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本页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中文域名: 古今中外.com       英文域名:www.1-123.com     大中小学语文作品及资料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哲士网 >> 作品 >> 现代 >> C >> 草船借箭 >> 正文

 

听赵伟伟老师执教《草船借箭》一课之我见

听赵伟伟老师执教《草船借箭》一课之我见   河南省三门峡市灵宝市第二小学 赵聪玲     一、巧设情境,激发兴趣

  《三国演义》是我国古典小说中的经典之作,在这部宏篇巨著中,描绘了一个又一个血雨腥风的战斗场面,再现了一个又一个栩栩如生、活灵活现的人物形象。那一个个精彩的故事,千百年来被一代又一代的人传颂。《草船借箭》就是其中斗智斗勇的一个典型故事。为了激起学生对课文的兴趣,上课伊始,老师就播放了电视剧《三国演义》的主题曲,那豪迈雄壮、荡气回肠的乐曲,很快把学生们带到了那金戈铁马的年代,使他们很快融入了故事当中。
 二、抓住关键,统领全文

  这篇课文比较长,有10个自然段,但通篇课文都是围绕一个中心话题来讲的,即: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因此,刚入课文,老师就提出了本节的中心议题:找出最能表现诸葛亮神机妙算的句子,用心体会诸葛亮神在哪里,妙在何处。这样既使学生明确了学习目标,又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特殊效果。
  三、注重方法,培养能力

  多少年来,老师一直是课堂的主宰者,学生总懵懵懂懂地钻入老师预设的一个又一个教学环节之中。能力和方法都得不到最大限度的提高。新课标指出:教师只能作为教学活动的主导者,学生才是课堂上的真正的主人。在课堂上,应该实现学生与文本的充分对话,使学生养成自主学习、自主探索的良好习惯,使他们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都得到进一步的提升。这节课上,老师在学生学习了两组相关连的句子后,及时总结学习方法,然后启发学生按照这样的方法继续学习,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四、动脑动手,突破难点

  这篇课文中叙述的故事,因离现在年代久远,加之牵扯到许多天文、地理方面的知识,没有一定课外积淀的学生很难理解。为了解开学生心头的疑团,老师巧妙地设计了一个动手操作的环节:让学生用自己事先叠好的小船,以桌面为长江,动手摆放。这样学生在具体的实践中,很轻松地理解了为什么开始时船头朝西,船尾朝东,后来又变成船头朝东,船尾朝西的奇妙所在。
  五、重视练笔、开拓思维

  听、说、读、写是语文的四大基本功,写是最重要的环节,也是学生语文能力的综合体现。因此,我市的《课堂教学评价标准》也指出:每节课,学生练笔的时间,不得少于五分钟。这节课上,老师设计了两个练笔的环节:一是让学生找出表现诸葛亮神机妙算的句子并做批注。二是续写句子:雾这样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这样的训练,既使学生开拓了思维,又加深了对文本内涵的理解。从而,起到了“一石二鸟”之功效。
  六、词句训练,恰到好处

  小学语文应该姓“语”,词句都是语文的最基本的知识。我们在语文教学中,应该让学生用心体味作者遣词造句的巧妙,从而让他们领悟到祖国灿烂的文化及语言文字的博大精深。在本节课上,老师在这方面就做得比较好。如,诸葛亮笑谁?为什么?这样,一个普普通通的“笑”字,就巧妙地打开了学生思维的闸门,学生灵感就如潮水般喷涌而出,使这一环节的处理,成为本节课的一大亮点。
  七、注重朗读,加深理解

  语文课堂应该是书声朗朗的课堂。因此,课堂上的朗读训练必不可少。这节课,老师将课文的最后一句话,作为一个训练点。上课伊始,老师让学生浅层次地去读;学完一部分,让学生再读,最后又让学生复读。虽然是同一个句子,但学生在不同的时间段朗读的效果是不同的。这是因为随着学生对文本理解程度的不断加深,更能体会到这句话的内涵所在。这样,既体现了训练的层次性,又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朗读技巧。
  八、巧妙安排,提高效率

  语文学科是一门基础学科,也是一门综合学科。每一课中,牵扯到的知识点很多,如果把这些问题都放到课后解决的话,势必会加重学生的负担。因此,我市《课堂评价标准》中要求,预习中的问题,课后的习题必须当堂处理。这节课上,“故事发生的原因、经过、结果”及“草船借箭为什么能成功?”这些问题老师都巧妙地融入了教学过程中,真正体现了市教体局“惜时增效,轻负高效”的根本宗旨。

