直接参加了打土城一仗。干部团打得相当惨烈,伤亡百十来人。撤出战斗后,正是农历大年三十,纷纷扬扬的鹅毛大雪下了一夜,覆盖了山山岭岭。牺牲了那么多战友,宋任穷万分痛惜,并专门向毛泽东作了汇报。皑皑白雪掩不住斑斑血痕。毛泽东十分痛惜,认为干部团是能够撒豆成兵的,将来都是带兵领军的好材料,不能随便就牺牲掉了。面对巍峨昆仑、雄壮雪山,毛泽东诗词中抒写了空前绝后的伟人情怀:千秋功罪,谁人曾与评说?而今我谓昆仑:不要这高,不要这多雪。安得倚天抽宝剑,把汝裁为三截?一截遗欧,一截赠美,一截还东国。太平世界,环球同此凉热。作者对《沁园春•雪》写了一条自注:雪:反封建主义,批判二千年封建主义的一个反动侧面。通过咏雪表达了作者的博大胸怀、高远志趣、渊博知识,令人深刻感受到词作和作者的惊天地、泣鬼神的磅礴气势、伟大人格、坚定信念和浪漫情怀。毛泽东爱雪。他的身边工作人员李银桥、张木奇都发现毛泽东有一大乐趣,那就是踩雪。一天晚上天上下起了雪,毛泽东很晚才从怀仁堂开会回来。下了车,下了雪,雪地,毛泽东说:好,很忙嘛,需要散散步放松嘛,还有雪嘛。他高兴得很。 下雪以后,毛泽东不希望把院子里边的雪扫掉,张木奇他们就想了一个办法,在雪地中间扫一个十字的路,把别的雪都保存起来,不要铲除掉。在雪地上走,对于毛泽东来说,雪能激发他的激情,消除身体的疲劳。1961年11月,毛泽东又一次来到了杭州。他又想起了雪,进而想起了雪中的梅花。他给秘书田家英写了3张便条,弄清了“雪满山中高士卧,月明林下美人来”这两句诗,来自明代高启的《梅花》九首之一。自然界的雪,与毛泽东的情怀,融会贯通,相映成辉。二、毛泽东的雪人格雪,纯白晶莹,冰清玉洁,是情趣的寄托,是人格的化身。古往今来的骚人墨客,多以雪为题;诗坛文苑,不乏咏雪之作。毛泽东对雪也有特殊兴趣,时有咏雪的佳词绝句。但《沁园春•雪》、《念奴娇•昆仑》却是最上乘之作。充分展露了毛泽东的诗情才智,显现了丰富、崇高的精神境界和人格魅力。“欲与天公试比高”,使自然景物赋予了顽强的生命力和竞争意识,展示了人格化的雪景,个性化的诗意。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相统一,客体风景与主体心境相交融,只有毛泽东才有此高招!少年时代对毛泽东的人格养成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的,是他那像雪一般内心纯洁的母亲。“吾母高风,首推博爱”,“洁净之风,传遍戚里;不染一尘,身心表里”。就是慈母在毛泽东心目中的形象。毛泽东学习效仿母亲,下雨天不去抢收自家的谷子,而是先收邻居毛四阿婆的粮食;下雪天宁肯自己挨冻却将身上的衣服脱给衣着单薄破烂的路人。说明母亲的品行人格对少年毛泽东产生了潜在的影响。毛泽东到长沙读书期间,经常进行冷水浴,春夏秋冬四季坚持不辍。同学看到他在井边赤膊冲凉,毫不在意刺骨的寒风和冰冷的雨雪,诧异地问他为什么这样做?他边把皮肤擦得泛红,边答道:“冷水浴既可以锻炼意志毅力,又可以练习猛烈与无畏。只要有决心和恒心,就能坚持下去,不感到难了。”这时的雪,又成了磨练他意志、毅力的东西了。青年毛泽东还在大雪纷飞的时候,一个人静立在旷野平地,任凭满天雪花飘落,听任思绪无限飞扬。他还有意在校外野地踏雪而行,风餐露宿,以锻炼自己强壮的体质和无畏的胆力。“梅花欢喜漫天雪”,可以从中一见端倪。长沙的桔子洲头,岳麓峰顶,爱晚亭下,白鹤泉边,常常成为毛泽东和他的同学相邀露宿的地方。当夜幕降临大地的时候,这些爱国的热血青年围坐在一起,高谈阔论,抒发情感,议论时事人生,心忧祖国和民族的前途命运;或者评书读报,交流近来学习心得。