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修之死》教学设计 河南省开封市第十三中学 王永岗 一、导入 同学们,在上课之前我们先来填两幅对联:智不智看 ,勇不勇看 ;(接着再出示)三国出 ,梁山多 。三国出智士,《三国演义》中谋士众多,智士云集,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三国谋士杨修的故事。 出示教学目标: 1、复述文中七个小故事; 2、探讨杨修之死的原因; 3、分析杨修和曹操的性格特点。 二、检查预习 1、作家作品简介: 罗贯中,名本,字贯中,号湖海散人,元末明初小说家。 罗贯中的古典长篇章回体历史小说《三国演义》,描述了从黄巾起义到西晋武帝太康元年统一中国将近一个世纪中,魏、蜀、吴三国间的政治和军事斗争历史。这部著作深刻揭露了封建政治集团内部的矛盾和斗争。 2、注音: 肋(lèi) 号(hào) 数(shuò) 讫(qì) 谮(zèn) 绰(chāo) 3、翻译句子: ⑴ 杨修为人恃才放旷,数犯曹操之忌。 ⑵ (操)佯惊问:“何人杀吾近侍?” ⑶ 丞相非在梦中,君乃在梦中耳! ⑷ 但操有问,植即依条答之。 三、整体感知,把握文意 要求: 1、分段朗读课文,其他学生听读。 2、概括事件内容。 3、复述故事。 4、找出曹操心理活动的词语。 四、问题研讨,深入质疑 1、总结人物性格特征: 杨修:恃才放旷,毫无心机,终于招来杀身之祸。 曹操:刚愎自用,阴险残忍,机变狡诈。 2、展开辩论: 正方:杨修该杀 反方:杨修不该杀 五、延伸拓展,深刻反思 杨修才华横溢,因其才受曹操赏识,也因其才被曹操杀害,我们青少年从杨修之死中应该明白些什么? 六、课堂小结 《杨修之死》给我们带来了太多的收获…… 七、作业 根据课文内容,以这两个人物为开头,作幅对联。 |
来源:中国哲士网
中小学语文教学 杨修之死,罗贯中教案,教学设计 参考资料,课文
作品《杨修之死》教学设计原文赏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