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本页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中文域名: 古今中外.com       英文域名:www.1-123.com     大中小学语文作品及资料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哲士网 >> 作品 >> 现代 >> Q >> 沁园春 雪 >> 正文

 

轰动雾都的人民颂歌——纪念毛泽东《沁园春·雪》发表70周年

汤胜利 莫红梅

 

环球视野: 2007-07-10

 

 

在中华民族5000年历史上,产生过无数大诗人、大词人,也产生过无数的优美诗词,毛泽东及其词《沁园春•雪》是其中之一。毛泽东的《沁园春•雪》在国内外产生如此大的反响,这是毛泽东的骄傲,也是当代人的骄傲。

 

《沁园春•雪》的产生

 

1935年10月,毛泽东率领中央红军到达陕北苏区。由于陕北苏区地旷人稀、十分贫困,供应不起云集到陕北的毛泽东、徐海东刘志丹的三大红军主力部队。毛泽东批判了国际军事顾问李德的以巩固求发展的消极保守方针,提出了以发展求巩固的积极进攻方针,决定率红军主力东渡黄河,开辟新区、壮大队伍、筹集资金、对日作战,扩大我党的抗日影响,推动全国抗战高潮早日到来。

为给红军东征开辟道路,毛泽东身着棉衣、脚登棉鞋、手拄树棍,亲率100多人于1936年元月下旬,冒着严寒,晓行夜宿,于2月5日清晨来到滔滔黄河西岸15公里处的清涧县袁家沟村。刚刚住下,莽莽苍天就下起了一场纷纷扬扬的鹅毛大雪,顿时,天地一片迷懞。霎时,白雪就把逶迤起伏的群山,包裹得严严实实,一片皆白,蔚为壮观。壮丽的雪景,触发了毛泽东的创作灵感,毛泽东决定填词一首。2月7日,户外寒风凛冽,毛泽东居住的窑洞里,烛光通明,身着灰棉布军装的毛泽东精神矍铄,毫无倦意。毛泽东时而在军用地图前凝神静思,时而俯首案前批阅文电。值班警卫几次进去,送开水,剪烛花,添木炭,他如同没有看见。秘书送来了彭德怀的急电:东渡工作,准备就绪。夜深了,炊事员用大米、小米蒸好两米饭和几块干馍片做成的夜宵,仍放在搪瓷饭盒中。他无心用餐,却点燃了一支香烟,急忙在一张2尺见方、油漆斑驳的小炕桌上,展开陕北土产的白麻纸,挥毫疾书,飞龙走蛇,一口气写下了不朽名篇《沁园春•雪》。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山,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看红妆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彩;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该词分上下两阕。上阕写景,下阕写人。景分暗景与明景,人写古人与今人。在上阕,毛泽东以饱满的爱国主义激情,浓笔重彩地描绘了东征途中他所见到的雄浑壮丽的北国风光。在下阕,毛泽东以革命巨人的批判眼光,回顾与点评了曾经活跃在祖国历史舞台上的几位有作为的封建帝王的功过。篇末点题,表达了一个当代无产阶级革命家的独到见解:在中华民族历史上,最伟大的英雄人物,不是这些为人剥削人、人压迫人的封建制度而奋斗的帝王们,而是当下正在从事反帝反封建斗争的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下的亿万中国人民。

此词意境特高,其纵论千古、扭转乾坤的磅礴气势与万钧之力,无人能比。此词不仅意境特高,而且在艺术成就上达到了极致。写景横括万余里,论史纵贯数千年。描写与议论相结合,写景与写史相结合,评古与颂今相结合,抒情与言志相结合。这是一幅奇美的风景画,这是一首雄壮的抒情诗,这是一篇英雄的宣言书。既有抒情美,又有阳刚美;既有意境美,又有崇高美;既有绘美,又有音乐美。读过此诗的人,凡不带妒忌与偏见者,无不称颂不已,叫绝不停,公认是一首难得的千古绝唱。

