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本页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中文域名: 古今中外.com       英文域名:www.1-123.com     大中小学语文作品及资料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哲士网 >> 作品 >> 现代 >> C >> 草船借箭 >> 正文

 

《草船借箭》教学设计

草船借箭》教学设计   浙江省台州市仙居县外语学校 赵永攀     【教材分析】

  《草船借箭》是根据我国古典名著《三国演义》中有关章节改写而成的一篇历史故事,主要写周瑜忌妒诸葛亮的才干,借造箭暗害诸葛亮,结果被诸葛亮用妙计挫败的经过。


【教学重点】

  《草船借箭》一文是训练学生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本课的训练重点确定为:

  1、了解草船借箭这件事的前因后果和一步步的发展过程。

  2、从草船借箭这件事情体会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设计理念】

  按照《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本堂课主要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充分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使学生读而思,思而疑,主动参与到探究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自学能力。


【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学生质疑,初读解疑

  1、《三国演义》是我国著名的历史长篇小说,你知道《三国演义》中的,哪些故事?(学生回答)这些故事你是从哪里知道的?(电视上、书上、多看有益电视,多看书能丰富我们的知识)今天,我们来学习《三国演义》中诸葛亮神机妙算的一个故事。板书课题:《草船借箭》。

  2、教师介绍历史背景:     船借箭的故事发生在东汉末年。曹操刘备孙权各据一方,当时曹操刚刚打败刘备,又派兵来进攻孙权,于是刘备和孙权联合起来抵抗曹操。刘备派诸葛亮到孙权那里帮助作战。诸葛亮草船借箭的故事就是在孙权和刘备联合抗现的时候发生的。

  3、学生齐读课题,教师设疑:     同学们读了课题以后,想知道什么?(如:谁向谁借箭?为什么要借箭?借到箭没有?)请同学们带着这些问题读课文,并自己解决问题。
 

二、紧扣重点,再次质疑,合作探究

  1、读了课文,谁能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

    (这篇课文主要讲周瑜由于妒忌诸葛亮的才干,要诸葛亮在十天内造好十万支箭,以此陷害他,诸葛亮同周瑜斗智,用妙计向曹操“借箭”,挫败了周瑜的暗算。)

  2、通过课文的主要内容,谁能说一说这个故事的前因后果。(学生回答,教师归纳)

    前因:诸葛亮很有才干,周瑜很妒忌,想陷害他。

    后果:诸葛亮利用船向曹操借箭,挫败了周瑜的阴谋。

  3、请同学们根据黑板上的前因后果,还想了解什么问题?(学生回答,教师整理)

   ① 周瑜怎样陷害诸葛亮?

   ② 草船借箭成功的原因有哪些?

   ③ 诸葛亮的神机妙算表现在哪些地方?

  4、将全班划分成若干个小组,再读课文解决问题。

  5、指名学生回答解决什么问题:

   ① 周瑜怎样陷害诸葛亮?

    A、三天造十万支箭:       同桌分角色朗读,体会两人的言语态度)周瑜表面客气,内心暗藏杀机,表现了他心胸狭窄,凶狠狡诈;诸葛亮明知周瑜不怀好意,却以大局为重,从容镇定,胸有成竹。

    B、周瑜不给造箭材料,进一步陷害诸葛亮。       (你从哪里知道的,指名读第三自然段,你读懂了什么?)

   ② 草船借箭成功的原因有哪些?

     A、鲁肃帮助。

     B、大雾漫天。

     C、曹操不敢轻易出动。

     D、“船头朝西,船尾朝东,一字儿摆开”,后又“船头朝东,船尾朝西”。

   ③ 诸葛亮的“神机妙算”表现在哪些地方?

     A、知天时。

     B、懂地理。

     C、识人心。


三、再读课文,问难质疑,启发思维

  1、学生质疑,学生解答。

  2、同学们能对作者提出具有挑战性的问题吗?

  3、教师相机提问:

   ⑴ 你认为课题《草船借箭》的“借”用得合适吗?

   ⑵ 你认为鲁肃是吃里扒外,还是忠厚老实?


四、总结分段,综合练习,检测效果

  1、请你给课文划分段落。

  2、小黑板出示,请说出他们这样做的前因和后果:

   ① 周瑜要诸葛亮在十天内造十万支箭。

   ② 曹操下令不要轻易出动,只叫弓弩手箭。

  3、学生推荐《三国演义》,让学生进一步了解诸葛亮的智慧和才干。


【点评】

  上述教学设计的最大特色一是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俗话说:“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草船借箭》一文采用“三疑三读,读中解疑”的教学方法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来。二是恰当地运用了《语文课程标准》所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对于简单的易于解决的问题让学生自主解决,如对课题的质疑;对于课文所要体现的重点问题,如诸葛亮的神机妙算表现在什么地方?让学生合作解决,同时设计具有启发性的问题让学生去探究,启迪心智。三是充分发挥了语文“读”的功能,让学生在三次读文中加深理解,有所感悟,同时指导学生分角色朗读人物语言,体会了人物的特点,也训练了朗读能力。四是体现了大语文教学观,结束课文时向学生推荐《三国演义》可以激发学生读好书的欲望,培养广泛的阅读兴趣。

