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本页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中文域名: 古今中外.com       英文域名:www.1-123.com     大中小学语文作品及资料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哲士网 >> 作品 >> 古代 >> M >> 马说 >> 正文

 

《马说》教学设计

马说》教学设计   浙江省瑞安市鲍田一中 沈 翔     【教学目标】

  1、掌握文中“食、石、见、祗”的音与形,理解文中“辱、骈、虽、等、安、策、临、其、之、尽”的意义,重点学习加点的多义词。

  2、掌握文中倒装句的定语后置句与介宾短语的用法,掌握省略句。

  3、理解文中“伯乐”“千里马”与“食马者”的比喻义。

  4、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与饱满于字里行间的怀才不遇的愤懑之情。

  5、结合已知的文言知识,加以区别比较,来巩固文言文的语法与句式。
  【课堂设计思路】

  由于本文是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而且本单元的教学要求是将文言文的语法与句式加以综合掌握,学会区别比较,并能举一反三,温故而知新。所以本文的教学重点应落在字、词、句的教学和理解本文中心思想与作者托物寓意的写法上。

  1、字:本文中有如下多音字与通假字:(可制成幻灯片出示给学生看,加深印象)

    食(shí) 石(shí/dàn)见(xiàn)衹祗(zhǐ)

  2、词:(加点词可制成幻灯片,用于“一词多义”的教学,从而达到温故而知新的目的) “辱、骈、虽、等、安、策、临、其、之、尽”。

  3、句:

   ⑴ 倒装句

    ① 定语后置:“马之千里者”即“千里马”。

      联系以前学的:“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即“富僧者”。

    ② 副语前置:“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即“欲与常马等且不可得”。且该句的句读也非常重要。

   ⑵ 介宾短语的用法:

    ① 策之(不以其道):此处介宾短语作动词;

    ② 骈死(于槽枥之间)的补语,在动词之前;

    ③ 祗辱(于奴隶人之手):或之后翻译均可;

    ④ 今(以蒋氏)观之:作动词的状语;

   ⑶ 省略句:

    ① (人)策之不以其道

    ② (人)食之不能尽其材

    ③ (马)鸣之而(人)不能通其意

      此练习也可以作一词多义“之”的练习。第③句的“之”是语气助词,无义。可联系旧知识,出示幻灯做课堂练习。如“久之,蛇竟死”,“公将驰之”,“填然鼓之”,都是“之”做语助词,无义。

  4、中心:本文中心是揭露封建统治者埋没人才的罪行,抒发作者怀才不遇的愤懑之情,进一步指出伯乐对于千里马命运的重要作用。

   ⑴ 进述统治者的罪行,可出示“板书2”辅助进行。由“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的“不知”来引导出千里马之悲惨命运。(被埋没在马夫手里,与普通马老死在马厩之中)。板书“埋没”。在分析第三节时“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引导学生明白食马者不让它吃饱却又要让它日行千里,学生自然而然会得出食马者摧残(虐待)千里马的结论。另外在分析最后“呜呼”一句作者感慨时,可在原板书“不知”之前加一个大的鲜红的“真”字,加以强调食马者是真不知千里马也。

   ⑵ 在分析韩愈的创作意图,学生理解起来较困难。如教师是填鸭式直接告知学生,将影响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所以板书需事先有安排。在书写“韩愈”时,在其正下方空两行再板书“千里马”,在归纳出千里马被“埋没”时,引导学生用成语来表达。学生会说“怀才不遇”或“报国无门”,再择一写在“千里马”的下一行。再引导学生看板书,“韩愈”、“人才”、“千里马”成一条直线,可得出“千里马”是喻“人才”的。接着引导学生看板书去归纳作者创作此文的意图,那么作者怀才不遇的愤之情便水到渠成。

   ⑶ 同时在分析第一部分时将如下词语板书在“千里马”与“食马者”之间:①(真)不知②埋没③虐待(或摧残)。箭头则从“食马者”指向“千里马”,再引导学生得出“食马者”有何三大罪行?这样学生便可轻而易举完成本课所要达到的教学任务。教师应重点讲述“埋没人才”这一罪行。
  【上课步骤】

一、导语设计

  大家是否记得第五册学过沙叶新的话剧?(《陈毅市长》)大家都来说的陈毅市长是怎样的一个人?(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具有无产阶级革命家的远见卓识,极富个性的人)他尊重齐仰之这个人才,那么齐先生在未遇陈市长之前,他的遭遇如何?(国民党政府腐败无能,毫不重视齐仰之,他报国无门,受尽冷遇)幸亏他遇到了陈毅,终于英雄有了用武之地。这使老师想起了伯乐相马的故事,陈毅市长就好比是善相马的伯乐,他发现并重用了齐仰之这个人才。而古代的人才可没有齐仰之那般幸运了。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马说》,看看韩愈是怎样揭露封建统治者埋没人才的罪行。