 

《沁园春•雪》的传播

 

毛泽东才华横溢:武能指挥三次反“围剿”,领导万里大长征;文能挥毫泼墨吟诗填词。他不仅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大战略家、大军事家、大政治家,也是少有的大书法家与大诗词家。他在1936年2月填雪词之前,已写了《沁园春•长沙》、《菩萨蛮•黄鹤楼》、《西江月•井冈山》、《渔家傲•反第一次大围剿》、《渔家傲•反第二次大围剿》、《忆秦峨•娄山关》、《七律•长征》、念奴娇•昆仑》等21首诗词。在已写的22首诗词中,堪称首首佳作。而从意境上来看,雪词堪称佳作中的佳作,绝唱中的绝唱,没有一首词能像雪词这样气势磅礡气魄宏大,没有一首词能像雪词这样充分表达他改天换地的伟人胸怀与壮志豪情,没有一首词能像雪词这样显示中国共产党人的博学多才。1927年大革命失败之后,毛泽东一直活跃在革命根据地的万山丛中。抗战胜利后,因应邀到重庆谈判,必然要会见大革命时期的亲朋故旧,因此,雪词就成了毛泽东以文会友的首选之词。

 

首赠蒋介石

 

1945年,抗战胜利后,毛泽东应蒋介石之邀,于8月 28日赴重庆和谈。毛泽东一到重庆,就从才气上压倒了蒋介石。8月28日当晚,蒋介石特邀毛泽东到他的林园官邸做客。宴毕,两人对面而坐,侃侃而谈。在谈到国共两党亲密合作,终于打败了日本人的时候,蒋站起身,从靠墙的壁柜里取出了一把金灿灿的带鞘的宝剑说:“这是我们在安徽太湖从日军第十一军司令官身上缴获的日本天皇御赐的宝剑。我们20多年未见了,今天又走到了一起,把他送给你作个纪念。”毛知道蒋是在夸耀国民党在抗战中的战绩,坦然接了过来,笑了笑说:“你晓得,我们这些年老是在日本人的肚子里面打滚,连饭都吃不饱,没有什么好东西送给你。这样吧,我把早年填的一首词录下来送给你,权当回赠,你看如何?”蒋介石连声说好,急忙吩咐人取来纸墨笔砚。毛泽东稍一思索,便龙飞凤舞地挥毫写起雪词来。

蒋介石身为一国之主,但他与毛泽东相比,却显得才疏学浅。他不是诗人,不懂词格,但他却被毛词中那股豪气所震撼,自感不如。8月29日,他特意嘱自己的笔杆子,号称文胆的陈布雷,一定要找人填一首在报上共同发表。4天过去了,陈沮丧地对蒋说:“重庆城内能请到的大文人都请到了,大家爬到歌乐山顶寻了3天灵感,一个字都没有写出来。”蒋听了,不由得长叹一声。

 

书赠民国元老于右任

 

民国元老于右任与毛泽东于 1924年元月相识于国民党在广州举行的第一次代表大会上。时年45岁的于右任当选为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任国民党上海执行部工人农民部部长,毛泽东当年为于的秘书。于右任是国民党内少有的书法家,与我党素有交往。我党创刊于1938年元月的重庆《新华日报》题名,也是出自于右任之手。毛应邀到渝谈判期间,曾于9月3日下午专程拜访于右任,并书赠《沁园春•雪》给于。9月6日,于设午宴招待毛泽东等,并邀张治中、张群、邵力子等国民党要员作陪。席间,毛、于二人评说时事,谈诗论书。于右任不仅当众赞许毛泽东的才识与胸怀,还赞佩毛《沁园春•雪》一词气势过人,尤对“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这一结句,认为是激励后人的佳句,意义深长。毛则称赞于为国民党内有识之士。

 

书赠柳亚子

 

