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本页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中文域名: 古今中外.com       英文域名:www.1-123.com     大中小学语文作品及资料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哲士网 >> 作品 >> 古代 >> Y >> 杨修之死 >> 正文

 

《杨修之死》课堂实录

五三镇中学 张小琴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引导学生自读,培养学生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学习本文通过典型事例来展现人物性格的写法。

         2、过程与方法:自主地采用研究性学习方式研读课文,通过辩论,培养学生合作的意识,搜集、归纳、整理信息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保持心理上的健康,让学生在学习中感悟,不断塑造自己完好的人格。

         教学重点:

         1、分析曹操、杨修的性格特征。

         2、学习本文刻人物形象的独特写法。

   教学难点:

          探讨杨修之死的原因。

   教学方法:

         1、激趣法

         2、点评法

         3、激励法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让学生欣赏下面这首诗:

         聪明杨德修,世代继簪缨。笔下走龙蛇,胸中锦绣成。开谈惊四座,提对冠群英。身死因才误,非关欲退兵。

         这首诗评价历史人物杨修,认为杨修才能卓著,最终招致杀身之祸。杨修到底因何而死?

    二、整体感知,把握情节

         师:请同学们归纳一下,课文中写了杨修犯曹操之忌的哪几件事?对每一次犯忌,曹操各有什么心理反应?

         生1:课文主要讲了杨修犯曹操之忌的六件事。第一件事是杨修知曹操门上添“活”字的意思。第二件事是因“一盒酥”三字,杨修猜透,便和众人分吃果点。第三件事是杨修识破曹操梦中杀人的用心。

         生2:杨修向曹操告密曹丕私自请吴质商量立太子之事,被曹丕识破,于是采用大簏装绢,导致曹操怀疑杨修谮害曹丕。第五件事是在曹操对其子一场特殊的考试中,杨修唆使曹植杀死了门吏。第六件事是“答教事件”。

         师:同学们把事件概括的较为详细具体,还有心理反应没有说,谁来加以补充?

         生:1、操虽称美,心甚忌之。2、虽喜笑,而心恶之。3、曹操闻而愈恶之。4、愈恶之。5、大怒。6、已有杀修之心。

         师:同学们读书都很仔细,从文章安排的顺序上来看,运用了什么方法?

         生:本文采用了插叙的方法。

         师:能不能具体说说作者为什么这样安排素材?

         生:因为后面的六件事都不是同时发生,而是发生在鸡肋事件之前,作者为了说清杨修死的原因,于是把这六件事插在“鸡肋事件”中叙述。

         师:我们已经理清了故事的情节,下面,我们将进行一场自由辩论,来探讨杨修死因何在?请大家踊跃发表自己的观点。

         生1:杨修之死,实乃杨修之过。卖弄才华,锋芒太露。杨修确实学识渊博、才华过人,但是在一些事情上却过于卖弄聪明,以至一再遭到曹操猜忌,埋下祸根。

         生2:曹操外恭内奸,嫉贤妒能,心狠手辣,虚伪狡诈,这是人所共知的。杨修猜透曹操的心思,这让曹操很恼火,杀他是必然的。

         生3:杨修在“大簏装绢”的事件中失策,不去冷静地考虑后果,告密不成,反而“倒蚀一把米”,失去曹操信任。

         生4:如果杨修有诸葛亮那样的雄才大略的话,他就应该知道后果,杨修的才能根本用不到点子上。

         生5:我认为如果没有曹操的心胸狭窄,或者干脆就把曹操换成刘备,杨修也不可能死。

……

师:今天的自由辩论精彩而激烈,同学们据理力争,妙语连珠,表现的很出色。可见,同学们准备的较为充分。

    三、分析人物形象。

         师:小说的重要任务是塑造鲜明的人物形象,谁来总结一下,你对两人的印象?

         生1:曹操是一个心胸狭窄、嫉妒心强、不重用人才的人,杨修是一个知识渊博,才华横溢的人。

         生2:我认为曹操为人阴险狡诈,不能以诚待人,而杨修虽然有才,但也过于恃才放旷。

    四、延伸拓展。

         师:杨修才华横溢,但却因其才被曹操杀害,我们青少年从杨修之死中该明白些什么呢?

         生1:我想到了独生子女,其中不乏一些惟我独尊,自私冷漠、缺乏爱心的人。倘若个人成绩优秀,便歧视他人,这其实是一种心理疾病。

         生2:我们青少年从杨修之死中应得到一个启示:一个人应有健全的人格,要有一颗平常心,最起码要心理健康。

         五、布置作业:

         整理课上的发言,写一篇读后感。

         [点评]新课标强调要树立“大语文教学观”,本课教学中自始至终将课文放在《三国演义》整个背景之下,此处教师再次以问题的形式,强化学生课处阅读的兴趣,达到“言尽而意无穷”的教学效果。