  1、注解:采用了导语导入法,这可以进行知识的迁移,温故而知新。这册书中刚刚学过沙叶新的戏剧《陈毅市长》。其中的齐仰之的遭遇就与千里马的遭遇相同,在旧社会里他报国无门,受尽冷遇,也是怀才不遇。而陈毅就好比是伯乐,发现了这匹“千里马”,重用他,使英雄有了用武之地。此种导入法与板书导入法有异曲同工之妙。二者可以结合来使用,也可有选择地来使用。

    板书课题:齐读注释①,明确文体。

  2、可以用另外种“板书导入法”导入新课。可以先出示作者的简介画面,让学生对韩愈有一个初步印象,教师可同步进行作者简介,强调作者25岁已高中进士,但一直得不到重用。可直接点明他的怀才不遇。提示学生想其中的原因,是因为他所遇到的是个昏君,昏君根本就不知他是个人才。所以,要让学生明白明君对人才的重要性。没有明君,人才只能空有一身的才华,却无处施展。这样学生便很容易在后面的教学过程中找到本文的中心句“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在此同时播放板书1,加深学生印象。再点明本文讲的是“千里马”与“食马者”、“伯乐”的关系。此时可出现板书2的面,让学生知道文中的“千里马”其实就是“人才”,即是韩愈这样的人才。昏君就是文中所说的“食马者”,而明君就是文中的“伯乐”。找到了这样的语句对应关系,学生就不难理解“千里马”,“伯乐”,“食马者”的比喻义。自然学生对蕴含在字里行间的悲愤之情“怀才不遇”的理解的困难就迎刃而解了。

  3、请同学推荐三位声音宏亮的同学来朗读第1、2、3节,其它同学看屏幕上的“字的教学”的内容,注意这三位同学有无将这些词念错。同时来掌握其读音与意义,以及其中的通假字。
  二、“字的教学”

  一食(shí)或尽粟(sù)一石(shí或dàn)

  食(shí)不饱,力不足 食:shí,吃。

  食(sì)马者不知其能干里而食(sì) 食:sì,通“饲”,喂养。

  食(sì)之不能尽其材(caí) 材:通“才”,才能。

  才美不外见(xiàn) 见:通“现”,显现。

  注释:屏幕上是没有参考答案的,只需用鼠标点击带划线或带波浪线的红色字体,便可以弹出参考答案,5秒钟会自动消失。教师可以任意根据需要来选择进行教学。

  1、放范文录音,加深巩固这些多音字与通假字的读音。

  2、给学生三分钟时间准备,将自己上课前预习中遇到的疑难问题(字、词、句)在小组内互相讨论。再将不能解决的问题提出来,师生共同解决。

    (此部分只可随机应变,而且教师要有备而来,要能顺手拈来,帮助学生回答问题)

  3、完成翻译之后,马上提问分析后再板书。

  4、在分析完第三节时要出示“省略句的分析”,将“策之”、“食之”、“鸣之”这三句让学生做课堂练习,完成省略填空,并重点落实“之”。在出示“词的教学”,让学生复习“之”的其他用法,带出本文的“一词多义”的练习。
  三、“省略句的分析”

  (人)策之(不以其道)。

  (人)食之不能尽其材。

  (马)鸣之而(人)不能通其意。 (括号内文字由学生完成)

  注释:点击括号中的红色波浪线可弹出参考答案。

  说明:“人”即“食马者”,“马”即“千里马”。前两个“之”指代“千里马”,而后一个是语气词,无义。“食”与“材”是通假字。 ’

  附“词的教学1”与“词的教学2”

  策之不以其道 久之,蛇竟死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填然鼓之

  子将安之 公将驰之

  人之为学 君将哀而生之乎

  策之不以其道 安求其能千里也

  执策而临之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其真无马邪

  一食或尽粟一石 其真不知马也

  食之不能尽其材

  1、分析讨论出“伯乐”“千里马”“食马者”三者的比喻义,揭露“食马者”的三大罪行。在此时再次强调介绍作者身平经历(他25岁中进士,此后一直不得志,得不到重用,他所生活的唐德宗时期,奸臣受重用,忠臣被贬谪,而出身中下层社会的人才往往被埋没),再引导学生归纳出作者怀才不遇的愤慨之情。

