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本页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中文域名: 古今中外.com       英文域名:www.1-123.com     大中小学语文作品及资料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哲士网 >> 作品 >> 古代 >> M >> 马说 >> 正文

 

《马说》教学设计

马说》教学设计   湖北省荆州市北门中学 汪帮清     【教学目标】

马 说  汪帮清
教学目标:
1.积累文言词汇,虚词“也”的用法,另有“其、之、而、以”,增强文言阅读能力。(重点)
2.在把握文章中心的基础上,了解托物寓意的写法。(重点、难点)
3.通过学习,认识封建社会人才被埋没的根本原因,理解作者怀才不遇的愤懑之情。
4.诵读训练,增强学生的文言语感,逐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达到当堂背诵的效果。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伯乐相马”:相传伯乐是春秋时代人,姓孙名阳。据说,有一匹千里马拉着沉重的盐车翻越太行山。在羊肠小道上,马蹄用力挣扎,膝盖跪屈;尾巴下垂着,皮肤也受了伤;浑身冒汗,汗水淋漓,在山坡上艰难吃力地爬行还是拉不上去,伯乐遇见了,就下了自己的车,挽住千里马而对它淌眼泪,并脱下自己的麻布衣服覆盖在千里马身上。千里马于是低下头吐气,抬起头来长鸣,嘶叫声直达云霄。这是它感激伯乐了解并且体贴它啊。
二、简介作者:
韩愈 (768~824)字退之,南阳 (现在河南南阳县)人,唐代著名文学家,散文尤为著名,有“文起八代之衰” 的美誉,位列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有《昌黎先生集》。他出身于封建官僚家庭,韩氏先人原是昌黎 (今属河北)的大族,因而他常常自称昌黎韩愈,世称韩昌黎。他多次被贬官降职,很受压抑。他的散文创作实践也体现了这种精神。他是我国文学史上杰出的散文家之一。
韩愈所处的中唐时期,藩镇割据,宦官专权,朋党之争激烈,许多中下层的地主阶级知识分子都怀才不遇。韩愈本人遭遇也是这样,贞元19年(803年)上书言京畿百姓穷困,请求缓征徭役,租税,被贬为阳山令;元和14年(公元819年),韩愈上著名的《谏迎佛骨表》力谏,几招杀身之祸,后经友人鼎力营救,被贬为潮州刺史。《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中竟然想到了死,“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心情抑郁,悲伤到了极点。这种抑郁的心情一般都注定他们不会长寿。“年未四十,而视茫茫,而发苍苍,而齿牙动摇”。
 因此他对埋没人才不但不满,而且加以揭露和抨击。本文便是他这类作品中的名篇之一。 《马说》是通篇借物比喻的杂文,属论说文体。本文是作者《杂说四首》中的第四首,“马说”这个标题,是后来人加的。“说”就是“谈谈”的意思,比“论”随便些。这篇文章以马为喻,谈的是人才问题,从字面上可以解作“说说千里马”或“说说千里马的问题。”
三、初读课文,积累文言词汇:
1.通假字-----“祗”同“只” “食”同“饲” “见”同“现” “邪”同“耶” “材”同“才”
2.而 : A转接 可以译为“却,可是” B顺接 可以不译
之: A结构助词“的” B 代词,代人或物 C 无意义,句中停顿 D 帮助构成倒装,无意义
其: A代词,代人或物 B 代词 他的 它的 C 指示代词 那种 D 反问语气词 难道 E 推测语气词 恐怕 以: A介词 因为 B介词 按照
也: A 肯定语气 B反问语气 C 推测语气 D句中停顿
世:世上、世间。   然后,这以后。这、这种。  也:语气助词,在这里表示语气的舒缓停顿,可译为"啊"。