早在1926年,改组后的国民党在广州召开二大时,柳亚子就与毛泽东首次相识,因政见相同,故从此结下了友谊。19年后,毛泽东为和平、民主、团结,不顾风险,来渝谈判,令柳异常感动。柳亚子特到红岩八路军办事处,拜见19年前的好友毛泽东。事后,为赞扬毛泽东的重庆之行,他特在重庆《新华日报》发诗一首:“阔别羊城十九秋,重逢握手喜渝洲。弥天大勇诚能格,遍地劳民战尚休。雨霖苍生新建国,云雷青史旧同舟。中山卡尔双源合,一笑昆仑顶上头。”1945年9月6日,毛泽东特到重庆沙坪坝回拜柳亚子。柳高兴地说:“润之先生,你是越来越容光焕发了。”毛打趣地说:“哦,老友,延河的水可没有嘉陵江的甜啊。精神焕发的应该是你,我只有满身黄土。”柳苦笑说:“我现在是一身愁雾啊!” 毛哈哈一笑:“抗战已经胜利,应该是雾散日出了。”“润之先生,要驱散山城的雾,恐怕还得你来作太阳。”柳认真地说,流露了他对蒋的不满。毛立即诚恳地说:“不,不是我毛泽东,也不是中国共产党人,而是全国四万万人民,他们是太阳,才能让太阳普照大地。你把我夸的太过分,我哪有什么‘弥天大勇’,没有人民的支持,我就是有10个脑袋也不敢来这里呀!我也不是‘雨霖’,要创造人类的幸福,全靠人民。像你老先生,不也是几十年如一日地为民族的解放和振兴而奋斗么?我们共产党人只不过是追求民主自由的人民中的一分子而已。”“听君一席肺腑语,胜我十年萤雪功。润之先生不论如何赐我一首诗,以纪念这次有意义的相见。”柳向毛提出了索诗要求。毛说:“新作,我一时拿不出来,我把旧作抄录一首送你可好?”“行!行!”柳连连点头。于是,毛便在随身携带的“第十八集团军办事处”的信笺上,用毛笔写下了他的大作《沁园春•雪》。柳阅毛词后,万分激动地说:“好气派,好气派啊!这种开阔胸怀、远大抱负的词句,只有润之先生才能写得出来。”“这首词是1936年填写的,那时我中年气盛,聊抒胸怀罢了。”毛解释说。柳爱不释手:“我要珍藏它。以作永久的纪念。”

柳得毛词后,反复吟诵,品译其中真谛。10月10日晚,就在重庆谈判协定在桂园签字时,柳亚子不禁诗兴大发,步毛词韵,和了一首《沁园春 次韵和润之咏雪之作》。在《索句后记》中,盛赞毛词“为中国有史以来第一作”。重庆谈判结束后的10月25日,柳亚子与重庆资深画家尹瘦石,在重庆黄家垭口中苏文化协会举办柳诗尹联展。柳特意把他的最新的一本其中写有毛泽东《沁园春•雪》原词与自己和词的诗稿,陈列在大厅正中的桌子上,供人欣赏。人们争相阅读并抄录,从此,毛词《沁园春•雪》便在雾都各界人士中流传开来。

 

书赠孙老师

 

