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本页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中文域名: 古今中外.com       英文域名:www.1-123.com     大中小学语文作品及资料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哲士网 >> 作品 >> 古代 >> Y >> 杨修之死 >> 正文

 

《杨修之死》教学设计——竞赛式教学的探索

广东惠阳良井中学 余思达

教学目的:

1、学习通过故事来展现人物性格的写作方法。

2、掌握一些重点字词,如:“适”、“数”、“忌”、“如”、 “但”、“即”的不同用法。

3、初步认识分析事物要内因和外因相结合的唯物辩证法观点。

教学设想:

1、加强预习,先让学生根据课文后面的思考和练习题进行自学,然后展开课文知识、口头表述及辩论比赛,以最大限度地开启学生的思维,提高思考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2、加强复述,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3、安排一个半课时。

4、定好竞赛程序、形式和评分标准,以便检查学生回答问题的优劣,并分出胜负方,满足学生的好胜心理。

教学重点:

1、分析杨修和曹操这两个人物的性格特点。

2、探讨杨修之死的原因。

教学要点:

1、在辩论中分析杨修和曹操的性格。

2、复述文中的七个小故事。

3、检查对一些重点难点字词的音义的掌握情况,学习一些通假字。

竞赛评分标准:复述故事占20分,必答题和抢答题每个10分, 辩 论占40分。

教学内容和步骤:

前半节

任务:疏通文字,理解课文内容。

步骤 教学内容 意图和目的

备 介绍有关的文学常识(教师完成)。

学生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教师解决学生的质疑。

三、 完成“思考和练习一”(解释加点字词)

适庖官进鸡汤( )

数犯曹操之忌( )( )

人皆不晓其意( )

丕如其意( )

植然其言( )

但操有问,植即依条答之( )( )

四、布置预习题

1、为复述文中的七个小故事作准备。

2、为辩论准备材料,男同学持“思考和练习”中的第一个观点,女同学持第二个观点。  

疏通

文字

障碍

 

 

 

 

第二节

任务:完成必答题、抢答题及展开口述比赛和辩论比赛。

步骤 教学内容 意图和目的

(一)

(二)

 

 

 

 

 

 

 

(三)

 

 

 

 

 

 

 

 

 

(四)

论 复述故事(10分钟)

1、女同学的代表复述前三个故事:①“鸡

肋”的故事;②“改修花园”;③“一盒酥”。

2、男同学的代表复述后四个故事,即①

“梦中杀人”;②“簏 中物”;③“斩

吏出门”;④“代作答教”。

二、完成必答题(抽签选作答的学生)(5分钟)

1、(男)给下列加点字词注音并解释其意

义(用幻灯投影)①鸡肋( )

②将首级号令于辕门外( )

③数犯曹操三忌( )

2、(女)按拼音填汉字并解释其意义

(用幻灯投影)。

①竟取匙与众食qí( )

②操因疑修zèn( ) 害曹丕。

③延弃弓cao( ) 刀。

(学生完成后教师即时明确答案)

三、完成抢答题

(为避免滥答,答错者倒扣10分)(5分钟)

1、本文的叙事线索是什么?

抢答后教师明确答案:“身死因才误”是本文的叙事线索。

2、叙事的方式有:①顺序、②倒叙、③插叙、④补叙。本文属哪一种方式?

明确:本文的回忆部分是补叙,若放回《水浒传》中,本文则是插叙。

3、请找出本文的三个通假字,并指出各与哪个字通假。

明确:“当”通“挡”、“分”通“吩”、

“付”通“咐”。

四、展开辩论(20分钟)

男女同学各选出四个同学分别任主辩、 第一副辩、第二副辩、第三副辩。要求提出自己 的观点,摆事实,讲道理,证明自己观点的正确性,并说明对方观点是不能成立的。

(男)杨修恃才放旷,终于招致杀身之祸。

(女)曹操借违反军纪之名处死杨修,以消除隐患。

五、在辩论的基础上,总结人物性格特征。

(男)总结杨修的性格特征。

(女)总结曹操的性格特征。

(然后教师明确答案并板书)

杨修:恃才放旷、狂妄轻率、好耍小

聪明

曹操:虚伪残诈、老谋深算 训练口头

表达能力


训练学生思考和回答问题的速度


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临场应变力


步骤 教学内容 意图和目的

结 六、总结(5分钟)(教师完成)

1、分出胜负方。

2、明确杨修之死的原因有两点:既是由于杨修恃才放旷,终于招致杀身之祸,也是由于曹操借违反军纪之名处死杨修,以消除隐患,两者缺一不可。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的发展是由于内因和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应该说:前者,即男同学所持观点是内因;后者,即女同学所持观点是外因,两者导致了杨修之死。

七、宣布结束  

 

培养学生用唯物辨证法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

 

 

 

