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山中学 周萍萍
第一次听公开课时,听同一位老师执教两节课,她完整地把《济南的冬天》的常态课教学模式呈现在我们眼前,这也许是公开课时的一次新的尝试。
第一次听赵小丽老师的课,她给我的感觉温和而亲切,教学在她手中,仿佛是信手拈来那么自然,在她的课堂里,她总能轻松自如的把我带到一个又一个美丽而又神奇的语言世界,一节课结束,总有一种意犹未尽的感觉,学生在这样的课堂中学习应该是一种享受,应该能极大地提高语文学习兴趣。这样的教学可以称之为一种艺术,可是这艺术的背后却需要语文老师不断的修养,正如赵小丽老师所述,她非常喜欢《济南的冬天》,读了好多遍,对文章理解透彻了,然后才精心备课。
【课堂实录】,
片段一:整体感知
师:选择你喜欢的阅读方式来读这篇文章,看看你喜欢济南的冬天的什么呀?
生1:我喜欢济南冬天里温晴的天气,美丽如画的雪景。
生2:我喜欢济南的冬天那澄清的水和那秀气的山。
生3:济南的冬天如一幅美丽的水墨画,清雅可爱的山也让我喜欢。
生4:下点小雪的济南,那么温柔,那么秀美让我陶醉。
……
师:同学们说得都不错,济南的冬天如此秀美,如此温晴,水是如此澄清,简直是一幅美丽的小水墨画,让我们大家都喜欢,让我们大家都为此陶醉……
片段二:理清文章写作顺序
师:假如你是摄影师,你会如何处理济南的山和水的拍摄?
生1:我会先远拍,因为这样能够拍到整个济南的山,然后近点拍,这样我可以拍清楚山上的雪松,然后再拍远景,这样又能够整个济南的冬天是一幅小水墨画,这是一个整体。
师:那水呢,应该怎么拍?
生2:我会把镜头拉地很近,这样就可以拍出济南的水的澄清。
师:这叫特写镜头。实质上大家刚才通过拍摄镜头的远近的调节,已经把握了文章写山的写作顺序是远——近——远,而水是一种特写。
【案例分析】
本案例淋漓尽致地体现了“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培养能力”的教学理念。学生的学习活动贯穿课堂始终,无论是对文章信息的筛选,还是对语言的品味,都不是由教师直接“灌输”,而是由学习主体的自主体验而发现的,教师的作用变为真正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是学习活动的促成者,既不将知识和盘托出,也不是简单地设置学习目标或用命令性的任务去驱使学生的学习活动,而是选择学生喜欢的提问方式,你喜欢济南的冬天的什么,假如让你去拍摄,你会怎么处理,这样的问题学生喜欢,自然有话要说,他们成了课堂的主体,所以学生会主动思考老师的问题,学生会积极发表自己的观点,畅所欲言,而且学生能够很清楚地理解文章的写作顺序,不至于使课堂枯燥无味。
并且赵老师总是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阅读课文的方式,有人喜欢朗读,有人喜欢默读,有人喜欢读读画画写写,所以在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品味文章语言,探究重点片段的时候,让学生自主阅读,也可以获得更好的效果。
赵小丽的课堂还是“授人以渔”的课堂,在这样的课堂中,学生获得的“鱼”将会更多。例如在赏析文章美的语言时,她教会学生要赏什么(大到一段,小到一句,细到一词),怎样赏(品味用词的贴切、精练,品味句子的优美生动,句子表情达意方面的效果)。这样学生在赏析的时候才能够做到有的放矢,心中有数,才能够方法得当,更重要的是,在今后的学习中,可以运用课堂中的方法心中有谱的去品味文章的语言。
我想,老师的价值应该是通过课堂教学让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提高学习的兴趣,在《济南的冬天》的教学里,我看到了赵老师正是这样淋漓尽致地诠释着老师的价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