人们知道,毛泽东的书法胸纳万象,浑然天成,极为世人景仰;人们却不知道,毛泽东能写这一手好字,却与他的一位名叫孙良工的老师分不开。孙1894年出生于湖南隆回县。参加过“五四”运动,火烧过赵家楼。“五四”之后,他于北京高师国文部毕业后,被聘教于长沙第一师范。当时毛泽东已从一师毕业,任一师附小主事。因听说孙先生课讲得好,便时常来听课,两人从此相识。按年龄,孙比毛小一岁,但毛尊孙为老师。交往中,毛曾向孙请教书法。孙说:“依我看,你现在的字是才气有余,功力不足!润之,还是要从练好楷书开始。楷书是基础。基础打不牢,怎能写好行书呢!打个比方:楷如站,行如走,草如跑。你站不稳,怎么能走和跑呢?”听了孙的劝告,毛泽东认真临起楷书字帖来,并将所写之字每天送孙请教。毛悟性之高,进展之快,深得孙的好评。1922年,孙赴沪、宁任教,从此二人分别。转眼23年过去,已成为共产党领袖的毛泽东,应邀来重庆和谈。当听说当年的孙老师尚在重庆时,立于 1945年9月 6日,特到重庆郊区小龙坎大石坝一号拜见孙先生。孙慌忙把毛让进书房,只见毛从包里取出一个纸卷,递与孙说:“这是俚词一首,自己涂鸦,送与先生。先生看看这字写得有无长进?在一师时,先生教给我的书法要领,20多年来,一直不敢忘记呢。”“太好了!” 孙双手接过纸卷说:“主席,你戎马倥偬,日理万机,还能忙里偷闲,不忘书法艺术,真是难能可贵呀!”说后,孙将纸卷打开,是一幅横轴。只见满纸笔走龙蛇,字字宛如活物;一片翰墨淋漓,感到顿生奇趣。孙略一端详,不禁忘情地喊道:“好!好!仿古而不迷于古!尽得古人神髓,而又能以己意出之!非基础厚实者莫能如此。况您由行而,竟能卓然自树一格,真不简单!主席,您笔底自由了!”孙说着,迷起双眼,看得如醉如痴。这横轴,写的就是后来大家所熟知的那一首名词《沁园春•雪》。随后,孙作长诗《喜毛润之兄过访》赠毛,盛赞:“毛公天下奇,风流儒雅见容仪;毛公天下秀,奋剑挥戈能御寇;毛公天下雄,麋兵百万何从容!”,“和平民主救中国,君志如山意如铁。”最后赞毛“手挽乾坤成大业,千古青史垂鸿烈”!

 

间赠张恨水

 

《新华日报》与《新民报》在重庆相邻,两家常有来往。平江惨案发生后,在《新民报》工作的著名社会言情与章回小说家张恨水先生,悲愤不已,立写挽联一副:“抗战无惭君且死,同情有泪我何言。”送交《新华日报》社,《新华日报》第二天即予发表,影响很大。随后,张即与周恩来等过从甚密。1945年,毛到重庆和谈之际,经周恩来引荐,毛与张恨水相识。毛曾集体接见《新民报》工作人员,事后,又单独接见了张恨水,长谈了两个小时,别时,毛特赠延安产的呢料和陕北特产红枣与小米。张高兴异常,回家后对夫人说:“毛先生有渊博的知识,是了不起的人物!”毛很欣赏恨水先生的文采,不仅赠物,还请周恩来将自己的《沁园春•雪》送恨水先生,希望他和作一首相送。张恨水读后,觉其气势磅礴,非同凡响,而不便奉和。

 

公开见报于雾都

 

