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本页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中文域名: 古今中外.com       英文域名:www.1-123.com     大中小学语文作品及资料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哲士网 >> 作品 >> 古代 >> F >> 范进中举 >> 正文

 

《范进中举》教学杂谈

范进中举》教学杂谈       【湖北省宜昌市兴山县黄粮中学 毛启宪】

〖谈“四步循环渐进”阅读教学法·以“讨论”为主的“合作”课──赏析重难点〗   在自主阅读过程中,学生受阅读知识和生活体验等的限制,肯定存在许多疑难问题。对于这些疑难问题,可以采用讨论的方法加以解决。

  讨论遵循的原则是:一要有讨论的价值;二要能解决课文的重难点。我在教《范进中举》时,结合学生的疑问,设计了这样三个问题供学生讨论:

  1、从范进中举前后的表现看封建科举制度对文人的毒害;

  2、从众人对范进中举前后的表现看当时社会的世态炎凉;

  3、从重点人物(范进、胡屠户)的言行分析人物的性格。让学生从中选取自己感兴趣的一两个问题分小组加以讨论。每小组选取一个中心发言人进行交流(要求每人轮流做中心发言人),以发挥集体的智慧,多角度解读课文,力争做到对课文全面而深刻的理解,丰富学生的阅读所得,并使学生在讨论中相互促进、共同提高。

  这一过程实质上是自主阅读的延伸。讨论中,教师除了科学地设置问题外,应重在引导激励学生积极主动思考,感悟课文,善于表达自己的见解。

  另外,当学生具备一定的阅读能力后,要逐步培养学生自行设置讨论问题的能力。
【福建省三明市泰宁县第一中学 涂功成】

〖浅谈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加强学生自信心的培养,奠定良好心理素质的基础〗   自信心是人最宝贵的一种心理品质,唐朝人史青就很有自信,他说:曹植七步成诗,尚为迟涩,请五步成之。“他果然五步成诗。而纵观历史上有成就的人,他们的成功几乎都来源于自信。

  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呢?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告诉我们:让每一个学生都抬起头来走路。“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的过程中对学生要多表扬、多鼓励,要运用罗森塔尔效应。这样,学生就会受到鼓舞。实际上,学生往往特别注重老师对自已的评价,老师有时一句不以意的话或许就会影响学生的一生。所以我们教师应提倡“赏识”教育,对学生多肯定多鼓励,多发现每一个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如果我们在课堂提问时多说两句:“不错,很好,有进步。“之类的话;如果我们在学生的成绩有了一点进步时多说两句:”你很有潜力“之类的话;如果我们在学生考试前多说两句:”你能行,你一定会成功。“之类的话,学生就会因此产生信心,自信就是力量,学生有了信心,就会爆发出局大的能量,最终就能后进变先进,失败变成功。

  我班有一位同学,平时不爱提问也不爱发言。在上《范进中举》这一课时,分析胡屠户这一人物形象,其他同学都结合课本内容谈了胡屠户这一形象的性格特点:趋炎附势、爱财如命、嫌贫爱富……只有那位同学在座位上轻声说了一句:其实胡屠户也并不全是坏的。“他的这句话引来了一片反对之声。甲学生说:“胡屠户这个人,眼里只有钱,范进没中举时就是‘现世宝’中举了,马上会有钱了,就是‘贤婿老爷’这样的人,还会有好的一面?“乙学生也表示:”胡屠户这个人,只要看他抓银子这一场面,就足以看出他是怎样的一个人了。“在众多学生都发表完了自已的看法后,我微笑着对他说:”你的想法不一般,我想知道得更具体一些,你能说说吗?“那位学生低着头轻声说:”我觉得胡屠户也不是无故骂范进,他把女儿嫁给了范进,但范进却养不起家小,时常还要靠他,而且常常让全家挨饿,有这么个女婿,当然针对骂他,这是恨铁不成钢啊!“他说得有道理,在他说完之后,我给了他热情的掌声,其余的同学也投去赞赏的眼光,那位学生的自信得到肯定,使他受到了鼓舞。自那次之后,他的自信心越来越足,提问发言的次数也越来越多,学习的兴趣也越来越浓了。事实上学生自信心一旦形成,它的影响比外在力量的作用会更持久、更重要,会更有力地推动其对语文的学习。所以,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不少教师都注重以各种形式帮助学生树立信心,使他们获得成功。
【黑龙江省双城市周家二中 李传韬】