来源:中国哲士网

中小学语文教学 草船借箭,罗贯中教案,教学设计 参考资料,课文

作品听赵伟伟老师执教《草船借箭》一课之我见原文赏析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相关文章
    《杨修之死》课堂实录3
    《杨修之死》教学设计——竞赛式教学…
    杨修之死课堂实录
    《杨修之死》教学设计
    《杨修之死》自学评估
    《杨修之死》说课稿4
    语文教学与学生人格培养——从“杨修…
    《杨修之死》课堂实录
    《杨修之死》教学实录2
    《杨修之死》说课稿
    《杨修之死》第二课时教学实录
    《杨修之死》原文和译文
    杨修之死阅读与写作练习
    《杨修之死》同步练习(2)
    《杨修之死》同步练习
    张扬不张狂,独立不特立——《杨修之…
    也说杨修之死
    《杨修之死》教学设计2
    《杨修之死》课文赏析
    《杨修之死》说课稿3
    《杨修之死》教学体会
    <<杨修之死>>的背景
    曹操为什么杀杨修
    《杨修之死》看人际交往的原则
    《杨修之死》课堂实录点评
    《杨修之死》第三课时教学设计
    免费《杨修之死》教案
    《杨修之死》教学设计1
    《杨修之死》原文及译文
    《杨修之死》教学实录
    免费《杨修之死》说课稿
    《杨修之死》说课稿2
    《杨修之死》有关资料
    《杨修之死》说课设计
    杨修之死
    课文杨修之死研讨
    元末明初人罗贯中不是小说作家
    《杨修之死》问题研究
    罗贯中小说人物化身另有其人 “罗学…
    反读三国:罗贯中的深意
    关羽斩罗贯中
    曹操借刀杀祢衡
    《杨修之死》研讨与练习说明
    曹操诈病
    杰出的古典小说大家罗贯中
    《杨修之死》教学建议
    《杨修之死》有关资料
    《杨修之死》教学设计
    也说杨修之死
    罗贯中故里
    《杨修之死》看人际交往的原则
    《杨修之死》教学把握三“美”
    从《杨修之死》看人际交往的原则
    杨修之死与中国历史潜规则
    曹操杀人手段多
    曹操为什么杀杨修
    自夸者不长
    《杨修之死》重难点讲解
    语文教学与学生人格培养──从“杨修…
    《杨修之死》的线索
    《杨修之死》参考图片
    曹操梦中杀人
    《杨修之死》通假字
    罗贯中和《三国演义》
    该死的杨修
    杨修之死的原由探考
    《杨修之死》难句解析
    《杨修之死》词语解释
    《杨修之死》多音字辨析
    《杨修之死》形似字辨析
    《杨修之死》生字注音
    《杨修之死》素质教育新学案
    许家沟惊现斗板图案隐含“罗贯中”
    怎样评价曹操其人和小说中曹操的形象
    有关杨修
    《杨修之死》学法建议
    《杨修之死》内容提要
    《杨修之死》学法指导
    《杨修之死》中心思想
    《杨修之死》参考资料
    罗贯中笔下的诸葛亮
    《杨修之死》写作特色
    《杨修之死》课文分析
    《杨修之死》研读赏析
    《杨修之死》问题探究
    《杨修之死》疑难解析
    诗宗曹操
    语文教学不能缺失“灵魂”
    《杨修之死》教学设计
    《杨修之死》教学设计
    《杨修之死》同步训练
    《杨修之死》强化练习
    读《杨修之死》有感
    读《杨修之死》有感
    《杨修之死》学习指导
    《杨修之死》教学设计
    《杨修之死》教学设计
    《杨修之死》课堂实录
    要依据新课程标准进行语文教学──《…
    《杨修之死》结构分析
    从封闭走向开放──从执教《杨修之死…
    《杨修之死》教学设计
    《杨修之死》教学中的情感效应
    《杨修之死》教学设计
    《杨修之死》教学设计
    罗贯中简介
    《杨修之死》教学设计
    《杨修之死》教学设计
    《杨修之死》教学设计
    《杨修之死》教学设计
    《杨修之死》教学设计
    《杨修之死》教学设计
    热爱生命 学会生存──《杨修之死》…
    厚积而薄发──以《杨修之死》语文教…
    《杨修之死》教学反思
    《杨修之死》教学设计
    《杨修之死》教学设计
    《杨修之死》课文赏析
    《杨修之死》教学设计
    《杨修之死》整体把握
    《杨修之死》教学设计
    《杨修之死》电子教材
    《杨修之死》教学设计
    《杨修之死》教学设计
    《杨修之死》同步训练
    《杨修之死》教学杂谈
    《杨修之死》教学设计
    《杨修之死》第三课时教学设计
    《杨修之死》说课设计
    《杨修之死》第三课时教学设计
    《杨修之死》教学设计
    《杨修之死》写作特点
    《杨修之死》教学设计
    教学《杨修之死》的反思
    《杨修之死》主题思想
    《杨修之死》自学阶梯评估测试题
    施耐庵和罗贯中是师生关系吗
    《杨修之死》第二课时教学实录
    从《杨修之死》看曹操的帝王之术
    《杨修之死》教学设计

    2004-2010  中国哲士网版权所有 引用本站内容请指明来源  给本站投稿   备案序号 蜀ICP备050092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