重庆谈判时,毛泽东曾请黄苗子吃饭。因黄之父黄冷观是同盟会员,黄苖子是一个14岁就开始在报上发表漫画、16岁就在漫画界出名的著名漫家。皖南事变前,他曾将国民党决定取消八路军驻重庆办事处的消息,密报了邓颖超,从此,他在共产党人心目中成为可信赖的朋友。事后,黄又在郭沫若家,由夏衍为他与左翼文化人郁风主持了订婚礼,与我党关系进一步密切。正因为如此,毛赴重庆谈判时,特地宴请了黄。席中,还与黄就中国经济问题,交谈了20多分钟。谈后,毛的随行人员王昆仑特把毛词《沁园春•雪》交给黄看。黄问是否可以发表,王说可以,但嘱黄不要写来源。于是,黄便把词交给夫人郁风,由郁风转给张恨水先生主办的《新民报》重庆版晚刊《西方夜潭》主编、抗战时期被陪都文化界喻为“神童”的戏剧家吴祖光。吴祖光接词后,看了一遍,听说是出自毛泽东的手笔,他很兴奋。唯一的想法就是尽快让此佳作在他主编的《西方夜潭》上公开发表,介绍给广大读者,让人们共同欣赏拜读。就在他将要发表该词之时,突然受到一位友人劝阻,说毛泽东不愿让人知道他能写旧体诗词,说旧体诗词太重格律,束缚人的灵性,不宜提倡。而且,还以《新华日报》为例,说柳亚子先生写了“咏雪”的“和词”,要求把他的和词连同毛的原词一并发表,遭到婉拒,理由是,毛行前有交代,他的文字不经他本人许可,不可在《新华日报》上发表。但在柳亚子的争取下,《新华日报》做了让步,坚持不发毛词,但于11月11日在《新华日报》上刊发了柳亚子的和词,并附注:“次韵和润之咏雪之作,不尽依原意也。”吴祖光看了这期《新华日报》后认为,《新华日报》乃中共机关报,当然应受党的主席的约束,而自己编的是著名小说家张恨水先生主办的民营报纸,这样可遇难求的稿件,怎么能轻易放弃而不登呢?而且,柳亚子的“和毛润之咏雪词”已在《新华日报》上刊登了,大家更想知道毛泽东写的咏雪词原貌了,渴望知道全文了。想到这里,他不顾友人的劝阻,毅然决然地于1945年11月14日《新民报晚刊》第二版副刊《西方夜潭》上,公开发表了毛泽东的咏雪词。他所做的标题是:《毛词•沁园春》,在词的后面,他还写了一段热情洋溢的赞语:“毛润之能词,似鲜为人知。客有抄得其《沁园春》咏雪一词者,风倜独绝,文情并茂,而气魄之大,乃不可及。据毛氏自称,乃游戏之作,殊不足为青年效法,尤不足为外人道也。”毛词发表后,过了两天,重庆《大公报》又紧随其后,进一步转载了毛词与柳亚子的和词,顿时引起轰动,人人争相传颂,一时成为佳话。

 

对毛词的“围剿”与“反围剿”

 

在阶级社会,不同的阶级,不同的人士,对同一件事,往往有不同的看法,甚至有对立的看法。对《沁园春•雪》也是如此。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的国民党蒋介石集团,出于其反动的阶级本性与狭隘的阶级偏见,对此词是持否定态度的。蒋介石手指毛词,冷森森地问他的“文胆”陈布雷说:“你觉得这首词写得如何?”陈不介其意,照直说:“气度非凡,有气吞山河之势,是当今诗词中的精品。”蒋不悦:“我看他有帝王思想,他想效法秦皇汉武,称王称霸。”陈见蒋道出真意,便顺杆爬地说:“这个嘛,倒是有。”蒋遂命他:“你要组织一批人,写文章以评论毛泽东诗词的名义,批判他的‘帝王思想’。要让全国人民都知道,毛泽东来重庆,不是和谈而来,而是为称帝而来。”主子一声令下,奴才纷纷上场,在雾都城里对毛词顿时展开了一场特殊的反革命诗词大“围剿”。

蒋介石一方面对主管新闻出版方面的官员严加训斥,一方面厉声喝骂登毛词的《新民报》负责人是“为共产党‘张目’,向共产党‘投降”’。12月 4日,国民党中央机关报《中央日报》、国民党军委机关报《和平日报》、以及《益世报》、《文化先锋》等报刊同时在副刊上登出了“围剿”毛词的和词。据不完全统计,短短时间里,报上所登以各种名义攻击诽谤漫骂毛泽东雪词的和词将近30首。甚至诬毛是“不学无术”的“封建余孽”,写不出这么好的词,而是柳亚子的代笔。明眼人一看就知道,这是当局精心策划的一场特殊的反共丑剧与反共闹剧。这些和词无论从意境到内在情感结构,都显得十分概念化,千篇一律,一付面孔,了无新意,不足称道。

