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本页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中文域名: 古今中外.com       英文域名:www.1-123.com     大中小学语文作品及资料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哲士网 >> 作品 >> 现代 >> C >> 草原 >> 正文

 

《草原》教学设计

草原》教学设计   辽宁省大连市瓦房店市复州湾镇中心小学 李元广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汉蒙情深、民族团结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热爱原、热爱草原人民的感情。

  2、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着重理解书后读读写写中的词语。练习用关联词语造句。

  3、领会课文中对事物静态和动态的描写。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1自然段。
【教学重点、难点】

  1、通过语言文字展开想象,在脑海中再现课文所描写的生活情景。

  2、具体体会课文中的静态、动态描写。
【教学时间】   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2、学习生字、新词,着重理解课后读读写写的词语。

  3、弄清课文记叙顺序,给课文分段。
〖教学重点、难点〗

  1、学习生字、新词,着重理解课后读读写写的词语。

  2、弄清课文记叙顺序,讨论如何给课文分段。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启发谈话

  在我国内蒙古、新疆等地有辽阔的原。作家老舍访问内蒙时,身临其境,处在草原这一特定环境之中,油然产生了特殊的感情,目睹了蒙族人民待人接物的风俗习惯,又感受到了民族团结的深厚情意。作者把这些内容都活灵活现地写下来了。

  我们学习的这组课文读写训练的重点是:事物的静态和动态。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草原》是本组课文的示范文。学习著名作家老舍先生的这篇访问记,不仅要理解课文内容。而且要认真学习作者是如何根据自己的观察和感受对事物进行静态和动态的描写的,使我们读后觉得又具体又生动。


二、学生听录音,了解主要内容

  学生听配乐朗读录音,想象一下:

  1、草原的景色是怎样的?

  2、草原人民是怎样待客的?
三、学生自学生字、新词
四、检查自学情况

  1、教师出示下面生字、新词:     “渲染、勾勒、迂回、鄂温克、天涯”,先正音、正形、再讲词义。

    渲染:中国画的一种画法。用水墨或淡的色彩湿润物象,使它分出阴阳向背。以加强艺术效果,引申为文学创作中通过对环境、景物或人物行为、心理描写来突出形象的一种手法。     勾勒:是绘时用线条勾出的轮廓。     迂回:弯弯曲曲,来来回回地环绕。迂,曲曲折折绕弯;回,旋转、环绕。     鄂温克:我国少数民族之一,聚居在内蒙古自治区的东北部。     天涯:形容极远的地方。涯,水边。

  2、让学生自己提出不懂的生字、新词:     有些词让学生互学互帮,教师给予适当的指点;有些词语留到讲读时解决;有些词语课后个别解决。
五、弄清课文记叙顺序,讨论分段

  1、这篇访问记按什么顺序记叙了访问的过程?     这篇访问记按地点转换的顺序写了访问的过程:     初入原→接近公社→蒙古包外→蒙古包里→告别草原

  2、按访问的过程,课文可以分为几段?为什么?

    可以有三种分法:    ⑴ 按自然段和前面的分析可分为5段。    ⑵ 按初见原景色→访问陈巴尔虎旗公社,可分为2段。    ⑶ 按初入草原→途中见闻→蒙古包外、内,可分为3段。      (学生按其中哪一种方法来分段,都可以。)
六、指名分段朗读课文,并说说每一段段意,同时检查字词掌握的情况

  第1段:看到了原的美丽景色。绿毯、勾勒、骏马、奇丽、柔美、渲染、回味、茫茫、一碧千里、翠色欲流。   第2段:初入草原,快到公社时看到的景色。疾驰、迂回、洒脱、襟飘带舞。   第3段:蒙古包外的握手欢迎。   第4段:蒙古包内的盛情款待。拘束、羞涩、鄂温克。   第5段:斜阳下的话别。天涯、斜阳。
七、作业

  1、在作业本上练习课后读读写写中的词语。
  2、熟读课文第1段。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第1、2段,体会草原静态的美和主人欢迎客人时的热烈欢腾场面,加深对事物的静态和动态的理解。

  2、体会文中比喻句的内容及作用。

  3、了解文中关联词语的运用。

  4、背诵课文第1段。


〖教学重点、难点〗

  1、体会草原静态的美和主人欢迎客人时的热烈欢腾场面,加深对事物的静态和动态的理解。

  2、背诵课文第1段。
〖教学过程〗

一、讲读第1段

  1、默读,分层次,思考:     课文第一段写了什么?分几层?先写什么?后写什么?

