讳辨 (唐)韩愈 解题:唐代对于君主与尊长的名字避讳强调得十分过分,成了限制人们言行的精神桎梏。李贺父名晋肃,因而不能参加进士科的考试。因“晋”、“进”同意。韩愈因劝说李贺参加考进士遭到众人的非议。这种陈腐风气,韩愈 为之深恶痛绝。《讳辩》正是为此而作。他引经据典,多方设问,对这种腐朽的时尚做了痛快淋漓的抨击。 名言:作人得如周公、孔子,亦可以止矣。 愈与李贺书,劝贺举进士。贺举进士有名,与贺争名者毁之,曰:“贺父名晋肃,贺不举进士为是,劝之举者为非。”听者不察也,和而倡之,同然一辞。皇浦是曰:“若不明白,子与贺且得罪。”愈曰:“然”。 律曰:“二名不偏讳。”释之者曰:“谓若言‘征’不称‘在’,言‘在’不称‘征’是也。”律曰:“不讳嫌名。”释之者曰:“谓若‘禹’与‘雨’、‘丘’与‘ ’之类是也。”今贺父名晋肃,贺举进士,为犯二名律乎?父名晋肃,子不得举进士。若你名仁,子不得为人乎? 夫讳始于何时?作法制以教天下者,非周公、孔子欤?周公作诗不讳,孔子不偏讳二名,《春秋》不讥不讳嫌名。康王钊之孙,实为昭王。曾参之父名皙,曾子不讳“昔”。周之时有骐期,汉之时有杜度,此其子宜如何讳?将讳其嫌,遂讳其姓乎?将不讳其嫌者乎?汉讳武帝名“彻”为“通”,不闻又讳车辙之“辙”为某字也。讳吕后名“雉”为“野鸡”,不闻又讳治天下之“治”为某字也。今上章及诏,不闻讳“浒”、“势”、“秉”、“机”也。惟宦官宫妾,乃不敢言“谕”及“机”,以为触犯。士君子立言行事,宜何所法守也?今考之于经,质之于律,稽之以国家之典,贺举进士为可邪?为不可邪? 凡事父母,得如曾参,可以无讥矣。作人得如周公、孔子,亦可以止矣。今世之士,不务行曾参、周公、孔子之行,而讳亲之名则务胜于曾参、周公、孔子,亦见其惑也。夫周公、孔子、曾参,卒不可胜。胜周公、曾参,乃比于宦官宫妾之孝于其亲,贤于周公、孔子、曾参者邪?
来源:中国哲士网
中小学语文教学 马说,韩愈教案,教学设计 参考资料,课文
作品讳辨原文赏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