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本页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中文域名: 古今中外.com       英文域名:www.1-123.com     大中小学语文作品及资料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哲士网 >> 作品 >> 古代 >> S >> 师说 >> 正文

 

《师说》中的两个“师”字

师说》中的两个“师”字   聂正才       《师说》是中学语文教材的传统篇目,文章的内容很多人十分熟悉。“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这是文章开头的两句,两句中各有一个“师”,这两个“师”怎么解释,其含义相同,还是不同?这个看似没有争议的问题,却麻烦不断,教材、教学用书三易其口,迄今为止,莫衷一是。
  
  具体情况是这样的,教材、教学用书,一方面讲《师说》开头的二“师”含义相同,都作老师”解释,一方面又节外生枝,弄得是是非非。如1993年的教参上写道:“‘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是‘正面概论教师的职能:传道、受业、解惑’。”(见《新编中学语文教案》语文出版社1993年第1版P270页)把“师”解释为“教师”,这样一来,前后两个“师”含义就不同了,一个当“老师”讲,一个当“教师”讲,“老师”与“教师”并非同一概念。众所周知,《师说》中可以翻译成“老师”的“师”不一定是指教书的教师。如:“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这个“师”就不是教师。这种理解,的确有节外生枝之嫌。因而,1995年第2版的教材对此作了修改,在《师说》的“预习提示”中写道:“文章对老师的职能作用,用了六个字恰当地概括出来”新版教材把“师”的解释由原来的“教师”换成了“老师”。这样一改,起码表明文章开头的两个“师”字面意思是相同的,都当“老师”讲,至于实际含义是否一致,且看下文分解。2001年的教学用书上又有了新的说法:“韩愈为什么说‘古之学者必有师’,‘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原来他所说的‘师’,有其独特含义。既不是指各级官府的学校老师,也不是指‘授之书而习其句读’的启蒙老师,而是指社会上学有所成,能够‘传道受业解惑’的人。”(见人教社中语室《高中语文第二册教师教学用书》P162页)按照这个说法,《师说》开头的两个“师”中的第一个“师”实际意义是指学有所成,能够“传道受业解惑”的社会人士。那么,第二个“师”呢,其实际含义如何?教学用书也有论述:“..接着,对‘师’的职责(这里既不说老师,也不说教师)提出了独到的见解:‘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这简短的概括,包含了丰富而深刻的内涵。在‘受业’过程中,学生不可避免地会产生疑问,所以老师最具体的任务就是‘解惑’”引文中讲“师”的职责,说到底是指老师的职责,因此,“师”的实际含义也进一步明确了,是指在学校里帮学生“解惑”的“老师”。随着“师”的含义进一步明确,矛盾也越来越清楚了,两个“师”只是字面意义相同,实际意义相距甚远。
  
  怎么会是这样的呢?这样很正常!我觉得,对词语的理解,对文章内容的分析,有分歧,甚至有矛盾,这很正常。修改,质疑,辩论,真理愈辩愈明。鉴于教材、教参上对《师说》开头有关二“师”的解释表里不一,莫衷一是,我想谈一个观点,提三点看法,请行家斧正。
  
  一个观点:《师说》开头二“师”,不仅字面意义相同,实际含义也相同,指的是同一对象。基于这一理解,于是有了以下三点看法:
  
  第一,“师”的含义不是独特的,而是宽泛的。
  
  前面教师用书的引文中如是说:“韩愈为什么说‘古之学者必有师’,‘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原来他所说的‘师’,有其独特含义。”“原来他所说的‘师’,”指的是两个“师”,还是指其中的哪一个“师”?毋庸讳言,大家都明白,引文中只有第一个“师”含义有些“独特”,“师道之不传也久矣”中的“师”作动词,当“从师”讲,无异议。教师用书把两个作用不同,含义各异的“师”拿来相提并论实在没有必要。至于第一个“师”的含义,教师用书上讲其含义独特:“既不是指各级官府的学校老师,也不是指‘授之书而习其句读’的启蒙老师,而是指社会上学有所成的,能够‘传道受业解惑’的人。”这个“师”的含义是够独特的了,难道只有学有所成的,能够“传道受业解惑”的社会人士才能被“古之学者”视为老师,那些同样学有所成,能够“传道受业解惑”,其为官府的学校老师,他们就不能被“古之学者”视为老师吗?由此观之,这个“师”的含义,并不独特,是我们的理解独特。其实,这个“师”的含义很宽泛,它既可当“老师”讲,也可当“师傅”讲,它可指学有所成的能够“传道受业解惑”的社会人士,也可指学有所成,能够“传道受业解惑”的各级官府的学校老师。
  