附板书设计∶

杨修之死

原因

┌───────┴───────┐

杨修 曹操

┌──┴──┐ ┌─┴─┐

恃 狂 好 虚 老

才 妄 耍 伪 谋

放 轻 小 残 深

旷 率 聪 诈 算明

└──┬──┘ └─┬─┘

内因 外因

│ │

(男)恃才放旷,终于 (女)借违反军纪之名,

招致杀身之祸 处死杨修

来源:中国哲士网

中小学语文教学 杨修之死,罗贯中教案,教学设计 参考资料,课文

作品《杨修之死》教学设计——竞赛式教学的探索原文赏析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相关文章
    《杨修之死》教学实录2
    杨修之死课堂实录
    《杨修之死》教学设计
    《杨修之死》自学评估
    <<杨修之死>>的背景
    《杨修之死》说课稿3
    《杨修之死》课堂实录3
    也说杨修之死
    《杨修之死》说课稿
    《杨修之死》第二课时教学实录
    《杨修之死》原文和译文
    杨修之死阅读与写作练习
    《杨修之死》同步练习(2)
    《杨修之死》同步练习
    张扬不张狂,独立不特立——《杨修之…
    语文教学与学生人格培养——从“杨修…
    《杨修之死》教学设计1
    《杨修之死》说课稿4
    《杨修之死》教学体会
    《杨修之死》课文赏析
    曹操为什么杀杨修
    《杨修之死》看人际交往的原则
    《杨修之死》说课设计
    《杨修之死》课堂实录点评
    《杨修之死》教学设计2
    《杨修之死》课堂实录
    《杨修之死》原文及译文
    《杨修之死》教学实录
    免费《杨修之死》说课稿
    《杨修之死》说课稿2
    《杨修之死》有关资料
    免费《杨修之死》教案
    《杨修之死》第三课时教学设计
    杨修之死
    课文杨修之死研讨
    也说杨修之死
    《杨修之死》中心思想
    罗贯中笔下的诸葛亮
    罗贯中小说人物化身另有其人 “罗学…
    反读三国:罗贯中的深意
    关羽斩罗贯中
    《杨修之死》的线索
    曹操梦中杀人
    罗贯中故里
    《杨修之死》研讨与练习说明
    《杨修之死》教学建议
    《杨修之死》教学设计
    《杨修之死》参考图片
    《杨修之死》疑难解析
    《杨修之死》整体把握
    《杨修之死》看人际交往的原则
    《杨修之死》电子教材
    从《杨修之死》看人际交往的原则
    杨修之死与中国历史潜规则
    曹操杀人手段多
    曹操为什么杀杨修
    自夸者不长
    罗贯中简介
    《杨修之死》教学设计
    《杨修之死》有关资料
    曹操借刀杀祢衡
    怎样评价曹操其人和小说中曹操的形象
    诗宗曹操
    罗贯中和《三国演义》
    该死的杨修
    杨修之死的原由探考
    《杨修之死》难句解析
    《杨修之死》词语解释
    《杨修之死》多音字辨析
    《杨修之死》形似字辨析
    《杨修之死》生字注音
    杰出的古典小说大家罗贯中
    《杨修之死》参考资料
    曹操诈病
    《杨修之死》通假字
    《杨修之死》学法建议
    《杨修之死》内容提要
    《杨修之死》学法指导
    《杨修之死》素质教育新学案
    许家沟惊现斗板图案隐含“罗贯中”
    《杨修之死》写作特点
    《杨修之死》写作特色
    《杨修之死》课文分析
    《杨修之死》研读赏析
    《杨修之死》问题探究
    有关杨修
    语文教学不能缺失“灵魂”
    《杨修之死》教学设计
    语文教学与学生人格培养──从“杨修…
    《杨修之死》同步训练
    《杨修之死》强化练习
    读《杨修之死》有感
    读《杨修之死》有感
    《杨修之死》主题思想
    《杨修之死》教学设计
    《杨修之死》教学设计
    《杨修之死》课堂实录
    要依据新课程标准进行语文教学──《…
    《杨修之死》结构分析
    从封闭走向开放──从执教《杨修之死…
    《杨修之死》教学设计
    《杨修之死》教学中的情感效应
    《杨修之死》教学设计
    《杨修之死》教学设计
    元末明初人罗贯中不是小说作家
    《杨修之死》教学设计
    《杨修之死》教学设计
    《杨修之死》教学设计
    《杨修之死》教学设计
    《杨修之死》教学设计
    《杨修之死》教学设计
    热爱生命 学会生存──《杨修之死》…
    厚积而薄发──以《杨修之死》语文教…
    《杨修之死》教学反思
    《杨修之死》教学设计
    《杨修之死》教学设计
    《杨修之死》课文赏析
    《杨修之死》教学设计
    《杨修之死》教学设计
    《杨修之死》问题研究
    《杨修之死》教学设计
    《杨修之死》学习指导
    《杨修之死》教学设计
    《杨修之死》同步训练
    《杨修之死》教学杂谈
    《杨修之死》教学设计
    《杨修之死》第三课时教学设计
    《杨修之死》说课设计
    《杨修之死》第三课时教学设计
    《杨修之死》教学设计
    《杨修之死》重难点讲解
    《杨修之死》教学设计
    教学《杨修之死》的反思
    施耐庵和罗贯中是师生关系吗
    《杨修之死》自学阶梯评估测试题
    《杨修之死》教学把握三“美”
    《杨修之死》第二课时教学实录
    从《杨修之死》看曹操的帝王之术
    《杨修之死》教学设计

    2004-2010  中国哲士网版权所有 引用本站内容请指明来源  给本站投稿   备案序号 蜀ICP备050092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