虽:即使。   能:能力,本领。  才美:才能美质,指马的能力和长处。   外见:表现在外面。
常马:普通的马。安:怎么,哪里。 也:语气助词,用于句末,和“安”配合使用,表示反问语气,可译为“呢”。
四、整体感知,理清文章脉络:
1.课文脉络:
第一节:伯乐知马 (伯乐对千里马命运起着决定作用)
第二节:不知马,害了马(揭示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
第三节:太不知马(辛辣嘲讽“食马者”的愚妄无知)
2.用原文回答问题:
①文章一开头,作者是如何阐述“伯乐”和“千里马” 之间的关系的?
明确: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②没有遇见伯乐,千里马的命运会如何?
  明确: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③千里马的才能为何被埋没?其根本原因是什么?
  明确: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④作者是如何描述千里马因肚饥而无法发挥才能的痛苦的?
  明确:且欲与常成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⑤作者是如何痛斥“食马者”的“不知马”的?
  明确: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
⑥文中的哪句话点明了中心?
  明确:其真不知马也。
五、探究课文:
1.三段文字都用一个“也”字收住,它们分别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明确:无限痛惜;愤怒谴责;深刻嘲讽。
2.作者所说的“食马者”、“伯乐”、“千里马”仅仅是指传说中的人和物吗?
  明确:食马者比喻不能识别人才的统治者。伯乐比喻善于识别人才的统治者。千里马比喻人才。
3.《马说》的论点是怎样的?作者的写作意图是什么?
  明确:首句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就是本文的论点。提出论点后即举社会上“伯乐不常有”以致千里马常遭埋没的客观现实,以证明伯乐对千里马命运的决定作用。接着第2段揭示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是“食马者”的无知,从反面论证了论点。第3段又揭示了千里马被埋没的第二个原因──使用不当。从另一个侧面论证了论点。
  本文写作意图并不在于论证论点,而是在论证过程中突出了“食马者”的“不知马”,作者的真意在于谴责“食马者”的无知,对在位者不能识别人才,摧残埋没人才表示了极大地愤慨。
韩愈就是一匹千里马,他有“日行千里之能”,但在封建社会,他怀才不遇,屡遭贬斥。他对在位者的不能识别人才,摧残,埋没人才有强烈的愤慨与不满,可又不能直接表示出来,所以,他就托物寓意,借写千里马的遭遇,来写封建社会人才的遭遇。
六、拓展:
1.当今社会还需要“伯乐”吗?作者认为"伯乐"决定了千里马的命运,你同意他的观点吗?说说理由
2.千里马和伯乐究竟谁更重要
3.如果你怀才不遇你学哪位古人?
  A.韩愈怀才不遇写文学  B.苏秦悬梁刺股发愤
  C.董邵南另寻高就发展   D..陶渊明归隐田园乐悠悠
七、小结:
本文以物作为比喻,通篇说马,通篇喻人。先从千里马与伯乐的关系落笔,鲜明地提出了“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接着以名马的不幸遭遇说明有千里马没有伯乐还是等于没有千里马。再以喂马的不得法进一步论证了论点,没有伯乐就没有千里马。最后用排比句有力地概述了不知马者的表现,归结到实质是不识马这个要害上来。不识马才会妄说无马,识马就有马。文章反复论述,层层深入,短小精悍,波澜曲折,耐人寻味。