到深夜,才各自找一个相距较远的地方,露宿到天明,再互相唤醒,跑回学校去上课。这种活动,即使在寒气逼人、霜意浓重、风雪逼人的季节,也时常坚持进行。毛泽东在湖南图书馆自学的时候,从秋到冬,日复一日地坚持到图书馆去读书,从不间断一天。在风雪纷飞的严冬季节,看书坐久了,脚冻得发痛,他除了活动活动两脚,仍然把全部精力集中到书本上。这是毛泽东学习生活中收获最大、很值得纪念的半年。后来他向友人叙述了这段难忘的记忆时说:“我没有进过大学,也没有留过洋,我读书最久的地方是湖南第一师范,它替我打好了文化的基础。但我学习生活中最有收获的时期却是在湖南图书馆自学的半年。”跨越大雪山,对长征红军来说是生理和心理的双重考验。中央红军占领泸定城,过了大渡河,又要翻越海拔4900多米的终年积雪、气候变化无常的夹金山。早晨,毛泽东喝完一碗热气腾腾的辣椒汤,身穿夹衣夹裤,手持木棍,沿着又陡又滑的雪路,向山顶攀登。他把马让给伤病员和体弱的女同志使用,并且说:“多有一个同志爬过雪山,就为革命多保存了一份力量!”走到半山,气候骤变,冰雹劈头打来。他拉着战士的手前进,鼓励大家低着头走,千万不要撒开手!随后,从毛儿盖越过草地,这是红军长征途中最艰苦的历程。一望无际的草原,在杂草下回到处是积水,有些地方数十里水深及膝,犹如泽国。每日雨雪纷飞,乌烟瘴气,满目凄凉。越是往草地中心走,困难就越严重。夜晚露营时,更是寒冷难忍,大家只得挤在一起,背靠背取暖。经过几天的行军后,粮食吃光了,战士们只好沿路找野菜充饥,有时甚至嚼草根,吃牛皮。但是,红军个个都是英雄汉,他们忍受着寒冷、饥饿的折磨,以坚强的革命意志,坚持每天按计划的路程前进。经过7天艰苦努力,右路军在毛泽东的领导下,战胜了严寒饥饿,历尽千辛万苦,终于走出了人迹罕至、气候变化异常的茫茫草地。毛泽东写下了那首红军壮举的经典绝唱《七律•长征》,以“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体现了“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的人格形象。臧克家说,“这是一首雪的赞歌,这是一幅祖国壮丽山河的画卷;这是一首历史人物的诗品,这是一首革命英雄为人民幸福而奋斗的高歌”。1960年代,面对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低潮,毛泽东在69岁生日那一天,满怀豪情地写下了《七律•冬云》一诗,以言志,以励人:雪压冬云白絮飞,万花纷谢一时稀。高天滚滚寒流急,大地微微暖气吹。独有英雄驱虎豹,更无豪杰怕熊罴。梅花欢喜漫天雪,冻死苍蝇未足奇。“梅花欢喜漫天雪,冻死苍蝇未足奇”是毛泽东人格和心声的真实而生动的写照。毛泽东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显示了独立不倚的英雄本色。他写了一生中惟一的民歌体的杂言诗,称颂“好八连,天下传。为什么,意志坚。为人民,几十年。拒腐蚀,永不沾”,“奇儿女,如松柏。上参天,傲霜雪”,“试看天下谁能敌”。毛泽东不仅在歌颂八连官兵,更在理想主义地构想和塑造他心目中的共产主义新人形象和崭新境界,“奇儿女,如松柏。上参天,傲霜雪”。
来源:中国哲士网
中小学语文教学 沁园春 雪,毛泽东教案,教学设计 参考资料,课文
作品《沁园春•雪》抒写了伟人毛泽东的雪情结原文赏析
2004-2010 中国哲士网版权所有 引用本站内容请指明来源 给本站投稿 备案序号 蜀ICP备050092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