来源:中国哲士网

中小学语文教学 草船借箭,罗贯中教案,教学设计 参考资料,课文

作品《草船借箭》教学设计原文赏析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相关文章
    《杨修之死》课堂实录3
    《杨修之死》教学设计——竞赛式教学…
    杨修之死课堂实录
    《杨修之死》教学设计
    《杨修之死》自学评估
    《杨修之死》说课稿4
    语文教学与学生人格培养——从“杨修…
    《杨修之死》课堂实录
    《杨修之死》教学实录2
    《杨修之死》说课稿
    《杨修之死》第二课时教学实录
    《杨修之死》原文和译文
    杨修之死阅读与写作练习
    《杨修之死》同步练习(2)
    《杨修之死》同步练习
    张扬不张狂,独立不特立——《杨修之…
    也说杨修之死
    《杨修之死》教学设计2
    《杨修之死》课文赏析
    《杨修之死》说课稿3
    《杨修之死》教学体会
    <<杨修之死>>的背景
    曹操为什么杀杨修
    《杨修之死》看人际交往的原则
    《杨修之死》课堂实录点评
    《杨修之死》第三课时教学设计
    免费《杨修之死》教案
    《杨修之死》教学设计1
    《杨修之死》原文及译文
    《杨修之死》教学实录
    免费《杨修之死》说课稿
    《杨修之死》说课稿2
    《杨修之死》有关资料
    《杨修之死》说课设计
    杨修之死
    课文杨修之死研讨
    元末明初人罗贯中不是小说作家
    《杨修之死》问题研究
    罗贯中小说人物化身另有其人 “罗学…
    反读三国:罗贯中的深意
    关羽斩罗贯中
    曹操借刀杀祢衡
    《杨修之死》研讨与练习说明
    曹操诈病
    杰出的古典小说大家罗贯中
    《杨修之死》教学建议
    《杨修之死》有关资料
    《杨修之死》教学设计
    也说杨修之死
    罗贯中故里
    《杨修之死》看人际交往的原则
    《杨修之死》教学把握三“美”
    从《杨修之死》看人际交往的原则
    杨修之死与中国历史潜规则
    曹操杀人手段多
    曹操为什么杀杨修
    自夸者不长
    《杨修之死》重难点讲解
    语文教学与学生人格培养──从“杨修…
    《杨修之死》的线索
    《杨修之死》参考图片
    曹操梦中杀人
    《杨修之死》通假字
    罗贯中和《三国演义》
    该死的杨修
    杨修之死的原由探考
    《杨修之死》难句解析
    《杨修之死》词语解释
    《杨修之死》多音字辨析
    《杨修之死》形似字辨析
    《杨修之死》生字注音
    《杨修之死》素质教育新学案
    许家沟惊现斗板图案隐含“罗贯中”
    怎样评价曹操其人和小说中曹操的形象
    有关杨修
    《杨修之死》学法建议
    《杨修之死》内容提要
    《杨修之死》学法指导
    《杨修之死》中心思想
    《杨修之死》参考资料
    罗贯中笔下的诸葛亮
    《杨修之死》写作特色
    《杨修之死》课文分析
    《杨修之死》研读赏析
    《杨修之死》问题探究
    《杨修之死》疑难解析
    诗宗曹操
    语文教学不能缺失“灵魂”
    《杨修之死》教学设计
    《杨修之死》教学设计
    《杨修之死》同步训练
    《杨修之死》强化练习
    读《杨修之死》有感
    读《杨修之死》有感
    《杨修之死》学习指导
    《杨修之死》教学设计
    《杨修之死》教学设计
    《杨修之死》课堂实录
    要依据新课程标准进行语文教学──《…
    《杨修之死》结构分析
    从封闭走向开放──从执教《杨修之死…
    《杨修之死》教学设计
    《杨修之死》教学中的情感效应
    《杨修之死》教学设计
    《杨修之死》教学设计
    罗贯中简介
    《杨修之死》教学设计
    《杨修之死》教学设计
    《杨修之死》教学设计
    《杨修之死》教学设计
    《杨修之死》教学设计
    《杨修之死》教学设计
    热爱生命 学会生存──《杨修之死》…
    厚积而薄发──以《杨修之死》语文教…
    《杨修之死》教学反思
    《杨修之死》教学设计
    《杨修之死》教学设计
    《杨修之死》课文赏析
    《杨修之死》教学设计
    《杨修之死》整体把握
    《杨修之死》教学设计
    《杨修之死》电子教材
    《杨修之死》教学设计
    《杨修之死》教学设计
    《杨修之死》同步训练
    《杨修之死》教学杂谈
    《杨修之死》教学设计
    《杨修之死》第三课时教学设计
    《杨修之死》说课设计
    《杨修之死》第三课时教学设计
    《杨修之死》教学设计
    《杨修之死》写作特点
    《杨修之死》教学设计
    教学《杨修之死》的反思
    《杨修之死》主题思想
    《杨修之死》自学阶梯评估测试题
    施耐庵和罗贯中是师生关系吗
    《杨修之死》第二课时教学实录
    从《杨修之死》看曹操的帝王之术
    《杨修之死》教学设计

    2004-2010  中国哲士网版权所有 引用本站内容请指明来源  给本站投稿   备案序号 蜀ICP备050092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