  第二,“传道受业解惑”不是概论教师职责,而是作者提出的择师标准。前面教材、教参的引文中多次讲“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中的“师”是“老师”,“传道受业解惑”是“老师的职责”。笔者认为,“传道受业解惑”不是对教师职责的概述,而是从能力的角度,讲“师”必须具备的条件,为“古之学者”之择师提供标准。“古之学者必有师”,那么什么人可以为“师”呢?“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即老师,是来传道受业解惑之人,换言之,凡具有“传道受业解惑”能力者方可为“师”。这个“师”的内涵比“教师”的内涵丰富,它与“古之学者必有师”中的“师”含义相同,即指启蒙教师之外的所有能够“传道受业解惑”者,这些人有的是学校老师,有的是社会人士,如果把“传道受业解惑”看成是学校老师的职责,“师”中的另一部分人,那些社会人士呢,他们也应承担还是可以不承担学校老师的这种职责呢?由于文章不是讲的所谓老师的职责,所以就不存在这一问题。
  
  再者,从文章上下的连贯来看,文章的第一段,自始至终都是讲择师标准,前面讲“古之学者必有师”,后面讲“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如果认为中间讲的是教师的职责,中途转换话题,实际上不存在,如果要这样理解,不仅不合文意,而且破坏了上下语意的连贯。
  
  第三,“老师”与“教师”不能当作同一概念。明确地说,在《师说》这篇文章中,“老师”的含义比“教师”的含义丰富得多,老师是广义之“师”,教师是狭义之“师”。
“师说”开头的两个“师”,同为广义之“师”,只是文章第二自然段中的“爱其子,择师而教之”,“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中的两个“师”才是指的教师,属狭义之“师”。在作者韩愈的眼里,这些童子之“师”不合择师标准,也就是说他们没有“传道受业解惑”的能力,不能成为“古之学者”之“师”。古之学者之“师”,是能够“传道受业解惑”之人,而这些人,不一定都是在校的老师,如此说来,“古之学者”也就不一定都是在校学生。教师用书引文中讲:“在‘受业’过程中,学生不可避免地会产生疑问,所以老师最具体的任务是‘解惑’。”把“有惑者”都看成学校里的学生,把“解惑者”都看成学校老师,实际上就是把广义之“师”当成狭义之“师”,把“老师”与“教师”当成了同一概念。
  
  行文至此,似乎可以这样作结,如果我们统一一个观点,即《师说》开头二“师”,不仅字面意义相同,实际意义也相同,指的是同一对象,即字面上当“老师”讲,实际意义是指学有所成,能够“传道受业解惑”的人,这些人,“无贵无贱,无长无少”,职业不论。另外,改变一个角度,即对“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这个句子的分析理解,不是从“教师职责”的角度,而是从为“师”的能力,从择师的标准这一角度去分析,那么所有的分歧将消除,所有的矛盾将不复存在了。


