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材: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 [背景分析] 实施新课程以来,语文课堂教学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课堂不再流于一种熟练的表演——对预设情境的再现;教师也不再是“权威人士”或“指挥家”,学生成为了学习的主人。在教学过程中,提倡教师关注学生在课堂中的每一点表现,根据学生的实际需要随机调整教学行为,不断寻找新的教学生长点。新课程为教师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我们在困惑的同时,也在充分地感受自身的成长。 [案例缘起] 我参加了学校的语文教研活动,上了一堂观摩课,我执教的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四年级上册《猫》。《猫》是一篇经典课文,曾有很多老师上过这篇课文。课前我也查阅了大量的教学资料,请教了几位老师,发现课文中“蹭”字的处理将会成为一大亮点,本人对这个“蹭”也是“情有独钟”,因而我在教学设计中安排了以下的教学环节。 一“蹭”:山重水复疑无路 教学《猫》第一课时,在初读课文之后,我让学生找一找表现作者非常喜欢猫的句子,学生找到了“它要是高兴,能比谁都温柔可亲,用身子蹭你的腿,把脖子伸出来让你给它抓痒,或是在你写作的时候跳上桌来,在稿纸上踩印几朵小梅花”一句。我拟用“词语突破法”,让学生自由朗读这句话,说说在这句话中用得特别好的一个词。(预定中是“蹭”一词)想以此为“触点”展开深读。第一个学生找到的是“踩印”,我肯定了他的回答,心里却一直惦记着“蹭”。于是,我问:“还有比‘踩印’更好的词吗?” 生:老师,我觉得“蹭”写得更好。 师:好! (我满心欢喜,接着就按我的预设进行。) 师:蹭是什么意思? 生:碰的意思。 师:是吗?其他同学还有不同看法吗? (我心想,怎么不说摩擦呀。) 生:是摩擦的意思。 师:对,蹭是摩擦的意思,那请大家把“摩擦”代入句子中读一读。 (学生读句子。) 师:我们再把原句读一读。 (学生读句子。) 师:你们觉得“摩擦”和“蹭”有什么区别吗? (教室里一片沉寂,我急了,于是使出第二招——用力搓起双手。) 师:同学们,你们看,这也是摩擦。我小时候就知道摩擦能产生电。 (这时,有个学生举起了手。) 生:老师,摩擦是一种机械运动。“蹭”是人与人之间或人与动物之间的动作。 (我心想,这不越扯越远了吗?) 师:摩擦的动作很重,蹭是轻轻地摩擦。你觉得这一“蹭”,蹭出了什么? (学生再次陷入了沉思。过了一会儿,有学生举手了)。 生:“蹭”表现了猫对主人很亲热。 师:是呀,一个“蹭”字让我们感受到了猫与人的亲昵,老舍爷爷真不愧为一位语言大师。 课后反思: “蹭”字的处理最终成为我课上的败笔,课堂效果远没有我预设的那么好。课后我进行了反思。 1.开放设计形同虚设。在教学设计中,我为了体现语文课程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和理解,安排了“说说这句话中你认为用得特别好的词”这一教学环节,第一个学生谈到了“踩印”一词,应该说讲出了他的真实感受,但我想“隆重推出”的是“蹭”,所以“牵肠挂肚”的也是“蹭”,于是当第二个学生一谈到“蹭”,我就急于将学生引入我的预设环节。而后对其他好词不管不问。 2.预设与生成实有差距。在“蹭”字的教学中,学生没能立刻说出“蹭”字的意思是我没有意料到的,这让我急;学生陷入“蹭”与“摩擦”的区别的思索,又让我急。这两次急,显示了在公开课上教师的“急功近利”。因此,当有一个学生说出“蹭”是摩擦的意思时,我就像抓住了一根救命稻草,一下子想把学生带进我的预设环节,让他们在比较“摩擦”和“蹭”的区别中体会“蹭”字包含的那份情感。但在实际操作中,我没有给学生足够的思考空间,课堂的沉寂不免让我“心慌”。 学情是最有说服力的,即使像“蹭”这样准确生动的用词,学生也有一个感悟的过程。合适的做法应允许他们先“自由地读一读”,再通过交流、体会、比较,从而理解“蹭”字的含义。其实这就是“从整体入手”啊! 一般而言,教学设计是教师课前的产物,而课堂教学是充满各种变数的。所以教学设计只是一种有待检验和完善的“半成品”,只有不断微调、反复打磨的“后设计”才有可能珠圆玉润。故而,对设计进行二度、三度甚至多度修订,应是教师永恒的功课,这就是“‘磨课’千遍也不厌倦”。 二“蹭”:柳暗花明又一村 反思之后,我修改了自己的教案,再次教学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这里选取片段以作对比。 师:请同学们各自读读这句话,找一找你认为写得特别好的词语。 生:我觉得“蹭”字写得很好。 师:你知道“蹭”是什么意思吗? 生:摩擦的意思。 师:请你把“摩擦”放入句子中读一读,再与原句比较一下有什么区别? (学生读句子进行比较,教室里很安静,我耐心等待。) 生:“摩擦”好像缺少一种味道,“蹭”表示动作很轻。 师:其他同学呢? 生:“蹭”很温柔。 师:看来,“蹭”包含着一种亲昵的情感。那你觉得猫这样轻轻地蹭主人,仿佛在干什么? 生1:好像在跟主人打招呼。 生2:好像在向主人撒娇。 师:这样轻轻地蹭,你觉得蹭出了什么? 生3:蹭出了猫对主人的感情。 师:这样轻轻地蹭,你觉得还蹭出了什么? 生4:课文中好多地方写了主人很喜欢猫,这里表现了猫对主人也很有感情,我觉得他们之间很友好。 生5:我知道了,这一“蹭”,蹭出了人和猫之间的友谊。 师:是呀,一个“蹭”字,蹭出了友谊,蹭出了感情,也蹭出了一幅猫爱人,人爱猫的动人画面。老舍爷爷真不愧为一位语言大师。 课后反思: 回顾以上教学片段,使我对“孩子的潜力如同空气,既可压缩于斗室,也可充斥于天地,老师把他们放在多大的空间,它就有多大的发挥”这句话有了深切的理解,这对于我们一线的老师来说,意味着什么呢? 学生犹如千差万别的叶子,每一片的颤动都属于他们自己的思考和独特体验。因此,每一次在课堂上给你的惊喜都是不同的。课前的预设只是准备上课,到了课堂,教师要关注学生的表现,要善于根据课堂上的各种生成调整教学设计,绝不能拿着预设教案照本宣科。特级教师的课
所以上得成功,他们对课堂的驾驭之所以潇洒自如,就在于他们善于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总结,并把经验内化为教学智慧。贾志敏老师说:“一个好老师一定要有很好的语文功底,要有很好的阅读基础。没有很大的阅读量,没有读过很多的好书,打下一个底子,你就甭想让预设和生成同样精彩!”这才是学习名师的根本所在,也是化解预设和生成这一对矛盾的重要途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