    课文第1段写作者初入草原看到原的景象。课文分两层写。先写看到草原的景象,后写产生的感想。

  2、再读,思考:     作者初入草原,看到的景色怎样?作者是抓住哪些景色来写的?为什么抓住这些景物写?

    读后讨论:     作者初入草原,看到原的奇丽景色,他抓住天空、空气、小丘、平地、羊群这些景物来写的。因为这些景物显示了草原的特色。

  3、细读、思考:

   ⑴ 作者是按什么顺序写这些景物的?

     从天空到地面,按从上到下的顺序写。

   ⑵ 作者是怎样从天空到地面,抓住这些景物的特点,运用生动的语言来描绘草原的美丽景色的?

     让学生边读边出重点语句。

   ⑶ 体会重点句子的含义:

     让学生自己出声读第1段第1层,要求学生细心体会,认真想象,重点说说下面三个句子:     ① “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     ② “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     ③ “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

  4、默读、思考、朗读:     在这种境界里,作者产生了什么样的感情?最后一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受?

    说一说“境界”一词的意思。读时注意理解“既……又……”的并列关系;可用“美丽”或“壮丽”与“奇丽”作比较,理解“奇丽”一词用得恰到好处。     指导学生有表情地朗读表达作者感受的两个句子。

  5、指导学生背诵第1段课文:

    让学生按课文描写顺序和景物特点,边读边想象,把这段课文熟读成诵。

    小结:   6、祖国的草原这么美。这段课文思路清晰,从看到的到感受到的,按从上到下的观察顺序描写景物。作者第一次见到草原,就能抓住景色的特点来写,把景物和感受联系在一起,即景抒情,情景交融。作者在描写初见原的景物时主要运用了静态描写,为我们展示一幅草原静态美的图,但静中又有动,例如写羊群。


二、讲读第2段

  1、指名读第2段:

    教师提示:     学习课文第 2段,我们要学习作者如何按照地点的转换,抓住事物与环境的联系、变化的特点,运用动态的描写方法,把文章写得又形象又生动。

  2、阅读、思考:     写作者访问陈巴尔虎旗牧业公社途中,这段课文可分为几层?

    可分为两层:    ⑴ 初入草原看到的美丽景色。    ⑵ 快到公社,主人到几十里外迎接客人。

  3、讲读第1层课文:

   ⑴ 作者乘汽车进入草原,最初有什么感觉?      (草原十分辽阔。)      从课文哪些语句看出草原十分辽阔?      (“汽车走了一百五十里才到达目的地。一百五十里全是草原。再走一百五十里,也还是原。草原上行车十分洒脱。”)

      “洒脱”是什么意思?       (不受拘束。课文指行动自由,不受限制。)

   ⑵ “初入草原,听不到一点声音,也看不见什么东西,除了一些忽飞忽落的小鸟。”这些描写说明草原环境有什么特点?      (十分静寂。)

   ⑶ 初入原,环境的特点是辽阔、静寂。后来呢?草原环境有什么变化?从什么地方开始变化的?

     (草原的环境有了变化,从见到一条河开始变化。)

   ⑷ 看到了河,环境有什么变化?隐隐有鞭子的轻响说明了什么?

     (说明有人了。)

   ⑸ 为什么有了河,草原的环境就有了变化?      (有了河流、水长得茂盛,蒙族人民就会把牛、羊、马群赶到这儿来放牧。)

  4、讲读第2层:

   ⑴ 指名学生读第2层。

   ⑵ “疾驰”、“襟飘带舞”是什么意思?

   ⑶ 作者为什么用一条彩虹比喻来欢迎远客的蒙族男女老少?

     (因为他们突然出现在远处的山丘上,而且都穿着颜色鲜艳的衣裳,这样既恰切又形象地表现了蒙族人民欢迎客人的热情。)

   ⑷ 当主人见到客人时,草原的环境有什么变化?从课文中哪些语句可以看出来?
     (“静寂的草原热闹起来:欢呼声,车声,马蹄声,响成一片。”)

  5、小结:     作者初入草原,看不见什么东西,听不见一点声音,处在这种环境使人产生一种辽阔、静寂的感受,接着作者快到公社时,看到了牛羊成群,主人热情迎客,听到了各种声响,自然引起一种兴旺、热闹的感受。作者的感受由静到动,是因为他所处的环境在变化的结果,这说明,环境变了,事物也在变化。
三、作业

  1、背诵课文第1段。

  2、练习课后作业第1、3题。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第3、4、5段。使学生认识到祖国的原不仅景色美,而且草原的人更美。

  2、体会课文结尾的含义。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1、学习课文第3、4、5段。认识到祖国的原不仅景色美,而且草原的人更美。

  2、体会课文结尾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课文第1、2自然段,作者抓住访问的经过和草原环境的变化,让我们读了觉得祖国原的景物是多么美。现在学习课文后三个自然段,我们会进一步知道草原的人更好。
二、讲读3、4、5自然段

  1、让三名学生各朗读一段课文,要求其他同学边听边思考:

   ⑴ 这三个自然段各写了什么内容?