    ──原载《语文教学与研究》

来源:中国哲士网

中小学语文教学 韩愈,师说教案,教学设计 参考资料,课文

作品《师说》中的两个“师”字原文赏析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相关文章
    《师说》疑难解析
    韩愈《师说》讲析
    咬文嚼字──《师说》字词纠误
    《师说》译文
    《师说》主题思想
    韩愈的生平与创作
    韩愈《师说》的写作背景(节录)
    《师说》解构
    《师说》中心别议
    从语境角度解读韩愈的《师说》
    《师说》教学建议
    触摸退之的脉动:读《师说》
    《师说》中“ 之”的用法
    为感时而作的师道精品──韩愈《师说…
    《师说》中概念的滑行
    浅析《师说》中的对比艺术与层递性
    站读《师说》
    《师说》解
    《师说》“四读”指要
    《师说》固定句式
    《师说》的比较句式
    胸中万汇凭吞吐,笔有千钧任翕张─—…
    重新理解《师说》中的几组对比
    从《师说》看韩愈的师道观
    育人与教书──重读《师说》
    《师说》课文题解
    也谈《师说》的中心论点
    《师说》写作背景
    对照鲜明,立论严密──谈《师说》的…
    轻重相形,正反互用──浅议《师说》…
    读《师说》,学“合叙”
    韩愈传说
    唐宋古文运动
    《师说》学习指导
    试析《师说》的中心论点及整体结构关…
    《师说》生字注音
    《师说》课文导入
    《师说》特殊句式
    《师说》多音字辨析
    《师说》形似字辨析
    《师说》词语解释
    《师说》多义词辨析
    《师说》电子教材
    《师说》词语古今异义
    《师说》通假字
    《师说》难句解析
    《师说》结构分析
    《师说》写作特点
    《师说》写作特色
    韩愈《师说》讲解
    《师说》疑难词句例解
    《师说》教学设计
    《师说》教学设计
    《师说》教学案例
    《师说》词类活用
    《师说》问题探究
    《师说》课文分析
    《师说》教学设计
    《师说》教学设计
    《师说》教学设计
    《师说》教学设计
    《师说》教学设计
    《师说》文体知识
    《师说》原文译文及知识点总结(练习)
    《师说》知识点归纳
    《师说》复习检测题(知识点归纳及练…
    《师说》教学反思
    “相机生成”:新课程教学观的灵魂─…
    《师说》重点难点讲解
    回路转导为先──《师说》课堂教学节…
    韩愈的生平与创作
    《马说》教学设计
    《马说》同步达纲练习
    《马说》同步轻松练习
    《马说》同步达纲练习
    《马说》习题精选
    《马说》同步练习
    《马说》教学设计
    《马说》背景资料
    《马说》教学设计
    《马说》教学设计
    《马说》教学设计
    《马说》教学设计
    《马说》教学设计
    《马说》教学设计
    《马说》教学设计
    《马说》教学设计
    《马说》教学设计
    《马说》教学实录及点评
    韩愈的古文主张
    《马说》教学设计
    《马说》研讨与练习说明
    《马说》教学设计
    《马说》教学设计
    《马说》说课设计
    《马说》说课设计
    韩愈与民间传说
    《马说》教学设计
    《马说》整体把握
    《马说》电子教材
    《马说》有关资料
    《马说》问题研究
    《马说》教学设计
    《马说》教学建议
    《马说》课文翻译
    进学解
    《马说》教学杂谈
    韩愈论学习方法
    《马说》课文背景知识
    文体知识·说
    《马说》赏析
    《马说》赏析
    韩愈文章世家和仕途沉浮
    韩愈的思想
    韩愈及其教育思想
    初品语言,领悟真情──《马说》课文…
    韩愈散文的特点
    韩愈的散文分析
    《马说》教学设计
    《马说》解词
    青春之语文 完美课堂的每一个板块─…
    《马说》教法提示
    《马说》中的五个“也”字
    由《马说》论新时期师德建设
    《马说》中的“鸣之”应作何解
    “唐宋八大家”之首──韩愈
    关于伯乐
    韩愈诗词的特点
    乱谈韩愈的“明道”
    《马说》说解
    行道和明道
    文人之雄理学的先驱者韩愈
    韩愈的散文
    《马说》素质教育新学案
    《马说》学法指引
    课文导入
    《马说》课文品析
    《马说》生字注音
    《马说》形似字辨析
    《马说》多音字辨析
    《马说》字词综合运用
    《马说》文言句式
    《马说》词类活用
    《马说》一词多义
    《马说》题解
    《马说》中的“怨气”
    《马说》通假字
    《马说》中心思想
    《马说》课文评点
    《马说》阅读指导
    《马说》语句特点
    《马说》课文鉴赏
    《马说》重点难点点拨
    《马说》难句解析
    《马说》疑难解析
    《马说》问题探究
    《马说》知识延伸
    《马说》写作特色
    《马说》教学实录及教后记
    《马说》写作特点
    唐代文学家、哲学家韩愈
    《马说》教学提示
    《马说》结构分析
    《马说》写法特点
    《马说》难句理解
    唐宋八大家
    咏韩愈
    《马说》问题探究
    韩愈与古文运动
    昌黎兜
    伯乐相马
    一文驱鳄的韩刺史
    《马说》教学设计
    《马说》教学设计
    巧投激“浪”之“石”──由《马说》…
    《马说》作者简介
    蓝田县丞厅壁记
    《列子·说符·伯乐》
    讳辨
    韩愈投书苍龙岭
    韩愈听颖师弹琴
    韩愈名句
    杂说四首
    吟诵与“马”有关的诗句
    送温处士赴河南军序·鉴赏
    古文中的人才观
    韩愈与民间传说
    《马说》教学实录及教后记
    《马说》古今异义词
    《马说》谋篇立意
    《马说》教学设计
    《马说》教学设计
    《马说》教学设计
    《马说》教学设计
    《马说》教学设计
    《马说》教学设计
    《马说》教学设计
    《马说》教学设计
    《马说》教学设计
    唐柏双奇
    《马说》故事二则
    韩愈名字的来历
    伯乐与千里马的故事
    《马说》教学片段欣赏
    《马说》教学案例及反思
    《马说》教学案例与反思
    《马说》教学后记
    《马说》教学反思
    《马说》教学体会
    《马说》教学过程中“悲愤”引出的动…
    《马说》课堂板块教学艺术评析
    《马说》,说谁呢?──《马说》教学…
    探究式教学初体验──《马说》课堂教…
    《马说》教学设计

    2004-2010  中国哲士网版权所有 引用本站内容请指明来源  给本站投稿   备案序号 蜀ICP备050092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