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沁园春·雪》的写作和发表情况 ──咏雪词的写作和发表 红岩革命纪念馆编写组 一 战斗的诗篇是适应着革命斗争形势而产生的。《沁园春》词里响彻着20世纪30年代中国阶级斗争和抗日民族解放斗争的滚滚风雷。全党全军在毛主席制定的北上抗日的正确路线指引下,摆脱了蒋介石几十万大军的围追堵截,跨越了人迹罕至的雪山草地,战胜了王明机会主义和野心家张国焘的罪恶分裂活动,胜利到达陕北,完成了二万五千里长征,建立了以陕甘宁边区为中心的中国人民抗日民族解放战争的前进阵地。 蒋介石在推行反革命“围剿”的同时,加紧卖国投降活动,妄图借日本侵略者之手,屠杀中国共产党人和一切不愿做亡国奴的人们,变整个中国为日本帝国主义的殖民地。 在这样一个威胁到全国人民生存的严重问题面前,战胜了内外敌人,征服了万水千山的中国共产党,在伟大领袖毛主席领导下又担负起抗日救国的历史重任。 1936年2月,正是中国工农红军完成万里长征后,紧接着又在毛主席率领下,从陕北出发,渡河东征,奔赴抗日救国第一线的时刻。毛主席在这时写的《沁园春》词,高度概括了中国革命完成战略大转移、迎来抗日民族解放战争新时期的政治形势。 二 十年过去了。中国人民取得了抗日民族解放战争的伟大胜利。这时,蒋介石企图发动反革命内战。为了欺骗人民,他装出和平姿态,以便突然猛扑过来,把中国推进内战血海之中。 伟大领袖毛主席高瞻远瞩,为了尽一切可能争取和平,为了揭露国民党假和谈、真内战的阴谋,领导人民实现创建新中国的历史目标,以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大无畏气魄,不计个人风险,身系天下安危,亲赴重庆同国民党谈判。就在这时,毛主席将写成近十年之久的《沁园春》咏雪词书赠于人,在重庆第一次问世。 《沁园春》词在此刻问世,有其重大意义。 毛主席在党的七大致开幕词时指出,抗战胜利后,“在中国人民面前摆着两条路,光明的路和黑暗的路。有两种中国之命运,光明的中国之命运与黑暗的中国之命运”。是推动革命前进,建立一个独立、统一、富强的新中国;或者是听任反动派拉着中国倒退,恢复到半殖民地半封建的老路上去,这是一场严峻的斗争。《沁园春》在此刻问世,好像嘹亮的号角,召唤人们奔向解放的道路,去争取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最后胜利的光明前途。 《沁园春》词还告诉人们,反对倒退,争取光明,靠的是工农大众,靠的是人民革命。“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人民,只有人民,才是推动历史前进的真正动力。只要坚持党的七大制定的正确路线,信任人民,依靠人民,就一定可以建成无产阶级领导的新中国。 《沁园春》词是号召中国共产党人为建设新中国冲锋陷阵的动员令。毛主席在七大作政治报告时指出:“三次革命的经验,尤其是抗日战争的经验,给了我们和中国人民这样一种信心:没有中国共产党的努力,没有中国共产党人做中国人民的中流砥柱,中国的独立和解放是不可能的。”《沁园春》词激励中国共产党人,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发挥共产党人的先锋模范作用,带领亿万人民,打垮反动派,建设新中国。 《沁园春》词在重庆首次传抄问世,也是对国民党统治区人民政治上的关怀和教育。对于教育广大革命群众和进步人士认清形势,坚定信心,拥护党所领导的革命事业,决心用战斗迎接新中国的诞生,起了很大的作用。 毛主席《沁园春》词宏伟壮观的艺术意境和博大精深的思想内容,在问世之初就备受推崇。人们盛赞这首词“风调独绝,文情并茂,而气魄之大乃不可及”①。 三 《沁园春》词的革命内容和巨大影响,使蒋介石集团惊恐万分,立即唆使御用文人进行反扑。旧《大公报》也在重庆、上海、北京三地……影射攻击《沁园春》咏雪词。② 进步的人们立即奋起批判反动势力的无耻喧嚣。郭沫若同志特地撰写文章,剖析了旧《大公报》在政治上的险恶用心。旧《大公报》的“看法”,无非是借着谈史论古,鼓动人们去反对所谓共产党的“封建思想”,以达到维系蒋介石独裁专制的目的。旧《大公报》关于“中国历史上打天下,皆是争统治人民”的谬论,貌似不偏不倚,实际表现了对历史的无知,暴露了旧《大公报》伙同国民党企图“取消革命”的帮凶嘴脸③。 为了回答御用文人的挑战,进步的文化人拿起笔做武器,填写《沁园春》,回击反动派。 柳亚子先生的和(hè)词写道: 叹青梅酒滞,余怀惘惘;黄河流浊,举世滔滔。……拔剑难平块垒高。④ 表现了柳亚子先生反对蒋介石法西斯黑暗统治的鲜明态度。 郭沫若同志的和词写道: 西方彼美多娇,振千仞金衣裹细腰。把残钢废铁,前输外寇;飞机大炮,后引中骚。……欲把生民力尽凋。⑤ 淋漓尽致地揭露了蒋介石集团在美帝国主义的支持下,挑动中国内战、反共反人民的罪恶行径。 黄齐生先生的和词写道: 何曾宋子真娇?偏装腔作势惯扭腰。看羊尾羊头,满坑满谷;密探密捕,横扰横骄。……朽木凭他怎样雕?⑥ 尖锐地讽刺了蒋介石法西斯集团的特务统治,戳穿了美蒋勾结、玩弄假民主真独裁的鬼把戏。 在另一篇和词中,作者再也抑制不住愤激的怒火,更是直言不讳,大声疾呼: 休想独裁,还我民主,朽木之材不可雕。去你的,看人民胜利,定在今朝。⑦ 《沁园春》一词传响不绝,既是中国革命深入的标志,也是鼓舞人们前进的动力。当时,围绕《沁园春》词的唱酬和论战,是我国思想文化战线上的一场深刻的革命。⑧ 《沁园春》词的书赠传抄,是伟大领袖毛主席亲赴重庆谈判光辉革命实践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标志着中国人民革命,在伟大领袖毛主席亲自指挥下,继取得了军事战线、政治战线、外交战线等一系列胜利之后,又在思想文化战线上取得了重大胜利。 ──────── 【注释】 ① 1945年11月14日《新民报》。 ② 《新闻天地》1946年2月第10期,1945年12月8日《大公报》。 ③ 《天地玄黄》,《沫若文集·十三》第338页。 ④ 1945年11月11日《新华日报》。 ⑤ 1945年12月11日《新民晚报》。 ⑥ 《民主运动中的二三事》,《沫若文集·十三》第402、403页。 ⑦ 1946年重庆《民主》星期刊第16期。 ⑧ 《沁园春》自1945年10月到1946年4月均有和词。 ──选自《毛主席赴重庆谈判》,四川人民出版社1978年1月第1版。注释据征求意见本补上,题目为编者所加。
来源:中国哲士网
中小学语文教学 沁园春·雪,毛泽东教案,教学设计 参考资料,课文
作品关于《沁园春·雪》的写作和发表情况──咏雪词的写作和发表原文赏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