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本页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中文域名: 古今中外.com       英文域名:www.1-123.com     大中小学语文作品及资料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哲士网 >> 作品 >> 古代 >> Y >> 杨修之死 >> 正文

 

《杨修之死》第二课时教学实录

 
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乌鲁木齐市第70中学 严 峰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⑴ 复述课文故事,概括事件要点。

   ⑵ 学习本文刻人物的方法,能用自己的语言,多角度地分析人物形象。

  2、方法与过程:

   ⑴ 学生分析人物性格特征时,通过讨论交流来把握。

   ⑵ 在概括事件要点时,教师适时点拨、纠正。

  3、情感态度价值观:

    感知《三国演义》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提高阅读古典小说的兴趣。


【教学重点】

  分析杨修、曹操两大人物形象。


【教学难点】

  分析杨修的死因。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杨修之死》,这篇课文是古代白话小说,与今天的现代汉语还是有区别的,上节课我给大家留了一道思考题,看看同学们做得怎么样,请大家把书翻到153页,课后第三大题。(此环节可借助幻灯片,出示题目内容,以动方式出示答案内容,并在重点字词上用其他颜色。)


二、请同学们翻译,点出重粗字

  1、恃才放旷:依仗自己的才能,而对自己的行为不加约束。

  2、数:屡次。

  3、佯:假装。

  4、乃:才是。

  5、但:只要。

  6、即:就。


三、分析课文结构

  师:整体上看,同学们的翻译还是准确的,个别字词的处理一定要注意。上节课,我们分析了课文的结构,请一位同学给大家说说。

  生:一(1~3)释令被斩;二(4~9)屡次犯忌;三(10~12)兵败葬修。

  (出示幻灯片,内容同上。)

  师:从内容上来看,第一部分杨修因解释口令被斩,被斩后怎么样,应该接着第三部分,曹操进兵失利班师葬修,那么第二部分从叙事顺序上看是什么?

  生:插叙。

  师:对,是插叙,大家发现杨修一共犯了几次忌?

  生:共六次。

  师:正确,现在给大家几分钟的时间认真地阅读这六次犯忌事件,呆会分别请六位同学以讲故事的形式看具体是那六件事。

  (学生开始自渎,老师巡视,回答学生的提问。)


四、复述故事,立小标题

  师:时间到,现在就请同学给大家讲故事了,其他同学一边听一边试着给每个故事立个小标题。

  (六个同学分别讲故事,每人讲完后,就立小标题,若学生在讲故事过程中有疏漏,错误,适时纠正、补充,立小标题时,教师给予点拨指导。并板书每个小标题。)
    
  1、改建园门(杨修猜中曹操心思而改建园门)。

  2、分食酥饼(根据曹操写的三个字给众人分食酥饼)。

  3、梦中杀人(杨修点破曹操梦中杀人的真相)。

  4、大麓藏质(杨修告发曹丕用大麓藏吴质于其中而与之密谋)。

  5、计出邺城(杨修给曹植献了计策如何出门)。

  6、代作答教(杨修每次为曹植作答教,欺骗曹操)。
 
 
 


五、通过故事分析人物性格

  师:刚才大家的故事都讲得很精彩,下面我们来从文中找找曹操对杨修的每次犯忌有什么心理反应。

  生:分别是忌、恶、愈恶、愈恶,再后来是大怒,有杀修之心。

  师:刚才我们一起总结了杨修犯曹操的六次忌及曹操每次的心理反应,再结合文章的释令被斩和兵败葬修一共是八件事,那么大家依据这八件事来分析曹操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学生回答,适时点评。)

  师:总结大家的发言,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

    曹操:阴险虚伪、奸诈残忍、刚愎自用(板书)

  师:大家再分析杨修的性格特征。

    (学生回答,适时点评。)

    杨修:才思敏捷、恃才放旷、目中无人(板书)

  师:大家看黑板,杨修和曹操这两个人物形象是不是通过具体的事例来表现的,这也是作者的写作特色。通过具体的事例来凸显人物的性格特征也是我们在写作中值得借鉴的地方。


六、讨论杨修的死因

  师:把握了人物的性格特征之后,大家来思考这样一道题,幻灯片出示:你怎样看待曹操杀杨修这件事,杨修之死谁之过?