〖初中生语文学习的兴趣与动机·控制情绪,创造和谐气氛〗   有一位学生在开学不久,告诉我,“老师您太严肃了,我们有问题都不敢问您。”听到这,给我很大触动。于是我在以后的教学中调整了自已的情绪,用适当的微笑感染学生。在教《范进中举》一文时,让学生表演“胡屠户打范进治疯病”的情节,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随之和谐的气氛自然产生,我所表演的胡屠户,引发了同学们的求知欲望,使胡屠户的形象深深印在同学们的脑海里。

  另外,在教学过程中,如果教法一成不变,每次都是固定的程序:作者介绍、简介背景、划分层次,归纳中心思想,总结写作特点,做课后练习等,那么,时间一长,学生肯定会丧失兴趣,因为学生最讨厌“一幅面孔“,这就要求教师要结合不同的教学内容采取灵活多样教学方法,努力求新。哪怕只是一个新词。讲戏剧时可以演一演,讲诗歌时可以举行朗读比赛,范读时可以用录音──这样就在学生面前展现时新的天地,学生的学习兴趣始终是容易激发的,你就会受到学生的欢迎,厌学的情绪终究会被你的教学艺术所改变。
【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天桃实验学校中学部 温丽华】

〖积极开创语文教学减轻学生负担的新局面·优化教学手段,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教学,是老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结合体,是师生在课堂上相互合作共同完成的。课堂上,教师要面向全体学生,诱导和促进他们学习,使他们在有益身心健康的积极愉快的求知气氛中获取到知识的营养和美的享受,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要达此目的,就要优化教学手段。

  所谓教学手段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辅助教学而使用的教学用具和设备。它是提高教学质量、实现教学目的的重要凭借。它包括教科书、黑板、粉笔、挂图、实物、标本等常规教学手段,也包括幻灯、投影、录音、录像、影视、电脑多媒体等现代化的电化教学手段.。运用这些辅助教具进行教学,可以刺激学生的多种感官,提高教学的直观性、生动性、趣味性,使学生消除听课的枯燥感和疲劳感,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和热情。同时,从录音、影像、挂图中反映出来的朗读讲演、绘书法、天文地理、风土人情、社会历史、文学艺术等多种文化因素,常常超越了语文课堂教学内容本身,这些潜在的知识,使学生无形中拓展了知识视野,提高了文化素养,实际上也提高了语文教学和学生学习的效率。因此,我在教学中总是力求通过优化教学手段来实现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目的。

  例如:我在教《范进中举》这篇小说时,先让学生观看了这一课的课本剧录像,使学生获得直观的印象,在组织课堂讨论时,学生发言热烈,理解也更为深刻。通过优化教学手段,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学得轻松愉快,提高了学习的效率,也减轻了课业负担。      