与此同时,就在国民党气势汹汹地“围剿”毛词时,重庆进步文艺界,国民党内的开明人士,奋起进行了反“围剿”。国民党第三厅文化工作委员会主任郭沫若,以及国民党财政部直接税署副署长崔敬伯,还有黄隆熙、圣徒、缪秋沉等人先后在《新民报晚刊》、《客观》杂志、《新蜀报》、《民主星期刊》等报刊公开发表了自己的和词,指出国民党的那些和词攻击毛词有“帝王思想”,只不过是望文生义的“皮相之说”,无损毛氏毫发。认为毛词“是千古绝唱,思想高,气魄宏大”,深刻揭露了国民党黑暗统治使国统区人民米珠薪桂民不聊生,表达了人民对推翻蒋家王朝的渴望。特别是在1946年2月,文武双全的陈毅元帅,为反击国民党的文化围剿,一口气写了3首和词。其中一首和词为《斥国民党御用文人》:

毛柳新词,投向吟坛,革命狂飙。看御用文人,谤言碟蝶,权门食客,澹语滔滔。燕处危巢,鸿飞寥廓,方寸岑楼怎比高。叹尔辈,真根深奴性,玷辱风骚。

自来媚骨虚娇,为五斗纷纷竟折腰。尽阿谀独夫,颂扬暴政。流长飞短,作怪兴妖,革面洗心,迷途知返,大众仍将好意招。不如是,看所大倾覆,殉葬崇朝。

陈毅的和词“投一光辉露本相”,火力极强,极具战斗力。

这场诗词“围剿”与反“围剿”之战,弄得雾都沸沸扬扬,人人关心。

这场诗词“围剿”与反“围剿”之战,也引起了我党在重庆的谈判代表的高度重视。王若飞特将反动报纸所发围剿之词统统收集起来,寄给毛泽东。毛阅后,特于 1945年 12月 29日致信王若飞的舅父黄齐生先生:“若非寄来报载诸件,付上一阅,阅后乞予退还。其中国民党骂人之作,鸦鸣蝉噪,可以喷饭,并付一观。”毛泽东还笑对周恩来说:“看来要称王称霸的还是蒋介石啊!不然,我的一首小词,怎么就触怒了他,引得他万炮齐放呢?他不就是怕中国共产党参政,打破他的一党专制的统治么?”

对于国民党的这一“围剿”,毛泽东鉴于国共尚在和谈,故以大局为重,未予理睬。遵毛泽东指示,重庆《新华日报》始终保持冷静与克制态度,既未再发和词,又未发表反驳文章。只是在全面内战爆发前的1946年5月23日,转载了《新华日报》华中版上发表的锡金的《咏雪词话》时,写了一段“编者按”:“毛泽东同志咏雪一词刊出后,一时唱和甚多,然而也不乏好事之徒,任意曲解丑诋,强作解人,不惜颠倒黑白,诬为封建帝王思想。虽‘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

陈毅在和词中断言写和词围剿毛词的人都是一些国民党的“御用文人”,一点不错,但仅此而已。陈毅当时及生前均不知道,他的判断极为准确。原来国民党中宣部,曾奉蒋介石密令,暗中通知国民党各地各级党组织,要求会吟诗作词的国民党员,每人写一首或数首《沁园春》,并告之,中央将在写得好的《沁园春》中,选出几首意境、气势和文笔均超过毛泽东的,以国民党主要领导人蒋介石的名义公开发表,将毛泽东的《沁园春》比下去。这一通知下达后,虽征得数量不少的《沁园春》和词,但都是平庸之作,没有一首超过毛泽东的。后来,他们虽在上海、重庆等地找了数位“高手”又作了几首,但也仍是拿不出手。因此,蒋介石生前发动的这场特殊的诗词“围剿”战,便以来势汹汹开始,草收场告终。直到他临死之时,也无人写出。

