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本页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中文域名: 古今中外.com       英文域名:www.1-123.com     大中小学语文作品及资料

 

《范进中举》(上):势利而滑稽的胡屠户

李汉秋

发表于20056期《文史知识》

大约比曹雪芹的《红楼梦》早十来年,在清代乾隆年间,吴敬梓写成了《儒林外史》。鲁迅说:“迨吴敬梓《儒林外史》出……说部中始有足称讽刺之书”,而且似乎鲁迅认为,在中国古典小说中“足称讽刺”的长篇小说,也只有《儒林外史》。在中国古典小说中被鲁迅称为“伟大”的只有《儒林外史》和《红楼梦》。这两部长篇小说都出现在中国古典小说发展高峰的清乾隆时期。正好《红楼梦》是悲剧性的,《儒林外史》是喜剧性的。鲁迅说,悲剧是将人生有价值的毁灭给人看,而喜剧是“将那些无价值的撕破给人看”。这两部小说正好分别为鲁迅的这两句话作例证。《红楼梦》着重于对现实作悲剧性的批判,表现真善美被毁灭的悲痛;《儒林外史》则着重于对现实作喜剧性的讽刺批判,表现假恶丑的可笑可鄙可悲。

喜剧的武器是笑。喜剧性的笑,多产生于对不和谐状态的尖锐揭露中:本质与现象的不一致,内容与形式的不协调,动机与效果的适得其反,前后态度的自相矛盾等等,都可以是不和谐的表现。金色苍蝇表面上金灿灿,好像有价值,把它“撕破”,原来金光闪闪的外表里面却是一肚子臭:外表和内容不和谐,用艺术的方法把它揭穿,就可以使人蓦然之间发现不和谐,从而用笑表示对它的鄙弃。这种笑,是作家引导读者进行社会评价、审美评价的结果,不是单纯的生理现象。

由于喜剧对象的性质和作者的态度不同,喜剧的笑也是多种多样的。《儒林外史》是一部喜剧交响乐,只要我们仔细品味、细心聆听,就可以从这部喜剧交响乐中听出“笑的多重奏”。让我们从《范进中举》这一著名章节入手,领略一下这部小说的喜剧风貌。

《范进中举》大家都很熟悉了,中学课本里都有。它从《儒林外史》的第三回延续到第四回,其中出现了三种不同音调的笑,组成了笑的三重奏。现在我们先讲第一重奏:由胡屠户形象引发出的滑稽的笑。

胡屠户是非常成功的形象。从喜剧艺术层面上看,他是滑稽的典型;从精神气质层面上看,他是势利的典型。

1、前倨后恭

倨,傲慢。前倨后恭,前面很傲慢,后面很恭敬,前后态度尖锐地不和谐,就显得滑稽。而这也恰是最能凸现势利嘴脸的聚焦点。

中国早期的势利典型苏秦之嫂,就是这样。《史记》卷六十九就记载:战国时著名的谋士苏秦,开头他到各国游说好几年,都不被接受,“大困而归”,受尽家里人包括嫂嫂的轻贱和嘲笑。后来他的“合纵”对付秦国的谋略被六国采纳,苏秦“佩六国相印”衣锦还乡,他家里的亲属“俯伏”“不敢仰视”。苏秦笑问他的嫂子:“何前倨而后恭也?”他嫂子匍匐在地,“以面掩地而谢曰:‘见季子位高金多也。’”――这倒是大实话,“位高金多”,一个权、一个钱,这二位一体,成为世俗社会衡量人的惟一标准,这就是势利。“苏秦喟然叹曰:‘此一人之身,富贵则亲戚畏惧之,贫贱则轻易之,况众人乎!’”――同一个人,只是富贵还是贫贱不同了,亲戚对他就截然不同了。可见标准完全不是人本身,不是以人为本,而是专看权和钱,这就是异化。苏秦之嫂成了“前倨后恭”的典型,也是势利的典型。宋元南戏有《苏秦衣锦还乡》,现存明初的《金印记》,元明传奇、杂剧以及近代不少剧种都有改编本,演出有关苏秦之嫂的折子戏尤多。历代舞台上鞭笞苏秦之嫂,反映出历代中国人民都是很恨这种势利眼的。