来源:中国哲士网

中小学语文教学 范进中举,吴敬梓教案,教学设计 参考资料,课文

作品《范进中举》教学杂谈原文赏析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相关文章
    《范进中举》详案
    《范进中举》赏析
    《范进中举》说课稿1
    《范进中举》剧本
    巧用对比 凸显主旨——《范进中举》中…
    《范进中举》说课稿3
    《范进中举》第二课时说课教案
    《孔乙己》与《范进中举》之比较赏析
    《范进中举》说课稿4
    范进中举素质教育
    《范进中举》 人物形象赏析
    《范进中举》同步练习
    《范进中举》研读赏析
    《范进中举》教学设计
    《范进中举》说课稿2
    《范进中举》赏析与教学创新设计
    《范进中举》 人物形象赏析
    范进中举(京剧剧本)
    《范进中举》赏析2
    《范进中举》 人物形象赏析
    课文范进中举研讨
    《范进中举》实验课教案
    范进中举原文欣赏
    “入木三分”的人物刻画——课文《范…
    《范进中举》与《孔乙己》比较赏析
    《范进中举》教案
    《范进中举》习题精选
    碰撞,撞出智慧的火花──我的教学故…
    《范进中举》教学设计
    《范进中举》语法修辞
    《范进中举》课文解析
    《范进中举》学法建议
    《范进中举》课文分析
    《范进中举》教学建议
    《范进中举》难句解析
    《范进中举》学习思路
    《范进中举》探究活动
    《范进中举》结构分析
    《范进中举》整体把握
    《范进中举》人物形象分析
    《范进中举》知识归纳
    《范进中举》课文导读
    《范进中举》形似字辨析
    《范进中举》研读赏析
    《范进中举》典型例题
    《范进中举》写作特色
    《范进中举》语法修辞
    《范进中举》人物形象分析
    《范进中举》学法指导
    《范进中举》与《孔乙己》异曲同工
    《范进中举》作品的战斗精神与现实主…
    《范进中举》写作特点
    《范进中举》重难点讲解
    《范进中举》课文评点
    从《范进中举》谈明清科举制度名称
    吴敬梓的恋乡情结
    论《儒林外史》及其作者
    虽谓微未技艺,却是顶上功夫──试析…
    浅议《范进中举》
    《范进中举》胡屠户的“四骂”
    《范进中举》课文背景知识
    范进是广东人吗
    《范进中举》参考图片
    《范进中举》电子教材
    《范进中举》教学建议
    《范进中举》课文题解
    《儒林外史》的艺术成就
    《范进中举》课本剧
    《范进中举》问题研究
    《范进中举》词义辨析
    《范进中举》的艺术特点
    谈《范进中举》的讽刺艺术
    对《范进中举》主题的新解
    《范进中举》浅析
    关于《儒林外史》
    《范进中举》研讨与练习说明
    《范进中举》有关资料
    《范进中举》教学设计
    《杨修之死》同步训练
    《儒林外史》的思想内容
    《范进中举》教学设计
    《范进中举》教学设计
    《范进中举》第二课时课堂实录及点评
    《范进中举》的教学案例与反思
    《范进中举》教学实录
    一节出乎意料的探究课──探究式教学…
    “含读”出意味──由《范进中举》说…
    《范进中举》教学设计
    《范进中举》人物描写
    《范进中举》问题探究
    《范进中举》教学设计
    《范进中举》教学设计
    《范进中举》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范进中举》教学设计
    《范进中举》教学设计
    《范进中举》教学设计
    《范进中举》课堂实录
    以《范进中举》为例谈怎样精讲
    《范进中举》强化练习
    《范进中举》生字注音
    《儒林外史》成书于十八世纪中叶的清…
    《范进中举》教学设计
    吴敬梓与《儒林外史》原生态
    《范进中举》与《孔乙己》比较谈
    《范进中举》主题思想
    范进中举后的概况
    吴敬梓的生平与著作
    《儒林外史》的思想与艺术
    吴敬梓父子至性诗
    吴敬梓与《儒林外史》
    敢于绝望、为个性和创造性而斗争的吴…
    《范进中举》词语解释
    《范进中举》提问设计的“选点”
    《范进中举》同步训练
    谈谈《范进中举》中的张乡绅
    《范进中举》自学阶梯评估测试题
    《范进中举》中心思想
    《范进中举》疑难解析
    《范进中举》教学设计
    新课标背景下创新教学浅尝──《范进…
    《范进中举》教学设计
    《范进中举》教学设计
    《范进中举》教学设计
    《范进中举》教学设计
    《范进中举》教学设计
    《范进中举》教学设计
    《范进中举》语言描写
    《范进中举》多音字辨析

    2004-2010  中国哲士网版权所有 引用本站内容请指明来源  给本站投稿   备案序号 蜀ICP备05009253号