 

来源:中国哲士网

中小学语文教学 沁园春 雪,毛泽东教案,教学设计 参考资料,课文

作品轰动雾都的人民颂歌——纪念毛泽东《沁园春·雪》发表70周年原文赏析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相关文章
    说课稿:《沁园春长沙》说课稿
    毛泽东词二首说课稿教案
    《沁园春•长沙》优秀说课稿
    《采桑子·重阳》教案
    毛泽东《沁园春·长沙》写作时间、情…
    毛泽东词二首《沁园春·长沙》《采桑…
    《沁园春·长沙》教学设计
    毛泽东诗词及书法赏析——《沁园春-…
    毛主席词《采桑子.重阳》欣赏
    沁园春·长沙【赏析】
    《沁园春.长沙》赏析
    《采桑子·重阳》教案
    《采桑子·重阳》
    鹤山浮云的课堂实录《采桑子重阳》(
    毛主席诗词注音
    毛泽东词二首---沁园春.长沙
    品读毛泽东<沁园春 . 长沙>
    毛泽东诗词赏析:沁园春·长沙
    赏析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沁园春•长沙》教案(人教版高…
    【原文】沁园春·长沙
    毛泽东词二首《沁园春•长沙》《…
    毛泽东词二首:采桑子重阳、沁园春长…
    《采桑子•重阳》教案
    毛主席 采桑子 重阳
    毛泽东诗词之沁园春  长沙(英文版…
    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的德文翻译
    毛泽东《沁园春.雪》发表引轰动 蒋…
    沁园春 长沙 1925
    毛泽东
    鉴赏《采桑子·重阳》
    《沁园春·长沙》课堂实录
    “我的课堂我做主”──《沁园春·雪…
    《沁园春·雪》教学反思
    沁园春 雪——毛泽东
    大气磅礴,千古绝唱——毛泽东诗词《…
    《沁园春·雪》教学实录
    《沁园春·雪》朗读指导
    沁园春·雪课堂教学实录及反思
    独领风骚:毛泽东《沁园春·雪》
    毛泽东《沁园春·雪》公开发表始末
    《沁园春·长沙》文白对照
    《沁园春•雪》抒写了伟人毛泽东…
    毛泽东发表《沁园春·雪》
    沁园春 雪
    《沁园春 雪》没有反映毛泽东的帝王思…
    毛泽东《沁园春·雪》发表引轰动 蒋介…
    沁园春 雪课文研讨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阅读…
    《沁园春·长沙》问题研究
    《沁园春 雪》课堂实录
    《沁园春·雪》【赏析】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教案…
    《沁园春 雪》说课稿
    我是这样读毛泽东的《沁园春 雪》
    诗人毛泽东--《沁园春 雪》课堂实录
    新闻两则《中原我军解放南阳》原文阅…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教学…
    中原我军解放南阳教学
    《中原我军解放南阳》的学习
    中原我军解放南阳片断记录
    《新闻二则》(中原我军解放南阳,人民…
    中原我军解放南阳分几层
    沁园春 雪说课
    中原我军解放南阳全文
    毛泽东的《沁园春·雪》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课堂…
    课堂活动的深层含义——《人民解放军…
    语文电子教材——一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教案2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课堂教学…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教案…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的赏析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课文…
    语文课件《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教学…
    语文《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人教版八年级上《新闻两则》同步练习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教学…
    《沁园春·长沙》整体把握
    《沁园春▪雪》课堂实录
    《沁园春 雪》说课稿
    初中语文《沁园春.雪》说课稿
    《沁园春 雪》说课稿
    毛泽东《沁园春 雪》的背景分析