    注释:此处再出示“总体板书”,让学生先对文章的创作意图有一个大致的印象。

  2、出示练习,做当堂练习。

   ⑴ 请在第三节文字中找出能表现“食马者不知马”的语句,这说明了食马者是怎样的人?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⑵ 文章末尾作者发出“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的感慨,请结合对本文的理解,谈谈自己对此句的看法。

     注解:在讲述第⑴题时,可出示“板书2”,分析第⑵题可同时进行全文总结。可以弹出“省略句的分析”,点击“赏析”,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中心教学。

     明确⑴:(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这说明了食马者在千里马跟前说天下没有“千里马”,实在是有眼无珠,或称之“有眼不识泰山”,是个愚蠢无知者。全文充盈着作者的满腔悲愤。对食马者的罪行表示愤怒,对马之悲惨遭遇深表同情。

     明确⑵:世上缺的不是千里马,而是缺少善于相马的伯乐,表达了作者怀才不遇的愤懑之情。

  3、出示“题目①”,做古文句式复习练习。

   ① 请选出与例句“马之千里者”句式完全相同的一项(   )

    A、莲,花之君子者也。   B、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

    C、何陋之有?       D、苛政猛于虎。

    ② 请选出下列句子中介宾短语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

    A、祗辱于奴隶人之手   B、策之不以其道

    C、今以蒋氏观之     D、骈死于槽枥之间

    ③ 请在括号内填出省略的成份

    A、( )触木,( )尽死。

    B、再( )而衰,三( )而竭。

    C、可以( )一战。

    明确①:选B。 因为A是判断句,B与例句一样是倒装句中的定语后置,C是倒装句中的提宾句;D是倒装句中的介宾短语后置句。

    明确②:选C。 因为A、B、D都是介宾短语作补语,而C是介宾短语作状语。

    明确③ A、蛇,木 B、鼓,鼓 C、之,即“忠之属也”,也即“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四、出示“全文总体板书”

                 马 说

                 韩 愈

       明君        人才        昏君

      伯乐 善相马   千里马 真不知     食马者

       重要        怀才不遇     摧残、埋没
  五、全文总结

  作者在文中用“其真无马也?”这一反问句,再正面提出与食马者完全相反的结论“其真不知马也”。指出世上并非没有千里马,而是这些食马者不知马,不识马也!法国艺术家罗丹说:“生活中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而作者也正试图告诉我们生活中并不是没有千里马(人才),而是缺少善识人才的伯乐!末句与首句实则遥相呼应的。可见伯乐的重要性。只有“伯乐”那样的人,才能发现“千里马”式的人才,使他们得到重用,发挥重要作用。这便是本文中心。本文始终都在围绕这个观点进行反复论述的。字里行间满含着对封建统治者不识人才,摧残人才,埋没人才的强烈愤慨!    