   ⑵ 主人热情好客表现在哪些地方?出表现蒙族人民热情好客的词句。

  2、读后讨论交流:

   ⑴ 主客是怎样见面的?作者运用哪几个动词来表现激情洋溢的气氛?手是怎么握的?怎么笑的?怎么说的?这些表现什么?你体会到主客见面时大家的心情怎么样?用欢乐、热情的感情朗读这一节课文。

   ⑵ 好客的主人是怎样招待客人的?从这节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蒙汉两族人民情谊很深?为什么“不管唱的是什么,听者总会露出会心的微笑”?

   ⑶ 客人告别时的情景怎样?      “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话斜阳!”诗句中的“何忍别”是什么意思?第1句怎么讲?      (蒙汉两族人民的情谊如此深厚,怎么舍得分别呢?)      第2句中的“话”是什么意思?这句话怎么讲?      (“话”是互相攀谈,送别的意思。这句话的意思是:在遥远的一望无际的草原上,直到夕阳西下,人们还在互相攀谈,依依不舍地告别。)      用在诗句结尾的作用是什么?      (这两句诗表达了蒙汉两族人民之间的深厚情谊和依依惜别的感情。)

   ⑷ 哪些地方体现了蒙族人民的风俗习惯?这些风俗习惯表现了什么?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① 穿着各色的民族服装到几十里外欢迎远客。     ② 用手抓羊肉和奶酒招待客人,席间姑娘们还要唱民歌。     ③ 饭后表演套马、摔跤和民族舞蹈。       以上这三方面表现了蒙古人民的风俗习惯。
三、总结全文

  1、从全文看,前面两段主要是写什么?后面三段主要是写什么?

    课文前两段主要讲原景物的美,后三段主要讲草原人民的美,说明蒙汉两族人民感情深厚。

  2、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是写作者的一次访问活动,但为什么要以草原为题呢?

  3、小结:     这篇课文主要写作者的一次访问活动,中心是表现蒙汉人民的友好情谊,歌颂各民族的团结。作者以写草原之美衬托蒙族人民的心灵之美,民族团结的精神之美。同时,也写出了草原的独特的风光形成了蒙族人民独特的风俗,独特的民族气质──热情豪爽。作者描写了原的美丽景色和蒙古族人民热情好客、远道迎接、盛情款待客人的情景。草原的静态美和蒙族人民欢迎客人的热烈欢腾场面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四、作业