    新闻两篇-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教学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原文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教学…
    诗歌的趣闻——毛泽东一首《沁园春·…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教学回顾…
    《沁园春·雪》说课稿2
    语文课件《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
    课件《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教案
    《沁园春·雪》说课稿
    党的生日忆毛泽东并全韵和毛泽东《沁…
    毛泽东的词《沁园春.雪》欣赏
    毛泽东谈判期间才震山城 《沁园春.雪…
    毛泽东《沁园春•雪》创作于山西…
    春风化雨,点石成金——浅说毛泽东《…
    《沁园春·雪》的故事——诗之毛泽东…
    沁园春《雪》毛泽东诗词选
    新闻两则: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
    《沁园春·长沙》教学杂谈
    沁园春·雪
    沁园春·长沙
    清平乐·六盘山
    七律·长征
    山居秋暝
    观沧海
    秋词
    诗人·领袖
    毛泽东的《卜算子·咏梅》和陆游的《…
    《沁园春·长沙》教学三换
    《沁园春·长沙》电子教材
    《沁园春·长沙》教学设计
    从三个层面解读《沁园春·长沙》
    《沁园春·长沙》课堂实录
    《沁园春·长沙》课堂实录
    《沁园春·长沙》课堂实录
    《沁园春·长沙》课堂实录──特级教…
    《沁园春·长沙》课文点评
    《沁园春·长沙》教学案例
    《沁园春·长沙》教学设计
    我教《沁园春·长沙》
    发现毛泽东──《沁园春·长沙》教学…
    《沁园春·长沙》关于练习
    笑傲江湖--《沁园春·长沙》赏析
    《沁园春·长沙》教学案例
    《沁园春·长沙》鉴赏要点分析
    多元视角解读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沁园春·长沙》新教材新学案
    《沁园春·长沙》写作背景
    《沁园春·长沙》词牌与标题
    《沁园春·长沙》知识全解
    《沁园春·长沙》知识延伸
    《沁园春·长沙》诵读提示
    描写秋天的诗句
    《沁园春·长沙》内容大意
    毛泽东诗词名句汇编
    《沁园春·长沙》中心思想
    《沁园春·长沙》学法引导
    《沁园春·长沙》重点概述
    《沁园春·长沙》注释二考
    《沁园春·长沙》写作特点
    《沁园春·长沙》问题探究
    《沁园春·长沙》结构图表
    《沁园春·长沙》课文导读
    娄山关·忆秦娥
    大境界·高格调·重手笔──毛泽东《…
    关于《沁园春·长沙》的主题
    抒尽襟怀一“独”字──读《沁园春·…
    格高调远景,豪迈激荡情──对《沁园…
    意象壮美 意境高远──毛泽东《沁园…
    意象壮美意境高远--毛泽东《沁园春…
    《沁园春·长沙》特殊句式
    《沁园春·长沙》教学设计
    《沁园春·长沙》教学设计
    《沁园春·长沙》教学设计
    《沁园春·长沙》教学设计
    《沁园春·长沙》教学设计
    《沁园春·长沙》教学反思
    《沁园春·长沙》教学设计
    《沁园春·长沙》赏析
    《沁园春·长沙》教学设计
    《沁园春·长沙》教学设计
    《沁园春·长沙》教学设计
    《沁园春·长沙》教学设计
    《沁园春·长沙》教学设计
    《沁园春·长沙》教学设计
    《沁园春·长沙》教学设计
    毛泽东简介
    《沁园春·长沙》赏析2
    教师只讲十五分钟──特级教师罗易执…
    《沁园春·长沙》教学设计
    《沁园春·长沙》教学设计
    《沁园春·长沙》教学设计
    《沁园春·长沙》教学设计
    《沁园春·长沙》教学设计
    《沁园春·长沙》教学建议
    《沁园春·长沙》重点难点导析
    《沁园春·长沙》教学建议
    《沁园春·长沙》有关资料
    《沁园春·长沙》教学设计
    《沁园春·长沙》教法提示
    《沁园春·长沙》教学设计

    2004-2010  中国哲士网版权所有 引用本站内容请指明来源  给本站投稿   备案序号 蜀ICP备050092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