  要求:提出自己的观点,摆事实,讲道理。


七、教师点拨,评价学生的发言,给予鼓励


八、作业

  P153,三。


【板书】

 
杨修之死

罗贯中

       1、改建园门    曹操:阴险虚伪
       2、分食酥饼       奸诈残忍
       3、梦中杀人       刚愎自用
       4、大麓藏质    杨修:才思敏捷
       5、计出邺城       恃才放旷
       6、代作答教       目中无人
 
 
 
 

来源:中国哲士网

中小学语文教学 杨修之死,罗贯中教案,教学设计 参考资料,课文

作品《杨修之死》第二课时教学实录原文赏析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相关文章
    《杨修之死》教学实录2
    杨修之死课堂实录
    《杨修之死》教学设计
    《杨修之死》原文和译文
    <<杨修之死>>的背景
    《杨修之死》说课稿3
    《杨修之死》课堂实录3
    也说杨修之死
    《杨修之死》说课稿
    《杨修之死》原文及译文
    《杨修之死》教学设计——竞赛式教学…
    《杨修之死》自学评估
    杨修之死阅读与写作练习
    《杨修之死》同步练习(2)
    课文杨修之死研讨
    语文教学与学生人格培养——从“杨修…
    《杨修之死》教学设计1
    《杨修之死》说课稿4
    《杨修之死》教学体会
    《杨修之死》课文赏析
    曹操为什么杀杨修
    《杨修之死》看人际交往的原则
    《杨修之死》说课设计
    《杨修之死》课堂实录点评
    《杨修之死》教学设计2
    《杨修之死》课堂实录
    免费《杨修之死》说课稿
    《杨修之死》教学实录
    免费《杨修之死》教案
    《杨修之死》说课稿2
    《杨修之死》有关资料
    张扬不张狂,独立不特立——《杨修之…
    《杨修之死》第三课时教学设计
    杨修之死
    《杨修之死》同步练习
    也说杨修之死
    《杨修之死》中心思想
    罗贯中笔下的诸葛亮
    罗贯中小说人物化身另有其人 “罗学…
    反读三国:罗贯中的深意
    关羽斩罗贯中
    《杨修之死》的线索
    曹操梦中杀人
    罗贯中故里
    《杨修之死》研讨与练习说明
    《杨修之死》教学建议
    《杨修之死》教学设计
    《杨修之死》参考图片
    《杨修之死》疑难解析
    《杨修之死》整体把握
    《杨修之死》看人际交往的原则
    《杨修之死》电子教材
    从《杨修之死》看人际交往的原则
    杨修之死与中国历史潜规则
    曹操杀人手段多
    曹操为什么杀杨修
    自夸者不长
    罗贯中简介
    《杨修之死》教学设计
    《杨修之死》有关资料
    曹操借刀杀祢衡
    怎样评价曹操其人和小说中曹操的形象
    诗宗曹操
    罗贯中和《三国演义》
    该死的杨修
    杨修之死的原由探考
    《杨修之死》难句解析
    《杨修之死》词语解释
    《杨修之死》多音字辨析
    《杨修之死》形似字辨析
    《杨修之死》生字注音
    杰出的古典小说大家罗贯中
    《杨修之死》参考资料
    曹操诈病
    《杨修之死》通假字
    《杨修之死》学法建议
    《杨修之死》内容提要
    《杨修之死》学法指导
    《杨修之死》素质教育新学案
    许家沟惊现斗板图案隐含“罗贯中”
    《杨修之死》写作特点
    《杨修之死》写作特色
    《杨修之死》课文分析
    《杨修之死》研读赏析
    《杨修之死》问题探究
    有关杨修
    语文教学不能缺失“灵魂”
    《杨修之死》教学设计
    语文教学与学生人格培养──从“杨修…
    《杨修之死》同步训练
    《杨修之死》强化练习
    读《杨修之死》有感
    读《杨修之死》有感
    《杨修之死》主题思想
    《杨修之死》教学设计
    《杨修之死》教学设计
    《杨修之死》课堂实录
    要依据新课程标准进行语文教学──《…
    《杨修之死》结构分析
    从封闭走向开放──从执教《杨修之死…
    《杨修之死》教学设计
    《杨修之死》教学中的情感效应
    《杨修之死》教学设计
    《杨修之死》教学设计
    元末明初人罗贯中不是小说作家
    《杨修之死》教学设计
    《杨修之死》教学设计
    《杨修之死》教学设计
    《杨修之死》教学设计
    《杨修之死》教学设计
    《杨修之死》教学设计
    热爱生命 学会生存──《杨修之死》…
    厚积而薄发──以《杨修之死》语文教…
    《杨修之死》教学反思
    《杨修之死》教学设计
    《杨修之死》教学设计
    《杨修之死》课文赏析
    《杨修之死》教学设计
    《杨修之死》教学设计
    《杨修之死》问题研究
    《杨修之死》教学设计
    《杨修之死》学习指导
    《杨修之死》教学设计
    《杨修之死》同步训练
    《杨修之死》教学杂谈
    《杨修之死》教学设计
    《杨修之死》第三课时教学设计
    《杨修之死》说课设计
    《杨修之死》第三课时教学设计
    《杨修之死》教学设计
    《杨修之死》重难点讲解
    《杨修之死》教学设计
    教学《杨修之死》的反思
    施耐庵和罗贯中是师生关系吗
    《杨修之死》自学阶梯评估测试题
    《杨修之死》教学把握三“美”
    《杨修之死》第二课时教学实录
    从《杨修之死》看曹操的帝王之术
    《杨修之死》教学设计

    2004-2010  中国哲士网版权所有 引用本站内容请指明来源  给本站投稿   备案序号 蜀ICP备050092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