这种现象不独中国有,世界文学中也不少。俄国短篇小说大师契诃夫的《变色龙》,写一条狗咬伤了一个工

[1] [2] [3] [4] 下一页

来源:中国哲士网

中小学语文教学 范进中举,吴敬梓教案,教学设计 参考资料,课文

作品《范进中举》(上):势利而滑稽的胡屠户原文赏析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相关文章
    《范进中举》教学设计
    《孔乙己》与《范进中举》之比较赏析
    “入木三分”的人物刻画——课文《范…
    范进中举原文欣赏
    《范进中举》实验课教案
    课文范进中举研讨
    《范进中举》赏析2
    《范进中举》赏析
    《范进中举》 人物形象赏析
    《范进中举》赏析与教学创新设计
    《范进中举》同步练习
    《范进中举》 人物形象赏析
    《范进中举》详案
    《范进中举》与《孔乙己》比较赏析
    《范进中举》 人物形象赏析
    《范进中举》说课稿2
    范进中举(京剧剧本)
    《范进中举》说课稿4
    《范进中举》研读赏析
    《范进中举》第二课时说课教案
    范进中举素质教育
    《范进中举》说课稿3
    巧用对比 凸显主旨——《范进中举》中…
    《范进中举》剧本
    《范进中举》说课稿1
    《范进中举》教案
    《范进中举》习题精选
    《范进中举》胡屠户的“四骂”
    《范进中举》探究活动
    《范进中举》主题思想
    《范进中举》课文题解
    《范进中举》生字注音
    《儒林外史》成书于十八世纪中叶的清…
    《范进中举》与《孔乙己》比较谈
    吴敬梓与《儒林外史》原生态
    《范进中举》课文分析
    《范进中举》提问设计的“选点”
    《范进中举》研讨与练习说明
    《范进中举》人物描写
    《范进中举》多音字辨析
    《范进中举》课文评点
    《范进中举》学习思路
    《范进中举》重难点讲解
    《范进中举》教学建议
    《范进中举》有关资料
    《范进中举》参考图片
    《范进中举》语言描写
    《范进中举》与《孔乙己》异曲同工
    范进是广东人吗
    关于《儒林外史》
    从《范进中举》谈明清科举制度名称
    吴敬梓的恋乡情结
    论《儒林外史》及其作者
    虽谓微未技艺,却是顶上功夫──试析…
    《范进中举》课本剧
    《范进中举》形似字辨析
    《范进中举》教学设计
    《范进中举》难句解析
    以《范进中举》为例谈怎样精讲
    《范进中举》词义辨析
    《范进中举》学法建议
    《范进中举》课文解析
    《范进中举》语法修辞
    《范进中举》电子教材
    《范进中举》词语解释
    《范进中举》整体把握
    浅议《范进中举》
    《范进中举》知识归纳
    谈谈《范进中举》中的张乡绅
    《范进中举》课文背景知识
    《范进中举》教学设计
    《范进中举》写作特点
    对《范进中举》主题的新解
    谈《范进中举》的讽刺艺术
    《范进中举》的艺术特点
    《儒林外史》的思想内容
    《儒林外史》的艺术成就
    范进中举后的概况
    《范进中举》作品的战斗精神与现实主…
    《范进中举》问题探究
    吴敬梓的生平与著作
    《儒林外史》的思想与艺术
    吴敬梓与《儒林外史》
    敢于绝望、为个性和创造性而斗争的吴…
    《范进中举》结构分析
    《范进中举》教学建议
    《范进中举》课文导读
    《范进中举》人物形象分析
    《范进中举》中心思想
    《范进中举》研读赏析
    《范进中举》典型例题
    《范进中举》写作特色
    《范进中举》语法修辞
    《范进中举》人物形象分析
    《范进中举》浅析
    《范进中举》疑难解析
    吴敬梓父子至性诗
    《杨修之死》同步训练
    《范进中举》同步训练
    《范进中举》自学阶梯评估测试题
    《范进中举》教学设计
    《范进中举》教学设计
    《范进中举》教学设计
    《范进中举》学法指导
    《范进中举》教学设计
    《范进中举》问题研究
    《范进中举》教学设计
    新课标背景下创新教学浅尝──《范进…
    《范进中举》教学设计
    《范进中举》教学设计
    《范进中举》教学设计
    《范进中举》强化练习
    《范进中举》教学设计
    《范进中举》教学设计
    《范进中举》教学设计
    《范进中举》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范进中举》教学设计
    《范进中举》教学设计
    《范进中举》教学设计
    《范进中举》教学设计
    “含读”出意味──由《范进中举》说…
    《范进中举》课堂实录
    《范进中举》教学设计
    一节出乎意料的探究课──探究式教学…
    《范进中举》教学实录
    《范进中举》的教学案例与反思
    《范进中举》第二课时课堂实录及点评
    《范进中举》教学杂谈
    碰撞,撞出智慧的火花──我的教学故…

    2004-2010  中国哲士网版权所有 引用本站内容请指明来源  给本站投稿   备案序号 蜀ICP备050092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