来源:中国哲士网

中小学语文教学 杨修之死,罗贯中教案,教学设计 参考资料,课文

作品《杨修之死》课堂实录原文赏析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相关文章
    《杨修之死》教学实录2
    杨修之死课堂实录
    《杨修之死》教学设计1
    《杨修之死》原文和译文
    <<杨修之死>>的背景
    《杨修之死》说课稿3
    《杨修之死》课堂实录3
    也说杨修之死
    《杨修之死》有关资料
    《杨修之死》原文及译文
    《杨修之死》教学设计——竞赛式教学…
    《杨修之死》自学评估
    杨修之死阅读与写作练习
    《杨修之死》同步练习(2)
    课文杨修之死研讨
    语文教学与学生人格培养——从“杨修…
    《杨修之死》教学设计2
    《杨修之死》说课稿4
    《杨修之死》教学实录
    《杨修之死》课文赏析
    《杨修之死》第二课时教学实录
    曹操为什么杀杨修
    《杨修之死》看人际交往的原则
    《杨修之死》课堂实录点评
    《杨修之死》第三课时教学设计
    《杨修之死》说课稿
    免费《杨修之死》说课稿
    《杨修之死》教学设计
    免费《杨修之死》教案
    《杨修之死》教学体会
    《杨修之死》说课稿2
    张扬不张狂,独立不特立——《杨修之…
    《杨修之死》说课设计
    杨修之死
    《杨修之死》同步练习
    也说杨修之死
    《杨修之死》中心思想
    罗贯中笔下的诸葛亮
    罗贯中小说人物化身另有其人 “罗学…
    反读三国:罗贯中的深意
    关羽斩罗贯中
    《杨修之死》的线索
    曹操梦中杀人
    罗贯中故里
    《杨修之死》研讨与练习说明
    《杨修之死》教学建议
    《杨修之死》教学设计
    《杨修之死》参考图片
    《杨修之死》疑难解析
    《杨修之死》整体把握
    《杨修之死》看人际交往的原则
    《杨修之死》电子教材
    从《杨修之死》看人际交往的原则
    杨修之死与中国历史潜规则
    曹操杀人手段多
    曹操为什么杀杨修
    自夸者不长
    罗贯中简介
    《杨修之死》教学设计
    《杨修之死》有关资料
    曹操借刀杀祢衡
    怎样评价曹操其人和小说中曹操的形象
    诗宗曹操
    罗贯中和《三国演义》
    该死的杨修
    杨修之死的原由探考
    《杨修之死》难句解析
    《杨修之死》词语解释
    《杨修之死》多音字辨析
    《杨修之死》形似字辨析
    《杨修之死》生字注音
    杰出的古典小说大家罗贯中
    《杨修之死》参考资料
    曹操诈病
    《杨修之死》通假字
    《杨修之死》学法建议
    《杨修之死》内容提要
    《杨修之死》学法指导
    《杨修之死》素质教育新学案
    许家沟惊现斗板图案隐含“罗贯中”
    《杨修之死》写作特点
    《杨修之死》写作特色
    《杨修之死》课文分析
    《杨修之死》研读赏析
    《杨修之死》问题探究
    有关杨修
    语文教学不能缺失“灵魂”
    《杨修之死》教学设计
    语文教学与学生人格培养──从“杨修…
    《杨修之死》同步训练
    《杨修之死》强化练习
    读《杨修之死》有感
    读《杨修之死》有感
    《杨修之死》主题思想
    《杨修之死》教学设计
    《杨修之死》教学设计
    《杨修之死》课堂实录
    要依据新课程标准进行语文教学──《…
    《杨修之死》结构分析
    从封闭走向开放──从执教《杨修之死…
    《杨修之死》教学设计
    《杨修之死》教学中的情感效应
    《杨修之死》教学设计
    《杨修之死》教学设计
    元末明初人罗贯中不是小说作家
    《杨修之死》教学设计
    《杨修之死》教学设计
    《杨修之死》教学设计
    《杨修之死》教学设计
    《杨修之死》教学设计
    《杨修之死》教学设计
    热爱生命 学会生存──《杨修之死》…
    厚积而薄发──以《杨修之死》语文教…
    《杨修之死》教学反思
    《杨修之死》教学设计
    《杨修之死》教学设计
    《杨修之死》课文赏析
    《杨修之死》教学设计
    《杨修之死》教学设计
    《杨修之死》问题研究
    《杨修之死》教学设计
    《杨修之死》学习指导
    《杨修之死》教学设计
    《杨修之死》同步训练
    《杨修之死》教学杂谈
    《杨修之死》教学设计
    《杨修之死》第三课时教学设计
    《杨修之死》说课设计
    《杨修之死》第三课时教学设计
    《杨修之死》教学设计
    《杨修之死》重难点讲解
    《杨修之死》教学设计
    教学《杨修之死》的反思
    施耐庵和罗贯中是师生关系吗
    《杨修之死》自学阶梯评估测试题
    《杨修之死》教学把握三“美”
    《杨修之死》第二课时教学实录
    从《杨修之死》看曹操的帝王之术
    《杨修之死》教学设计

    2004-2010  中国哲士网版权所有 引用本站内容请指明来源  给本站投稿   备案序号 蜀ICP备050092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