板书设计:
马    说
     伯乐知马伯乐少,千里马被埋没。(同情痛惜)
     食马者不知马,害千里马。   (愤怒谴责)
     食马者妄说无马,实不不知马。 (辛辣嘲讽)
     

来源:中国哲士网

中小学语文教学 马说,韩愈教案,教学设计 参考资料,课文

作品《马说》教学设计原文赏析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相关文章
    《师说》疑难解析
    浅析《师说》中的对比艺术与层递性
    《师说》写作背景
    《师说》教学建议
    韩愈的生平与创作
    韩愈《师说》的写作背景(节录)
    《师说》解构
    咬文嚼字──《师说》字词纠误
    韩愈《师说》讲解
    《师说》学习指导
    站读《师说》
    《师说》中“ 之”的用法
    从语境角度解读韩愈的《师说》
    为感时而作的师道精品──韩愈《师说…
    《师说》中的两个“师”字
    《师说》中概念的滑行
    《师说》疑难词句例解
    《师说》的比较句式
    重新理解《师说》中的几组对比
    从《师说》看韩愈的师道观
    育人与教书──重读《师说》
    也谈《师说》的中心论点
    触摸退之的脉动:读《师说》
    《师说》中心别议
    《师说》问题探究
    试析《师说》的中心论点及整体结构关…
    韩愈传说
    《师说》“四读”指要
    对照鲜明,立论严密──谈《师说》的…
    轻重相形,正反互用──浅议《师说》…
    读《师说》,学“合叙”
    唐宋古文运动
    《师说》多义词辨析
    胸中万汇凭吞吐,笔有千钧任翕张─—…
    《师说》特殊句式
    《师说》主题思想
    《师说》生字注音
    《师说》多音字辨析
    《师说》形似字辨析
    《师说》词语解释
    《师说》通假字
    《师说》固定句式
    《师说》词语古今异义
    《师说》重点难点讲解
    《师说》难句解析
    《师说》结构分析
    《师说》写作特点
    《师说》课文题解
    《师说》解
    韩愈《师说》讲析
    《师说》词类活用
    《师说》文体知识
    《师说》教学设计
    《师说》课文分析
    《师说》电子教材
    《师说》译文
    《师说》教学设计
    《师说》教学设计
    《师说》教学设计
    《师说》教学设计
    “相机生成”:新课程教学观的灵魂─…
    《师说》写作特色
    《师说》教学设计
    《师说》教学反思
    《师说》教学案例
    回路转导为先──《师说》课堂教学节…
    《师说》课文导入
    《师说》教学设计
    《马说》教学设计
    《马说》教学设计
    《马说》同步达纲练习
    《马说》同步练习
    《马说》同步轻松练习
    《马说》教学设计
    《马说》教学设计
    《马说》同步达纲练习
    《马说》习题精选
    《马说》教学设计
    《马说》教学设计
    《马说》教学设计
    《马说》教学设计
    《马说》教学设计
    《马说》教学设计
    《马说》有关资料
    文体知识·说
    《马说》教学设计
    《马说》问题研究
    古文中的人才观
    《马说》电子教材
    《马说》说课设计
    《马说》教学设计
    《马说》教学杂谈
    韩愈与民间传说
    《马说》教学实录及点评
    《马说》教学设计
    《马说》整体把握
    《马说》教学设计
    《马说》作者简介
    《马说》教学建议
    《马说》课文翻译
    《马说》背景资料
    进学解
    《马说》教学设计
    《马说》研讨与练习说明
    《马说》说课设计
    《马说》中的“怨气”
    青春之语文 完美课堂的每一个板块─…
    《马说》赏析
    《马说》赏析
    韩愈文章世家和仕途沉浮
    韩愈的思想
    韩愈及其教育思想
    初品语言,领悟真情──《马说》课文…
    韩愈散文的特点
    韩愈的散文分析
    韩愈的散文
    韩愈论学习方法
    《马说》学法指引
    《马说》谋篇立意
    《马说》结构分析
    由《马说》论新时期师德建设
    《马说》中的“鸣之”应作何解
    “唐宋八大家”之首──韩愈
    关于伯乐
    韩愈诗词的特点
    乱谈韩愈的“明道”
    《马说》说解
    行道和明道
    文人之雄理学的先驱者韩愈
    《马说》教学设计
    韩愈名字的来历
    《马说》教法提示
    《马说》课文背景知识
    课文导入
    《马说》课文品析
    《马说》生字注音
    《马说》形似字辨析
    《马说》多音字辨析
    《马说》字词综合运用
    《马说》文言句式
    《马说》词类活用
    《马说》一词多义
    《马说》题解
    《马说》中的五个“也”字
    《马说》通假字
    《马说》中心思想
    《马说》课文评点
    《马说》阅读指导
    《马说》语句特点
    《马说》课文鉴赏
    《马说》重点难点点拨
    《马说》难句解析
    《马说》疑难解析
    《马说》问题探究
    《马说》知识延伸
    《马说》写作特色
    《马说》教学实录及教后记
    《马说》解词
    唐代文学家、哲学家韩愈
    韩愈的生平与创作
    《马说》写法特点
    《马说》难句理解
    唐宋八大家
    咏韩愈
    《马说》问题探究
    韩愈与古文运动
    昌黎兜
    伯乐相马
    一文驱鳄的韩刺史
    《马说》素质教育新学案
    《马说》教学设计
    巧投激“浪”之“石”──由《马说》…
    《马说》教学提示
    蓝田县丞厅壁记
    《列子·说符·伯乐》
    讳辨
    韩愈投书苍龙岭
    韩愈听颖师弹琴
    韩愈名句
    杂说四首
    吟诵与“马”有关的诗句
    送温处士赴河南军序·鉴赏
    《马说》古今异义词
    韩愈与民间传说
    伯乐与千里马的故事
    《马说》写作特点
    《马说》教学设计
    《马说》教学设计
    《马说》教学设计
    《马说》教学设计
    《马说》教学设计
    《马说》教学设计
    《马说》教学设计
    《马说》教学设计
    《马说》教学设计
    《马说》教学设计
    唐柏双奇
    《马说》教学实录及教后记
    《马说》教学设计
    《马说》教学片段欣赏
    《马说》教学案例及反思
    《马说》教学案例与反思
    《马说》教学后记
    《马说》教学反思
    《马说》教学体会
    《马说》教学过程中“悲愤”引出的动…
    《马说》课堂板块教学艺术评析
    《马说》,说谁呢?──《马说》教学…
    探究式教学初体验──《马说》课堂教…
    韩愈的古文主张
    《马说》故事二则

    2004-2010  中国哲士网版权所有 引用本站内容请指明来源  给本站投稿   备案序号 蜀ICP备050092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