来源:中国哲士网

中小学语文教学 马说,韩愈教案,教学设计 参考资料,课文

作品《马说》教学设计原文赏析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相关文章
    《师说》疑难解析
    浅析《师说》中的对比艺术与层递性
    《师说》写作背景
    《师说》教学建议
    韩愈的生平与创作
    韩愈《师说》的写作背景(节录)
    《师说》解构
    咬文嚼字──《师说》字词纠误
    韩愈《师说》讲解
    《师说》学习指导
    站读《师说》
    《师说》中“ 之”的用法
    从语境角度解读韩愈的《师说》
    为感时而作的师道精品──韩愈《师说…
    《师说》中的两个“师”字
    《师说》中概念的滑行
    《师说》疑难词句例解
    《师说》的比较句式
    重新理解《师说》中的几组对比
    从《师说》看韩愈的师道观
    育人与教书──重读《师说》
    也谈《师说》的中心论点
    触摸退之的脉动:读《师说》
    《师说》中心别议
    《师说》问题探究
    试析《师说》的中心论点及整体结构关…
    韩愈传说
    《师说》“四读”指要
    对照鲜明,立论严密──谈《师说》的…
    轻重相形,正反互用──浅议《师说》…
    读《师说》,学“合叙”
    唐宋古文运动
    《师说》多义词辨析
    胸中万汇凭吞吐,笔有千钧任翕张─—…
    《师说》特殊句式
    《师说》主题思想
    《师说》生字注音
    《师说》多音字辨析
    《师说》形似字辨析
    《师说》词语解释
    《师说》通假字
    《师说》固定句式
    《师说》词语古今异义
    《师说》重点难点讲解
    《师说》难句解析
    《师说》结构分析
    《师说》写作特点
    《师说》课文题解
    《师说》解
    韩愈《师说》讲析
    《师说》词类活用
    《师说》文体知识
    《师说》教学设计
    《师说》课文分析
    《师说》电子教材
    《师说》译文
    《师说》教学设计
    《师说》教学设计
    《师说》教学设计
    《师说》教学设计
    “相机生成”:新课程教学观的灵魂─…
    《师说》写作特色
    《师说》教学设计
    《师说》教学反思
    《师说》教学案例
    回路转导为先──《师说》课堂教学节…
    《师说》课文导入
    《师说》教学设计
    《马说》教学设计
    《马说》教学设计
    《马说》同步达纲练习
    《马说》同步练习
    《马说》同步轻松练习
    《马说》教学设计
    《马说》教学设计
    《马说》同步达纲练习
    《马说》习题精选
    《马说》教学设计
    《马说》教学设计
    《马说》教学设计
    《马说》教学设计
    《马说》教学设计
    《马说》教学设计
    《马说》教学建议
    《马说》课文背景知识
    《马说》教学设计
    《马说》整体把握
    送温处士赴河南军序·鉴赏
    《马说》教学实录及点评
    《马说》说课设计
    《马说》教学设计
    《马说》说课设计
    《马说》教学杂谈
    韩愈与民间传说
    《马说》教学设计
    《马说》电子教材
    《马说》教学设计
    《马说》课文翻译
    《马说》研讨与练习说明
    《马说》有关资料
    《马说》作者简介
    进学解
    《马说》教学设计
    《马说》问题研究
    《马说》教学设计
    韩愈论学习方法
    青春之语文 完美课堂的每一个板块─…
    文体知识·说
    《马说》赏析
    《马说》赏析
    韩愈文章世家和仕途沉浮
    韩愈的思想
    韩愈及其教育思想
    初品语言,领悟真情──《马说》课文…
    韩愈散文的特点
    韩愈的散文分析
    韩愈名字的来历
    《马说》解词
    《马说》写作特色
    《马说》教学提示
    《马说》中的五个“也”字
    由《马说》论新时期师德建设
    《马说》中的“鸣之”应作何解
    “唐宋八大家”之首──韩愈
    关于伯乐
    韩愈诗词的特点
    乱谈韩愈的“明道”
    《马说》说解
    行道和明道
    《马说》教学设计
    韩愈的散文
    《马说》素质教育新学案
    韩愈的生平与创作
    《马说》学法指引
    课文导入
    《马说》课文品析
    《马说》生字注音
    《马说》形似字辨析
    《马说》多音字辨析
    《马说》字词综合运用
    《马说》文言句式
    《马说》词类活用
    《马说》一词多义
    《马说》中的“怨气”
    《马说》中心思想
    《马说》题解
    《马说》古今异义词
    《马说》课文评点
    《马说》阅读指导
    《马说》语句特点
    《马说》课文鉴赏
    《马说》重点难点点拨
    《马说》难句解析
    《马说》疑难解析
    《马说》问题探究
    《马说》知识延伸
    《马说》教学实录及教后记
    《马说》教法提示
    韩愈的古文主张
    《马说》背景资料
    《马说》结构分析
    《马说》写法特点
    《马说》难句理解
    唐宋八大家
    咏韩愈
    《马说》问题探究
    韩愈与古文运动
    昌黎兜
    伯乐相马
    文人之雄理学的先驱者韩愈
    《马说》故事二则
    巧投激“浪”之“石”──由《马说》…
    《马说》写作特点
    唐柏双奇
    蓝田县丞厅壁记
    《列子·说符·伯乐》
    讳辨
    韩愈投书苍龙岭
    韩愈听颖师弹琴
    韩愈名句
    杂说四首
    吟诵与“马”有关的诗句
    《马说》通假字
    一文驱鳄的韩刺史
    古文中的人才观
    《马说》谋篇立意
    《马说》教学设计
    《马说》教学设计
    《马说》教学设计
    《马说》教学设计
    《马说》教学设计
    《马说》教学设计
    《马说》教学设计
    《马说》教学设计
    《马说》教学设计
    《马说》教学设计
    唐代文学家、哲学家韩愈
    《马说》教学实录及教后记
    《马说》教学设计
    《马说》教学片段欣赏
    《马说》教学案例及反思
    《马说》教学案例与反思
    《马说》教学后记
    《马说》教学反思
    《马说》教学体会
    《马说》教学过程中“悲愤”引出的动…
    《马说》课堂板块教学艺术评析
    《马说》,说谁呢?──《马说》教学…
    探究式教学初体验──《马说》课堂教…
    韩愈与民间传说
    伯乐与千里马的故事

    2004-2010  中国哲士网版权所有 引用本站内容请指明来源  给本站投稿   备案序号 蜀ICP备050092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