  1、找出课文中的比喻句,读一读,想一想把什么比作什么,然后抄写在摘抄本上。

  2、练习课后练习题第4题。

来源:中国哲士网

中小学语文教学 草原,老舍教案,教学设计 参考资料,课文

作品《草原》教学设计原文赏析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相关文章
    关于济南的山和水
    《济南的冬天》说课稿
    《济南的冬天》说课稿2
    《济南的冬天》(第二课时)说课稿
    初中语文:《济南的冬天》说课稿
    初中语文:《济南的冬天》教案设计
    《济南的冬天》说课稿3
    赏析《济南的冬天》
    《济南的冬天》说课稿4
    《济南的冬天》课文全解
    慈善的冬天──品读《济南的冬天》
    《济南的冬天》的绘画美
    《济南的冬天》说课稿7
    《济南的冬天》教学设计
    《春》《济南的冬天》教学案
    《济南的冬天》随堂练习
    《济南的冬天》教学简案
    《济南的冬天》课堂实录2
    《济南的冬天》说课稿5
    《济南的冬天》教学设计
    济南的冬天原文欣赏
    《济南的冬天》教案
    《济南的冬天》教学设计
    《济南的冬天》教案3
    《济南的冬天》课文精讲
    《济南的冬天》教案4
    《济南的冬天》的写景特点
    《济南的冬天》典题例析
    《济南的冬天》课堂实录
    《济南的冬天》说课稿6
    《济南的冬天》课堂教学实录
    《济南的冬天》案例
    《济南的冬天》教学设计4
    《济南的冬天》教学设计5
    《济南的冬天》案例分析
    老舍的<<济南的冬天>>课文的分析
    《济南的冬天》课文结构分析
    《济南的冬天》教学设计
    《济南的冬天》教学设计2
    《济南的冬天》语言赏析
    济南的冬天真的不冷吗
    《济南的冬天》教学赏析
    《济南的冬天》学法引导
    一切景语皆情语──赏析《济南的冬天…
    《济南的冬天》教学案例
    《济南的冬天》教学实录
    《济南的冬天》教学设计6
    《济南的冬天》教学设计山东光远中学…
    《济南的冬天》案例分析2
    《济南的冬天》教学设计
    《济南的冬天》赏析
    济南的冬天-文章赏析
    《济南的冬天》赏析3
    济南的冬天的赏析
    一切景语皆情语——赏析《济南的冬天…
    赏析《济南的冬天》
    《济南的冬天》的写景艺术
    《济南的冬天》教学案例分析
    《济南的冬天》重点难点
    《济南的冬天》素质教育新学案
    《济南的冬天》教学设计
    《济南的冬天》题解
    《济南的冬天》学习目标
    《济南的冬天》课文导读
    《济南的冬天》课文背景知识
    《济南的冬天》生字注音
    《济南的冬天》教案设计
    《济南的冬天》教学设计
    《济南的冬天》教学反思
    《济南的冬天》中心思想
    《济南的冬天》词义辨析
    《济南的冬天》词语解释
    济南的冬天教学内容
    《济南的冬天》多音字辨析
    《济南的冬天》(节选)点示阅读
    《济南的冬天》形近字辨析
    《济南的冬天》教学设计3
    《济南的冬天》教学反思
    《济南的冬天》教学建议
    《济南的冬天》教学设计
    《济南的冬天》教学设计
    《济南的冬天》教学设计
    《济南的冬天》教学设计
    《济南的冬天》教学设计
    《济南的冬天》教学设计
    比较阅读在《济南的冬天》教学中的运…
    《济南的冬天》电子教材
    谈《济南的冬天》的美学教育价值
    济南的冬天(方案B)
    《济南的冬天》教学建议
    《济南的冬天》有关资料
    《济南的冬天》参考图片
    《济南的冬天》的写景特点
    一切景语皆情语──赏析《济南的冬天…
    描摹自然的冬天,绘就内心的“春天”…
    《济南的冬天》基础知识训练
    《济南的冬天》整体把握
    《济南的冬天》语言赏析
    关于济南的山和水
    济南新评审出72名泉
    趵突泉
    《济南的冬天》结构分析
    《济南的冬天》写作特色
    《济南的冬天》课文简析
    《济南的冬天》重难点突破
    《济南的冬天》教学设计
    《济南的冬天》课文评点
    《济南的冬天》研讨与练习说明
    白马湖之冬
    济南的秋天
    北平的四季(节选)
    冬天
    冬天之美
    西湖的雪景──献给许多不能与我共幽…
    《济南的冬天》教学设计
    《济南的冬天》教学设计
    北方的冬天是冬天
    《济南的冬天》教学设计
    《济南的冬天》同步达纲练习
    《济南的冬天》课时训练
    《济南的冬天》教学设计
    《济南的冬天》教学设计
    《济南的冬天》教学设计
    《济南的冬天》教学设计
    《济南的冬天》教学设计
    《济南的冬天》课内语段阅读训练
    《济南的冬天》教学设计
    《济南的冬天》教学设计
    《济南的冬天》教学设计
    《济南的冬天》教学设计
    《济南的冬天》教学设计
    《济南的冬天》教学设计
    “济南的冬天里”有些什么?──另识…
    《济南的冬天》教学设计
    《济南的冬天》问题探究
    《济南的冬天》教学设计
    《济南的冬天》教学杂谈
    《济南的冬天》教学设计
    《济南的冬天》教学设计
    《济南的冬天》第一课时说课设计
    《济南的冬天》教学设计
    《济南的冬天》教学实录
    《济南的冬天》教学实录
    《济南的冬天》教学实录
    花草
    《济南的冬天》教学设计
    《济南的冬天》教学设计
    《济南的冬天》教学设计
    《济南的冬天》教学简案
    《济南的冬天》教学案例
    《济南的冬天》教学设计一
    济南的冬天(方案A)
    《济南的冬天》教学设计二
    《济南的冬天》教学设计
    《济南的冬天》教学设计
    《济南的冬天》教学设计

    2004-2010  中国哲士网版权所有 引用本站内容请指明来源  给本站投稿   备案序号 蜀ICP备050092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